在現在的顧客看來,優秀的控制不是來自更大的空間的真相! 前後平衡對汽車操縱性的影響, 正如很多朋友對前後權重都知道的那樣,50:50的概念每個人都很清楚,但做起來不容易,至少要學會取捨, 用後車平衡50:50左右比較簡單,用前車追求這個是不現實的,馬自達真的是這麼做了。
不是像豐田那樣將發動機直接放在前驅動軸的上方,而是將發動機放在前驅動軸的後方,這一布局的優點是儘量將重心向後偏移,確保最大限度的平衡, 但是,考慮到b級車的車長限制,這種布局方法畢竟佔了車內的空間,所以馬自達的車頭看起來很長,有BMWz4的感覺, 優點是避免了各個日系車的高速一面很重的問題,缺點是空間被佔用了!
底盤的高度對控制的影響底盤離地面越遠重心越高,在高速狀態下無論變更車道還是超越,重心過高都會給駕駛者帶來不適感, 很多日系車的底盤離地面的間隔較高,意圖增加通過性,但劣勢在高速時重心較高,因此控制性下降,車速越快下降越明顯, 有一天日系車的底盤離地面15釐米,這現在趕上了很多德系SUV,所以這個底盤離地面的高度高速。
但是,馬自達的阿特茲、安克賽拉的底盤與地面的間隔並不太高,但實際上追求控制性的車的底盤很低,因為會降低重心, 德系車在同一等級上比日系車整體低,低則重心壓更低,意味著高速穩定性更好, 不浮遊不是那麼玄幻,而是簡單的取捨問題!
懸架的軟、行程長度對控制的影響, 懸掛、行程長度相同是日系車的通病之一,長而軟的優點是舒適性高,劣勢是支持不足, 比如,在高速緊迫的變線上行駛,又長又軟的懸掛感覺司機室搖搖晃晃,稍微用力一點就會消沉,自然就有不穩定的感覺, 大部分德國車、美系車的懸架沒有那麼軟,行程也沒有那麼長,同樣在意操縱的馬自達的懸架雖然不硬,但不軟,行程沒有其他日系車長, 所以馬自達的產品相對來說,高速行駛的穩定性比其他日系購買車好!
總之日系車之所以浮起,是因為底盤離開地面的間隔很大,引起了很高的重心, 懸掛行程長且柔軟,因此支撐不足, 為了佔更大的車內空間把發動機放在前面太重了, 馬自達避開了這些設計的錯誤節點,所以沒有出現日系車漂浮的通病, 此外,轉向力、隔音處理也是影響操作感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