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畫家傳#
01陳錄字憲章,相關記載有可能將其記成兩人,實際為一人。
因為其作品傳世少,所以知道他的人比較少,也許是因為他畫得作品比較小眾,主要是畫墨梅、松、竹、蘭。我經過努力,發掘其現在能見的作品和資料來供大家參考。正是因為他的作品傳世少,畫的畫又相對冷門,所以他的一幅後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推篷春意圖》畫作在1973年險流失掉,幸被知名文物鑑定賣家蘇庚春慧眼識真30元搶救下,並現存於廣東博物館堪稱一段傳奇故事,後面會詳細講述這一過程。也讓世人開始關注於這位畫家。
02陳錄生平
陳錄,明早中期畫家,生卒年不詳,字憲章,以字行,號如隱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善墨梅、松、竹、蘭蕙,筆意儒雅,工詩,與王謙齊名。評者以二家雖格意不同,但卻認為筆力超過王謙。擅長墨梅,老乾柔枝,千花萬蕊,他在元代畫家王冕的基礎,形成自己風格,又獨一格。正統十一年(一四四六)嘗作墨梅圖。傳世作品有《萬玉圖》、《煙籠玉樹圖》、《梅花圖》、《萬玉圖 》、《梅花推篷圖》、《 玉兔爭清圖》、《書室清影圖》、《推篷春意圖》等。。《圖繪寶鑑續纂》、《畫史會要》、《紹興府志》、《明畫錄》、《無聲詩史》、《越畫見聞》有記載。
也許是明初的畫家太多了,而且起很大影響力的畫家也相對多,中後期畫家尤其導致他並不是特別出眾吧?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應該給予其應有的地位,墨梅也是中國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美術史擅長畫梅並出名的不在少數。梅:凌風傲雪,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蘭:空谷幽放,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竹:清雅澹泊,高風亮節,是為謙謙君子。也許這是他的精神追求,一生未仕歸隱,所以畫這些來表明心跡吧?
03陳錄現在可以查詢的詩約有62首,所以這是符合相關資料工詩的記載的:
摘錄幾首他的詩以證,詩風相對來說易懂,類似於楊萬裡的」誠齋體「。
【對酒:明 陳錄(憲章)】
半開半謝花相催,江水東流不復回。扶杖江頭看花樹,不知笑向酒家來。【古耶道中有懷 明 陳錄(憲章)】
翠煙浮壠麥初齊,社樹青青獨鳥啼。何處相思不相見,木綿花下水門西。【林張何諸生先後過訪既而別去 明 陳錄(憲章)】
春水江門一葉舟,幾人來此看垂鉤。浮雲一散無蹤跡,飛盡桃花江水流。
04《推篷春意圖》收藏過程堪稱傳奇。
1973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知名文物鑑定專家蘇庚春例行對出口的古舊字畫進行鑑定。按照當時政策,一些工藝品公司可以將不能進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古舊書畫出口,以此為國家換取外匯。這類書畫,一般多為偽品,或即使是真品,但大多水平不高,屬等外品。蘇庚春對天津送來的一件署款為「陳錄」的《梅花圖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憑藉他多年的經驗,他斷定,這件品相完好、畫幅巨大、被當地文物鑑定部門定為仿品的《梅花圖卷》極有可能是一條漏網的大魚。於是,他以30元的價格為廣東省博物館買下來,帶回館裡作進一步深入研究。陳錄是明代早期的著名畫家,工詩擅畫,其中梅、松、竹、蘭尤為見長,尤以墨梅的造詣最為精湛,與王謙齊名。他的傳世作品不多。蘇庚春將此畫與其它已有定論的陳錄作品進一步比較,發現系真跡無疑。該畫引首有徐世昌和周右的鑑定名章,時人程南雲題寫篆書「推蓬春意」,拖尾則有明清兩代鑑藏家題跋,分別是明代的劉昌欽、張泰和清代的陳鴻壽、徐楙、盧昌祚、姚元之、楊殿邦、夏塽、林則徐等人所題,這些題跋也是真跡,更加印證了蘇先生的判斷。後來,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小組的專家們來鑑定後,也都認為是陳錄的精品,並被定為一級文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文物出版社還專門為此畫出版了單行本冊頁,流傳甚廣。【延伸閱讀:著名文物鑑定賣家 蘇庚春】蘇庚春,(1924-2001年),字更諄,號元清,河北深縣人,出身於書畫收藏世家。青少年時期一面讀書,一面幫助父親經營字畫行貞古齋 。於1961年調廣東省博物館工作 。1981年調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從事書畫鑑定,任廣東省政協委員,1980年調廣東省文管會任文物出口鑑定組長,1983年起被聘為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2001年被聘為首都博物館中潤文物鑑定中心文物鑑定委員,曾任廣東省文物鑑定組組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是我國老一輩著名書畫鑑定家和書法家。學書初宗「鐘王」,後學虞世南 。 行草尤喜趙孟、王寵 。出版有《蘇庚春張沛之書畫集》。慧眼識真,趙焞夫的《花卉冊頁》、陳錄的《推蓬春意圖》和邊景昭《雪梅雙鶴圖》均由其發現並搶救而出。後有世人偽其題跋而將假古畫以假亂真。
05陳錄傳世作品及賞析:
01、被30元撿漏的《推篷春意圖》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廣東省博物館藏
紙本,縱高29釐米,橫長902.5釐米。
水墨白梅長卷,粗幹勁枝,梅花繁茂,一花一蕊,各盡其態,春意盎然,景色誘人。畫卷引首有明代正統年間任南京大常卿程南雲題字:「推篷春意,太常卿兼經筵待書程南雲。」並鈐有「清軒」朱文方印。卷尾有陳錄自題「推篷春意圖會稽陳憲章為玉峰項繡衣寫於古汴柏臺書院」,旁有陳憲章「如隱居士」、「孤山月色」兩方朱文方印。開首又鈐有陳憲章「以文會友」的朱文方印和「雲山」的白文長方印。此圖經四人收藏:即項玉峰、寄庵、周右、徐世昌,有收藏印、審定印、鑑定題跋、拖尾題字、重裱題籤。流傳有緒,歷歷可見。
此卷是長卷,但是資料不全,只能找到部分照片。
下面是照片,證明是長卷和基本原貌。
02、【明 陳錄 玉兔爭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墨筆,縱155.7釐米,橫72.8釐米。
畫皓月當空,月下老梅勁挺,繁斡競爭凌代,狀如捧月,頗有氣勢;繁花如雪,暗透清香。斡枝的粗細、疏密交織,梅花與斡枝的黑白襯託,旋律韻味俱生。用筆挺秀,墨色幽雅,巧得清輝。左方自題:「會稽如隱居士陳章寫玉兔爭清。」鈐印三方,一方「靜齊」,另兩方文不清。
03、【明 陳錄 煙籠玉樹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 縱137.5釐米,橫65.4釐米,
此幅構圖別致,布局豪縱奇崛,氣象崢嶸而清勁可愛。枝幹縱橫,以墨筆皴寫,溼筆中又呈飛白,枯健如蟠龍虯曲,再橫點重墨,更顯蒼老道勁。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筆直上伸,上下呼應。繁花散於嫩枝之間,只用簡潔的雙鉤,千斛萬蕊,冷豔寒香便撲面而來。妙在一縷煙霧橫遮梅梢,更添雋撥清逸之致。
04、【明 陳錄 梅花圖立軸】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墨筆,縱116.5釐米,橫61.7釐米。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幹自左出,倒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枝側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圖上將主幹分散從而強調密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這幅作品畫橫垂的梅花,主分二枝幹,皆用較濃的墨色畫出,再加濃墨苔點。梅花以圈瓣方式表現,並用淡墨全面渲染絹底,更襯託出花瓣的白。全幅畫的不是梅花的清,而是建構繁密的景致,畫出梅花的密。在千花萬瓣中,呈現出繁花競秀的熱閙景象,是頗為特別的構圖方式。
05、【明 陳錄 萬玉圖】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墨筆,縱111.9釐米,橫57.5釐米。
此圖寫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幹弧形彎曲,構成梅枝總的動勢。小枝則有穿插、變化,形成枝蕊參差交錯、俯仰顧盼,梅花爛漫怒放的景象,圖中以沒骨寫幹,雙鉤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條萬玉、花團錦簇的視覺的效果。
06、【明 陳錄 梅花推篷圖】 湖南省博物館藏
立軸、紙本。畫心縱高41釐米,橫長461釐米
《梅花推篷圖》的布局,是用橫截式取景法表現的一株大梅樹的局部。畫面中心部位以兩枝粗壯蒼勁的主幹為主體,其間穿插交錯著長滿花朵的梅枝。梅枝挺秀,富有韌性。尤其是畫面兩側的梅枝,似在微風中擺動,寓動於靜,使畫面增添了活力。畫作以淡墨為主,其間點染些濃墨,巧妙地處置好幹、枝、花的有序穿插,俯仰顧盼,予人以繁而不亂、清新挺健、生機勃勃之感,極富新意。陳憲章傳世之作甚少,這樣的精品尤為珍貴。
07、【明 陳錄 梅月輝映圖】天津博物館藏
紙本,57.5x223cm。
繪一樹蒼梅,樹枝幹勁,花朵繁密,上託一輪明月,突出的是紅梅與明月相互暉映的景象。作者染底留白繪成繁花朵朵,勾勒點染寫就蒼蒼老枝,把月光皎潔,梅花幽香的情趣表露無遺。在構圖上,工筆飽滿有力,表現出梅花清麗勁健之美。
08、【明 陳錄 書室清影圖冊頁】 淮安市博物館藏
紙本,墨筆,縱24.2釐米,橫56.8釐米。
作叢竹與大樹下垂,不拘一格,畫竹頗有行草筆意,得濃粗淡細之且,靜中見動,如風中之竹。自識「陳憲章寫景容書室中清影」,鈐朱文「如隱居士」一印。陳憲章向以畫梅著名,墨竹此為畫史敘述的不足,為研究陳氏畫法提供了實物資料。
09、【明 陳錄 月影暗香圖】 成交價345萬元
本幅周孟中(明景泰-弘治間,15世紀)題:羅浮山下百花精,香夢春醒未易評。花卉三冬俱寂寞,碧天明月伴渠清。廬陵周孟中。題識:憲章。此為陳錄見諸拍賣會的唯一一件作品。
謝謝觀賞,給個贊,讓更多人能欣賞中國書畫的魅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