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畫家傳:陳錄,作品被30元撿漏,善墨梅,善詩有幾十首傳世!

2020-12-16 藝術泛舟

#明代畫家傳#

01陳錄字憲章,相關記載有可能將其記成兩人,實際為一人。

因為其作品傳世少,所以知道他的人比較少,也許是因為他畫得作品比較小眾,主要是畫墨梅、松、竹、蘭。我經過努力,發掘其現在能見的作品和資料來供大家參考。正是因為他的作品傳世少,畫的畫又相對冷門,所以他的一幅後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推篷春意圖》畫作在1973年險流失掉,幸被知名文物鑑定賣家蘇庚春慧眼識真30元搶救下,並現存於廣東博物館堪稱一段傳奇故事,後面會詳細講述這一過程。也讓世人開始關注於這位畫家。

明 陳錄 等合作圖冊 西泠印社 藏

02陳錄生平

陳錄,明早中期畫家,生卒年不詳,字憲章,以字行,號如隱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善墨梅、松、竹、蘭蕙,筆意儒雅,工詩,與王謙齊名。評者以二家雖格意不同,但卻認為筆力超過王謙。擅長墨梅,老乾柔枝,千花萬蕊,他在元代畫家王冕的基礎,形成自己風格,又獨一格。正統十一年(一四四六)嘗作墨梅圖。傳世作品有《萬玉圖》、《煙籠玉樹圖》、《梅花圖》、《萬玉圖 》、《梅花推篷圖》、《 玉兔爭清圖》、《書室清影圖》、《推篷春意圖》等。。《圖繪寶鑑續纂》、《畫史會要》、《紹興府志》、《明畫錄》、《無聲詩史》、《越畫見聞》有記載。

明 陳錄 等合作圖冊 西泠印社藏3

也許是明初的畫家太多了,而且起很大影響力的畫家也相對多,中後期畫家尤其導致他並不是特別出眾吧?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應該給予其應有的地位,墨梅也是中國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美術史擅長畫梅並出名的不在少數。梅:凌風傲雪,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蘭:空谷幽放,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竹:清雅澹泊,高風亮節,是為謙謙君子。也許這是他的精神追求,一生未仕歸隱,所以畫這些來表明心跡吧?

03陳錄現在可以查詢的詩約有62首,所以這是符合相關資料工詩的記載的:

摘錄幾首他的詩以證,詩風相對來說易懂,類似於楊萬裡的」誠齋體「。

【對酒:明 陳錄(憲章)】

半開半謝花相催,江水東流不復回。扶杖江頭看花樹,不知笑向酒家來。【古耶道中有懷 明 陳錄(憲章)】

翠煙浮壠麥初齊,社樹青青獨鳥啼。何處相思不相見,木綿花下水門西。【林張何諸生先後過訪既而別去 明 陳錄(憲章)】

春水江門一葉舟,幾人來此看垂鉤。浮雲一散無蹤跡,飛盡桃花江水流。

04《推篷春意圖》收藏過程堪稱傳奇。

1973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知名文物鑑定專家蘇庚春例行對出口的古舊字畫進行鑑定。按照當時政策,一些工藝品公司可以將不能進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古舊書畫出口,以此為國家換取外匯。這類書畫,一般多為偽品,或即使是真品,但大多水平不高,屬等外品。蘇庚春對天津送來的一件署款為「陳錄」的《梅花圖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憑藉他多年的經驗,他斷定,這件品相完好、畫幅巨大、被當地文物鑑定部門定為仿品的《梅花圖卷》極有可能是一條漏網的大魚。於是,他以30元的價格為廣東省博物館買下來,帶回館裡作進一步深入研究。陳錄是明代早期的著名畫家,工詩擅畫,其中梅、松、竹、蘭尤為見長,尤以墨梅的造詣最為精湛,與王謙齊名。他的傳世作品不多。蘇庚春將此畫與其它已有定論的陳錄作品進一步比較,發現系真跡無疑。該畫引首有徐世昌和周右的鑑定名章,時人程南雲題寫篆書「推蓬春意」,拖尾則有明清兩代鑑藏家題跋,分別是明代的劉昌欽、張泰和清代的陳鴻壽、徐楙、盧昌祚、姚元之、楊殿邦、夏塽、林則徐等人所題,這些題跋也是真跡,更加印證了蘇先生的判斷。後來,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小組的專家們來鑑定後,也都認為是陳錄的精品,並被定為一級文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文物出版社還專門為此畫出版了單行本冊頁,流傳甚廣。【延伸閱讀:著名文物鑑定賣家 蘇庚春】蘇庚春,(1924-2001年),字更諄,號元清,河北深縣人,出身於書畫收藏世家。青少年時期一面讀書,一面幫助父親經營字畫行貞古齋 。於1961年調廣東省博物館工作 。1981年調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從事書畫鑑定,任廣東省政協委員,1980年調廣東省文管會任文物出口鑑定組長,1983年起被聘為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2001年被聘為首都博物館中潤文物鑑定中心文物鑑定委員,曾任廣東省文物鑑定組組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是我國老一輩著名書畫鑑定家和書法家。學書初宗「鐘王」,後學虞世南 。 行草尤喜趙孟、王寵 。出版有《蘇庚春張沛之書畫集》。慧眼識真,趙焞夫的《花卉冊頁》、陳錄的《推蓬春意圖》和邊景昭《雪梅雙鶴圖》均由其發現並搶救而出。後有世人偽其題跋而將假古畫以假亂真。

05陳錄傳世作品及賞析:

01、被30元撿漏的《推篷春意圖》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廣東省博物館藏

紙本,縱高29釐米,橫長902.5釐米。

水墨白梅長卷,粗幹勁枝,梅花繁茂,一花一蕊,各盡其態,春意盎然,景色誘人。畫卷引首有明代正統年間任南京大常卿程南雲題字:「推篷春意,太常卿兼經筵待書程南雲。」並鈐有「清軒」朱文方印。卷尾有陳錄自題「推篷春意圖會稽陳憲章為玉峰項繡衣寫於古汴柏臺書院」,旁有陳憲章「如隱居士」、「孤山月色」兩方朱文方印。開首又鈐有陳憲章「以文會友」的朱文方印和「雲山」的白文長方印。此圖經四人收藏:即項玉峰、寄庵、周右、徐世昌,有收藏印、審定印、鑑定題跋、拖尾題字、重裱題籤。流傳有緒,歷歷可見。

此卷是長卷,但是資料不全,只能找到部分照片。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 局部 廣東博物館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 局部 廣東博物館

下面是照片,證明是長卷和基本原貌。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 照片冊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 照片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 照片
明 陳錄 推篷春意圖 照片

02、【明 陳錄 玉兔爭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墨筆,縱155.7釐米,橫72.8釐米。

畫皓月當空,月下老梅勁挺,繁斡競爭凌代,狀如捧月,頗有氣勢;繁花如雪,暗透清香。斡枝的粗細、疏密交織,梅花與斡枝的黑白襯託,旋律韻味俱生。用筆挺秀,墨色幽雅,巧得清輝。左方自題:「會稽如隱居士陳章寫玉兔爭清。」鈐印三方,一方「靜齊」,另兩方文不清。

明 陳錄 玉兔爭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03、【明 陳錄 煙籠玉樹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 縱137.5釐米,橫65.4釐米,

此幅構圖別致,布局豪縱奇崛,氣象崢嶸而清勁可愛。枝幹縱橫,以墨筆皴寫,溼筆中又呈飛白,枯健如蟠龍虯曲,再橫點重墨,更顯蒼老道勁。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筆直上伸,上下呼應。繁花散於嫩枝之間,只用簡潔的雙鉤,千斛萬蕊,冷豔寒香便撲面而來。妙在一縷煙霧橫遮梅梢,更添雋撥清逸之致。

明 陳錄 煙籠玉樹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04、【明 陳錄 梅花圖立軸】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墨筆,縱116.5釐米,橫61.7釐米。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幹自左出,倒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枝側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圖上將主幹分散從而強調密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這幅作品畫橫垂的梅花,主分二枝幹,皆用較濃的墨色畫出,再加濃墨苔點。梅花以圈瓣方式表現,並用淡墨全面渲染絹底,更襯託出花瓣的白。全幅畫的不是梅花的清,而是建構繁密的景致,畫出梅花的密。在千花萬瓣中,呈現出繁花競秀的熱閙景象,是頗為特別的構圖方式。

明 陳錄 梅花圖立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

05、【明 陳錄 萬玉圖】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墨筆,縱111.9釐米,橫57.5釐米。

此圖寫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幹弧形彎曲,構成梅枝總的動勢。小枝則有穿插、變化,形成枝蕊參差交錯、俯仰顧盼,梅花爛漫怒放的景象,圖中以沒骨寫幹,雙鉤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條萬玉、花團錦簇的視覺的效果。

明 陳錄 萬玉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06、【明 陳錄 梅花推篷圖】 湖南省博物館藏

立軸、紙本。畫心縱高41釐米,橫長461釐米

《梅花推篷圖》的布局,是用橫截式取景法表現的一株大梅樹的局部。畫面中心部位以兩枝粗壯蒼勁的主幹為主體,其間穿插交錯著長滿花朵的梅枝。梅枝挺秀,富有韌性。尤其是畫面兩側的梅枝,似在微風中擺動,寓動於靜,使畫面增添了活力。畫作以淡墨為主,其間點染些濃墨,巧妙地處置好幹、枝、花的有序穿插,俯仰顧盼,予人以繁而不亂、清新挺健、生機勃勃之感,極富新意。陳憲章傳世之作甚少,這樣的精品尤為珍貴。

明 陳錄 梅花推篷圖 湖南博物院

07、【明 陳錄 梅月輝映圖】天津博物館藏

紙本,57.5x223cm。

繪一樹蒼梅,樹枝幹勁,花朵繁密,上託一輪明月,突出的是紅梅與明月相互暉映的景象。作者染底留白繪成繁花朵朵,勾勒點染寫就蒼蒼老枝,把月光皎潔,梅花幽香的情趣表露無遺。在構圖上,工筆飽滿有力,表現出梅花清麗勁健之美。

明 陳錄 梅月輝映圖 天津博物館

08、【明 陳錄 書室清影圖冊頁】 淮安市博物館藏

紙本,墨筆,縱24.2釐米,橫56.8釐米。

作叢竹與大樹下垂,不拘一格,畫竹頗有行草筆意,得濃粗淡細之且,靜中見動,如風中之竹。自識「陳憲章寫景容書室中清影」,鈐朱文「如隱居士」一印。陳憲章向以畫梅著名,墨竹此為畫史敘述的不足,為研究陳氏畫法提供了實物資料。

明 陳錄 書室清影圖冊頁 淮安市博物館

09、【明 陳錄 月影暗香圖】 成交價345萬元

本幅周孟中(明景泰-弘治間,15世紀)題:羅浮山下百花精,香夢春醒未易評。花卉三冬俱寂寞,碧天明月伴渠清。廬陵周孟中。題識:憲章。此為陳錄見諸拍賣會的唯一一件作品。

明 陳錄 月影暗香圖 存疑為真

謝謝觀賞,給個贊,讓更多人能欣賞中國書畫的魅力。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明代畫家傳:劉珏,吳門畫派師祖級人物,書文畫三絕,影響深遠!
    但是都有小突破的成就,打下了第二階段的基礎。代表人物王履【明代畫家傳:醫學家、書畫家王履,傳世作品僅《華山圖》孤本】、方從義、戴進等等。第二階段:在傳承學習唐、宋、元兩代畫風之後的突破階段,而且是從院體畫開始發生了重大突破。
  • 明代畫家傳:最為神秘的畫家、道士、音律家和養生家冷謙
    #明代畫家傳在明代畫家屬於最為神秘的人物。只知道史料記載:冷謙,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啟敬,號龍陽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為太常協律郎。相傳元末已滿百歲,卒於明永樂年間。善養生,著《修齡要旨》,是明代一部內容豐富的氣功與養生保健專書。
  • 不得史傳得詩傳的草根書畫家
    林岫書畫家聲名傳世,不外乎有藉助口授、史籍(含正史、野史、筆記、地方志等)、詩詞文賦、書畫(含鐫刻文字)作品等四種形式。書畫在古代,畢竟屬於「小道閒技」,書畫家若非皇親國戚、官吏要員,僅憑一技之長,正史列傳不載;又無風流軼事、文功武績可錄,口授不傳,野史、筆記、地方志等不載;加之書畫作品不幸遭遇戰隳兵燹等蕩然不存,且不說湮沒於後世,縱當時人過境遷,數十年如一彈指,聲名倏即煙消雲散的,應該不在少數。此等不幸之中,如果能因詩詞文賦等歌詠評介題跋而聲名僥倖宣達於後世者,應屬幸運。明代高僧知幻,名道孚。
  • 生機勃發,古雅拙樸——「八怪」之首金農墨梅作品欣賞(圖)
    金農自畫像金農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金農最初不以工書為念,然而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 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丁雲鵬作品解讀
    畫中所作人物以線描為主,所用之線、深得用筆三味,落筆穩,壓力大,速度快,恰如蘇軾詠吳道子作畫詩中所說「當其下手風而快,筆所未到氣以吞」正是這種高難度的技巧和磅礡的氣勢,賦予作品以強大的生命力,造就了畫面飛動的藝術效果。
  • 他用幾根線條,勾畫古代畫家,妙極了
    曾任南唐畫院待詔 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 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 與周文矩齊名 唯一傳世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
  • 中國十大傳世書法作品欣賞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紙本,縱28.3釐米,橫775釐米,共126行,698字。書於唐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 元代畫家趙雍作品賞析
    傳世作品有《蘭竹圖》、《溪山漁隱》等。元 趙雍 臨李公麟人馬圖 紙本設色,縱31.7釐米,橫73.5釐米,(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此卷為臨仿北宋李公麟白描《五馬圖》中的第一組人馬像,並敷以顏色。牽馬者身穿朱衣,兩臂袍於腹前,側臉望著身後的貢馬,漫步前行。畫人馬用線細勁連綿,人物鬍鬚及馬尾線描極為精彩。
  • 【書法空間】中國十大傳世書法作品欣賞
    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于」、「樞」、「鮮于樞伯幾父」、「鮮于」等印。《祭侄稿》輝耀千古的價值就在於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作的典範。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明代畫家傳:吳中四傑楊基為何高位被剝奪,服勞役而亡?
    楊基像楊基以詩著稱,亦兼工書畫,尤善繪山水竹石。其元末詩作,大多表現維護元代統治立場,入明後,仍眷懷元室。他的寫景詠物之作尚有佳品。善寫墨竹,得文同、蘇軾之法,為明初畫竹名手。註:按察使為明朝封疆大吏,設立三司,分別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揮使則管「一省軍務」。
  • 葛新華畫虎,善面不失王者風範,柔和不失王者之威
    中國畫,虎題材作品,歷代有不少名家留下佳作,如:魏晉大畫家張僧繇,唐代大畫家吳道子,宋代包鼎父子,元代周耕雲,明代趙廉、戴進等。近現代也有張善孖、馮大中、葛新華等名家。葛新華作品《虎》畫任何物像都需要對物像充分的了解,才能畫出物象的本質。而畫虎在中國畫領域可謂最難,因為畫家很難去了解老虎,所以對虎的身體結構及生活習性掌握就有了非常大的難度。
  • 張飛能工善畫,家裡有錢,長得還很帥?是誰偷走了歷史的真相?
    吳鎮的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關羽《左氏春秋》背誦如流,張飛(曾任車騎將軍)書法精湛更勝一籌。文人武士興趣有所差別,這是古人常常有所保留的緣故。我常常想,以張飛橫矛的腕力,鍾繇之類恐怕也不是他的對手。關於吳鎮這首詩,筆者存在2個疑問。
  • 大畫家崔白和與他有關的幾首詩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這位大畫家也有出場,並通過懷吉、皇后曹丹姝、仁宗趙禎等人之口,多次稱讚,電視劇中甚至還讓他和董秋和這個仁宗後來的淑妃有了男女之情。其實這位大畫家在仁宗朝時還在民間,他一直到神宗時期才進入畫院,成為待詔,而此時他已經是個六十餘歲的老者,所以裡面的故事都只能是出於電視劇需要的改編。
  • 王冕的詠梅詩也是別具一格,一首經典的《墨梅》,描寫得生動有趣
    梅花的高尚的品格,一直是文人們的最愛,不過大部分的詩人在讚美梅花時,更多的還是現實中的梅花,也就是說樹枝上開出來的真實花朵,只有元朝著名才子王冕的詠梅詩最為獨特,它所描寫得正是自己所畫的梅花;譬如這首《墨梅》,那就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
  • 《王蜀宮妓圖》:明代女性的美商,比你高
    這則多次被改編成戲劇、電視劇及電影的故事,源自馮夢龍《警世通言》,名為《唐解元一笑姻緣》。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海報在這則故事中,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天資聰慧,儀表堂堂,琴棋精通,詩畫雙絕。某天,他邀約好友同出遊,路遇華夫人帶著婢女春媚、夏清、秋香、冬瑞等人,到廟中進香,唐伯虎對貌若天仙的秋香一見鍾情。
  • 詩字輩大全:詩仙、詩聖、詩魔、詩佛、詩神、詩鬼、詩傑、詩狂、詩骨、詩家夫子、詩豪、詩囚、詩奴等
    他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自號「四明狂客」【快註:「金龜換酒」成為千古佳話】。晚年放蕩不羈,人稱「詩狂」。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 董其昌的詩有哪些?董其昌的詩詞全集11首
    題吳詞部畫 - 明代·董其昌 居然張璪偃松圖,一一潛虯若可呼。為問寒林風謖謖,何如千樹在玄都。 陸君策畸墅問水二首 其一 - 明代·董其昌 南村欣賞數從君,積水窺天淼不分。
  • 2020「善藏」慈善拍賣會將在上海中心琺瑯廳舉辦
    據悉,2020「善藏」慈善拍賣會將於12月20日在這裡舉辦。當天晚上參觀團在蘇州希爾頓酒店下榻,第二天參觀了拍品預展。嘉賓們在上海中心琺瑯廳留影資深收藏家曾力先生看完預展後總結說,2020「善藏」慈善拍賣會的拍品具有五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