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本可得天下,卻開會成癮,文山會海把秦瓊都逼反:太囉嗦了

2021-03-05 歷史劇場

公元619年,隋末割據者——洛陽鄭王王世充的勢力發展到了頂峰。在公元618年的邙山之戰中,王世充用奇謀擊潰了不可一世的李密,曾經所向無敵的瓦崗軍一戰崩潰,而瓦崗大將秦瓊、程咬金、牛進達、李君羨、羅士信、裴行儼、李孟常、單雄信、張亮等人被迫歸降於王世充。

正所謂得瓦崗者得天下,瓦崗軍聚集了太多謀臣猛將,他們坐擁興洛倉和黎陽倉的糧食,佔據天下之中,曾抵抗了隋朝百分之八十的兵力。若沒有瓦崗軍牽制,唐朝根本沒有進入關中的可能。同時,若李唐沒有瓦崗軍的良臣猛將,也根本不可能得到天下。畢竟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瓦崗系的將領就佔了三分之一。而唐初諸國公中,瓦崗系的將領甚至可能佔了一半。

按說擁有了瓦崗猛將,又擁有了興洛倉取之不盡的糧食,王世充理應天下無敵,攻取天下應該比吃飯還簡單。然而最終,一代奸雄王世充不僅沒有得到天下,反而獲得個銜印牽羊、身死國滅的下場。那麼王世充到底輸在了哪裡?而這就要從公元619年的九曲之戰來說起了。

當時,王世充正與唐軍相持於九曲。然而在陣前,卻發生了一起令人瞠目結舌的事。秦瓊、程咬金、牛進達、李君羨、羅士信等人率領數十名騎兵突然衝出了本方陣地,在距離鄭軍數十步的地方,向王世充下馬而拜:

「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

隨後,眾人起身上馬,向唐軍陣營奔馳而去。而這一突發狀況讓王世充震驚得說不出話,甚至連追擊都不敢。王世充就算想破腦袋也不明白,自己如此器重秦瓊等人,賞賜、官爵一樣也不少。為何秦瓊等人仍然寧願拋棄家人,投奔唐朝。王世充!你到底做了什麼啊?為何連忠義如秦瓊,也走上了背叛的道路?而這就要從王世充的一個奇特愛好說起了。而這個愛好,很多領導都很熟悉,那就是開會。

王世充本不姓王,甚至不是漢人。他本姓支,是的·西域胡商的後裔。他從小涉獵經史,尤其愛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曆法方面的學問。由於王世充才學出眾、精通韜略,因此得到了隋煬帝的重用。

其後中原大亂,隋煬帝便命王世充出兵平叛。在淮南,王世充招募了數萬江淮勁兵,而這正成為他得以起家的資本。相比正面作戰,王世充更喜歡玩陰招、裝孫子。而借著這些陰招和奇謀,王世充才得以屢建功勳,最終被身在江都的隋煬帝命為洛陽守備。

當時,洛陽正遭遇著瓦崗軍的猛攻。無論糧食儲備還是人才儲備,王世充都遠不如李密。因此在作戰中,王世充屢戰屢敗。由於缺少糧食,每天都有大量王世充的部下歸降於李密。就此情況,王世充立即耍弄起陰謀。他對李密說:「魏公你缺少衣服,我們缺少糧食,我們可以用衣服來換糧食。」

當時隆冬將至,瓦崗軍缺乏衣物,李密覺得這筆買賣合算。況且當時洛陽城已經風雨飄搖,指日可下。等洛陽攻破,這些糧食還不是自己的?誰知王世充得到糧食後,軍心立即得到了鞏固,再也沒有人出城投降李密。而洛陽的守備也變得空前鞏固。

就這樣,李密陷入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夾擊之中。在與宇文化及的作戰中,瓦崗軍雖然獲勝,但卻大傷了元氣,秦瓊、程咬金等人都負了傷,而主力老兵也損失慘重。

隨後,李密帶兵與王世充在洛陽決戰,從兵力上來說,瓦崗軍是王世充軍的兩倍,勝負本來毫無懸念。然而在戰前,李密殺害了翟讓,造成了瓦崗軍內部的分裂。而王世充趁勢收買了邴元真和單雄信,導致他們對李密見死不救。

在戰場上,王世充找了一個酷似李密的士兵,將之五花大綁,並推至軍前,大呼:「魏公已經被擒!」見此情況,瓦崗諸將竟信以為真,進而全線崩潰,秦瓊等人被迫投降於王世充。這裡說一句,秦瓊等人之所以不為李密死戰,是因為李密誅殺翟讓,太傷兄弟心。

在王世充處,瓦崗諸將都得到了厚待,秦瓊、程咬金分別被封為大將軍,單雄信娶了王世充的女兒,裴行儼娶了王世充的之女,羅士信與王世充更成為同臥同起的模範君臣。按說受到如此恩惠,瓦崗諸將理應死心塌地為王世充服務。然而僅僅一年後,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公元619年三月,王世充廢黜了越王楊侗,登上了帝位。雖然王世充榮登九五,但是秦瓊等人卻發現,王世充根本不是能夠攻取天下的英主。

首先,王世充特別喜歡開會,而且特別囉嗦,對此《資治通鑑》記載:

「世充每聽朝,必殷勤誨諭,言辭重複,千端萬緒,百司奉事,疲於聽受。」

別人說重要的事情只用說一遍。但是王世充卻頻繁開會,不停地重複以前的言辭。千端萬緒,朝廷所有侍奉他的官員,都為他的文山會海搞得疲憊不堪。對此,御史大夫蘇良勸諫王世充說:

「陛下話太多,又沒有個要領,凡事只用說個大概就可以了,幹嘛反覆開會呢?」

從蘇良的話來看,他對於王世充的「開會癖」已經忍無可忍了,話說得已經十分不客氣了。對此,王世充沉默良久,雖然沒有怪罪蘇良,卻依然故我。

王世充的「開會癖」,最終把秦瓊等人也逼瘋了。一日,程咬金對秦瓊說:

「王公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此乃老巫嫗耳,豈撥亂之主乎!」

也就是說,王世充不僅器度狹小,還多廢話,好妄語,喜歡發毒誓,實在囉嗦,跟個老巫婆似的,那是撥亂反正的真主?對此,秦瓊也深以為然。因此,他們甚至連父母妻子都不顧,毅然在陣前倒戈,投降了唐朝,從根本上改變了唐鄭之間的力量對比。可以說,王世充的「開會癮」將秦瓊都逼反了。

在筆者看來,王世充的「開會」癖好,不過只是其氣量狹小的表象。王世充不過只是一介胡商,卻意外當上了皇帝。既然當了皇帝,就要好好過一把天下至尊的癮。而要過癮,開朝會是一個好的選擇。文臣武將濟濟一堂,會上對他們指手畫腳、呼來喝去,別提多威風了。因此,王世充就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孩童,毫無王者氣度,不過只是「沐猴而冠」而已。

不僅如此,王世充還口惠而實不至。在會上,王世充必然和很多領導一樣,喜歡給屬下畫餅,發誓要和部下共享富貴。但實際呢?王世充卻將自己親屬悉數封為王爵。而部下立了功,王世充卻緊閉府庫,分文不與。這種「口嗨」式的會議,只會讓人對王世充的為人更加生厭。

就這樣,秦瓊、程咬金等人離開了王世充投靠了唐朝。劉黑闥等人投靠了竇建德,人心徹底散了。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大舉討伐王世充,而當前鋒的,正是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等人。在虎牢關之戰中,瓦崗諸將大發神威,一舉擊潰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王世充見竇氏敗亡,只好獻城投降,勉強保住了性命。

但在流放蜀地的途中,王世充卻被仇家獨孤修德所殺,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還原真實的秦瓊秦叔寶
    從賞識人才這方面看,來護兒稱得上是伯樂,秦瓊後來的確自取了富貴,不過他的富貴並非取自隋朝,這就非來護兒所能預見了。他先是跟隨張須陀年少成名,後來張須陀敗亡,隨裴仁基降瓦崗,到後來輾轉王世充到降唐,短短不到20年,可謂是盡識天下梟雄,至於伏擊盧明月,亂軍陣中救李密,三戰尉遲恭皆勝,真正說起來可謂是隋唐猛將中的佼佼者。
  • 李世民為何不像其他開國君主一樣殺秦瓊?史學家:不具備三個條件
    說起秦瓊,我們都知道,他和尉遲恭兩人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可以說李世民能夠奪得天下,與此二人是分不開關係的。可有人卻說,李世民曾想除掉秦瓊,那麼,這是真的嗎?下面,讓我為大家細細道來。而論軍中的威望,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的李靖,被賜予國姓的李勣在軍中的威望不都比秦瓊要高嗎?而且,在隨李世民出徵的過程中,秦瓊擔任的不過是衝鋒陷陣的將領,也不是運籌帷幄的主帥,往往將領都只有一個「勇」字,而缺少「智」字,秦瓊顯然就是如此。因此,比秦瓊威脅大的人大有人在,李世民就算擔心有人會威脅到皇位也輪不到他。
  • 秦瓊為什麼不參加玄武門兵變?
    與之相關的很多事件與細節都被散布於不同的人物傳記當中,如果不通讀全書,似乎很難將整個事件梳理得清清楚楚。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對於這樣的一個重大事件,作者用這樣的一種方法去記載,似乎在有意無意之掩飾著什麼,似乎只是想告訴人們有那麼一件事而已,至於其他就不要太認真了。作者的這種態度其實也在表明他並不認為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而言有多麼光彩,多么正確。
  • 唐初第一猛將胡國公秦瓊
    王世充第三件事是李密投降李唐。秦瓊和程咬金被王世充所用,但王世充這個人,是個小人口蜜腹劍,喜歡泛泛而談,嘴巴比較碎,話比較多,所以秦瓊和程咬金看不起王世充。有一次。王世充準備和唐軍作戰,秦瓊和程咬金向西走了十幾步,然後向王志喊話,雖蒙禮遇,但是理念不同,不能跟你混。然後很大大方方的奔唐軍去,王世充也不敢追,怕追上也打不過,然後只好做做樣子,很禮貌的讓你走。這件事情證明秦瓊和程咬金的勇猛之處,讓王世充根本都不敢追!
  • 秦瓊落難時,單雄信多次接濟,他被李世民處死時秦瓊為何見死不救
    小說《隋唐演義》中記載秦瓊落難時,他曾多次接濟,並暗中幫助其免受牢獄之災;程咬金劫皇綱一事敗露被楊林俘獲後,他設法將其救出,與程咬金、秦瓊等四十六友在賈柳樓結義。然而,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替他求情,秦瓊和程咬金卻不管不問?大業九年,韋城翟讓逃到瓦崗,聚眾起義,反對隋朝的統治。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的單雄信與徐世勣一起加入了起義大軍。
  • 警惕文山會海新變種
    筆者了解到,為了完成減少會議次數的指標,不少地區都將會議套開,也就是一個會議包含多項內容。如果是鄉鎮幹部,可減少一點開會的路上時間,如果是機關幹部,開會時間減少不明顯。有的會議改頭換面,變成「調研」「檢查」。「本來一項工作應該集中到市裡開會,現在就分成幾個片區,把周邊幾個縣區都集中到一個縣,以調研的形式來開會。」
  • 秦瓊秦叔寶為何見死不救單雄信,原因何在?
    後來秦瓊在隋將張須陀麾下,張須陀是隋末名將,對各路農民軍作戰很是得力,鎮壓了多股農民軍。瓦崗軍也和張須陀多次作戰,都是張須陀大勝。各路農民軍聞張須陀之名而喪膽。秦叔寶加入瓦崗後,很為李密看重。李密建立了一隻8000人的精銳部隊,秦瓊是這隻精銳部隊的四名首領之一。
  • 秦瓊和尉遲恭兩個都是門神,哪個功勞更大?
    尉遲恭和秦叔寶都是唐朝開國名將,都進了凌煙閣,也同為門神。在《隋唐演義》裡秦叔寶更受大家喜歡,但從正史裡看誰更厲害,可以從武功和戰功兩方面分開來討論,因為武功高強不一定戰功也大,論戰功還得看誰在李世民眼裡分量重。咱們先來說武功方面。
  • 呂布換老闆被罵「三姓家奴」,秦瓊「六易其主」為何卻被贊忠義?
    再來說秦瓊,他一輩子改換門庭的次數也不少,從來護兒到張須陀,再到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和唐朝,一生六次易主,不過,性質上和呂布就有很大的不同。秦瓊分別在來護兒和張須陀帳下為將時,只是隋朝軍隊之間的內部調動,而轉到裴仁基帳下,是因為跟隨張須陀圍剿瓦崗寨兵敗,連張須陀都戰死了,他不願意屈身事賊,只好就近投奔名義上好歹還是隋軍的裴仁基。
  • 蓋世雄連敗秦瓊等二十幾員大將,卻死於偷懶睡覺的程咬金斧下
    隋唐英雄系列歷史演義小說中武藝高強者眾多,諸如天下十八條好漢、四猛四絕、十八路反王等等,在煙塵四起的時代,其等皆有上佳表現,戰績頗豐,蓋世一方,揚名立萬。除此,書中也有許多出場猶如流星過客一般的高手,實力極強,卻白駒過隙,著墨極少便已收場,雖武功非凡,但奈何只是小小配角,終究為英雄人物做鋪墊而已,如蓋世雄。
  • 單雄信被殺時,大罵結拜的秦瓊等人,為何唯獨沒罵程咬金?
    所以單雄信跟秦瓊、程咬金等人的關係,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可是後來瓦崗寨成了李密的天下,導致英雄們分道揚鑣。其中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而秦瓊、程咬金等人則投靠了李世民。單雄信難道不知道王世充是個不可成大事的人嗎?他當然也知道,但是他沒有辦法,他是不可能投降李世民的。
  • 王世充和洛陽兵變有何聯繫?王世充為什麼會被李世民打敗?
    那麼王世充和洛陽兵變有什麼聯繫呢?  當時擔任洛陽援軍統帥的王世充出兵向李密發出挑戰,雙方在洛口對陣,最終王世充吃了敗仗,便向隋煬帝楊廣負荊請罪,好在是越王楊侗欲對王世充        進行籠絡,於是派遣使者釋放了他,還以書慰勉,並賜金帛以安其心,遂又把王世充召還洛陽。
  • 扒一扒「文山會海」背後的「推手」
    近年來,隨著反「四風」、改作風的深入開展,「稿來稿去」「不在開會就在開會路上」等亂象得到了較好地遏制。但個別地方卻出現了「以工作留痕來體現業績」「一人幹兩人看多人督」等問題,不僅讓基層幹部疲於應付,也使「文山會海」像披著「隱身衣」的夜行俠一樣「滿天飛」。「文山會海」死灰復燃背後,說到底,是導向不準、擔當不夠、作風不實和能力不強的產物。
  • 為什麼秦瓊排在後
    無論是在打天下時期,還是決定他命運的玄武門事件,以及他成為皇帝後的江山治理,都離不開功臣的幫助,李世民對功臣心存感激。晚年,身邊的功臣一個個老去,這讓李世民非常難過,他請畫家閻立本為唐代24位功臣製作肖像畫,並將他們的肖像畫放在長安城宮的凌煙閣中,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24位功臣。
  • 秦瓊、尉遲恭是如何上崗成門神的
    編者按:起源於《封神演義》《西遊記》的門神界TOP組合——秦叔寶(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本是唐朝兩位將軍,憑藉絕對的忠誠和絕倫的武藝,不但名列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還成為百姓寄託平安吉祥願望的門神,將廟堂的稱頌與江湖的讚譽完美結合。春節仰望讀懂門神像上的秦叔寶、尉遲敬德,年後腳下的路也將更加豁然開朗。
  • 凌煙閣24功臣都有誰?為何戰功顯赫的秦瓊,會被排在最後一位
    李世民不論在打天下時期,還是決定他命運的玄武門事變,以及當上皇帝後的江山治理,都離不開功臣的鼎力相助,所以李世民對功臣心懷感激。晚年時期,他身邊的功臣一個個老去,這讓李世民很感傷,他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讓畫家閻立本給唐朝的二十四位功臣畫像,並將他們的畫像放入了長安城皇宮內的凌煙閣,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李世民要斬殺單雄信,為何求情之人只有徐茂公,秦瓊等人呢?
    洛陽軍閥王世充無奈之下,率眾投降於李世民,李世民放過了王世充,卻斬殺了其帳下的單雄信。而當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向李世民求情,其他人卻裝聾作啞呢?下面,請聽小編為你細細道來。其實,不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在小說裡,單雄信被描述成一個扶危救弱的綠林領袖,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單雄信並沒有這般完美。單雄信,曹州濟陰人,他自幼習武,力大無窮。
  • 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長孫無忌排名第一,秦瓊排在倒數第一
    這些功臣中,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位,而被後世尊為門神的秦瓊卻排列在倒數第一位,長孫無忌的排名我們好理解,功勞最大又是皇親國戚,但是秦瓊的排名,則不少人大呼難以理解。 想想也是,秦瓊那麼有名氣,功勞也不小,為何偏偏就排在末位了呢,就連程咬金的排位都比秦瓊高了好幾位,這究竟是為何呢?
  • 竇建德和王世充都是唐朝的敵人,為何李淵放過王世充而殺竇建德?
    繼位後的楊廣連年大興土木,又是修建宮殿,又是大運河的,還不斷對外用兵,進行擴張,繁重的徭役、兵役,弄得民不聊生,於是各地人民紛紛舉兵反抗大旗,一時間天下群雄並起。
  • 凌煙閣24功臣中,戰功赫赫的秦瓊,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對他下手?
    有人說是因為秦瓊聲望過高,李世民想要壓制他,也有人說是因為秦瓊未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因此不待見,他還有人說李世民本想除掉秦瓊,礙於名聲作罷,我們可以從這些話題中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世人都想知道為什麼李世民不除掉秦瓊,對待開國功臣自然不能想除掉就除掉,總得找個看似正當的理由,不然多損害自己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