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根基的重要基礎。「消薄」讓鄉村舊貌換新顏、新業態萌生,也讓基層治理有了更多創新。浙江新聞客戶端、中國義烏網開設「義起奔小康」專欄,關注義烏各地通過有為實踐,探索精準有效、因地制宜的可看、可學、可推廣的「消薄」路子。
義烏福田街道溪前村地處義烏市城郊結合部,緊鄰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過去,由於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集體收入僅有幾萬元,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發展進度較為緩慢。2018年至今,溪前村通過一系列「消薄」項目,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年收不足2萬元提升到了35萬元。
「看著周邊村發展慢慢有了起色,村兩委進行多次討論,下定決心要為村子找到一個實現農村集體收入增收的方法。」溪前村黨支部書記黃克桂表示,由於當時村裡建設用地相對較少,公共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溪前村很難吸引到中小企業入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艱難。
一村二樓宇的2號樓
2018年,隨著義烏消除經濟薄弱村資金管理辦法出臺,為溪前村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個契機。為實現村集體增收,以黃克桂為首的村兩委藉助「三改一拆」騰出了部分建設用地,並在福田街道支持下,在2018年至2019年間,溪前村分別投資35萬元和45萬元,建造了一村二樓宇的1、2號樓,用於對外出租,每年為村集體帶來了19萬元的租金收入。同時溪前村又自籌資金30萬元建設老年協會樓宇,把其中大部分用於出租,獲得每年10萬元的收入。
一村二樓宇的1號樓
三個「消薄」建設項目的完成,加上每年的村內臨時場地租費5萬元以及村集體原有房屋出租的1萬元,目前,溪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每年35萬元。
隨著「消薄」工作穩步推進,溪前村也同時兼顧村內環境美化,村兩委於2018年啟動並完成了村內綠化和庭院美化工程,並通過了市級一星級和美鄉村考評。經過兩年的努力,溪前村吸引了諸多的外來人員前往租房、經商、辦廠,集體經濟增收的同時也給村民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隨著溪前村逐漸發展,村內出入車流逐漸增多,溪前村又面臨了停車難等問題,在黃克桂牽頭下,利用幾處閒置地塊,很快規劃出了5個停車場,增加停車位120多個,解決了村裡停車難等問題。
「『消薄』不僅僅體現在收入上,更體現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消薄』不是最終目的,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才是關鍵。」黃克桂表示,得益於三項「消薄」項目,為進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2019年,在福田街道支持下,溪前村籌集120多萬元資金建立了文化禮堂。
溪前村文化禮堂內,不僅村民活動室、春泥圖書、溪前講堂等一應俱全,還有記錄著許多幾近遺失村史資料的文化展示牆,記載了村民精湛南棗、蜜棗加工手藝的義烏棗非遺館等,為溪前村注入了一股別樣的活力。
溪前村「消薄」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實現了農村環境的美化,村內各種基礎措施得到完善,文化禮堂更是豐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下一步,溪前村將繼續重視村集體經濟增收,並著力於推進農村有機更新,爭取早日實現50萬元農村集體經濟目標。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