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特色小店】陳家祠堂老版川菜:依託宗祠文化讓味蕾傳承是我們的家族情懷

2021-02-17 商聚青白江

現在

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

了解更多此次入選成功的

我區小店背後的故事

(✨今天的文末有福利喲~)


千年古鎮城廂有一條古舊的老街——西街,這裡藏著許多關於過去的歷史,乾隆時期建成的陳氏宗祠,原本叫名宿高祠,被陳氏後人買下來後,更名至今,是目前城廂鎮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

陳氏宗祠與彭大將軍祠、文廟、武廟、繡川書院等同屬於城廂鎮文物保護建築。

今天介紹的2020成都特色小店——陳家祠堂老版川菜,更像是一家隱於市的私家廚房

走進祠堂

迎面而來的是厚重的人文歷史感

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浸透著數百年的時光

仿佛都靈動的帶著故事

木門、銅鎖、石獅、條凳、梁柱、屋簷

店裡處處皆景

文保建築的深厚底蘊處處皆故事

全然不覺自己已經置身於一家飯店之中

仿佛穿越回明清時代

「老版」之「老」,除了環境「老」得古色古香,菜品的食材和製作方法也是「老」得原汁原味,用料的傳統與食材的資格,才是老版川菜的精髓。

以「新鮮食材、簡單調味、原汁原味、自然真味」為宗旨,融合道教國學文化,古樸厚重的陳家祠堂老版川菜秉承「讓美食回歸自然」的烹飪理念,堅持裸烹。

本就是一位廚師的科掌柜,想在這個古樸的老祠堂裡,讓正宗的川味如祠堂高懸的「淵遠流長」一般流傳,而不是都被大麻大辣代替,丟失本來的味道。

以「七料、七品、七味」作為菜品創作的靈感,讓食客在古舊老宅與濃厚市井氣息中品嘗正宗傳統的川菜,享受祠堂的小院時光,感受祠堂歲月裡的川菜江湖!

據悉餐飲在大眾點評網上排青白江川菜top 1。能吸引食客慕名而來的,除了環境的清幽與秉承的傳統理念,更重要的,是吃進嘴裡的每一口菜。

在近300年歷史的文保建築裡

吃老版川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起來看看

傳統的「嗯桃肉」,是選用精華的五花肉,連肉皮肥瘦均勻,大火燒至斷生,小火煨煮直至糖漿湯汁收盡為止,色澤鮮亮,入口肥而不膩,下喉香甜滑嫩,「老版川菜」用傳統手藝,做出了小時候外婆的味道。

一鍋牛骨湯,加了3斤的番茄剁碎得稀爛,連牛骨都熬成了番茄的紅,喝起來有牛肉的香,更有番茄的濃,用保溫的砂鍋呈上時依舊在沸騰,時間的美味,熬成香濃的精華,簡直就是湯鍋裡的精品。

新鮮的斑魚,淋上豐富的生猛醬汁,魚肉嫩是其一,醬汁鮮是其二,辣椒,花椒,泡菜與各種香料混合得麻辣酸甜,關鍵是藿香的加入,讓魚肉突然有了一股奇異的清香,不禁感嘆原來魚肉除了鮮之外,還可以這麼香!

每一隻風乾兔從醃製到風乾,都要經歷至少20天的過程,可愛的兔兔便由溼綿變得幹香,獨特的醬制讓兔肉有了燻臘肉的口感,越嚼越香,餘味依然留香。

涼粉滾燙細嫩,牛肉軟爛入味,涼粉吸收了牛肉汁水的味道,風味獨特。這時候,舀上一勺鋪在米飯上,才能真正知道涼燒牛肉的獨特魅力。

品嘗正宗傳統川菜

享受祠堂小院時光

留言告訴我們你心中的特色小店是什麼樣子

我們將選取20名粉絲

每人送兩張陳家祠堂代金券

代金券:100-30,可以疊加兩張使用

註:本券不換現金、不找零、不外賣,折扣僅針對零餐菜品,不包含酒水,不可與店內其他優惠同時享用

📍 城廂鎮西街135號

📞 18780207192

相關焦點

  • 祠堂,家族文化的支點,民族文化的根基
    於是有了家族制度。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現形式。幾千年來,中國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織于田園風味的生活理想中,這種生活理想,田園情懷,返璞歸真的態度,以趨福避禍的方式,詮釋著中國人清淡的幸福。事實上,從有利於國家民族的角度,「家族之長存」對於推動民族的發展壯大,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傳統中國人對於宗祠的感情,樸素、淳厚,無可扼制,無法割裂。
  •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祠堂正式竣工,祠堂為皖派建築風格,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分前中後三進,正面八字形,外觀雄偉壯麗,內部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祠堂內除了祖先神位,還有歷代家族名人和其他一些達官墨客的字畫,著作,包括當時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方苞
  • 神奇的男女宗祠——江西省奉新縣赤田鎮羅塘村許氏男女祠堂
    而走進女祠可以發現,第一進就是一個穀倉,所以,從建築風格上,不但特意把天井做成了長方形,而且,雨簷也做得特別突出,觀察倉底下的礎石,就可以發現是祠堂初建時就設計建築好了的。現在的羅堂許氏是奉新縣赤田鎮的一個大姓,約有6000人之多。據族譜記載,我們羅堂許氏從晉朝就遷到此地落戶,我們的開基祖許述就是有名的仙人許遜(許真君)的弟弟。離這裡不到三百米的下羅塘村,就有傳說是許真君試劍時一劍掘出劍井。
  • 【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村村皆有的宗祠,存留著我們的記憶和文化
    在嶺南,散布在各城市、鄉鎮、村落間的宗祠數不勝數,並且這些宗祠經過千百年代代傳承,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激勵著人們弘揚良好家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嶺南人的精神世界。 眾所周知,惠州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走訪惠州古村落,就會發現一個特點,即「村村皆有宗祠」。
  • 西昌禮州邊氏家族文化的傳承 百年宗祠的前世今生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句話說了幾千年,至今還是沒有變,在宗祠文化的影響下,族人自覺遵守國法遵守家規,這樣才能構建一個『人與人的和譜、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的社會氛圍,小家和諧,才能推動文明發展,才能談為建設和振興中華祖國作出貢獻。」
  • 特色小店遇上市井文化 就是這樣「蓉」光煥發
    紅色是血脈的傳承,既是三千年城址不變、城名不改的源遠流長,更是文殊院森森紅牆外時間的靜靜流淌;紅色是舶來的辣椒,既是晾曬場裡發酵的豆瓣,被譽為「川菜之魂」、是成都獻給全世界的禮物,更是一鍋沸騰浮沉的紅油,帶來煮盡天下包羅萬象的味蕾之舞;紅色是午後的茶盞,是最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之一,更是打上成都標籤的生活美學,閒適安逸。
  • 潮汕宗祠,凝聚宗族心,傳承家風,團結一致發展家鄉!
    潮汕宗祠,凝聚宗族心,傳承家風,團結一致發展家鄉!每一個地區都會形成獨特的文化,這是歷史積澱下來的,廣東的東部地區也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現在帶大家看看潮汕地區的獨特風貌。粵東潮汕地區,遠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是有歷史記載了,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因為其地處中國最東南尾端的獨特地理位置,遠離中原中心地帶,自然地也就產生有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而歷史上的多次人口遷移,也將中原的中華傳統文化帶入到潮汕地區,融合一起,所以,潮汕是一個既保留有自己固有的文化,同時也有著濃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地區。
  • 江西吉安市吉州區的夏侯氏宗祠和宗祠文化
    祠堂是安放我們先祖靈魂的棲息地,是祭祀先祖,進行宗族活動的場所。    祠堂是一個家族神聖的精神樂園,它記錄著一個家族的血脈延續,寄託著無數族人的深深眷戀,銘刻著一個家族的輝煌,榮耀與傳承。 因此每一座宗祠都具有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吉州區的夏侯氏祠堂    座落于吉州區樟山鎮的夏侯氏的六個村莊共有十三個祠堂。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中國宗族文化,祠堂的修建意味著什麼?
    宗族:是中國獨有的標記,在一個家族中,為了繁衍後代,家族成員不斷增長,漸漸的形成一個宗族。古代中,一個大家族,會有許多後代,我們常說祖宗十八代,也表現宗族的昌盛,同時也是宗族文化的發達與悠久。從遠古時期,人類群居,家族就開始出現,而一個宗族,都是同一個姓。
  • 小店故事丨成都川菜老店背後的初心與堅守
    城市變遷,歲月流轉,那些消失在成都大街小巷的小店中,可能最讓人回味的,莫過於曾帶給食客們舌尖記憶的老餐館。  榮樂園,這家經營了近百年的「川菜鼻祖」老店,秉承了做滿漢全席的遺志,曾一度接待過鄧麗君、美國國務卿等重磅來賓。而現在,它的名字,正在我們的記憶中,逐漸褪色老去。
  • 慶賀老田吳氏大宗祠上梁大吉後續
    非常感謝大家能夠來到延綿千載的歷史文化名村老田吳,參加九華群峰之下的百年盛典——老田吳氏大宗祠上梁儀式,在此我代表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老田古村落保護發展協會向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老田歷史悠久、文化沉厚,依託九華山水、秉承皖南風情,風光秀媚、景致迷人。二千餘年的歷史沉澱、傳承不息的宗族文化為古村落賦予了獨到的人文調性;而地藏聖跡第一處更是讓老田成為九華佛國版圖上的一個鮮明地標。
  • 你真的了解過祠堂文化嗎?
    到了南宋,朱熹提倡興建家族祠堂。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風水講究01龍脈祠堂既然是先人靈魂的歸宿,自然要佔盡龍脈生氣,方能庇佑子孫後代。修建祠堂,講究背山面水,左右護衛,明堂寬大,水出吉方,水口收氣,與外界地形地貌不衝突等。
  • 薦讀丨中國民間家譜與祠堂文化:參天之樹必有其根
    用文化傳承帶動仁商培養,以仁商培養促進文化傳承。倡導營商致仁,推動仁商濟世,踐行文化自信,弘揚企業家精神。欣逢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傳播仁商之道,用哲學為商業築魂。打造產、學、研、投為一體的國際化平臺,致力於為中國經濟發展培育仁商的第五大書院。轉自丨今日頭條· 中華家譜樹摘要:「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宗祠仿佛家族的聖殿,記錄著家族的榮耀與傳統。
  • 全國劉氏祠堂大合集!
    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劉氏宗親官網微信公眾平臺,劉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歷史】一個家族的歷史!宣威名將家廟——侯氏宗祠!
    其實,侯氏宗祠更像一本書,是值得人們去認真閱讀、細細品味的。走進雄獅赳赳、門匾高懸的祠堂大門,最先映入人們眼帘的,是書寫著「佑啟後人」、「期頤綏福」、「禮式侯君」字樣的三塊黑底金字大匾。走進主堂房樓上的堂屋中,我們看到了供奉著的觀音及其弟子以及侯氏祖先的塑像,而神龕和供桌,都是相就巖石雕琢而成的。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或者農曆二月十九觀音出生的日子、六月十九觀音出家的日子和九月十九觀音得道的日子,這裡就會呈現出燭光閃閃、香菸嫋嫋的景象。
  • 【祠堂文化】揭秘這個地方為什麼村村有祠堂?平均每一萬人竟然擁有359座祠堂
    ,在福建村村有祠堂,村中不光有總祠,各房各脈也有支祠,祠堂內供著著一脈相傳的列祖列宗牌位,紅白喜事也都在祠堂舉辦,逢年過節燒香祭祖也都在祠堂裡,可見福建宗族文化多麼盛行。(掃描關注,了解全球姓氏文化發展歷史)       中華蒲氏宗親現存最大最完整的蒲氏祠堂在四川省渠縣。在渠縣三匯鎮眾多古遺址中,唯蒲氏宗祠獨領風騷。蒲氏宗祠位於渠縣三匯鎮重石村小學內,佔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由正殿、帝師堂、雙石桅杆等組成。
  • 湖南洞口:曾氏祠堂韻悠長
    受親友之邀,我與家人利用今年中秋國慶"雙節」之假期,驅車走進了擁有"祠堂之鄉」美譽的洞口縣,參觀了著名的曾氏宗祠。古人云:「千秋功過,於祠堂可窺一斑。」祠堂,舊時又稱「祠廟」或「家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家族用自我存在的方式詮釋家族的繁衍和生長的自然延續,記錄歲月變遷的一種方式。
  • 陳氏宗祠該怎麼建?別丟了風水!以後就這麼照著修祠堂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祠堂介紹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當時,宗廟為天子專有。到了南宋,朱熹提倡興建家族祠堂。
  • 沛豐堂觀泉村劉姓,到了該為家族再建一座祠堂的時候了
    古人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國人或許是最重視家規的一個群體,因為我們自古以來便有祖先崇拜的傳統。而這種對祖先的崇拜讓我們以前遍布大大小小的村落,家族都建有自己的祠堂,用來供奉先祖和祭拜先賢。為什麼中國越發達的地區越重視傳統文化,越重視祭拜祖先和傳承優秀的地方民俗呢?比如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到過的人都知道,傳統習俗在這裡保存的相當好。換個角度來看,可能恰恰是因為這些地方傳統文化習俗保存的好,才更加發達。畢竟咱們的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其中的精華部分太多了,比如對於家族宗祠堂的保留,祠堂家規的傳承,家譜族譜的修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