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信條》,先讀下這則聊齋志異故事試試

2020-09-06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李嘯天

一、一則聊齋故事的背後

山東,有個姓許的漁夫,家住淄博的城北郊。他喜歡晚上打漁,經常帶上酒餚,邊喝酒邊打漁。

每次,他都要斟滿一杯酒,灑向河裡,祭奠一下河裡被淹死的水鬼。漸漸也就成為了習慣。

說來也巧,每次他總能夠打滿魚筐而歸。別的漁夫,卻打不到魚。

有一天晚上,老許照例出門打漁。等他擺好酒餚,剛打算喝上一杯。忽然,旁邊來了一位小夥,在那徘徊不定,欲言又止。老許一看,就大方地邀請他過來一起喝酒,反正一個人也是喝。

也不能總喝酒,畢竟是來打漁的。可是這晚也是邪門了,天快亮了,還是沒打到啥。老許心裡好生失望。

這小夥一看,就站起來說:「乾脆,我來幫你到下遊往上趕趕魚吧。」說完便飄然而去。

過了一會兒,小夥回來了,說道:「快快,很大的一個魚群來了。」

果然,老許聽到了魚群唼呷有聲,清晰可聞,逆流而來。他趕緊下網,果真逮住了不少,而且個頭都挺大。

老許這下高興壞了,再三向小夥道謝。差不多小夥要走了,老許想送他點魚。小夥也不要,說:「經常喝你的酒,我還沒怎麼報導您呢,這點小事,真不算啥。你要是不嫌棄,我們以後可以經常這樣,我們就交個朋友,你讓我喝點酒,我幫你趕魚。」

老許說:「你我不過才喝了一晚,你咋說經常呢?不過,你要是願意來,我當然不勝榮幸,只要你我不辜負這份情誼就好。」

說完,老許又問小夥姓甚名誰。小夥說:「我姓王,也沒個名字,排行第六,你以後叫我王六郎就行。」

第二天,老許將打到的魚拿到集市上賣了個好價錢。心裡高興,就多買了一些好酒好菜,準備晚間一起帶上。

到了夜裡,老許來到河邊時,王六郎已在那裡等他了。二個人就鋪開酒菜,一頓暢飲,好不快活。酒酣飯足後,王六郎就去為老許趕魚。

日復一日,老許每晚都是滿載而歸,兩人合作無間,慢慢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半年。

這天晚上,王六郎突然說:「認識老哥這麼久,你我已情同骨肉,不過現在到了向老哥道別的時候了。」說完,王六郎神情傷悲,言辭裡都是不舍。老許大吃一驚,忙問這到底是怎麼了?

王六郎欲言又止,再三思量,最後還是說了:「你我關係這麼好,我就跟你實說了吧,你也別驚訝,反正我馬上就要走了,告訴你也無妨。其實,我是一個水鬼。因為生前貪杯,不幸落水身亡,在這一帶已經遊蕩多年了。以前你打漁總比別人多,都是我為你暗中為你趕魚所致,那也是你每次都往河裡祭奠一下水鬼的原因,而且每次也都是由我承受了,所以在報答你。不過,現如今我的冤業已滿,明天就要投胎往生了。想著這是你我最後一晚酒了,真心有些不舍,所以比較傷感。」

老許聽了他的這番話,驚駭不已。不過想到二人已是老朋友,也就不怎麼害怕了。面對此情此景,老許也是唏噓不已,舉杯勸道:「六郎喝了這杯,不必傷悲。我們兄弟一場,情誼已深,現如今你業障已滿,脫離劫運,重新投胎做人,這是好事,應該高興才對,就不要提那些悲傷的事了。」於是二人再次開懷暢飲。

聊天時,老許又問:「那啥,將要代替你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王六郎告訴他:「這樣吧,明天中午,老哥你來河邊來看著,有一個女子要過河,會掉進水裡,就是她了。」然後,差不多雞叫天亮了,兩人揮淚而別。

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時候,老許老早就等候在河邊。不久,他果然看到一位女子抱了一個小孩要過河,而且真的落水了。眼見著小孩先是被拋到了岸上,在水邊捶手頓足,哇哇大哭。

那婦人則在水裡忽隱忽現,浮浮沉沉,眼見著就快不行了。

老許看到如此,心下不忍,也不管命數與友情啥的了,就要跳進河裡去救人。

可是,忽然又看到那婦人從水中露出了頭,溼漉漉的爬上了岸。然後,她伏地上休息了一會,再然後就抱著孩子走了。

老許這才放下心來。不管心裡也嘀咕,這王六郎的話也不靈驗啊。

到了這天晚上,老許又去打漁。結果,看到王六郎又來了。看到老許,就說:「這次來了,已經就不走了。」老許趕緊問這到底又是怎麼了?

六郎道:「那名女子本來已該替我死了,但我看她懷中抱著的孩子,實在不忍心因為代我一人,傷害兩條性命,所以我就放棄了。唉!下次再找到代替我的人,就不知道啥時候了。這大概是你我的友情還沒盡吧?」

老許聽了六郎的這席話,感慨萬分,說:「你這真是仁人之心,真君子也,都能夠感動到上蒼了。」兩人照常喝酒,跟往常一樣,友情如初。

又過了一段時間,六郎再次向老許告別,老許以為他又有代替的人,哪知六郎這次說:「就那次我救人的善舉,還真的感動了天帝,天帝委派我做了招遠縣鄔鎮的土地神,明天將要走馬上任了。」

老許為六郎有這樣的結局感到由衷的高興,說道:「你正直為人,如今你成了神仙,真是大快人心。不過人神殊途,恐怕你我再難相見了。」六郎寬慰老許,讓他以後不要忘了老友,有空去鄔鎮去看看他,至於其他事,他自有意見。

後來,老許果真不畏路遠,前往鄔鎮去尋找王六郎所在的土地廟。結果,發現一切都是真的。只是,已經成為神的六郎不便與老許公開相見,便以託夢的方式,讓當地的大戶代為招待老許。最後,二人在後山無人處才再次見面,把酒敘情,不亦快哉。後來,老許臨回時,本地大戶人家紛紛贈送老許不少錢財,足夠他不再打漁也能安度餘生了。

蒲松齡因此稱頌:這王六郎做了神仙,也不忘故交,既正直,又仁愛,真不愧是神仙啊!

沒錯,這個故事就來源於《聊齋志異·王六郎》,動人之處不在於漁夫與王六郎之間的人鬼友誼,也不在於二人月下對酌的那份豪情,而是當女子落水的一瞬間,對漁夫與六郎人性的考驗,還有苟富貴勿相忘的品德。

原本,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是天條,是命中注定,大家都按順應命理,也就那麼過了。但是,老許打漁不忘孤苦的水鬼,六郎明明有了可代替自己之人,卻宅心仁厚放棄了自我,還有老許也不顧囑託將要跳河救人,六郎做了神仙還不忘舊友,他們身上所擁有的仁心與正直的品行,使得他們都逆轉了天條,最終改變了各自的命運,皆大歡喜。

做人要正直,要仁愛,要富有惻隱之心,真的太重要了。

二、惻隱之心與祖母悖論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武器。愛,足以改變事情的原有軌跡,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高手,往往能夠將最基礎的普世價值,融入一個故事當中,作為揭開故事秘密的鑰匙,也當做解決故事困境的武器。

精妙如古龍,在「七種武器」系列中,就將人類的其中普遍情感當做武器。表面看,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環、霸王槍、離別鉤、箱子,構成了七種置人於死地的武器,殺人於無形。但真正的高手對決,起決定作用的,反而不是這些看似牛掰的兵刃,而且背後使用的人,是使用人所擁有的品質。真正起作用的是笑、自信心、誠實、仇恨、相聚(戒驕)、勇氣、不放棄,正是這些寬厚之人所擁有的高尚的品行,才能夠成為最終的勝出者。

論武力值,李尋歡是戰不過上官金虹的,但是最終還是小李飛刀勝了。就因為,小李探花擁有超出武力之外的品格,壓倒了心胸狹隘的上官金虹。勝出的不是飛刀,而是用飛刀的人,他就是小李探花。

諾蘭,作為好萊塢中年一代導演裡的領軍人物,他絕對算得上一頂一的高手。拿中文的語境裡,論講故事,他堪比古龍。

在「時間三部曲」裡,表面看他玩的都是時間梗,其實最根本的還是普世價值。

表面看,《盜夢空間》是幾個黑科技特工,不斷穿越夢境,充分利用了時間的厚度,但實際上,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小李在苦苦尋找愛情的答案。是love,是愛情,支撐這個故事的所有的起源。

星際穿越,看起來也是一名太空人飛往外太空,去尋找一個拯救人類的答案。本片利用了時間的多維度,進行時光穿梭,可是到了最後,大家發現其實這個故事不是拯救全人類,而是一個有關父愛如山的故事,是親情在發酵,在支撐了整個故事最神秘的部分。

《信條》則是讓時間進行拆解,既有正向又有反向,還可以進行絞合,讓整個世界扭曲,時間就此擁有了多向的複雜度。表面看,是一名超級特工,帶了一名副手,去抓獲危害世界的恐怖分子,以解除人類遭遇毀滅的困境。但是,他面臨的對手卻遠比他想像的要強大的多,而且對他的所作所為都能夠逆向掌控。當任務看似不可能完成,特工在任務中拯救的一位女人,則成為了任務中的X元素,並最終發生決定性作用。以惻隱之心,拯救一名婦人,結果卻拯救了整個任務。這就是解讀《信條》故事的關鍵,是正直的特工,動了惻隱之心,用仁愛,達到了非攻的效果。在這裡,是兼愛,一種超越了愛情也親情之外的仁愛,解決了所有的麻煩。

歸根到底,在《信條》裡,諾蘭還是講了一個有關愛的故事。

但是,他講故事的手法,那種玩弄時間的做派,無疑加深了觀影的複雜性,讓人在各種概念裡入迷、抓狂,欲罷不能。

甚至,諾蘭講故事的手段比古龍更高明。古龍,更多只是設置懸疑,讓人掉進文字陷阱裡,最終跟隨答案的揭曉,長出一口氣。但是,古龍並不是每次都能設置的很成功。諾蘭,把玩時間的手段,就高明多了。

話說回來,講故事的方式好看,但故事核,卻很簡單,就是人類情感上的普世價值。

唯愛永恆。

既然是普世價值,當然就放之四海而皆準。

巧的是,《信條》看起來就是一個複雜版的《聊齋志異·王六郎》。

兩個故事相互套一套,故事上基本是一樣。尤其是前半段,幾乎差不多。

老許大概就是主人公老黑,王六郎則是大反派安德烈,婦人與孩子則是高妹德比齊飾演的凱特與她的兒子。而且,兩個故事中都有麥格芬,《王六郎》裡的麥格芬是洞悉一切的天帝,《信條》裡的麥格芬是扭曲時間的旋轉機器。

前半程相似,就是老許與王六郎相互利用,一個要打漁,一個喝酒,各取所需。關鍵時刻,王六郎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原本命中注定要掛掉的婦人卻因為自己的孩子,動了老許與王六郎的惻隱之心,於是整個世界都變了。所有的事,都不再按照既定的路線走,而是因仁愛之心的大慟而徹底發生了改變。

當然,《信條》裡的大反派沒有所謂的惻隱之心,但是主人公老黑有,這就足夠了。

在《信條》裡,開始的階段,相互裡的兩方是老黑與高妹。他們之間在相互利用。老黑是利用高妹,接近她老公,畢竟他是特工,要接近那個男人,來完成任務。高妹則想利用老黑,好徹底擺脫掉自己的老公。

對於黑特工來說,他面臨的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是,在他利用完了高妹之後,發現高妹處於了極端危險之中,自己利用了她,卻也害了她。

於是,老黑動了惻隱之心,救了一個原本不在任務之上的女人,還有她的孩子。而正是這個惻隱之心,讓整個故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女人發生作用了,而且是臨門一腳性質的關鍵作用,最終讓整個行動計劃由不可能轉變成了可能,並取得了勝利。

這,就是《信條》要訴諸的故事。

「時間三部曲」,一脈相承,都是用「愛」發電,改變一切

當然,這麼講《信條》的故事,很多人還如墜雲中,不明所以。

那麼,再需要多了解一個「祖母悖論」就差不多了。

「祖母悖論」是科幻小說裡常見的一種主題。說的是如果你穿越時光,在你祖母年輕時殺死她。可是,這樣一來,你的爸爸就不會出生,也就不會有你。一個不存在的你,怎麼可以去殺死自己的祖母呢?你既然存在了,就說明你祖母沒有死,這就形成了一種悖論。

至於時間的熵,時間倒流這些,太燒腦,不用全懂也可以。畢竟,你跟著我走,可以繞過那些花花繞繞的外殼,直擊故事的核心。

三、《信條》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簡單說,《信條》講了一個「一顆炸彈沒有發生爆炸的故事」。在我們的世界上,只有炸彈爆炸了,才會影響到人,才會廣為人知。如果它沒有爆炸,也就沒有人知道,甚至不會在意。

也就是,那些阻止爆炸發生的人,原本應該成為英雄,但因為無人所知,也就只能成為無名英雄,成為不是英雄的英雄。

《信條》講的也是一個英雄的故事,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英雄的故事。

在未來,有一個女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級武器,比核彈威力更大,一顆足以毀滅地球。而這種武器的威力,不是爆炸那麼簡單,而是它能夠讓時間發生扭曲,讓原本正向的時間,既正向又反向,然後絞合起來,並在絞合中讓生命相互碰撞,一切全都消失。也就是,可以利用它,沿著時間的逆流,去回到過去,毀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因為毀掉了過去,由於「祖母悖論」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未來,整個人類也就徹底被消滅了。

一旦這種武器發生作用,將會是最大的恐怖行為,比一般性的恐怖襲擊要驚恐得多。

為了不讓這件事發生,於是女科學家逆回過去,在冷戰剛將結束時,趁世界的混亂,將這件武器的初始元器件分為了九份,分別放置於世界上九大有核國家的核武器庫裡,畢竟那裡是最安全的所在,然後還有一個算法單放一處。只有在集齊了九個元器件,然後再加上算法,這件武器才有可能被觸發,進而發生悲劇性的爆炸,毀掉全人類。

未來總會要來的,既然未來這種武器被研究了出來,即便女科學家不去用,但危險總會存在。也是,她選擇了一位叫安德烈的男子,想讓將秘密傳承下去。

可是,天命之子安德烈卻不是什麼好人,他極端自私,而且自大。幾十年來,他處心積慮地將九大元器件一一收集齊全。至於最後一個,就是《信條》開頭黑特工釋手要搶的那一個。安德烈收集齊了武器,而且還弄到了算法。不過,他可不打算用這件武器做好事,而是自私心發作,加上自己得了癌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就打算在自己死的那一刻,讓所有人都為他陪葬。

所以,《信條》裡的恐怖主義,不過一己之私,是反社會性人格在發生作用。當然,與仁愛之心相對應的,正是這種自私自利,心理扭曲的狹隘心腸。

安德烈,這位過去的男子,辜負了天命所託。而另外一位在未來的男子,則發現了這一切,於是打算去抗爭,去改變所有。不過,他自己並可以逆流回去,畢竟他沒有這件武器,而是利用時間膠囊,僱傭了一位幫手,去幫助年輕的自己,一起去奪取那件武器,不讓它發生作用。

至於這個幫手,就是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一個忠心耿耿,能力出眾,一心為了目標的傢伙。

老黑與尼爾,在接近大反派安德烈時,利用了安德烈的妻子高妹凱特。原本,只是利用一下,可是眼看著高妹與她的孩子被牽涉其中,黑哥動了惻隱之心。

他不想眼睜睜看著高妹去死,也不想高妹的孩子失去母親。

於是,原本相對簡單的任務,又因為要去救助原本必死的凱特,額外發生了許多變化。時間逆向,逆向,再逆向,電影院裡看暈了一幫觀眾。

逆向多次,就是為了不讓高妹死。好在,高妹活了過來,而且參與了任務。而她,此次出手相助,不僅在關鍵時刻拖住了安德烈,還將他痛快處死,幫助黑哥與尼爾完成了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安德烈死了,武器沒有被觸發,時間不再需要發生絞合了,世界得救了。

實際上,在整個任務中,即便是黑哥與尼爾找到了武器,也無法解套,無法同時阻止安德烈的自殺,因為安德烈已經洞曉了他們的一切,提前安排好了各種對策。任務,是必然要失敗的。可是,高妹站了出來,給與了安德烈致命的一擊。這一點,卻是安德烈沒有想到的,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金絲雀會啄了自己的眼,對自己反戈一擊。

是意外,改變了一切。

但是,意外的發生卻不是偶然的,而是仁愛之心驅動的必然結果。

一個原本無比英勇正直的黑哥,因為動了惻隱之心,因為他的仁愛,救了一名婦人及她的孩子,然後整個任務就走向了新的道路,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這樣看來,是不是與《王六郎》看起來很像了。

命運既定,原本任誰也擺不脫定數的。但是惻隱之心,愛卻能夠。

黑哥,喜歡高妹嗎?似乎,但是最後他並沒有走向她。是愛,但又不是愛情,而是人類的泛愛,改變了一切。

相對於愛情、親情,這是更高一層的愛,是仁者之愛。諾蘭的「時間三部曲」,終究還是升級了的。

四、《信條》故事的缺憾

上面《王六郎》的故事裡,關鍵點很明確,在於那個孩子,而不是婦人。

婦人是命中注定必將亡故之人,這是她的劫數,但是她的孩子是一個意外。因為孩子代表了希望,代表了未來,代表了前程。王六郎與老許的惻隱之心,都因為孩子而起。

《信條》裡,孩子的作用大大減弱,黑哥動了心的是高妹。實際上,這一點上並不能服眾。畢竟一個鬍子拉碴的老黑,與白富美的高妹摩擦出感情火花,無論如何都不太讓人舒服。

而且,高妹剛一出面時是大富大貴之人,只是籠中鳥而已。老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將籠中鳥放飛而已。而且,他之所以要救高妹,還是因為自己將她卷了進來,有些過意不去,有些贖罪的意味。這樣,拯救高妹的行為,意義大減。

孩子,才是關鍵。如果,黑哥就是那個孩子在未來派來的人,這個故事的說服力會大大增加。其實,黑哥就是未來的自己,才是最好的。祖母悖論是回去殺死年輕的祖母,它不是父親悖論,就是一名成年人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童年時期的爸爸,其實是可能。如果,演員不是一個黑人,而是一名白人,又是安德烈的自己。那麼,這個故事就會變得更好玩起來。

再不濟,讓尼爾是未來的孩子,也會有較大的說服力,將大大加強尼爾的存在感。目前來說,尼爾的形象真有些不明不白,所作所為有點兒說不太通,就像一個單純的僱傭兵。

甚至,老黑與尼爾,兩個人的性格,都不太豐滿,缺少應有的變化。這一點,都使得這兩名奧斯卡級的演員,在演技上無從發揮。

說到奧斯卡,《信條》基本上與奧斯卡最佳影片無緣了,連提名都難。畢竟,故事核講普世價值,故事的外殼再絢麗,都難以入奧斯卡的法眼。奧斯卡更喜歡有社會性意義的故事,最好還是政治正確的作品,就更好了。奧斯卡不喜歡諾蘭,是因為他的影片的故事切口太小,內涵太具象,格局顯小。


這些缺點加一起,使得《信條》相對於《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來說,相對就差了一些。

會說《王六郎》,之所以打動人,那個沒怎麼被著墨的孩子,才是重點中的重點,是整個故事的關鍵點。《信條》的故事沒那麼服眾,就是沒有好好利用好孩子這個點。估計,是為了避嫌《終結者》《雙子殺手》等作品吧。

別管怎樣,這個故事是有缺憾的,這也是其備受詬病之處。好遺憾!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中的濟南故事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
  • 《麥肯錫高效閱讀》|讀《聊齋》看《美人皮》,透過妖心讀人心
    我對這段印象有些模糊,於是回頭重新讀《聊齋志異》。,書中有個觀點我很贊同,那便是在讀書前思考,「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而今重讀《聊齋志異》,我確實應該思考,為何讀此書?《聊齋志異》全書共488篇。小說以民間故事為素材,借花妖狐鬼來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抨擊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反映男女青年對婚姻自由的追求。每篇構思奇特,想像豐富,人物刻畫細膩,語言精煉,是我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最高峰。聊齋是我兒時的讀物,隨手翻翻。
  • 《聊齋志異》中的太原故事——一個婆婆虐媳婦的故事
    恰巧我讀過《聊齋志異·太原獄》,也是講婆婆禍害兒媳的,因此有一些感想,不吐不快。婆婆與人通姦,反把這事賴到兒媳婦身上。這樣的婆婆,可怕不可怕?一個歷史悠久,故事很多的地方。今天要讀的,是《聊齋志異》中的《太原獄》——一個婆婆禍害兒媳婦的故事。《太原獄》故事梗概話說太原有一對婆媳,倆人的丈夫都去世了,在家"相依為命"。婆婆正當中年,媳婦則更為年輕。
  • 從亞馬遜書評到博爾赫斯,解析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聊齋的故事內容豐富有人認為這是清代老實男人對獵豔的幻想,也有人認為,蒲松齡實際上在針砭時弊。那麼在國外,人們是怎麼看待這部傳奇著作的呢?首先來看亞馬遜網站上,聊齋志異英文版的評論。聊齋通常有兩個英文譯名,一個是chinese ghost stories (中國鬼故事),一個是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聊齋志異的直譯,中國工作室的奇聞軼事),都非常簡單粗暴。
  • 讀聊齋志異——青蛇
    讀聊齋志異《青蛇》篇有感。蛇名二青,靈馴,蛇人愛之。伴多年,送歸深山,臨別戀戀,兩不舍。感其情,遂有此篇。二青再一次想擁你入微風 你看到眼裡的紅那只是晚霞紅二青送你一帆風餘路多珍重前方有天地廣闊必且為神龍我不想做神龍只想跟你走最廣闊的天和地是你的背簍風裡雪裡溫暖的手水裡火裡相偎的胸口何時能忘卻幸運是這一身冷的血
  • 每日推介:聊齋志異這本書的故事,你聽過嗎?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小說。今日的推介主題是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全部都是短篇小說,其中以愛情故事為主要。此書中短篇有將近五百多篇,篇篇經典,上至老人,下至稚童,即便沒有看過,也都知道聊齋。除了愛情故事,還有就是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還有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
  • 《聊齋志異》中的濱州故事
    今天是濱州《聊齋志異·雨錢》>《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濱州的故事只有兩篇,一是《雨錢》,二是《劉海石》。不過今天講的是《雨錢》——一個翻臉比翻書還快的讀書人的故事。濱州有一名秀才,愛讀書,經常讀到很晚,自謂頗有才情、十分曠達。一天夜裡,有人敲門,秀才開門,見到一個老頭,老頭說自己姓胡,實際是狐仙。秀才覺得自己很曠達,所以不以為意,仍邀請老頭入座。
  • 《聊齋志異》――蒲松齡最愛的女兒
    今天的文化小知識去哪學呢,就是我們的《聊齋志異》 了, 說起 《聊齋志異》大家是不是覺著很熟悉呢,尤其是我們的山東的朋友們還會帶有滿滿的親切感呢,因為由《聊齋志異》改編同名系列電視劇可是陪不少人度過了很長一段美好的時光呢,對於我來說就是童年的時光了(新版的聊齋),好,小小的玩笑,因為這劇不止我們山東人看嘛
  • 《聊齋志異》中的即墨故事
    讀一篇小說,今天是即墨即墨,稱得上歷史悠久了,看起來非常的小,其實總會出現在各種微妙的場合下。《聊齋志異》中跟即墨相關的小說只有兩篇,一篇叫《香玉》,其中提到一個即墨藍氏進嶗山下清宮採了宮中牡丹花,回家把花養死了。這個即墨藍氏,雖然可能出於愛花的心態,但真的是採了個寂寞。
  • 從《聊齋志異》王成的故事中去悟如何在證券交易中做倒T
    清代白話小說《聊齋志異》中有一則故事叫「王成」。講的是一個大家敗落子弟叫王成的,性極懶,做事拖拉。機緣巧合遇見自己是狐仙的奶奶,給自己一筆本錢到北京賣葛布,由於懶、做事拖拉耽誤了生意行情,之後在北京艱難生活的故事。
  • 女性多以狐媚為主,那麼《聊齋志異》裡的男性形象又如何?
    前言&34;(清王士禎 《<聊齋志異> 題辭》)《聊齋志異》可謂是中國文學上文言文小說的巔峰,裡面有著鮮活的人物,有著跳脫的故事情節,奇事怪事都完美的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我們在閱讀書中的故事的時候,往往會忽略的書中的男性角色,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女性角色的身上,其實《聊齋志異》中的男性角色亦是十分值得我們去剖析。
  • 《聊齋志異·酒蟲》:富豪嗜酒,毀掉他的不是「酒蟲」,而是信念
    對此熟悉的,我想也是因為《聊齋志異》中《酒蟲》這篇故事吧。故事解讀故事講到這裡就結束了。其實《酒蟲》這篇故事,不再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所謂「貪酒無益」的事理統統不在。反而在這篇故事中,作者蒲松齡通過描寫主人公劉某,他在失去「酒蟲」前後的落差進行對比,體現出一條「酒蟲」對劉某的重要性。在故事背後也蘊含深意,引人深思。
  • 從電影《美人皮》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影視改編作品的共性
    ——郭沫若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其文學成就在中國志怪小說中首屈一指。蒲松齡先生創造了一個鬼妖幽冥的世界,以波詭奇絕的想像和充滿詩意的語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四大名著相比,《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卻不失精煉,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情節一波三折,建構完整,這使得其多次被搬上大屏幕。
  • 聊齋志異——造畜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產龍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黑獸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是什麼樣的人呢
    但是如果說到《聊齋志異》的話,相信大家就都恍然大悟了,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童年陰影,肯定有好多人小的時候看這個電視劇或者是電影,都被嚇到過,以至於晚上不敢一個人走夜路,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蒲松齡,年輕的時候,成功的當了一名官員的話,那可能就沒有我們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的《聊齋志異》的存在了。當然,我們不知道,如果讓蒲松齡在做官跟留下千古流傳的文章之間選擇的話,他會怎麼選,所以,我們只能從蒲松齡所留下來的《聊齋志異》中,從他筆下所寫的那一個個生命中來感受他的喜怒哀樂,而他平平淡淡的一生,跟他所寫的炫麗動人的故事,也形成了一種沒法兒用語言形容的對照。
  • 聊齋志異——保住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鴝鵒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