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海】愛滿夢之屋(小小說)

2020-08-30 陽城風雲

原創: 陽城風雲

愛滿夢之屋(小小說)

文/李福海

小城繁華的老商業區,又一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在這中心地帶的位置,一家老商業公司將陳舊設計不合理的樓盤推到重建,不折騰單位會困死,只有盤活限量土地資源,讓土地產生年年可以收取一定數量的租金,單位才能繼續存續,這種艱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

其實對於小縣城房地產的需求並不大。甚至有些人認為,房地產基本已經飽和,這樣的開發似乎也存在著風險,但是單位要想盤活,必須要走開發這條路,別無他途,否則只有出局等死。

當隆隆地開工機器響起,鞭炮響過之後,天天都有來諮詢要購房子的客戶。大家懸著的心總算吃了定心丸。太順利了,開工還不到一個星期,房子就已經售罄,連售樓部也不用成立了,一切辦公就能輕鬆搞定。

經過一年的緊張施工,房子眼看就要交工了,網籤準備早已就位。每天都有購房者來網籤。辦公室的小趙小田忙前忙後地為購房者服務著,幸福地感受著購房者的幸福與喜悅,以及他們幸福的故事。

炎炎夏日,辦公室的空調在拼命的轉,涼風,在夏天,是最貼心的資源。房主和小田小趙一句一句地聊著,像是朋友,又像是親人。看到房主的信息,小田有些驚嘆,阿姨,你女兒好優秀,竟然在美國工作,她大學在那裡讀的呀,學的啥專業,小田好奇地問,阿姨幸福地回答。思緒隨著阿姨講述女兒的愛情故事漂移到省城。

阿姨的女兒在省城一家餐廳吃飯,來了一個進店裡吃飯的小夥子,彬彬有禮地問,請問同學,我可以坐這裡嗎,阿姨的女兒甜甜地說,可以。兩個年輕人的第一印象,彼此都好極了。可能是從那一刻起,彼此都對上眼了吧,阿姨的女兒是音樂學院的,兩人一邊吃飯,一邊談柴可夫斯基,一邊談蕭邦,一邊談莫扎特,貝多芬。男孩子也特別喜歡音樂,兩人談得非常投機。彼此都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好印象。

一頓飯吃了將近三個小時,臨別時,小夥子和阿姨的女兒都留了電話,互加了微信。浪漫的愛情開始了,他們談了三年,終於修成正果,當時阿姨還不放心呢,因為小夥子老家是遙遠的東北的,在一家美國公司任亞洲區總裁。後來調往了總部,阿姨的女兒自然而然也就到了美國了。真幸福啊,小田不失時機地恭維著阿姨。一戶網籤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之中就結束了。小田覺的,網籤一戶房主,就是聆聽一戶愛情的童話。

連續幾日的網籤,小田小趙業務已經很熟練了,進度也很快。還有兩戶了,就大工告成。來一位叔叔,急匆匆的,提出希望延遲到明年再網籤,小趙耐心地問明了原因。原來叔叔的兒子是因為工作籤在美國,明年七月到期,若是明年沒有啥變化,工作能夠續籤的話,再籤此處購房合同,若是明年兒子回國,他們將賣掉自家二線以下城市的房產,打算給兒子在北京買房子。房款在交鑰匙時定會一次付清。小趙讚美著叔叔,培養了一個多麼優秀的兒子,真是個了不起的父親。考慮的面面俱到,體貼溫馨。

最後要網籤的一家,房子太多,又將房子轉手了,加了購房款的利息幾萬元給前面一家的房主,乾脆利落,一看就是有錢的金主。來網籤時,一樣的講著溫馨的愛的故事,來的是阿姨,她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在本地有還幾套房子,在省城也有兩套房子,聽得小趙小田嘖嘖稱讚。阿姨真了不起。感覺阿姨買房就象買白菜一樣。這次在這裡買房完全是為了生活工作更方便。其實他有八套房子在縣城,離他們的店不到半裡。

平時不知道,其實,小城的有錢人還真不少。他幸福的購房故事只是其創業故事的一絲縮影,小趙小田他們好想知道這些成功的叔叔阿姨還有多少令人驚奇的創業故事呢,可是畢竟網籤時間太短暫。還是留在以後再慢慢地走進他們,向他們學習吧。

新建的房子,外牆磚蹭亮,單橋鋁的高端門窗彰顯著房主的成功尊榮,那滿屋的,充溢的愛,也似誘人的童話一般叫人嚮往。這童話帶著濃濃的現代味,在你經意不盡意之間,在心靈之縱情飄逸。

祝福他們,愛滿夢之屋,千秋永流傳。福宅再童話,詩意滿人間。

編輯:悠閒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李福海,71年生人。懷揣文學夢想練筆抒情。偶有文字面世,以字句悅心,讓生活漾滿詩意。

相關焦點

  • 李利君 ‖ 熱鬧(小小說)
    作品散見《百花園》《小小說選刊》等報刊,併入選各類年度選本。出版《等到天亮》(小小說)、《小小說的九十年代後》(小小說評論)、《湛江:中國的飄帶》(歷史散文)。代表作小小說《熱鬧》,2005年曾被《百花園》雜誌社評為小小說年度人物。
  • 【李福海】狼叫聲聲(小小說)
    狼叫聲聲(小小說)文/李福海作者簡介李福海
  • 《繭》(小小說)
    《繭》(小小說) (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繭》(小小說)《繭》(小小說)
  • 警犬(小小說)
    警犬(小小說)----2020年8月20日前幾天的一個早晨,老王正在公園晨練。一位英國婦女,年齡肯定是六十以上了。她在遛狗,那是一條狼狗。
  • 陳玉光(教授/作家):《退休》(小小說)
    《位置》(小小說)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猛然從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鄭局長很不適應。《位置》(小小說)作於2020年10月29日《位置》(小小說(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
  • 再說小小說(文學課)
    勿庸置言,自有分鑑,因而「書香中國」的推介文章最後說:「當下以及可預想的未來,這類人物(孔子、屈原、司馬遷、蘇東坡、曹雪芹等)不大可能出現了。所以回望古代有了緊迫感。 由此我們重提小小說,就是想要在茶壺與夜壺的對照對應中,小掉小說的虛無主義與急功近利,從而繼承民族文學的優秀傳統,重構「以文化人、人文化成」的價值體系。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自然可以承載各樣的價值觀,呈現萬類霜天的千姿百態,但文學的聖經始終應該是「天不變,道亦不變」,是這樣的吧? 曹丕在他的《典論·論文》裡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 沈宏:謝恩(外一篇)|小小說
    李立綱:暗戀|小小說陳國凡:賊|小小說陳國凡:飯局|小小說謝沁宏:閨蜜|小小說謝沁宏:馬來熊嫂美容記(外一篇)|小小說
  • 東莞(橋頭)小小說創作基地再添新成果
    近日,橋頭小小說領軍人物莫樹材的小小說集《驟雨中的陽光》由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東莞(橋頭)小小說創作基地、東莞市小小說學會、橋頭作協取得的又一重要文學成果。東莞小小說創作基地落戶橋頭7年以來,一大批作者從這裡起步,成為東莞小小說的生力軍,不斷有新成果新精品問世。莫樹材是土生土長的實力型本土作家,從1960年開始寫作。
  • 出乎意料(小小說)
    出乎意料(小小說)何華民 栓柱是某加工廠維修工,曉莉是某商貿公司業務員。倆人結婚7年,日子還算平穩。後來,業務員有了外遇,是機關公務員。再後來,業務員提出與維修工離婚。再再後來,維修工同意並且籤了離婚協議,不日將去辦理離婚手續。再再再後來,維修工提出一個要求:離婚前見見業務員的公務員。業務員同意了。
  • 高五幸:回門(小小說)原創
    高五幸:回門(小小說)原創高五幸:回門(小小說)原創按白鹿原下農村的鄉俗,姑娘出嫁三天後要回門婆婆的賢慧更讓冬梅感動,瞌睡少,起來早的婆婆,等到日上三桿她(他)們醒來了,就從灶房裡端出兩碗「荷包蛋」……。「有家的感覺真好」!冬梅吃著婆婆打的雞蛋,淚花花在眼眶眶閃,婆婆見了,問「回門」高興為何還掉淚,冬梅說是激動的。婆婆從衣袋底底翻了半天,掏出一卷捲毛毛票,「給,這也上百塊呢,去給你爸買點東西。甭嫌少,是媽個心……」。
  • 月亮草(小小說)
    月亮草(小小說) 萬嶺箐月亮純淨,傳說萬嶺箐月亮巖上罅隙裡長有月亮草,每當中秋月夜,採集月亮花草葉上的露水,老輩人一代代傳下的說法,這是普天下最乾淨的水露,可以讓人的眼睛變得更明亮深美。我和嚇慌了神的兒子班主任田老師涉過了育江河、竹墨溪,翻過了火星山、捨命崖,再盤旋而上,就是月亮巖(小名獨步巖),顧名思議,也就往上的路極窄,僅容一隻腳。但到了巖上,山峰忽又闊大了起來。說起來和人生倒有點相像。這話可不是我說的,是村小老校長說的,我可沒這個水平。我心急如焚地和田老師穿行在在喜氣洋洋的中秋月光裡。中秋的滿月已穩穩地掛在萬嶺箐的天幕。
  • 陳玉光(教授/作家):《色戒》(小小說)
    《色戒》色戒(小小說) 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色戒》(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色戒》(歡迎讀者朋友們點評!)
  • 胡作非為(小小說)
    胡作非為(小小說)陶澤祥天涯鄉烏有村有個出名的養牛大戶。那時,我沒有資金,是姚鄉長幫我到信用社貸款(特惠貸)五萬元,修建了牛舍,購買了兩頭能繁母牛。關鍵的是我不懂養牛技術,姚鄉長便帶我到省外的一個大型養牛場學習。姚鄉長不怕苦,也不怕累,還發揚艱苦樸素的精神。在外省學習期間,為了節省開支,與我同吃同住。吃最經濟的便餐,住最簡陋的小旅館。我們倆擠在一張床鋪上,談論發展養牛前景,有說有笑,好不熱鬧……」胡為正眉飛色舞地講得起勁時,在場的領導都瞪大了眼睛。
  • 王書祥小小說選(第二集)
    監利作協龔場分會王書祥小小說選濫竽改鶴德摘編 新時代正步 今天 ( 第二集) ) 「哥!」延續閱讀小邑超市飛出災星(小小說) ​文/王書祥 何霞與老公前些年在村頭開一小賣部,與時俱進改叫士多,賺了兩桶金,建起村中最高的樓房,請老者取名稱《小邑超市》。邑,都市或縣之說。這裡是村,詞不達意或用詞不當?啊,好在有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孔子的用語,邑亦村也。看來,邑用在這裡,有如杏花村之酒,增點文化韻味!
  • |過年肉(小小說)
    吳從惠過年肉(小小說) 吳從惠 過年,生產隊通常要殺頭豬,按人口數分點肉。
  • 割麥(小小說)
    割 麥 (小小說)――季語秦
  • 民師妻(小小說)
    民師妻(小小說)
  • 啞巴朱驍(小小說)文/王書祥
    啞巴朱驍(小小說)文/王書祥 易家集一個先天性聾啞人,鄉親們都叫他啞巴。 啞巴也有名字,叫朱驍,是他爸送他到私塾讀書由先生給取的。私塾先生想法用實物模型教他認了不少字,兩年後基本能與讀書人用筆對話。 十二歲那年,他父親去世。十五歲時,他母親也撒手人寰,他成了當地的孤兒。 父親留下半畝地,不能養活他。
  • 計加發:連帶責任——風險無處不在(小小說)
    連帶責任 ——風險無處不在(小小說)計加發 我跟村裡的貨車司機約定
  • 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
    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牛牛25歲,沾了風傳村子要拆遷的光,娶了個花不楞登的外縣小媳婦。乾柴遇見火,自然會夜夜笙歌。20歲從寫新聞報導開始,創作的劇本「席筒相親」(與王韶之合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體先後發表新聞稿件數百篇,曾經是中共灞橋區委中心通訊組成員,西安晚報通訊員,被西安晩報,中共灞橋區委評為優秀通訊員。陝西農村報網專欄鄉村作家、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法制文萃西部網特邀作家,灞橋區詩詞楹聯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