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一章

2020-09-16 歐了OK

第一章

(想說的話)本來在動筆之前,對於這種源自時空的故事,本想以劉震雲《1942》,李凖老先生的《大河東流去》的敘述體,來記敘這些故事;但是故事本身就是故事,需要情節,人物,事件,空間的展現,所以就在想還是以講故事為主形式來表述,這樣可讀性會好一些。

1931年初冬,上海,龍華監獄。

「叮噹,呀」鑄鐵質的黑鐵門,」嗚「的一聲被打開,門內扔出件髒破的麻衣襤衫,隨即男子被獄警推出,「窮赤佬,滾吧,永遠也不要再見到儂」

男子附身彎腰撿起衣服,下意識摸了摸腰間掛著搪瓷缸,以半秒鐘不到的速度回看了關了他將近十個月監獄,依然決然大步離開。

牢獄之災,對於革命者來說是必須洗禮和鬥爭經歷,也是最好的加持。

但是,此刻的朝震(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我的爺爺大漢)一絲也感受不到加持的榮譽感,想起這次的入獄,以及入獄後的經歷,他深刻的感到自己被自己從事的事業拋棄了。一種說不明的悽楚湧上心頭,眼睛模糊了,抬眼看了看入冬的上海清晨天空,一絲絲小雨浸染著早潮的空氣。

「哎,走吧」自語的支使驅動著雙腳移動。說句心裡話,此刻的朝震想著的就是快速離開這裡,再生么娥子的不安,促使他加快腳步。

早起的阿拉嫂們正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清洗著自家的馬桶,她們才不會在意來注意這身邊走過的這個身材瘦高的北方人。

出了這龍華監獄的弄堂,朝震七拐八拐來到大馬路。在馬路的路燈臺沿坐下,他把手裡衣服整理疊好,摸摸了腰上的搪瓷缸,忽感無用,隨即解開對天看了看是否漏,還好漏眼不大;隨手一扔旋即後悔,留個紀念吧,賴好也就一段記憶。小職員出身的家庭,文化雖然不高,但是讀書人的睹物思事酸習慣還是不缺的。

想到這,朝震苦笑了下,為自己這個習慣,也為這將近十年事情和經歷而感到惆悵,無法釋懷。

自1911年入讀天津南開中學,認識了轉學生周豪,深深為其聰敏,新潮思想,寬泛知識,學識的厚淵而折服,成為其擁躉者;周豪才華橫溢,相貌標緻,謙恭有禮,出手闊綽的魅力周邊圍了很多俊男靚女,青春的朝震和周豪共同認識了天津女子師範的鄧釗穎,郭隆真,劉清揚,一起學習一起活動建立了深深友誼。這也是朝震圍在周豪身邊的因素之一。年輕人心思,女生是動力。

1919年天津學界成立覺悟社,大學生的朝震成為較早接觸馬克思主義,樹立共產主義信念的革命者,並成為覺悟社發起二十人,位排之二。早期的革命者很注重萌芽期的組織,北京大學的李大釗先生聽說南開大學這個「覺悟社」成立,第五天就趕赴天津,高度讚揚他們,並和覺悟社的年輕人交流探討,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系統和同學們進行講解,使大家對於馬克思主義學說,共產主義有了深一步了解。過後,大釗先生熱情邀請覺悟社同學赴北京大學,共討學習。

作為周豪的鐵瓷,第一跟班,朝震首當其衝接受覺悟社派遣,赴北京。在北京大學期間,經大釗先生安排,朝震進入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此間的學習,使朝震對於共產主義事業認識提高了很多,回天津後義無反顧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七月在北京入黨。想到這裡,朝震從內心了為從事的事業而感動,但也為從事這個事業付出的代價而感到委屈,家庭上的,身體上的,經濟上的,以及認知上的不解而感到無奈。

其實很多事,不管是時代怎樣,都是相通的。朝震所處的時代,出於理想,出於敬仰崇拜,也或許出於青春期的因素,參與進歷史洪流,對於家庭,對於出路與成就,還是對於自身境遇,沒有看到通常意義上成功,錢見不到,沒見光宗耀祖,家裡為之擔驚受怕,辜負周邊親人的期望。

像朝震這種小職員家庭,能把他供到中學大學已經很不容易;對於家庭的辜負,事業上的失敗,是朝震故事發展很重要的推動因素之一。這也是當下很多事情的反映,理想和現實總是差了很多,人生的不圓滿體現。

朝震起身走過大馬路,看到一處流水,蹲下身撩起捧水,拭洗油垢的臉,溼了溼頭髮用手理齊。

監獄裡長期的飢餓,已經讓肚子產生不了飢餓感;忽然到來的自由倒讓他無所是從,到哪兒,去哪裡?他不曉得,細雨如斯的淋在他的臉上,讓他感到微冷,畢竟是初冬的時節,唉!

朝震清醒的認識到,一年前的黨內鬥爭,他不能以同志身份去接觸之前的社會關係,而對異己者的絞殺,也可能讓朝震再入險境。還好,初晨的早上,走在街上,還是挺安全。

對上海朝震還是熟悉的,生活十年的城市。自1921年受黨組織派遣,到上海參與勞動組合書記部籌備,成立。勞動組合書記部受中央局領導一直從事工人運動工作,可以說上海的邊邊角角朝震都是熟悉的,社會脈絡熟記於心,不敢找也不能找。安全第一,不管是特科還是上海青幫都是危險。

走著走著,朝震看到了」一大」會址,第一次黨的代表開會的地方,也由於」四一二」餘震,這個地方也成為國民黨黨特監控點;朝震也沒詩情再此感慨抒發,撇了眼匆匆離開。

有幸,朝震也作為二大代表參與過大會,結識了不少各地的黨的領導人,也為黨的日益發展而感到高興。可使人寒心的事,在反王明的過程中,小團體的涇渭分明,使朝震這些早期黨人無所適從,到底錯在哪裡了?

至今朝震搞不明白。周豪的界線劃清,群而攻之的批評,對於主義的純粹而劃溝為壑,到……絞殺,到被捕入獄。恍然間就是這兩三年發生的事。

對於世事的參悟,確實是朝震的短板,或許真不是個智者,一廂情願的在局中想當然的浪漫的活著。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五章 (第一部分)
    看了部《我叫劉海柱》的電影,改編自二狗的《黑道悲情》,感觸最深的就是情節的重塑,小說裡和劇中的不太一樣,就是柱子哥找自行車打架。此想到,朝震的出走,一定有其未知的不得已,需要用心打磨,這是故事的轉折點,也是朝震爺爺向大漢爺爺的轉變,1942的河南(或許更早點)或者說抗戰時期河南對朝震中年命運渡劫,或者說是洗禮,趨與無可奈何生活境地,終成為歷史長河裡的沙礫,繁衍出同樣沙礫般後代的我們,底層,貧寒,倔強,羸弱。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
    (第四章)天津回家篇回家篇,對於故事來說,是人物命運的轉折點,由於矛盾,形勢因素,引起的衝突碾壓著朝震這個人物生存空間,使其安放自我初衷未遂如願。不得不的原因,離津出走河南與我們生存空間產生貼合,成為溯源故事路口,引發筆者我,我對我這個家脈前世今生的探想,挖掘出血脈中的共性,來告誡自己,以此安放好自己,拯救靈魂上的羸弱。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
    前言很多年以前,還健在的父親遞給我沓信紙寫的文字,仿佛是他寫的回憶錄。但也不是,是部文學作品(對於文字的擅長我想這源於父輩的遺傳,也可能追溯到爺爺輩)。年少無知年齡,對於父親這種傳衣缽舉動無感,到現在想起懊悔不止。對文章的印象就是老樹昏鴉的那種,也沒系統耐心看,印象不深。或許父親很多情感是希望文字能夠表述表達,希冀能拉近和後代的關係;可惜,我忽略了。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 (第五部分)
    第四章 (第五部分)1931---1934年,是國民黨(官方說法叫國民黨反動派)圍剿共產黨最嚴重時期,一次至五次的反圍剿都發生在這個時期,也是王明領導的黨中央極左至暗時期我一直認為,女人對男人的一生的影響很重要,所以對於這個叫張茗若的大漢爺爺影響,我相信前者。天下的女人對男人來說有很多種樣子,有陸小曼罌粟花般侵蝕腐骨,也有林徽因般的才情若瀾,也有像張愛玲般女權霸蠻。讓男人傾慕往往是才情,而不是腐骨侵蝕的罌粟花肉慾享樂。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第五部分續上)
    這麼解釋大漢爺爺(朝震)與茗若的關係,是恰當的。多少年以後,寄籍河南的我們,對大漢爺爺歲月過往追憶暢想,對這個叫張茗若博士(大漢爺爺紅顏)有所期望。但寫到這裡,我釋然了。因為我相信男與女之間存在著亦師亦友的紅顏關係,拉扯上情感,就是冒昧的褻瀆。我相信,我身上的一些道德觀猶如大漢爺爺身上具備的,這種品德叫傳承。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第三部分)
    第四章 (第三部分)記得看過部野史,簡述周豪和朝震以及覺悟社裡面感情史的,由於涉及到領導人形象,這些野史也只流傳於網際網路的角落,被關注的人看到。不是嗎,如果沒有《黨史博採》的那篇文章,沒有大漢這個化名,怎麼能使我有探尋前世今生,溯這個幾近灰飛湮滅的源,冥冥之中這或許就是祖輩把這個責任放在我這裡,我相信是真的。野史裡雖然寫的花事些,但我相信處於風華正茂,青春萌動年齡的周豪朝震覺悟社的男男女女,沒有男女之情真是不可能,更相信寫得感情事真實。何況周豪長的那麼帥,一米八幾的朝震相貌堂堂,絕對很有女生青睞。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二章 (第三部分)
    但,但是,未知而來的傾軋使朝震不能如所願的安放,俗人社會裡齷齪,噁心,算計驅趕著朝震,我,你,他向無法預知的方向流動,以後的故事會怎樣呢?請關注《我的爺爺叫大漢》天津回家篇。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二章 一
    對於人的一生各種境遇,齷齪,結果,有了多維度的認識;也對黨的歷史發展有了多維度了解,對於我寫朝震這個人物,寫這個故事提供寬泛的空間)朝震自己也許不曉得,自己的曾經過往,自己與之奮鬥的,如果不是那麼固執,或者說迂腐,能變通的跟著走下去。自己這個黨在十年,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之後會是多麼的偉大。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之序
    這種情況在我自己,兄弟姊妹中性子裡都有存在,只不過有人不自知罷了。父親講述的印象裡他的父親,我的爺爺是個身材高好大瘦瘦,少言寡語的人。一人單幫擓(kuai)個荊條籃兒,往返於城與鄉,從城裡販點燒餅到農村賣。這在當時的舊農村很難得,著實不像個山野農民作為;後來了解到這個叫李大漢早期共產黨人,這種行為就能解釋通了。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二章 (第二部分)
    我也臆想著魯迅周樹人先生與故事中的朝震,寫故事的筆者,或者說還有已經逝去的我父大德,建堂,旺(父親在不同的家庭關係裡有著很多名字,也譬如故事裡的朝震有很多化名般)有某種感應產生了關聯,所以對於朝震的探訪,在周先生看來沒覺得有什麼突然。對於多年前遇到的故知小老弟,他的記憶是清晰的。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 (第二部分)
    第四章 (第二部)站在古黃庵家院落門前,朝震看著幾近凋落門楣,斑駁的大門顯示這個家庭的寥落,朝震感到深深的自責。輕扣門環,門內聽到孩子們清響聲音,「誰啊「「我,大萍,二燕,我是佰佰」門,「嗚「的被拉開,兩個小妮子惶恐的看這眼前這個高大的男人。朝震連忙摘下帽子,「看看,我是哪個?」笑著問到。「佰佰,佰佰」,兩個小孩開心的叫到。朝震一左一右把兩個侄女掫(zhou)起,一邊一個,朝主屋上房走去。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二章一(續上)
    周先生這時與許廣平已經育有一子,叫周海嬰的。(這在鬱達夫,和蕭紅的作品有所闡述)。朝震是有組織紀律的共產黨人,沒有工作緣由與周先生有所聯繫,也不可能像蕭紅般的文藝青年們若鶩趨之。找周先生,也就必須去內山書店了。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四章 (第四部分)
    「我退黨了」茗若輕聲的說。「哦,是嗎,發生了什麼事」朝震驚詫的問到。「好久了,24年在法國」茗若與周豪,劉清揚,郭隆真去法國,朝震是曉得的。歷來出國留學都是有錢人家做的事,也曾經讓朝震豔羨不已。他們在法國事情朝震了解不多,周豪回國後與釗穎的結合,也曾經讓朝震百思不得解,只記得去法國之前茗若和周豪在一起的。
  • 爺爺生病,孫子遭大漢狠打,乞丐拍石頭出現一人
    見到爺爺如此模樣,這可把孫子給急壞了,孫子不斷地想著主意,企圖能夠讓爺爺醒過來。經過治療後,當天夜裡,李老漢也終於悠悠轉醒,看著爺爺醒來,孫子的臉上儘管還掛著淚珠,可總算是露出了喜悅的笑容。經過這事後,儘管爺爺的病治好了,可他的身體卻是每況愈下,不知道哪一天就去世了。
  • 起點原創風雲榜·新書第一,小眾類型卻成功收穫萬訂
    不過在最近小語發現一部還在原創風雲榜·新書的作品,由起點大神巫馬行所寫的新書《我只會拍爛片啊》成功在這個榜單登頂。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之前作者'我最白』也是有一部文娛向的作品成功拿到這個榜單的第一不過隨著小語看到最新的一章,發現主角目前的作品,並非是文超,反而是作者大大自行原創,當然,或多或少的融合了一些經典影視劇。
  • 「原創長篇小說連載」 這片黝黑的土地,第一章
    【按】謹以此文,召喚那些曾經遊蕩於我的故鄉——這片黝黑的土地上曾經的英靈和冤魂:我是您們的不肖子孫,願捧出我這顆顫抖的心和滿腔沸騰的熱血,虔誠地慰藉那些為尋求中華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們的英靈和冤魂。願您們的在天之靈青春永駐!祝您們叱吒風雲的豪邁氣概萬古長存、千秋流芳!
  • 原創連載小說《決戰無人島》:第一章第一節
    第一章第一節:尋找新大陸在100000年以前的歐洲大陸,人口極少,這年一個部落因為食物緊缺,餓s了很多人,僅剩下最後的五名男子,我們把這五個人分別取名阿A、阿B、阿C、阿D、阿E。第一節結束寫作不易,歡迎打賞小編。喜歡小編文章的各位客官,歡迎讚賞+關注,謝謝您的支持。
  • 第一篇,第一章,用驢換羊的爺爺
    我所在的鎮,原本不是歸屬楊檔鎮,而是叫一個徐寨的小鄉,後來撤鄉建鎮時,於是便歸在了楊檔鎮,從此徐寨鄉就存在了我內心深處那個遙遠而美好的記憶中了, 成為了過去。 很多時候,我們80後那代人,在一起聊天時,總會忍不住親切的叫著徐寨鄉,而不叫楊檔鎮。
  • 《我的爺爺》第1章 進城
    《我的爺爺》第1章 進城作者:趙同 第一章 進城2019年年末,我們搬離住了10多年的房子。我用手抹了抹箱子銅把手上的灰,提起它獨自站在空蕩蕩的屋裡......這個箱子的主人是我爺爺。這個故事要從我爺爺程學鵬進城的那一天講起。1942年隆冬的一個下午,濱海市北站,一陣長笛聲傳來,一列蒸汽火車緩緩進站,一個個手拎行李的乘客簇擁著下了車。一個身著長衫,手中提著木箱子的人從車廂出來,孤零零地立在站臺上。
  • 第一本小說賺了近十萬,第二本賺了不到一塊錢
    腦子一熱,立馬開幹,從7月1日開始,我人生的第一本小說《長樂未央》上架。出於對歷史的愛好,這是一本歷史小說,還是最傳統的寫法,基本框架嚴格遵照歷史事實。剛開始,編輯非常不看好,認為現在的歷史小說沒有穿越或者架空,想要大火是不可能的。我不信邪,頭鐵了一回,正如編輯所言,這本書果然沒有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