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嫌瞎,也不嫌爛,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願!」
當黑娃帶著田小娥住進破舊的窯洞,田小娥笑著對黑娃說了這句話。黑娃不是田小娥第一個「丈夫」,早在多年前,田小娥就被父親賣給了郭舉人。
田小娥的原生家庭並不是很差,父親也是讀書人,那個時代,和周遭的農民相比,田家也稱得上書香門第。只可惜田小娥在家中沒有地位,也不被疼愛,為了碎銀幾兩,田小娥成為了「爺爺輩」郭舉人的二房。
關于田小娥的一切悲劇,皆源於此。《白鹿原》田小娥那麼單純,3個家都不容她還被「泡棗」?我哭了。
在看張雨綺飾演的田小娥的時候,我哭了,哭這個女人的「缺心眼」,再加上張雨綺本身的「傻大姐」氣場,電影《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更加悲涼。
看完電影不過癮,就又開始追電視劇版的《白鹿原》,李沁飾演劇版田小娥,比張雨綺少了一份妖嬈,卻多了一份倔強,結局更令人遺憾。
但是相對於《白鹿原》的原著,電影和電視劇其實都沒有對田小娥的人生交代完整。這個像傻瓜的女人單純的讓人心疼。
田小娥有3個家
第1個家:田家。這是田小娥出生的地方,父親讀過書,家境還不錯,錯就錯在她生下來是女娃,所以田父絲毫不把她放在眼裡,遇到好機會,就將田小娥早早「出手」了。
第2個家:郭家。這是田小娥嫁進門的家。郭家家境殷實,不愁吃穿,可是郭舉人論年齡都能當她爺爺,上面又有正房夫人壓著,田小娥在這個家就是個「工具」,為了郭舉人延年益壽,田小娥被「泡棗」。
第3個家:鹿家。其實這才是田小娥最想要留下來的家,但卻也是最容不得她的家。田小娥的結局也恰恰是結束在黑娃的爸(鹿三)的手上。
3個家,卻都不給田小娥活路?而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還是經過編劇「潤色」之後的場景,原著中田小娥更可憐。
看似離經叛道的田小娥,其實才是最單純的人。她想要的從來只是溫暖,也正因為缺少外界的善意,田小娥才更容易被鹿子霖利用,最終回不了頭。
其實當田小娥選擇黑娃的那一刻起,她就放棄了郭家吃喝不愁的生活,也放棄了自己的名聲與尊嚴。即使跟著黑娃吃糠咽菜,她也甘之如飴。
可是黑娃偏偏不願安穩度日,黑娃走後,田小娥真正的悲劇才拉開帷幕。委身鹿子霖、主動招惹白孝文,其實都是不得已。
與其說田小娥是為了救黑娃,不如說她是為了活下去。一個連三餐都無法飽腹的「寡婦」,還談什麼守身如玉?
看《白鹿原》電視劇時,心生漣漪,但讀《白鹿原》原著時,我的心中卻隱隱作痛,不止為田小娥,更為生活在白鹿原上的所有女人。
陳忠實一邊歌頌著以白嘉軒為首的仁義純良,一邊又毫不掩飾封建社會下自私陰暗的本質。正義不代表能永遠坦蕩,而「放蕩」之下也許只是無奈與生活的對抗。
田小娥出生於書香門第,心思單純,卻一直被歹人惦記,甚至被「泡棗」,她的一生似乎都沒有為自己做主的機會,被時代推著走,最終死在自己公公的手上。
其實在《白鹿原》原著中,女性的悲劇角色不止田小娥一人。白孝文的妻子、冷秋月等,在當時都很悲催。唯獨白嘉軒的女兒百靈幸福一些,是那個昏暗年代的一束陽光。
一本無刪減的《白鹿原》,裡面的人物關係更為複雜。原著中關於人物的心理描寫也是電視劇中無法呈現的。
「兄弟相殘」、「愛人反目」、「兒子鬥父」、「孝子變土匪」、「少爺成乞丐」、「公公殺兒媳」、「因果報應」。
它記載著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以文字的方式帶後人領略那個時代的陰謀詭計與無可奈何。詭異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