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因理性而更動人」
讀不完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我們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今天一整天都在外面吃飯,起因是家裡面一個舅舅過他的60歲生日,於是家裡面從爺爺那一輩到爸爸那一輩都聚在了一起,雖然人不多,也拼拼湊湊裝滿了兩個桌子。
家裡面上一輩都挺愛喝酒。酒量在中年男人眼裡等同於能力的象徵,是一項可以用來評價一個人的硬指標。一群中年大叔們靠著喝酒又重新煥發出往日從不曾擁有的青春榮光,不知道該為他們高興還是悲哀。
大家喝高之後,便開始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歲月,尤其是過往的愛情。
初戀是誰啊,在哪裡牽的手啊,有幾個女朋友啊,如果當初跟另一個結婚會怎樣啊?唯一明白這些話中的歲月苦楚的可能只有他們和他們坐在旁桌的配偶吧。
我向來是不喝過量的酒的,也不喜歡這樣的說法:酒後吐真言,尤其是在表達愛意上面。
因為理性使深情更動人。
當一個男生需要喝醉之後才能給你講一些表白的話,這樣算不上動人,也不要被這種所謂的誠意給打動,因為這意味著只有在酒精的推動下,他才能不去考慮現實情況而表達自己的情意,只有靠喝醉,才能屏蔽掉腦內不斷做出的現實考量。「我們合不合適?」「我們有相似的生活習慣和三觀嗎?」等這些問題在醉酒的情況下才能被過濾掉,內心的勇敢才會奔湧而出。
那什麼是更動人的表白呢?是在一個男生非常清醒的情況下,考慮了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仍然選擇向你表達自己的心意,這樣的表白,雖然不像醉酒後表白轟轟烈烈,但更令人心動和著迷。
當然,女生表白也是一樣。
愛情是我們永恆追求的東西,於是我不禁在想一個問題:
我們一生追求的東西到底是哪些?
如果你去問任何一個人,答案其實很簡單,不外乎下面幾種:
金錢、名譽、權力、成就、探索未知、愛情
而在當今社會,前面五項都可以囊括到一個東西裡面去,那就是一個人的事業和愛好,所以答案還可以更簡化一點:
事業和愛情。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不是在追求事業的成功,而是在追求一種「擁有」的快樂感覺,這種「擁有」的快樂感覺貫穿在我們做大部分事情的動機中
比如我想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想拿諾貝爾獎,我是真的想為科學做出一點貢獻嗎?可能有一部分想,但主要還是當我擁有這個獎項的時候,別人看我充滿讚嘆,我很快樂,於是我也就滿足了。
或者我擁有數不完的錢,我是真的想擁有數不完的錢嗎?如果貝殼也算錢的話,我的願望就是擁有數不完的貝殼。其實我只是想擁有數不盡的資源,別人沒有的東西,這樣別人看我充滿讚嘆,我很快樂。
當然這樣講是不全面的,快樂也能分為很多種,你努力的過程如果可能的話也是一種快樂,這樣快樂往往比努力過後的成績隱藏得更深,也更持久。
說回今天的主題,其實也是關於我們不斷追求的一樣東西,那就是愛情。
《傲慢與偏見》
讀它其實沒什麼原因,因為是世界名著,找書的時候看到了就下載下來了。
我讀的是英文的,剛開始還是蠻不適應的,覺得完全理解不了,後來一字一句的讀下來,發現非常好理解啊,比一些賣英文原著閱讀課程的公眾號推薦的《小王子》《人性的優點》《愛麗絲夢遊仙境》《了不起的蓋茨比》好讀多了,不知不覺就讀完了一卷,所以還是強烈推薦大家讀這本的英文哈。
本書的作者是簡·奧斯汀,我一直把她和勃朗特搞混。
故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總而言之就是:
王子愛上灰姑娘。。
書名裡的「傲慢」就是指的裡面的王子,達西先生。
達西是一個有錢又不合群的人,因為他比較有身份,又有錢,所以也就看不上伊莉莎白一家,覺得他們一家作風輕浮,只是想把女兒們給嫁出去。伊莉莎白最初也看不上這個富二代,覺得他不懂我們這裡的生活情趣,於是也是「偏見」的代表。最後結局呢,當然是經過很多誤會,最後兩人在一起了。
其實其中有很多值得吐槽的點的,第一個就是伊莉莎白一家都是女兒。
這裡就不得不提,之前很受關注的一部電影,《小婦人》,其中的主角一家也全都是女兒。雖然知道男女出生的比例應該是對半開的,可能也會存在這地區差異吧,於是我去查證了一下,與我猜想的相反,在出生比例上,男孩要多一點概率。也就是說,像小說這樣的家庭簡直是罕有。
尤其是在女性浪潮日漸壯大的現在,大家看很多作品都帶著「這是一部女性作品」的潛意識去看,當然像《82年生的金智英》確實是女性視角的作品外,《小婦人》和《傲慢與偏見》則更多還是從人這個角度去審視當時的價值觀,而不專為寫女性而創作的,《小婦人》之後不是還有《小男人》嗎,只是不出名而已。
第二個就是價值觀的不同
談情所愛不是想像中的那樣,愛就完事了。在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處理,雖然不像中國古代這樣子的繁瑣,但《傲慢與偏見》裡面仍強調了「門當戶對」,即使拋開「門當戶對」不講,書中人物的戀愛技巧仍然讓人著急。
就拿大姐簡和達西的好朋友賓利來講吧
他倆在談情說愛裡面表現出來的問題基本就是很多現在人的問題。賓利來當地辦了一場舞會,在舞會上他對簡一見鍾情,就止不住地和簡聊天,熱情得不得了,就差說一句我愛你了。簡也喜歡賓利,但她就是不表現出來,可能是當時的淑女禮儀給限制住了,之後伊莉莎白也給她分析,覺得保持矜持沒錯。於是乎,賓利同學本來就不確定簡到底喜不喜歡他,加上達西和她妹妹一鼓動,便覺得簡其實不怎麼喜歡他,於是就走了。
於是這一對硬是在故事末尾才走在一起。
其實這種愛情觀也很普遍的,就是佛系。喜歡一個人,藏著不說,每天就憑藉眼神和動作希望對方突然開智理解其中的奧妙。這樣做不是不可以,只是問題在於會錯過很多潛在的人和事。
我原來也這樣想,但現在不會了。
如果真喜歡一個人的話,就直接去表達自己的心意了,哪怕被拒絕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被拒絕也是一種勇氣。因為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你喜歡一個人的話,憋在自己心裡很難受的,把心意表達出去之後,不管對方喜不喜歡你,至少她會心裏面反覆想這個事想幾天。一個人難受,還不如讓你喜歡的人也難受一會,這樣也比較對等。
當然,談戀愛其實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可以當做一門課程來學習了,最近我還在看另外一本書《如何讓喜歡的人愛上你》,看完了來教大家如何科學地談戀愛。
看英文版其實也有缺點,就是雖然看得懂,但情節想像得很模糊。
本來想寫3次《傲慢與偏見》的,但剛才看了下,覺得這本書也沒這麼長,可能下次還會寫一次吧。
結語
用王小波的情書《愛你就像愛生命》的一句話來作結吧
「愛無非兩種,一種是沒被回應的愛,一種是得到回應的愛,而幸運的是,你回應了我。」
希望大家抓住心動的瞬間吧,因為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