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愛情尤為珍貴

2020-08-30 葉凌風

《傲慢與偏見》電影片段

在東野圭吾的《惡意》中,野野口手記中的日高因「殺貓」的惡行給加賀警官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偏見也隨之而來。以致於加賀警官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認定了日高是個虛偽的「斯文敗類」。

但有關偏見的小說,最出名的還要屬英國著名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文中伊莉莎白對達西的第一印象也是一言難盡,但有情人終成眷屬。

兜兜轉轉,達西放下了傲慢,伊莉莎白也擱置了自己的偏見,相愛的人最終走成了一個圓,在那個物質至上的「大家庭」裡遇見了全新的真實的對方。

《傲慢與偏見》電影片段

著作問世

其實早在1797年8月,這本書就已經被年輕的簡·奧斯汀完成了,那時候它的名字並不是《傲慢與偏見》,而是《最初的印象》。可惜的是,深受簡·奧斯汀本人和父親喜愛的這本書,並沒有得到出版商的賞識。

奧斯汀碰了壁,這本書也被擱置在角落裡無人問津。直到19世紀初,簡·奧斯汀才重新拾起它,並在自己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加以修改,終於,1813年的某一天,著作問世了。

和當時普遍浮誇的寫作風格相比,偏向現實向的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金子總不會被埋沒,《傲慢與偏見》終成為一個世紀的偉大見證。

婚姻觀

理想中的婚姻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大概是無數少女偷偷在心裡都幻想過的問題。相信不同的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答案,但他們的婚姻觀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人為了金錢名利不惜出賣自己的婚姻,他們信仰利益至上,感情則顯得多餘而又浪費時間。

第二種人恰恰與之相反,他們追求真情實感,兩情相悅,但戀愛中的人們不止需要感情,理性也必不可少,生活畢竟不只有詩與遠方,更多的是柴米油鹽。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的他們蔑視等級名利,結果卻也往往不盡人意。

第三種人則顯得尤為珍貴,他們在感性與理性間保持了完美的平衡,有著獨立人格的他們在戀愛中仍保持自我,常常能遇到理想中的愛情。

而《傲慢與偏見》就為我們展示了這三種完全不同的婚姻觀。這三種不同的婚姻觀,我們透過一個家庭就可以洞察到所有,甚至可以由此可窺探到當時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婚姻現狀。那個神奇的家庭就是英國小鄉鎮裡的班納特一家。

班納特一家

班納特太太是個漂亮卻粗俗無禮的夫人,她整天想著該怎樣把自己的五個女兒嫁出去,腦子裡只想著利益最大化。

她的丈夫班納特先生是個冷漠哀怨,常常出言諷刺自己夫人和女兒們的先生。他對自己年輕時所做的錯誤決定懊悔不已,對自己的家庭不滿,卻也無力改變現實,逃避便成了他的最好答案。

他每日沉浸在書海裡,想藉此忘記凡世裡的種種瑣屑,卻忽略了對女兒們的教育。

當然,故事的主角並不是他們,三種不同婚姻觀的展示者是他們的三個女兒。主角中的主角是二女兒伊莉莎白,一個帶有偏見的聰慧少女。

第一眼看上去,她並不是像大姐簡那樣會驚豔眾人的長相,但相處久了,自然會有人發現她的明麗動人之處。

在舞會上,達西大概就是被她逐漸顯露出的活潑明媚所吸引,並改變了自己起初的想法:在這個庸俗的小鄉鎮裡,沒有人配得上和他共舞

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等級分明,按社會地位來說,家財萬貫又地位極高的達西確實是讓人羨慕的存在,所以他的一番傲慢也並不全無道理。

伊莉莎白偏偏又是個自我意識很強的少女,所以達西的傲慢讓自尊心極高的她很是反感,她驕傲地答應了達西的共舞邀約,這過程中又讓達西對她刮目相看。

在那個女權問題成為禁忌話題的年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只能由兩種方式提高,結婚或成為家庭教師。但伊莉莎白並不想像常人一樣通過這兩種方式贏得尊嚴,在她心裡,人人生而平等,皆有追求幸福的權力。

傲慢與偏見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達西的好友彬格萊的妹妹對達西有意,因而理所當然地嫉妒起了伊莉莎白,事實上她無需出手。即使達西對伊莉莎白本人有好感,但伊莉莎白粗俗的母親和妹妹卻讓達西望而卻步。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的事,還關係到彼此周圍的人。

達西的好友彬格萊先生對伊莉莎白的姐姐簡一見鍾情,二人兩情相悅,但由於簡太過羞澀,再加上達西對其母親的反感,很難不讓人懷疑簡對彬格萊是否真心。

這時,有班納特先生繼承權的柯林斯前來拜訪。柯林斯滑稽可笑地向伊莉莎白求婚,被伊莉莎白果斷地拒絕了。

當然這人也沒難過,畢竟他常把「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掛在嘴邊。

不久後他就娶了伊莉莎白的好友夏洛特。與其說結婚,不如說夏洛特是嫁給了現實。這兩人的婚姻可以放在先前說的第一種婚姻觀。

流言蜚語的力量有時候強大到你想像不到。達西的熟人喬治韋翰在伊莉莎白前極力污衊達西,致使伊莉莎白對達西心生厭惡。只能說聰明的人有時候也能被愚者矇騙

《傲慢與偏見》電影片段

在達西和妹妹的極力勸說下,彬格萊離開了這個剛搬來不久的小鎮。「你相信別人口中的我,卻不相信你眼中的我。」簡成了這句話的受害者,她一瞬又變成了孤身一人。

當愛戀感漸漸消退,她發覺自己只剩下了回憶來玩味。好在戀愛能讓人變得勇敢,簡打算主動創造機會去見彬格萊。而同時,猜到大概的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厭惡在角落裡潛滋暗長

消除偏見,終成眷屬

兩人再次相見後,達西再次愛上了伊莉莎白,但言語傲慢的他被伊莉莎白嚴詞拒絕了,並被討伐對她的姐姐和韋翰太過苛刻,達西當場並未解釋。

也許他懂得「言語是誤會的開端」這個道理,第二天,伊莉莎白收到了來自達西的一封長信,傲慢卻不乏真實。伊莉莎白被他的真誠打動,並不再對母親和妹妹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此同時,她對達西的偏見也在悄然消除。

好景不長,第二種婚姻觀也出現了,伊莉莎白的妹妹麗迪雅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韋翰私奔,達西私下找到他們替他們還清債務,並給了二人一千英鎊,使得二人得以完婚,所謂寬容大度,無非如此。沒過多久,簡和彬格萊也結為夫妻。此時的伊莉莎白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達西

常言道好事多磨,傲慢的凱薩琳夫人從中作梗,要求伊莉莎白離開達西。如果乖乖離開了,伊莉莎白也就不叫伊莉莎白了,但她也並沒有對著古怪的夫人發怒,只是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她不是巴金先生筆下的鳴鳳,社會等級在她心中並非是一座大山。她堅信自己有權追尋自己心中所愛,等級差別只是禁錮凡人的牢籠,無法逃脫心中尊卑觀念的凡人。

時間能磨平人的稜角,愛情也能。在達西第二次向伊莉莎白求婚時,那時的達西已不再如往日般傲慢,對伊莉莎白的家人溫和有禮,伊莉莎白終是完全放下了心中的偏見,以一個獨立的人格嫁給了愛情。兜兜轉轉,他們還是找到了對方。

結語

《怦然心動》中有一句話:有的人淺薄,有的人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一天 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伊莉莎白和達西,有幸遇到了彩虹般絢爛的對方,雖歷經坎坷,卻也終究沒有錯過。我們在感慨之餘,也不妨參考一下他們的第三種婚姻觀,放下偏見,用心去感受,享受愛情甜蜜的同時也理性考慮到冷酷的現實生活。這樣你們或許也終將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彩虹。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這段200多年經久不衰的愛情,是偏見成全了它
    如果達西不傲慢,伊莉莎白就不會產生偏見,如果不是偏見,伊莉莎白在達西的眼中就和那些整天追逐在他身邊、奉承他、仰望他、想獲得他青睞的女子一樣,一定不會贏得他的歡心。如果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人格中的缺憾,及時修正完善,獲得成長,這段愛情也一定是沒有結果的,所以說這是一段被偏見成全的愛情,被成長完全的婚姻。
  • 《傲慢與偏見》:你們會不會白頭偕老,其實早就命中注定了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也是我高中時期讀過的最好的小說。作品主要是以男女主達西和女主伊莉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共寫了四段婚姻:伊莉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
  • 32《傲慢與偏見》丨自我意識,很大程度就是生命強度的代名詞
    傲慢與偏見 Pride & Prejudice賓格來和伊莉莎白的姐姐簡·班納特互生情愫;達西對善良聰明的伊莉莎白產生了好感,而伊莉莎白卻對達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見,不接受他的感情。然而,世事難料,賓格來和簡·班納特因為誤會,關係危在旦夕;達西的種種作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莉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漸贏得了伊莉莎白的好感。兩對有情人能否終成眷屬?班納特姐妹們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 愛情這件事上,該是理性還是感性,這部經典作品裡早就有了答案
    我想無論何時,感情這件事都是人類所不能繞開的,到了今天,愛情仍舊是各個小說作者青睞的素材。而簡奧斯汀的小說之所以能夠流傳於世,成為一代經典,我想這與她刻畫愛情背後所要揭露的社會現象是密不可分的在看完簡奧斯汀的另一部小說《傲慢與偏見》後,我也做過分析,我同很多人的觀點一樣,相信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但是它同樣是一件有力的思想武器。我想簡奧斯汀便是如此的作家,她的作品不是簡單的情愛,而作品背後深邃的思想才更是耐人尋味之處。
  • 《傲慢與偏見》:如果愛情只是一場順水推舟,那將多麼寡淡
    讀《傲慢與偏見》的時候,我也讀了彭三源的《半路夫妻》,一個是歐洲中世紀美麗的童話,一個是現代工業社會下的擰巴的現實,兩相對比,頗有意思。但有趣的是,我大概明白了所有令人津津樂道的愛情,都必然經歷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拉鋸。現代題材下,我們的作家喜歡把愛情和現實作二元對立,製造那些符合當代社會矛盾的衝突,愛情的美好與現實的無奈,門當戶對與單純的愛欲之間的矛盾糾葛,很痛苦,所以看得累。
  • 戀愛寶典《傲慢與偏見》:愛情攻略,手把手教你戀愛的每一步流程
    傲慢與偏見:即使隕身低谷,愛情仍讓我無憂而微笑我剛剛翻出了一年多以前的讀書筆記,今時得舊感,總讓我忍不住偏離主題。我隨便摘抄幾句,因為我真的愛上了那時的我。 這一切也必然影響了我的閱讀,可即便這個我稱之為更年期的無助之時,我也在《傲慢與偏見》中找到了愛情,並在品嘗愛情果實後見證了奧斯丁的真理與警言。
  • 6 愛情的阻礙——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這期先不說天雷地火阻擋在師姐和孔雀之間的「傲慢」與「偏見」,如同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傲慢」的孔雀和溫柔的師姐。不同的是這裡的「偏見」不是來自於伊莉莎白而是來自第三個人,魏無羨。陳情令一開局,我的第一觀感,金孔雀才是第一顏值,金子軒給了我一種懷舊感,就像小時候神話故事中的公子。二郎神、小白龍。飄飄然一種童話般的感覺,一種古樸、傳統意義上神仙氣質。
  • 《傲慢與偏見》:她剖開靠「婚姻改變階層」的心酸與尷尬,太真實
    最近再次閱讀了《傲慢與偏見》。外國人的名著作品大多讀起來語言生澀,閱讀難以理解,但是遇到簡·奧斯汀,這顯然是一本淺顯易懂、詼諧輕快的小說。在中世紀的英國女人把找男人當成生活裡唯一的、終極的、最重要的生活目標。然而在如今,我始終覺得達西和伊莉莎白是"霸道總裁"的原型出處。
  • 《傲慢與偏見》:夏洛特的婚姻智慧,你看懂了嗎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初,關於英國鄉紳的女兒伊莉莎白姐妹的愛情和婚姻的故事。年少時,我比較喜歡伊莉莎白和達西這對CP。沒有人能夠在沒有恰當的鼓勵下陷入愛情。伊莉莎白覺得,愛情應該順其自然,享受過程,沒必要太過刻意。換句話說,她對愛情的態度比較佛系。而夏洛特對待愛情的態度比較理性,更在意結果。賓利無法確定簡的心意,險些放棄這段感情。兩人因此經歷一番波折,才走在一起。故事總是比較美好,放在現實裡恐怕就只有錯過了,連心意都未表露,太可惜了。
  • 從《傲慢與偏見》中看婚姻與愛情
    我是先看過《傲慢與偏見》的電影,然後再去看原著小說的,更多人熟悉的應該是2012年凱拉·奈特莉主演的版本,體現了英式鄉村風情,至少我看的時候,是對裡面的景物風光很感興趣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段感情會牽扯到很多人,達西先生對伊莉莎白家人的看法,何嘗不是對伊莉莎白本身造成偏見。所幸達西先生也吃過愛情的苦頭,誰讓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還被當事人聽到了呢,個人認為,即使沒有韋翰的挑撥,達西先生第一次求婚也是很難成功的。達西和韋翰好像是兩個對比,同樣高大俊美又博學多才,一個富有,一個朝不保夕,到處借債。
  • 《傲慢與偏見》:到底怎樣談戀愛?
    「深情因理性而更動人」讀不完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我們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今天一整天都在外面吃飯,起因是家裡面一個舅舅過他的60歲生日,於是家裡面從爺爺那一輩到爸爸那一輩都聚在了一起,雖然人不多,也拼拼湊湊裝滿了兩個桌子。家裡面上一輩都挺愛喝酒。酒量在中年男人眼裡等同於能力的象徵,是一項可以用來評價一個人的硬指標。
  • 傲慢與偏見:翻山越嶺,邁過階級來愛你
    ——英國作家 傑裡米·帕克斯曼導語《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排在所有名著之上,當書中描述的自然風光與貴族莊園,躍然2005年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裡肉眼可見的銀屏上,原來看起來「傲慢」的達西先生和「偏見」小姐伊莉莎白就生活在這麼恬靜美好的英國鄉村風景裡
  • 《傲慢與偏見》:「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我無法愛上你」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初最著名,也是歷史上最受歡迎的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莉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展開。一個帶有偏見,一個生來傲慢,但這樣的兩個人卻硬是在奧斯汀的筆下開花結果。這是因為,不論是你的傲慢,還是我的偏見,碰上愛情,都不算什麼。最後兩人盡釋前嫌,有情人終成眷屬。
  • 傲慢與偏見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中主要講述了主角伊莉莎白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達西為人傲慢,這種帶著偏見的心理導致伊莉莎白一直對達西心生排斥,在經歷一番周折後,伊莉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同時達西也放下了自己的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 是「愛」還是「遊戲」,看了《傲慢與偏見》的愛情,才知啥叫情劫
    而在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一書中,在資本社會中產階級深惡「城市病」煩惱而崇尚鄉村人居的時代,簡·奧斯汀通過小鄉紳班納特5個待字閨中的千金的愛情,給我們描繪了一副「全景式」愛情圖譜。看了它,你會深刻領會到,啥才叫傲慢與偏見,啥才叫真愛、浪漫、遊戲和刻骨銘心愛情,甚至是愛情與婚姻的悖論。
  • 《傲慢與偏見》導讀,要是人生不再有「傲慢」與「偏見」會怎樣?
    》描寫的是中產階級男女的愛情與婚姻。達西出生於名門,家財萬貫,且身材優美,一表人才,但目中無人,很是傲慢。伊莉莎白覺得達西孤芳自賞,舉止傲慢,出言不遜,於是對達西深惡痛絕,偏見加深。後來達西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伊莉莎白求婚,但遭到伊莉莎白斷然拒絕。後來幾經波折,達西檢討了自己過錯,改正了自己的傲慢態度,伊莉莎白也認識到自己對達西的偏見是虛榮心所致。誤會消除,最後兩人喜結良緣。
  • 《傲慢與偏見》:放下「我」本位和個人好惡,才能消除傲慢和偏見
    這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講述了鄉紳家庭出身的伊莉莎白和上層社會的有錢單身漢達西,剛開始互相看不順眼,產生了種種隔閡和矛盾,後來,誤會解開,兩人也都打破了內心存在的傲慢與偏見,最終相愛的故事。在這部名著裡,簡·奧斯汀為我們展示了18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女性,在擇偶方面所做的選擇和努力,如何一步步打破偏見,消除傲慢,重塑自我的成長。
  • 《傲慢與偏見》:矜持、妥協、漂亮的臉蛋從不是愛情的成就者
    傲慢與偏見下的愛情故事便由此展開,原著是由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相較於透著憂鬱書香氣的紙作,電影更能呈現出:18世紀英國田園生活的美好質樸與當時保守閉塞的情感思維的激情碰撞。
  • 《傲慢與偏見》,愛情中4個赤裸裸的真相
    我願用我的文字,與你同遊文學殿堂,解讀婚姻和愛情的小秘密。你留下你的回眸,我留下我的拙見。導語《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品,其中主要圍繞著伊莉莎白和達西輾轉的愛情展開。裡面夾雜著許多人物面對愛情的各種抉擇。其中既有平民與富豪的愛情問題,也有欺詐愛情的小手段,當然最後的結局也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緣法。這本書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又揭示了我們日常愛情和婚姻的真相,由此拍攝的同名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6分。
  • 傲慢讓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電影《傲慢與偏見》
    電影《傲慢與偏見》上映於2005年,這部電影也是簡·奧斯汀最經典的一部小說,情節和影片的名字。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女主伊莉莎白·班納特出身於小地主家庭,有四個姐妹,母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們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