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時的虎頭小鎮

2020-11-07 森林裡的船帆

虎頭地名軼事

三 白塔

白塔在鎮子東北,距離鎮中心有2公裡。當時的鎮政府在邊防站西,一路之隔,招待所、商店、飯店、理髮店、電影院、採購站、中小學都在附近,那裡是絕對鎮中心。後來鎮政府往北挪了,客運站中學也都在那邊,這個中心也就不好定位了。

我記得851農場時期,那裡有個機務隊,所以當時白塔和機務隊是一個地。後來農場撤了又成立林場,白塔和林場是一個地。

白塔是1945年8月蘇聯紅軍攻下虎頭要塞以後,在要塞最前沿山頭上用磚石水泥建的一座有十多米高四方形的白色紀念塔。塔基牆面上掛一塊鑄有俄文的鐵板,上面好像說是為了紀念攻克虎頭要塞。聽大人們傳說,蘇聯紅軍攻打虎頭時,犧牲了一位將軍,建塔是為了紀念他。

後來我在哈爾濱看到有紀念塔,牡丹江車站旁有一個,甚至在鐵嶺河部隊院裡也有一個,小型的,是一個立在半空的蘇軍坦克造型。看上去好像是即興的,沒那麼嚴肅。我猜瀋陽大連以及東北的其它地方也應該有蘇聯紅軍紀念塔、碑。

虎頭的白塔離烏蘇里江不遠,那裡能夠俯視江對面的俄羅斯中東大鐵路和伊曼城。當年日本鬼子侵佔了東北,把虎頭當做了非常重要的前沿守備橋頭堡。特別修築了鐵路線,運來十幾萬中國勞工和大量物資。海軍裝備有多艘作戰艦船,空軍修建了飛機場(現在的飛機場村為原址),並配備了大量軍機。陸軍方面除了大量的碉堡、工事、反坦克壕,還特別構築了縱深近十公裡,包括三個主要山頭在內電汽化的地下要塞。指揮、通信、交通、後勤保障各個系統都是當時亞洲最先進的。

白塔所坐落的身下,就是日軍的主要陣地。整個山體多層洞穴結構,有可供一定數量兵員堅持幾個月的食品彈藥等物資儲備。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日本侵略者妄圖長期奴役中國的狼子野心,在全世界人民一至奮起反擊法西斯的浴血奮戰之下,最終乖乖的舉起雙手。

日本天皇8月15號宣告投降。當時,紅軍已經攻佔虎頭,但日軍不相信天皇的投降信息,還在拼命頑強抗。到最後,他們龜縮進山洞裡,拒不投降。被蘇聯紅軍用汽油、液體炸藥倒進煙筒、通風口和豎井,使1000多人死亡。直到8月26日虎頭的戰鬥才全部結束。號稱東方馬其諾地下要塞最終成為了他們自掘的墳墓。

如今,白塔身邊多了一個名字——二戰終結地。起這樣一個名字無非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或許,流淌在這片土地上中國勞工、日本侵略者和蘇聯紅軍的血和淚,才是人們真正該去思考和珍視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我兒時的虎頭鎮
    虎頭地名軼事一 關帝廟那些年人們都叫大廟。在烏蘇里江南江邊虎頭山腳下,坐北朝南。說是大廟,其實只是比三間房長點,比普通民宅高和寬些的前後階陛兩個廳堂,圓木的柱腳,鐵皮做屋頂。右側和後側是沿山跟挖鑿的陡壁,南面和左側是高高的院牆,門開在南院牆正中。我記事的時候正是文革時期,大破四舊,廟裡早已是破破爛爛。
  • 微小說:再見了,虎頭
    介紹人家住平房,小王來得晚了點,從外屋往裡屋走時,心裡有點兒急,沒留神絆在了門檻上,一個踉蹌半跪在小羅面前。小羅看他一眼,滿臉嚴肅地說:「免禮平身。」走出辦事大廳門口,小王咂著嘴表示遺憾:「剛才照相時,坐我旁邊那個女的,長得可真漂亮,要是早遇到她,我就不和你結婚了。」小羅也滿臉遺憾:「咱倆想到一塊了,坐我旁邊那個男的,也特別精神。」
  • 故事:民間故事:白馬山的形成與虎頭鐵錘的來歷
    白雲彪的爺爺是一個石匠,他手上有把虎頭鐵錘,聽說這把虎頭鐵錘有來歷。記得小時候我們幾個小夥伴都愛和白雲彪一起玩耍,他比我大十歲,可是看上去傻傻的,他額頭上有個像月牙形的傷疤,曾經聽白爺爺說,白雲彪四歲時騎白金馬摔下來摔成的傷疤。我們也愛聽白爺爺講故事,白爺爺說,他們本來的姓氏,應該是姓張,只因為他的祖先為了保住他們的性命,所以改成姓白。
  • 追回歷史:黑虎泉的虎頭何時由一變三的?
    對於此處記載有兩點需注意:直至清末,黑虎泉仍只有一個虎頭,不是現在的模樣;部分民俗學家認為,黑虎泉噴水的並非虎頭,是龍的第六子「蟲八、蟲夏」(音:八下)。但是劉鶚所寫為「老虎頭」並非「蟲八、蟲夏」。噴湧吐水的是虎頭,這與多數濟南人的理念相符:既然叫黑虎泉,過去泉池上方有黑虎廟,廟內供奉趙公明,此神座騎正是黑虎,加之泉水噴湧聲震如虎……怎麼就成「蟲八、蟲夏」呢?
  • 故事:虎頭鐵錘再現江湖,又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
    最近有傳言說虎頭鐵錘曾經在白馬山出現過。要知道虎頭鐵錘是一個參加修建皇陵的有名的石匠使用的,曾經修建皇陵的人都隨曾經的皇帝一起埋葬了,那麼這把虎頭鐵錘怎麼會在白馬山出現呢?國主想調查此事,於是微服私訪,去了白馬山。有奸臣得知此事,所以假借調查虎頭鐵錘為由,其實是想暗殺國主,趁機奪取天下。奔馳的兵馬捲起的塵土飛揚鋪天蓋地,天上的太陽都顯得暗淡無光。
  • 溫情的小鎮
    多年以來由於忙於室內工作,我逛這裡的街市也一向不是很頻繁,儘管在這個小鎮上已經呆了很久了,更多的時候心中覺得還是有些陌生。可能因為我沒有出生於這一片土地上,只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得以在這裡停留,所以,一直有著內心的阻隔,以為自己仿佛就是那生活的河水中漂蕩著的,沒有根基沒有方向的浮萍,似乎永遠找不到心靈可以憩息的地方。
  • 小小說|小鎮紅顏
    清水鎮百十來戶人家,一條明淨的小河繞鎮而過,把小鎮點化得頗有靈氣。青磚灰瓦的房屋掩映於綠樹叢中,依稀可見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初春的午後,當散淡的陽光落在小鎮用鵝卵石鋪就的街道上的時候,如果你看見一個舉止從容,腰身挺直的老人,安靜地坐在街邊的一塊青石板上,面帶笑容,十分專注地在看著一群孩子在自由地玩耍,這人一定是紅姨。我大約從十歲起,就聽到鎮上的老人們講紅姨的故事。
  • 有熊的小鎮有英雄?
    作者巴克曼很擅長利用鋪墊,全文多處埋下伏筆,如:「要是她事先知道自己會在短短幾個小時以後離開那棟房子時變成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此時此地她就會越過冰層,逃之夭夭了」。 通過這些描寫,我們一方面渴望知道故事的走向,一方面又恐懼知道真相。作者就這樣通過層層遞進,將故事逐漸推向高潮。
  • 小鎮故事多
    我們縣城東北偏遠的地方,有個小鎮,小鎮上發生了一個故事,雖然時間很長了,但仍然想把它記下來,自勉。 小鎮西頭路南,許多年前有個養豬場,老闆是一對年輕的夫妻,生了一雙帥氣聰明的兒子。但老闆夫妻恩愛幸福,經營有方,又辦了一個廢品收購點,讓日子過得更加紅火富裕。 老闆叫中意,二十多歲的年紀,氣宇軒昂,英俊挺拔。每當有下鄉收貨的小販去交貨,過秤之後,中意夫妻都會酒菜招待,並且以兄弟相稱。所以,年紀輕輕的中意夫妻很受小鎮居民的喜歡,他們倆成了大家眼中發家致富、同奔小康的模範。
  • 《普通人》:小鎮青年的城市生存發展之路
    薩利•魯尼,愛爾蘭小鎮的文青,既有探尋現代城市生活的觸角,又被寧靜秀美田園小鎮滋養,屏氣凝神地刻畫了小鎮青年們成長過程中各種煩惱與哀愁。 大城市裡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強大的挑選機制籠罩,沒有時間來考慮自身感受與現實之間的咬合是否有裂痕。而小鎮少年們,偏安一隅,現代化機器運轉的旋風到達那裡既有延遲又有減弱,不被裹挾的他們也有選擇的煩惱。
  • 小小說:小鎮上的法庭
    然而,誰也想不到,熱鬧過後,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這個小鎮自古以來民風淳樸,彼此都很熟悉,誰家有婚喪嫁娶等大事小情,大家一起動手幫忙,跟一家人似的;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自平平常常打發日子,相安無事。即使是近些年進進出出的人多了,有人棄農經商,有人出外打工,出現一些「磨牙」的事,但是都由村幹部或者老人調停。這裡的人們始終記著「肉爛在鍋裡」、「家醜不可外揚」的古訓。
  • 小鎮裡的秘密
    這裡是匯集幾個小鎮的交界處經常聽外婆說有一位活菩薩高中放假時,我有幸見了一面外婆帶著我,從我們鎮子到二姨家的鎮子穿過許多田野來到一處深處的人家。遠看和其他人家沒什麼不同,走近了周圍圍繞著的紅香蠟燭尤為的顯眼。香火看似不錯,可是我左右探索也沒看見一尊菩薩。
  • (微小說)小鎮上的那個瘋女人
    這是一座煙雨江南的水鄉小鎮,時間似乎在這裡禁錮,小鎮裡的人悠閒自得,與世無爭。留下不願離開的老人們孤獨的身影,匯聚成了小鎮一道安祥的風景線。有一天,一個女人的到來,打破了小鎮的寧靜。她腳踏高跟鞋,身披大紅風衣,一頭大波浪金髮,目光冷冽地走進了這座小鎮。高跟鞋擊打著青石階,發出「噔,噔,噔……」刺耳的響聲,在這個小鎮激起了一陣陣騷動。小鎮的人們何時見過這樣的著裝,都在背後指指點點,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女人太過招搖,一看就不是正經人家的閨女。
  • 浣花文學獎徵文小說組 | 張淑清:一個人的小鎮
    他相信外公的話,於是,為了看到外婆的樣子,趕走那些神秘的蝙蝠,他徹夜不眠地讀書,他不肯出去耽誤一秒鐘,他因此知道了儒家、道家、佛家、易經、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等,他對這些書倒背如流,一時間八歲的小米成了這個小鎮無人不知的天才神童。他走在小鎮上人們給他獻花,送上香噴噴的奶酪,還有漂亮的玩具熊,小鎮那時候就像為小米一個人燦爛著,小米一時間沉浸在被人們追捧的世界裡。
  • 抽水馬桶 | 小鎮改稱古鎮了,馬桶成為講解員的故事源頭
    小鎮的生活,估計要比縣城落後一、二十年,如果不是嫌它不好,怎麼都把小鎮給拆掉了呢?小鎮上大凡有點想法的人都會往外面跑,留下些老弱病殘。豐之愷,沈雁冰,王國維等大家都是從小鎮上出去的,木心、徐志摩也是從小鎮上出去見世面的,不過他們都是殷實人家,普通人家過的也是捉襟見肘的日子,是要穿補丁衣服的,小鎮上的日子並不好過的。
  • 《三十而已》:你所不知道的小鎮擇偶觀
    王漫妮回到小鎮沒幾天,就有人給她介紹了小鎮的政治新星張志,一位碩士畢業的鎮規化辦主任。張志跟她還見面了,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為王漫妮在自己的單位找了份體制內的工作,打心底裡要娶王漫妮為妻。
  • 故事:如今我兒來餓我,當心你兒餓我兒
    她留著肚子,就是為了到時能多吃點,吃一頓能飽三天嗎。這家人確實錢多關係廣,在離結婚的正日,還有半個多月就有客來,廚師請了三十六,幫工打雜的就找了二百八,光記帳的先生就有八九個。天天車來車往湧街堵道,收的金錢和財物都裝了好幾大車。後來,累病了兩個記帳的先生,壓癱了四個扛錢的夥計。吃剩的飯菜都倒進莊西的大坑裡,都滿了並發出一股股臭氣,離三裡遠都能聞到臭味。有的是錢不在乎。
  • 微小說:小鎮上的女強人
    曉靜打小就生活在這座小鎮上,她熟悉鎮上的一草一木,認識鎮上絕大多數人。她的不少同學都到外地生活了,或是結婚嫁到了外地,或是在外務工索性就不回來了,只有她,最喜歡這鎮上的花草樹木,也喜歡這種抬頭就是熟人的生活環境。
  • 《我和你的大城小鎮》:愛能穿越時光,打敗一切
    大城和小鎮,愛情和父母,這是一個左右為難的題。踏歌的《我和你的大城小鎮》中還加上了初戀。楊溪,考上了上海的名校,畢業後入職外企。打拼幾年後,她在上海有了很高的收入,買了自己的房子。出門時衣冠楚楚,空閒時去國外度假,和她打交道的人是和她一樣快節奏的人。高收入帶來更大的壓力,老闆、客戶、業績、房貸,擠壓了她幾乎所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