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
金庸小說對宋史比較關注,加之宋代歷史背景開闊,波瀾壯闊,金庸小說中,以宋代背景題材較多。
《天龍八部》:故事發生於北宋後期,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描寫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政權之間的民族矛盾和武林恩怨!以描寫宋遼矛盾戰爭為主線。蕭峰之死,就是宋遼民族矛盾的真實寫照,蕭峰以個人之死,解決兩國爭端,悲劇意味濃厚。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南宋後期,描寫南宋與金國的抗爭,金國與蒙古的鬥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草原崛起,彎弓射鵰,統一蒙古部落,滅金,滅西夏。故事結尾蒙古發動侵宋戰爭,郭靖黃蓉急回襄陽示警。
射鵰英雄傳(張智霖與朱茵版)
《神鵰俠侶》: 蒙古崛起,南宋瀕臨滅亡,郭靖黃蓉死守襄陽城,抗擊蒙古入侵,最後郭靖憑嶽飛《武穆遺書》兵法領導襄陽大戰,神鵰大俠楊過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哥(拖雷之子),給蒙古大軍重創,蒙古撤軍,之後襄陽得以保存數十年。
郭靖領導襄陽大戰
《倚天屠龍記》: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明教舉起反元大旗,張無忌解除六大派與明教之間的恩怨,與江湖六大派冰釋前嫌,明教得到武林江湖的認可,之後,明教義軍發展壯大,與元廷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最終朱元璋消滅元朝,元順帝北逃漠北。
倚天屠龍記
李亞鵬許晴版笑傲江湖
金庸創作了共計15部小說,《笑傲江湖》是金庸後期創作的第13部小說,也就是在《鹿鼎記》《越女劍》之前的一部小說。
1967年,金庸在明報開始連載版《笑傲江湖》創作,1969年完成這部鴻篇巨製。此時金庸的寫作手法已經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其小說的思想性,藝術性,更加深刻!《笑傲江湖》描寫的武林江湖,波譎雲詭,爾虞我詐,精彩紛呈,情節扣人心弦,江湖爭鬥更是異常慘烈!
呂頌賢版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中,當時武林中門派眾多,百家爭鳴。 少林武當為武林的泰山北鬥,作為正派的傳統勢力!五嶽劍派有華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恆山派,東北西北中五大軍團,以嵩山派左冷禪為五嶽劍派盟主; 日月神教,又稱魔教,是江湖正派人人喊打的邪派組織,名聲極壞,歷來與江湖正派尤其是五嶽劍派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五嶽劍派五巨頭
令狐衝與嶽靈珊
先說五嶽劍派。五嶽劍派是一個聯盟組織,創立的初衷是,抱團取暖,抗衡魔教。
金庸筆下 五嶽劍派分布圖
當時魔教勢力猖獗,危害江湖,劣跡斑斑,作為武林中的正義組織,華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衡山派,五大江湖組織,不能坐視不理,於是討伐魔教,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五大劍派不敵魔教,於是成立了五嶽劍派,以嵩山派左冷禪為五嶽盟主。
但是,左冷禪不滿足於形式上的五嶽盟主,利慾薰心,終其一生,意欲合併五嶽劍派統一為五嶽派,成為實質上的武林盟主,獨霸武林。
五嶽劍派盟主左冷禪
左冷禪
左冷禪為什麼作為五嶽劍派盟主還不滿足呢? 因為五嶽劍派雖然名義是一派,並以師兄師弟相處,看似一家,實際上是較為分散的組織。五嶽劍派,類似於「獨立國協」。大家知道,蘇聯解散之後,成立了獨立國協,作為原蘇聯各國之間協調各國領土安全和爭端的一種公共組織。
五嶽劍派有中嶽嵩山派,掌門左冷禪;東嶽泰山派,掌門天門道長;南嶽衡山派,掌門莫大先生;西嶽華山派,掌門嶽不群;北嶽恆山派,掌門定閒師太(後傳位令狐衝);盟主為嵩山派左冷禪!
五嶽劍派是為了對抗魔教入侵情況下成立的江湖聯盟組織,成員派具有獨立性,盟主對成員派的管轄和調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著力描寫的江湖權利爭鬥,門派鬥爭,達到巔峰。
左冷禪
劉正風厭倦江湖爭鬥,意欲退出江湖,於是舉辦金盆洗手大會,邀請江湖群雄見證。
劉正風被迫動武
左冷禪為了實現自己號令五嶽劍派並派的政治目的,殺雞儆猴,給其他門 派一個威懾作用。於是左冷禪精心策劃,蓄謀阻撓破壞。利用金盆洗手大會,在五嶽劍派及天下群雄面前,誇大劉正風勾結魔教的大罪名,殺雞儆猴,嵩山派代表逼死衡山派劉正風家人!曲洋 最後出手相救,曲劉倉皇逃逸,但是二人已經深受重傷,最後無奈自殺。 這齣戲,左冷禪策劃的很成功。以此揚刀立威,做給其餘四大派看,此時,其餘四大劍派誰還敢為劉正風求情?心有怨言,但是迫於左冷禪的淫威,迫於落人口實,只能裝聾作啞了。
五嶽劍派之中,華山派的劍法可謂是登峰造極,書中風清揚的獨孤九劍堪稱是天下第一的劍法。只是因為華山派歷史上的氣宗與劍宗內鬥,導致華山派的沒落。左冷禪心裡明白,嶽不群是阻礙他合併五嶽劍派的最大勁敵和障礙,必定除之而後快。 於是左冷禪多年前就派了勞德諾作為臥底,潛伏華山嶽不群門下,密切關注華山嶽不群動向。
之後,左冷禪籠絡收買華山劍宗後人封不平、叢不棄、成不憂,挑起華山劍宗復仇奪權之心,借刀殺人,手段夠辣。在鐵槍廟漆黑雨夜利用八大蒙面殺手伏擊嶽不群,意圖迫使嶽不群讓位。可惜八大高手被令狐衝以獨孤九劍的絕世劍法挑瞎雙眼,匆忙逃命。
風清揚與令狐衝
霍建華版令狐衝
泰山派天門道長,脾氣暴躁,性子剛烈,缺乏江湖應變能力,對左冷禪並派行為強烈反對。因此,左冷禪只能玩陰的,收買泰山派的在野黨玉璣子,金錢美女相送,權利地位誘惑,玉璣子果然成為左冷禪的一枚棋子,致使天門道長慘死,而玉璣子聰明反被聰明誤,善惡到頭必有報,被桃谷六仙撕成肉塊。左冷禪瓦解泰山派的陰謀得逞。
泰山派天門道長
左冷禪朗聲道:「我五嶽劍派之中,衡山、泰山兩派,已贊同並派之議,看來這是大勢所趨,既然並派一舉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嵩山派子也當追隨眾位之後,共襄大舉。」
小說中寫道:
令狐衝心想:「左冷禪事事預備得十分周到,遇到商議大事之際,反讓眾人急得難以轉身,天下寧有是理?他自是早就想要眾人去封禪臺,只不好意思自己出口,卻由旁人來倡議而已。」又想:「這封禪臺不知是什麼玩意兒?他說跟皇帝有關,他引大伙兒去封禪臺,難道當真以皇帝自居麼?方證大師和衝虛道長說他野心極大,統一了五嶽劍派之後,便圖掃滅日月教,再行併吞少林、武當。嘿嘿,他和東方不敗倒是志同道合得很,『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嶽不群號稱君子劍,江湖名氣實在太好。 左冷禪意欲合併五嶽劍派為五嶽派,作為君子劍的他,起初表面上不贊同,到了關鍵時候,自己的私慾驅使下,他也想成為第二個「左冷禪」,稱霸江湖。
嶽不群
收林平之為徒,看似仁義,實則是覬覦林家的《闢邪劍譜》。林平之走投無路,投靠嶽不群,正中嶽不群的圈套。嶽不群如願偷得闢邪劍譜,嫁禍令狐衝,實則虛偽之至。
嶽不群 竊取林家《闢邪劍譜》,構陷徒弟令狐衝,將矛頭指向令狐衝,自編自導了一場好戲,其虛偽,無人可及。
林平之與嶽靈珊
嶽不群奪得闢邪劍譜之後,就要殺了林平之,殺人滅口,林平之只得逃逸,林平之後與瞎眼左冷禪結盟,意欲反擊嶽不群。
嶽不群,意欲稱霸武林,不惜揮刀自宮,走上權利爭奪的不歸路。
暗中殺害恆山派兩位師太,殘忍至極。本來道貌岸然,答應恆山師太阻止左冷禪合派計劃的,卻暗中對師太痛下殺手。他在眾人面前卻信誓旦旦:「這事著落在我身上,三年之內,嶽某若不能為師太報仇,武林同道便可說我是無恥之徒,卑鄙小人」。
為撇清與魔教關係樹立名門正派旗幟,對令狐衝與魔教來往之事,滿口仁義道德,他態度明確,將令狐衝趕出師門,劃清界限。
五嶽合併大會時候,利用令狐衝對小師妹的感情,以及令狐衝重返師門的幻想,讓嶽靈珊施展衝靈劍法,勾起令狐衝感情,令狐衝果然中計,在比試中手下留情,故意敗給嶽靈珊,利用令狐衝的心理,華山派贏得一局。
衝靈劍法
嶽不群與寧中則
嵩山五嶽合併大會上,嶽不群精心布局,終於如願打敗左冷禪,取得五嶽派掌門之位。
利用嶽靈珊學習的失傳已久的五嶽派精妙劍法,威懾群雄。嶽靈珊先是打敗泰山派玉馨子,後以石子偷襲衡山派莫大致其受傷,之後與衡山令狐衝比試,令狐衝無心爭奪權力,刻意漏出破綻受傷,至此,華山派已經力挫五派中的三派,剩餘嵩山左冷禪了。
嵩山並派比武大會
最後,嶽不群對戰左冷禪。嶽不群依然謙謙君子之風,先是說若自己戰敗,華山派不得找嵩山派報仇,以免傷了五嶽派的和氣,虛偽之至。其實另層深意是主動示弱,麻痺左冷禪,使其放鬆警惕。
左冷禪左手掌心中但覺一陣疼痛,舉手看時,只見掌心中已刺了個小孔,隱隱有黑血滲出。他又驚又怒,罵道:「好奸賊,不要臉!」心想嶽不群在掌中暗藏毒針,冷不防在自己掌心中刺了一針,滲出的鮮血既現黑色,自是針上餵毒,想不到此人號稱「君子劍」,行事卻如此卑鄙。
左冷禪戰敗
嶽不群在比武中以「闢邪劍法」偷襲左冷禪,以繡花毒針弄瞎左冷禪,終於奪得五嶽盟主之寶座。
可惜,善惡到頭終有報,嶽不群最後奪得五嶽派掌門之位,卻不得善終,在思過崖被令狐衝吸星大法吸走內力,被恆山儀琳一劍殺死,也算是報了殺師之仇。
嶽不群打敗左冷禪後的得意
嶽不群的狼子野心,世人起初是萬萬想不到的,嶽不群偽裝的太高明,城府太深!他的虛偽,是最精湛的演技,可謂為是影帝級別了。
金庸說:《笑傲江湖》在《明報》連載之時,西貢的中文報、越文報和法文報有二十一家同時連載。南越國會中辯論之時,常有議員指責對方是「嶽不群」(偽君子)或「左冷禪」(企圖建立霸權者)。
可見,金庸小說笑傲江湖刻畫的人物深得人心,令讀者深深佩服。
陳喬恩版東方不敗
金庸說過:「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口號,在六十年代時就寫在書中了。任我行因掌握大權而腐化,那是人性的普遍現象。
任我行與任盈盈
金庸:笑傲江湖這部小說並非有意的影射,而是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
因此,金庸通過笑傲江湖這部小說,通過描述看似複雜的江湖爭鬥,江湖人士的爭權奪利,實則講的是殘酷的政治鬥爭,有極高的思想性,有極大的批判性。
嶽不群
金庸: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
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衝虛道人、定閒師太、莫大先生、餘滄海、木高峰等人也是政治人物。----金庸
這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朝代中都有,相信在別的國家中也都有,在各大小企業、學校,以及各種團體內部中也會存在!
金庸說的沒錯!從廣義的權利鬥爭來說,各行各業各種組織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權利鬥爭,只是有大小之分而已。所以金庸寫《笑傲江湖》,不寫具體的歷史背景,意義重大!
金庸寫出了一種普遍現象,高山仰止,立意之深,嘆為觀止。
權利爭鬥,爾虞我詐,波譎雲詭,左冷禪和嶽不群最後都是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這就是金庸的批判性。
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爭鬥似乎是永無止境。
左冷禪死了,還有下一個左冷禪;嶽不群死了,還有下一個嶽不群......
令狐衝看透了江湖爭鬥,看透了人心險惡,看透了世態炎涼,於是和紅顏知己任盈盈攜手飄然退出江湖!成為真正的隱士。
因為已經看淡,能夠放下名利,權勢,所以才能真正做到了笑傲江湖!
令狐衝與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