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唯一沒有歷史背景的鴻篇力作,江湖爭鬥波譎雲詭,極具批判性

2020-08-27 十裡春風喜相逢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受到大眾的青睞和喜歡,原因之一就在於穿插具體的歷史背景!在描繪多姿多彩江湖風雲同時,融入那時那地具體的歷史時代背景,讓讀者和觀眾感受其中紛繁複雜的歷史,深厚的文化,俠義情懷,讓讀者重溫歷史,消除一般武俠小說的單一空洞的江湖故事,因此他的小說歷史感厚重,更易引起讀者和觀眾的共鳴!

笑傲江湖

金庸小說對宋史比較關注,加之宋代歷史背景開闊,波瀾壯闊,金庸小說中,以宋代背景題材較多。

《天龍八部》:故事發生於北宋後期,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描寫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政權之間的民族矛盾和武林恩怨!以描寫宋遼矛盾戰爭為主線。蕭峰之死,就是宋遼民族矛盾的真實寫照,蕭峰以個人之死,解決兩國爭端,悲劇意味濃厚。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南宋後期,描寫南宋與金國的抗爭,金國與蒙古的鬥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草原崛起,彎弓射鵰,統一蒙古部落,滅金,滅西夏。故事結尾蒙古發動侵宋戰爭,郭靖黃蓉急回襄陽示警。

射鵰英雄傳(張智霖與朱茵版)

《神鵰俠侶》: 蒙古崛起,南宋瀕臨滅亡,郭靖黃蓉死守襄陽城,抗擊蒙古入侵,最後郭靖憑嶽飛《武穆遺書》兵法領導襄陽大戰,神鵰大俠楊過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哥拖雷之子),給蒙古大軍重創,蒙古撤軍,之後襄陽得以保存數十年。

郭靖領導襄陽大戰

《倚天屠龍記》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明教舉起反元大旗,張無忌解除六大派與明教之間的恩怨,與江湖六大派冰釋前嫌,明教得到武林江湖的認可,之後,明教義軍發展壯大,與元廷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最終朱元璋消滅元朝,元順帝北逃漠北。

倚天屠龍記

但是,金庸有一部小說,為鴻篇力作,卻沒有交代具體的歷史背景,沒有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點綴,整部小說文字沒有蛛絲馬跡可以判斷是何朝何代。這就是金庸後期創作的驚世力作《笑傲江湖》,這部金庸小說被廣大金庸迷津津樂道,被影視劇反覆翻拍,反覆演繹!

李亞鵬許晴版笑傲江湖

金庸創作了共計15部小說,《笑傲江湖》是金庸後期創作的第13部小說,也就是在《鹿鼎記》《越女劍》之前的一部小說。

1967年,金庸在明報開始連載版《笑傲江湖》創作,1969年完成這部鴻篇巨製。此時金庸的寫作手法已經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其小說的思想性,藝術性,更加深刻!《笑傲江湖》描寫的武林江湖,波譎雲詭,爾虞我詐,精彩紛呈,情節扣人心弦,江湖爭鬥更是異常慘烈!

呂頌賢版笑傲江湖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著力描寫江湖門派爭鬥,寫的異常精彩,把爾虞我詐,血腥殘忍的江湖現實寫的入木三分,清晰可見,躍然紙上,寫武林爭鬥空前絕後,沒有其它作品可以與之比肩。

笑傲江湖中,當時武林中門派眾多,百家爭鳴。 少林武當為武林的泰山北鬥,作為正派的傳統勢力!五嶽劍派有華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恆山派,東北西北中五大軍團,以嵩山派左冷禪為五嶽劍派盟主; 日月神教,又稱魔教,是江湖正派人人喊打的邪派組織,名聲極壞,歷來與江湖正派尤其是五嶽劍派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五嶽劍派五巨頭


令狐衝與嶽靈珊


先說五嶽劍派。五嶽劍派是一個聯盟組織,創立的初衷是,抱團取暖,抗衡魔教。

金庸筆下 五嶽劍派分布圖

當時魔教勢力猖獗,危害江湖,劣跡斑斑,作為武林中的正義組織,華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泰山派,衡山派,五大江湖組織,不能坐視不理,於是討伐魔教,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五大劍派不敵魔教,於是成立了五嶽劍派,以嵩山派左冷禪為五嶽盟主。

但是,左冷禪不滿足於形式上的五嶽盟主,利慾薰心,終其一生,意欲合併五嶽劍派統一為五嶽派,成為實質上的武林盟主,獨霸武林。

五嶽劍派盟主左冷禪


左冷禪


左冷禪為什麼作為五嶽劍派盟主還不滿足呢? 因為五嶽劍派雖然名義是一派,並以師兄師弟相處,看似一家,實際上是較為分散的組織。五嶽劍派,類似於「獨立國協」。大家知道,蘇聯解散之後,成立了獨立國協,作為原蘇聯各國之間協調各國領土安全和爭端的一種公共組織。

五嶽劍派有中嶽嵩山派,掌門左冷禪;東嶽泰山派,掌門天門道長;南嶽衡山派,掌門莫大先生;西嶽華山派,掌門嶽不群;北嶽恆山派,掌門定閒師太(後傳位令狐衝);盟主為嵩山派左冷禪!

五嶽劍派是為了對抗魔教入侵情況下成立的江湖聯盟組織,成員派具有獨立性,盟主對成員派的管轄和調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著力描寫的江湖權利爭鬥,門派鬥爭,達到巔峰。

左冷禪為實現統一五嶽劍派為五嶽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五嶽盟主,整部小說中都在進行陰謀合派活動,策劃權力追逐的江湖爭鬥。其手段之陰險,狠毒,殘忍,幾乎無人可及!


左冷禪

  • 暴力阻止衡山派劉正風金盆洗手,殺雞儆猴,威懾五嶽劍派其它人物。

劉正風厭倦江湖爭鬥,意欲退出江湖,於是舉辦金盆洗手大會,邀請江湖群雄見證。

劉正風被迫動武

左冷禪為了實現自己號令五嶽劍派並派的政治目的,殺雞儆猴,給其他門 派一個威懾作用。於是左冷禪精心策劃,蓄謀阻撓破壞。利用金盆洗手大會,在五嶽劍派及天下群雄面前,誇大劉正風勾結魔教的大罪名,殺雞儆猴,嵩山派代表逼死衡山派劉正風家人!曲洋 最後出手相救,曲劉倉皇逃逸,但是二人已經深受重傷,最後無奈自殺。 這齣戲,左冷禪策劃的很成功。以此揚刀立威,做給其餘四大派看,此時,其餘四大劍派誰還敢為劉正風求情?心有怨言,但是迫於左冷禪的淫威,迫於落人口實,只能裝聾作啞了。


  • 挑起華山派內鬥,削弱華山派,為的是解決華山嶽不群這個政治上的勁敵。

五嶽劍派之中,華山派的劍法可謂是登峰造極,書中風清揚獨孤九劍堪稱是天下第一的劍法。只是因為華山派歷史上的氣宗與劍宗內鬥,導致華山派的沒落左冷禪心裡明白,嶽不群是阻礙他合併五嶽劍派的最大勁敵和障礙,必定除之而後快。 於是左冷禪多年前就派了勞德諾作為臥底,潛伏華山嶽不群門下,密切關注華山嶽不群動向。

之後,左冷禪籠絡收買華山劍宗後人封不平、叢不棄、成不憂,挑起華山劍宗復仇奪權之心借刀殺人,手段夠辣。在鐵槍廟漆黑雨夜利用八大蒙面殺手伏擊嶽不群,意圖迫使嶽不群讓位。可惜八大高手被令狐衝以獨孤九劍的絕世劍法挑瞎雙眼,匆忙逃命。

風清揚與令狐衝

霍建華版令狐衝

  • 嵩山派五嶽並派大會,左冷禪暗中收買泰山派玉璣子,助其爭奪泰山派掌門,如願害死泰山掌門天門道長。為其並派掃清又一障礙。

泰山派天門道長,脾氣暴躁,性子剛烈,缺乏江湖應變能力,對左冷禪並派行為強烈反對。因此,左冷禪只能玩陰的,收買泰山派的在野黨玉璣子,金錢美女相送,權利地位誘惑,玉璣子果然成為左冷禪的一枚棋子,致使天門道長慘死,而玉璣子聰明反被聰明誤,善惡到頭必有報,被桃谷六仙撕成肉塊。左冷禪瓦解泰山派的陰謀得逞。


泰山派天門道長

  • 左冷禪陰謀布局半生, 機關算盡太聰明,合派的障礙一一掃除,並派大會在他的計劃下逐步展開,嵩山封禪臺武林盛會如期舉行,他已經做好了一統江湖的準備了。

左冷禪朗聲道:「我五嶽劍派之中,衡山、泰山兩派,已贊同並派之議,看來這是大勢所趨,既然並派一舉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嵩山派子也當追隨眾位之後,共襄大舉。」

小說中寫道:

令狐衝心想:「左冷禪事事預備得十分周到,遇到商議大事之際,反讓眾人急得難以轉身,天下寧有是理?他自是早就想要眾人去封禪臺,只不好意思自己出口,卻由旁人來倡議而已。」又想:「這封禪臺不知是什麼玩意兒?他說跟皇帝有關,他引大伙兒去封禪臺,難道當真以皇帝自居麼?方證大師和衝虛道長說他野心極大,統一了五嶽劍派之後,便圖掃滅日月教,再行併吞少林、武當。嘿嘿,他和東方不敗倒是志同道合得很,『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左冷禪的並派陰謀功虧於潰,在嵩山封禪臺比武中,志得意滿的左冷禪,萬萬沒想到,竟然翻船了。他被偽君子嶽不群算計,嵩山比武中被偷襲刺瞎雙眼,成了殘廢。左冷禪的結局夠悽慘,他也為自己的卑劣行徑付出了慘重代價,金庸給他這樣的慘劇,諷刺批判性極深。


偽君子嶽不群,是僅次於左冷禪的另一陰謀家,只是隱藏的太深。嶽不群的偽君子形象,是金庸著力刻畫的。

嶽不群號稱君子劍,江湖名氣實在太好。 左冷禪意欲合併五嶽劍派為五嶽派,作為君子劍的他,起初表面上不贊同,到了關鍵時候,自己的私慾驅使下,他也想成為第二個「左冷禪」,稱霸江湖。


嶽不群

收林平之為徒,看似仁義,實則是覬覦林家的《闢邪劍譜》。林平之走投無路,投靠嶽不群,正中嶽不群的圈套。嶽不群如願偷得闢邪劍譜,嫁禍令狐衝,實則虛偽之至。


嶽不群 竊取林家《闢邪劍譜》,構陷徒弟令狐衝,將矛頭指向令狐衝,自編自導了一場好戲,其虛偽,無人可及。

林平之與嶽靈珊

嶽不群奪得闢邪劍譜之後,就要殺了林平之,殺人滅口,林平之只得逃逸,林平之後與瞎眼左冷禪結盟,意欲反擊嶽不群。

嶽不群,意欲稱霸武林,不惜揮刀自宮,走上權利爭奪的不歸路。

暗中殺害恆山派兩位師太殘忍至極。本來道貌岸然,答應恆山師太阻止左冷禪合派計劃的,卻暗中對師太痛下殺手。他在眾人面前卻信誓旦旦:「這事著落在我身上,三年之內,嶽某若不能為師太報仇,武林同道便可說我是無恥之徒,卑鄙小人」。

為撇清與魔教關係樹立名門正派旗幟,對令狐衝與魔教來往之事,滿口仁義道德,他態度明確,將令狐衝趕出師門,劃清界限。

五嶽合併大會時候,利用令狐衝對小師妹的感情,以及令狐衝重返師門的幻想,讓嶽靈珊施展衝靈劍法,勾起令狐衝感情,令狐衝果然中計,在比試中手下留情,故意敗給嶽靈珊,利用令狐衝的心理,華山派贏得一局。

衝靈劍法

嶽不群與寧中則


嵩山五嶽合併大會上,嶽不群精心布局,終於如願打敗左冷禪,取得五嶽派掌門之位。

利用嶽靈珊學習的失傳已久的五嶽派精妙劍法,威懾群雄。嶽靈珊先是打敗泰山派玉馨子,後以石子偷襲衡山派莫大致其受傷,之後與衡山令狐衝比試,令狐衝無心爭奪權力,刻意漏出破綻受傷,至此,華山派已經力挫五派中的三派,剩餘嵩山左冷禪了。

嵩山並派比武大會


最後,嶽不群對戰左冷禪。嶽不群依然謙謙君子之風,先是說若自己戰敗,華山派不得找嵩山派報仇,以免傷了五嶽派的和氣,虛偽之至。其實另層深意是主動示弱,麻痺左冷禪,使其放鬆警惕。

左冷禪左手掌心中但覺一陣疼痛,舉手看時,只見掌心中已刺了個小孔,隱隱有黑血滲出。他又驚又怒,罵道:「好奸賊,不要臉!」心想嶽不群在掌中暗藏毒針,冷不防在自己掌心中刺了一針,滲出的鮮血既現黑色,自是針上餵毒,想不到此人號稱「君子劍」,行事卻如此卑鄙。


左冷禪戰敗

嶽不群在比武中以「闢邪劍法」偷襲左冷禪,以繡花毒針弄瞎左冷禪,終於奪得五嶽盟主之寶座。

可惜,善惡到頭終有報,嶽不群最後奪得五嶽派掌門之位,卻不得善終,在思過崖被令狐衝吸星大法吸走內力,被恆山儀琳一劍殺死,也算是報了殺師之仇。

嶽不群打敗左冷禪後的得意


嶽不群的狼子野心,世人起初是萬萬想不到的,嶽不群偽裝的太高明,城府太深!他的虛偽,是最精湛的演技,可謂為是影帝級別了。


金庸說:《笑傲江湖》在《明報》連載之時,西貢的中文報、越文報和法文報有二十一家同時連載。南越國會中辯論之時,常有議員指責對方是「嶽不群」(偽君子)或「左冷禪」(企圖建立霸權者)。

可見,金庸小說笑傲江湖刻畫的人物深得人心,令讀者深深佩服。

魔教東方不敗,起初身為魔教副教主一職,但是還是不滿足於現有權利,為了權利,趁任我行練功走火入魔之際發動叛亂,囚禁任我行,奪取日月神教最高統治權,實現了「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陳喬恩版東方不敗


任我行在反戈東方不敗奪取魔教教主之位之後,野心勃勃,狂妄至極,意欲 消滅少林,武當,五嶽劍派,最終想要一統江湖,稱王稱霸。最終黯然離世。

金庸說過:「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口號,在六十年代時就寫在書中了。任我行因掌握大權而腐化,那是人性的普遍現象。

任我行與任盈盈

金庸為何只寫江湖爭鬥不寫具體的歷史背景呢?有什麼深層含義呢?

金庸:笑傲江湖這部小說並非有意的影射,而是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

因此,金庸通過笑傲江湖這部小說,通過描述看似複雜的江湖爭鬥,江湖人士的爭權奪利,實則講的是殘酷的政治鬥爭,有極高的思想性,有極大的批判性。


嶽不群

金庸: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

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衝虛道人、定閒師太、莫大先生、餘滄海、木高峰等人也是政治人物。----金庸

這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朝代中都有,相信在別的國家中也都有,在各大小企業、學校,以及各種團體內部中也會存在!

金庸說的沒錯!從廣義的權利鬥爭來說,各行各業各種組織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權利鬥爭,只是有大小之分而已。所以金庸寫《笑傲江湖》,不寫具體的歷史背景,意義重大!

金庸寫出了一種普遍現象,高山仰止,立意之深,嘆為觀止。

權利爭鬥,爾虞我詐,波譎雲詭,左冷禪和嶽不群最後都是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這就是金庸的批判性。


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爭鬥似乎是永無止境。

左冷禪死了,還有下一個左冷禪;嶽不群死了,還有下一個嶽不群......

令狐衝看透了江湖爭鬥,看透了人心險惡,看透了世態炎涼,於是和紅顏知己任盈盈攜手飄然退出江湖!成為真正的隱士。

因為已經看淡,能夠放下名利,權勢,所以才能真正做到了笑傲江湖!


令狐衝與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笑傲江湖


我是十裡春風,用心品讀金庸文化,喜歡我的請留言評論,後續將不斷更新文章,敬請關注,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
    文字© / 華人武俠圖片© / 網絡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了具有真實性,總是以歷史史實為背景。《射鵰》也在南宋,《碧血劍》在明末清初,《鹿鼎記》在清朝……然而,最受觀眾喜愛,翻拍次數最多之一的《笑傲江湖》,是個例外。它沒有交代時代背景,歷史中的人物也沒有在書中作為角色出現。金庸在新修版的後記中,這樣寫到: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政治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任何團體之中。
  • 《笑傲江湖》沒有時代背景?書中兩個細節,將時代背景鎖定在明朝
    都是武俠小說,古龍的小說和金庸的小說有很大的不同,古龍的武俠小說,是純武俠小說,單純的只講武俠,架空歷史。而金庸的武俠小說,有著很濃厚的歷史背景,典型的例子便是《射鵰三部曲》了,射鵰三部曲中,《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的時代背景是蒙古入侵,《倚天屠龍記》的時代背景,則是推翻元朝的統治。
  • 盤點金庸筆下,那些改寫了歷史的大俠們
    文字© / 華人武俠圖片© / 網絡金庸小說與古龍小說很大的一個區別就在於,他的故事均建立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金庸在這個背景中,可以將兩點做得比古龍更好:一,對故事真實性的追求,會增加故事的吸引力。男孩子的少年時,誰沒有一個武俠夢?因為在確定的朝代環境中,甚至出現了真實的歷史人物,曾經一度,我們甚至還以為,這些飛簷走壁的大俠,在古代就是真實存在的。
  •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金庸為何在《笑傲江湖》裡塑造這一武功
    文/星空婉兒 金庸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金庸為世人打造了一個宏大的江湖,塑造了無數經典的形象。金庸的江湖,看似與現實全然不同,實則以歷史為背景,以文化為依託,以人性為底色。 金庸大多數作品,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
  • 金庸唯一沒有被翻拍的小說,因兩位女主描述太美,至今無人敢演
    金庸的一部神級小說,一個角色難倒了無數導演,至今仍無人翻拍!對於每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來說,或多或少都有著一個大俠夢,儘管江湖早已成為了傳說,但那個恩恩怨怨、俠肝義膽的武俠世界,卻不曾消失,而提起武俠,金庸是一個難以錯過的人物,無論是從影視劇中,還是文學著作裡,無數人被他筆下的江湖世界所迷住,更有人感慨「金庸仙逝,世上再無江湖」。
  • 淺析金庸先生不寫《倚天屠龍記》之前幾十年江湖故事的三個原因
    金庸先生寫小說,尤其是以《天龍八部》和射鵰三部曲為甚,均是倚靠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之下展開的江湖,其間的人物真真假假,不僅平添了歷史厚重之感,更讓人可以輕易的把自己帶入到小說之中。可是,金庸先生的上述幾部作品選擇的歷史時間,都是在舊有王朝將亡未亡、江湖動蕩、前途未卜之時,而《神鵰俠侶》終章時候的南宋與元朝的對立,已經毫無懸念,只剩下了單純的一個攻一個受,江湖人士再難有其他作為,哪怕張三丰武功蓋世才智出眾,亦不能更改歷史大勢,真要寫下來,註定是個悲劇。金庸先生的小說,沒有明顯的「悲劇」。它們的悲,皆是以江湖人說過往的形式來引人暢想,由來感慨。
  • 瓊瑤的江湖淺薄,金庸古龍的江湖有底蘊,然而他的江湖最精彩
    那麼,金庸和古龍,到底誰的江湖更精彩呢?更別說,如今也沒有什麼優秀的作者,能夠再創造出一個擁有完美劇情的大美江湖了。但是在網友看來,其實11年前誕生的劍網3,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江湖了。》作為劍網3大IP的衍生手遊,在劇情方面極具特色,可以算得上是近年來非常經典的武俠作品了。
  • 金庸小說歷經多次刪改,《笑傲江湖》這處最可惜,不然是一大經典
    1967年,《笑傲江湖》連載,這部小說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並不是那麼簡單因後面沒有她的情節,所以在後續版本,金庸將她直接寫死,讓她被費彬殘忍殺害。據說金庸先生考慮到《笑傲江湖》主題比較嚴肅,桃谷六仙其實顯得太鬧騰了,就準備刪去。好友倪匡苦勸金庸保留桃谷六仙六角,這才令他們沒有從讀者眼底消失。
  • 《笑傲江湖》的故事年代背景是清朝?這話恐怕不能讓人相信吧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的大作之一,其中的男主角——令狐衝在金庸先生所創造的「武俠」文化裡,也是人氣很高的角色。但是大家在看書、看劇之餘,有沒有想過,這《笑傲江湖》的故事年代背景了?他說據《明史》記載,歷史上的明朝並沒有設置湖南省,當時是屬於湖廣省。且明太祖朱元璋設定的省級最高行政官員為「承宣布政使司」,巡撫為受命協調地方工作的官員,任務完成後則回京復命,不是常設。再加上《笑傲江湖》中林平之「逃難」的時候出現了玉米,而玉米雖然是在明末傳入中國,但真正普及時已經是清朝了。
  • 北大、清華教授又為何說它是金庸的巔峰之作?
    都在說張一山把韋小寶演成了猴子,事實上,卻沒幾個人真正了解金庸筆下的韋小寶。韋小寶,就是一個存在批判性的角色,所以鹿鼎記的文學家得到了很多教授的肯定。金庸江湖從射鵰英雄傳演變到鹿鼎記,其實就是一個趨於對現實概念的進化
  • 金庸留下的問題:是「笑傲江湖」,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武俠小說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學題材,要寫好它並不容易,大多數的武俠小說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低俗不堪的,不過至少金庸的作品應該例外。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讀出原湯原汁的中國味道,可以讀出深厚的歷史惑和文化意蘊。武俠在中國歷史上,最遲可以追溯到司馬遷《史記》中的《遊俠列傳》,通常遊俠被認為是沒落的墨家所衍化而來的。
  • 深度解讀金庸史詩級武俠巔峰之作天龍八部,一個多姿多彩江湖世界
    金庸先生作為一代武俠大師,構建了多姿多彩的武俠江湖虛擬世界,受到華人世界的高度認可和讚譽,金庸小說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其創作的15部小說中,《天龍八部》無疑是金庸小說中的鴻篇巨製,史詩級武俠小說。此書所描繪出的江湖世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其影響力日益深遠。本文將深度解讀《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的內容和創作思想,與讀者一起分享。
  • 你沒有看懂《笑傲江湖》,東方不敗並沒有死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一部代表作,雖不有很多不足,但也不失為一部優秀作品。 至少,在人物塑造上,有很多可取之處。了,假如只討論武功,那你根本就沒有讀懂《笑傲江湖》。 金庸善於思考起歷史與正置現象的深層潛因,加之報人善寫時評的職業習慣,他也善於把正置角引入到武俠小說的創作中,雖然有時候是書生之見(這個以後會提到),但也某種角度解釋了正置現象。 任我行打敗了東方不敗,並沒有去改變制度本身。而是全面繼承了東方不敗。其實,金庸先生就是要把任我行寫成另一個東方不敗。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方不敗沒有死。
  • 從首訂2200寫到均訂破萬,這本金庸武俠背景的網遊小說火了
    在網文裡,如今的主流小說分類是玄幻仙俠、歷史都市,武俠、遊戲這些分類雖然還在,其熱度相比於以往是下跌了很多的。不過時間久了,總有人能從這樣的小眾分類中殺出來,也不得不讓人感慨網文的生命力了。只是他以前並沒有寫出什麼出成績的小說,中間更是離開過網文多年。他如今的小說創作還是從2017年開始回歸的,可能是因為早年他就在寫武俠背景的網遊小說,即使回歸了,也還沒有放棄對這種類型的執念吧。
  • 金庸江湖的狂人
    金庸先生的小說為什麼牛逼,就是塑造的人物性格差異比較大,無論是正派反派角色每本書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是生活在我們周邊。其中狂人也不少。金庸江湖5大狂人:黃藥師:黃藥師首先是有才華不僅武功卓絕而且還能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甚至農田水利、經濟兵略等亦無一不曉,無一不精。然而個性離經叛道,狂傲不羈。性情孤僻,行動怪異。黃藥師漠視「傳統禮教」,卻最敬重忠臣孝子。
  • 金庸不待見江湖幫會,把丐幫寫成烏合之眾
    以武俠小說作家而論,金庸是對丐幫下功夫最多的。直接寫到的幫主達八人,其中描寫得淋漓盡致的有洪七公、黃蓉和喬峰。金庸小說多有其源,對丐幫的描寫來自民國武俠文學大家平江不肖生。在平江不肖生名著《江湖奇俠傳》中,丐幫就以攜袋多少論級,最高是九袋。
  • 古龍與金庸,兩位「武俠泰鬥」,作品的整體和細節有哪些不同?
    >歷史背景的不同,其風格截然相反再熟悉不過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個對聯,就是金庸先生作品的簡化,當然還有一部《越女劍》。這十五部小說,幾乎都是有歷史背景的,金、宋、元、明、清、春秋六個朝代。在這樣濃厚悠久的歷史背景下,金庸小說顯得更加真實,它貼近於歷史,給讀者更廣闊的想像空間。但是古龍小說,歷史背景比較模糊,或者根本不需要,能讓人自行聯想。每個讀者心中,想像的各有不同,你喜歡秦朝,在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波瀾壯闊,氣勢如虹的畫面,但幻想成唐朝,便是吟詩作對,歌舞昇平的景象。
  • 金庸打造的江湖,坐穩了李連杰的功夫皇帝
    小編從小拜讀過金庸、古龍、臥龍生的武俠小說,後來有了電腦能上網的時候更是閱遍武俠劇。在武俠的江湖中,沉浮遊歷了這麼多年,將自己的最愛寫出來,共同娛樂。金庸、古龍是中國武俠小說界的領軍人物,金庸的武俠小說,如同大家閨秀,出身名門,知書達理、氣質沉穩;古龍的小說,則像古靈精怪的小家碧玉,頑皮狡黠,出其不意。 金庸與古龍在武俠小說中塑造的男性卻大大不同。
  • 十州風雲志:一部極具武俠小說神韻的仙俠小說,說盡世間悲歡離合
    在中國,最有傳統的文學是武俠小說,從唐傳奇中各種豪俠刺客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傳統的風俗文化,直到古龍、金庸等大師將武俠文化推向了巔峰;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隨著時代的發展,仙俠小說異軍突起逐漸成為了時代的主流,各路神仙鬼怪,各方仙佛神明向我們展示了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
  • 在金庸的《鹿鼎記》中,韋小寶歷史上是否有此人?揭秘歷史真相
    金庸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他所寫的書深受人們喜愛。而《鹿鼎記》中韋小寶一角更是深受人們喜愛。但在歷史中是否真的有韋小寶此人或是其歷史原型呢?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韋小寶簡直是開掛的一生,所以筆者就想知道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人或其原型,顯然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