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刪了賣雞蛋餅的老鄉微信。
覺得留著沒意思了。
再見面依然會打個招呼,說上兩句,但總算不用在微信上交流了。
認識他時,他已在小區的門口賣了兩年雞蛋餅了。每天早上送完娃我都會在廣場附近鍛鍊一會,因為不想去小區的正門買早點,覺得有點遠。就選了離廣場較近的小區北門買。而他則天天雷打不動地在北門口賣雞蛋餅,他做的雞蛋餅味道不錯,生意很好。於是,我就成了他的老主顧。
有時,在等餅子的間隙,就和他聊幾句,一來二去的,竟然知道了我們倆是老鄉。所以,他給我的餅子裡會多夾點菜,總是笑嘻嘻地說,如果你沒事,再聊會。
後來比較熟悉了,他又說起了我的高中同桌,他居然也認識,同桌的親戚和他家在一個村裡 。偶爾,我們也會聊聊我同桌。之前他問過我,我是不是老師,我回答,從未當過老師,他就笑著說,你長得很文靜,看著像個老師。
我在心裡笑了,我這樣的人,哈哈,居然像個老師。
後來,他要加我微信,我半開玩笑地說,天天見面,還加什麼微信,就這樣搪塞過去了。
又過了幾個月,那次買完餅子剛準備走,他半開玩笑地說道:「老鄉,你可真是小心眼,連個微信都捨不得讓人加。」
其實我在想,我哪有時間和人聊天呢?況且和他聊什麼呢?看樣子,他沒念過什麼書,也不像個文學愛好者,其實加了也不過是個殭屍,會永遠地躺在微信裡,佔了一點點空間。但終因抹不開情面,到底還是加了。
加了微信的第二天晚上,他就找我聊天。問我在幹什麼,我回,準備帶孩子睡覺,他就說了個晚安,然後彼此再無話。
第二天晚上,他又找我聊天,這次用的模式是:今天有個新聞,一個孩子從高速公路橋上跳下來死了,你怎麼看?我說了我的看法,他表示認同。後來又提問,我一一回答他。那感覺,就像是一個記者在採訪新聞人物一樣。
一連幾天晚上,他都用的這種:元芳,你怎麼看這種模式。我很好奇,一個賣雞蛋餅的農村男人,怎麼會提這麼高深的問題,也許,他是為了彰顯他是有點思想,有點水平的人吧。
但我其實不喜歡這種方式。總感覺像在工作似的。朋友之間聊天,就是要讓心情放鬆,或幽默,或俏皮,或讓人漲知識,總之,要讓彼此雙方都心情愉悅才是根本。
可他弄得像人物專訪,或是談話類節目,反而讓我很厭倦。
也許是我沒那麼及時回復他的信息,讓他的思想起了波瀾。
終於有一次,他問我,你是不是很忙?沒時間和我聊天?
我答,我確實事情比較多。
他回,那我以後不打擾你了,說完,就下了。
從此以後,他再沒找過我聊天。我也肯定不會找他聊的。
倒是個很有骨氣的人,說到做到。這一點很令人欣賞。
但我知道,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交集。註定不會做朋友。
又過了幾個月,清理微信朋友時,順手將他刪了。
後來,他不在我們小區門口擺攤了。
那天去跑步,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發現他在那裡擺攤,他也看見我了。
走到他跟前寒暄了兩句:「最近生意好嗎?」
「湊合吧,勉強餬口,最近擺攤的人可太多了。」我笑著安慰他:只要你的東西具有核心競爭力,就不怕,還是能存活下來。
他笑了:借你吉言,希望如此。
是啊,有些人,光是為了生活就已經拼盡了全力,而有些人一出生就註定是光環圍繞,熠熠生輝。
平凡如我輩,哪一個不是流著淚堅強,哪一個不是為了美好的明天而奮發向上呢?
那個賣雞蛋餅的老鄉,還是希望他生意興隆,每天笑口常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