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方的紅軍迭遭五次大「圍剿」,大小徵戰不計其數,長徵兩萬五千裡到達貧瘠寒苦的陝北高原,又陷於重重圍困之中,卻總能歷經九死一生而破繭成蝶。
後方的組織頻受多年大清剿,捕殺摧殘累千巨萬,堅持信念前赴後繼的共產黨人終使星火成燎原之勢,鳳凰涅槃而功成天下。
一部中國革命成功史,要放在古代的小說演義中,天命所歸,天數使然,天道輪迴,吉人天相一定會貫穿其中。
但主席說,黨的領導、武裝鬥爭、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
壯哉斯言!
信仰堅定、走向成熟的領導集體,刻苦頑強、英勇善戰的紅軍,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紅色特工,是中國革命波瀾壯闊、交相輝映的三條主線。
本系列文章主要講述的就是紅色特工與紅軍的故事。
不再埋沒的英雄
一、深藏姓與名
已婚生子的冷少農偕同兩個甕安老鄉千裡迢迢趕赴黃埔軍校,在校門口碰到了貴州老鄉周逸群,並結識了周逸群身邊的湖南人陳賡。
安頓下來後,冷少農去拜訪了自己在貴州法政學校學習時的老師、現任黃埔軍校總教官的何應欽。在何應欽的辦公室,冷少農認識了何應欽的秘書鄭坤。
因冷少農是大學畢業生並已參加工作,黃埔軍校直接將其分配到周恩來任主任的軍校政治部,聶榮臻此時擔任周恩來的秘書。
正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冷少農在周恩來、周逸群、聶榮臻、陳賡等人的影響下,參加了青年軍人聯合會,後又在周恩來、周逸群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冷少農與鄭坤認識後,多有交往,情投意合,換帖子結為生死兄弟。後經周恩來批准,冷少農秘密發展鄭坤成為中共黨員,周恩來再三囑咐冷少農,鄭坤的黨員身份要絕對保密,不可與第三人說。
第二次東徵結束,冷少農成為周恩來的技術秘書。
北伐軍到達武漢後,蔣、汪先後與中共反目,大肆捕殺中共人員。
在此際,冷少農接到周恩來的密令,從武昌渡江到漢口,與聶榮臻接頭。
聶榮臻交給冷少農一隻皮箱和一封周恩來的親筆信,對冷少農說,你的黨員身份沒有暴露,恩來決定讓你到南京潛伏,皮箱裡是你的新身份和服裝,恩來在信中也寫明了以後的接頭方式和暗語。
周恩來在信中告訴冷少農,以後與你冷少農接頭聯繫的人,只要說是趙華光派來的人,就表明是他周恩來指派的,可以絕對信任。
冷少農看完信,劃了一根火柴點燃了信紙。
到南京後,經鄭坤力薦,冷少農進入何應欽的訓練總監部擔任上尉秘書。
二、明暗兩條線
南昌起義軍撤出南昌城後,蔡廷鍇率領的24師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起義軍在潮汕流沙鎮兵敗後,周恩來、賀龍、周逸群、聶榮臻、陳賡、葉挺等人流落到香港。
朱德、陳毅、林彪等率領餘部退出廣東,在汝城得到朱德舊交範石生軍長收容的時候,僅剩800餘人。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軍進入井岡山後,派出何長工北聯彭德懷,南尋朱老總,三支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朱德帶上井岡山的隊伍超過了1.2萬人。
朱毛紅軍開闢了贛南、閩西根據地,後來發展成為中央蘇區。
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從武漢再次遷入上海租界,周恩來、賀龍、周逸群、陳賡、靖任秋等人先後從香港潛入上海。
賀龍、周逸群、盧冬生等人被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派到湘西,開創了後來的湘鄂西根據地,黃埔軍校生徐向前、許繼慎、曾鍾聖等人則被周恩來先後派到鄂豫皖根據地。
這三個根據地的革命武裝後來發展為紅軍的三大主力,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武裝鬥爭的公開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一條明線。
周恩來安排徐彬如等人在上海收容南昌起義散落各地的將士,收容的人多了沒辦法安排工作,周恩來安排小組會議,每次會議大約十人左右,周恩來動員大家各謀出路、各自為戰,靖任秋、候鏡如等等就是這樣散布出去的。
經周恩來提議,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特別委員會和中央特科,取代了原中央軍委特務工作處的職能,成為中國共產黨秘密鬥爭的隱蔽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一條暗線。
一明一暗兩條線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回頭看,假如沒有這條暗線的支持,明線如何發展真是孰難預料。
顧順章雖是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特別委員會三人領導組成員之一、併兼任著中央特科的首任負責人,知曉中共中央絕大部分的秘密,但至少有1%的秘密始終攥在周恩來和他的得力助手陳賡、聶榮臻、李克農手裡,那就是周恩來布置在軍隊系統中的暗子,這些當時看似隨手放置的閒棋冷子,後來都成為事關紅軍生死、戰局勝敗的戰略高招。
冷少農、鄭坤即是其中之一二。
三、三次反「圍剿」
李克農、錢壯飛、胡底在楊登瀛的幫助下,打入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中統前身)。李克農在上海,胡底在天津,錢壯飛隨他的上司、湖州同鄉徐恩曾來到南京,在「正元實業社」辦公併兼任「長江通訊社」負責人,留蘇歸來的湖北姑娘費俠也被錢壯飛安插在這裡。
中原大戰結束,紅軍成為國民政府「圍剿」的首要對象。
陳賡在此時到南京會見了錢壯飛後,又與冷少農接上了頭。
此時的冷少農已升任軍政部少校秘書,隨履新的軍政部長何應欽進入了國民政府軍政部大樓辦公,鄭坤也升任作戰科科長。
陳賡向冷少農轉達了「趙華光」的指示,儘快獲取國軍進攻紅軍的詳細軍事情報。並告知了與錢壯飛接頭的方式和暗語,獲取的情報通過錢壯飛轉送。
南昌行營的軍事「圍剿」會議一結束,鄭坤即將會議情況、軍事計劃、兵力部署、參戰部隊、將官名錄、進攻路線等詳細情報交給了冷少農。
冷少農交給了錢壯飛,錢壯飛交給女婿劉杞夫,劉杞夫到上海交給李克農,李克農交給陳賡,陳賡交給周恩來。
此時上海與香港情報站的電臺聯絡在李強負責下已經接通。
周恩來將情報交給李強,讓其發報給香港的饒衛華,饒衛華接受電報後派出交通員經汕頭→大浦→永定→上杭→長汀這條紅色交通線將國民黨第一次軍事『「圍剿」紅軍的情報送到了毛澤東、朱德手上。
接下來的就是歷史教科書上熟悉的一頁,「紅軍只用五天時間殲滅了敵人整整一個半師,繳槍1.3萬餘支,退敵10萬,國軍前敵總指揮張輝瓚被活捉……」。
除此之外,戰利品中還包括一部半電臺及六名無線電技術人員。這六名俘虜全部加入了紅軍,其中一位叫吳人鑑,加入紅軍後為使家人免受牽連,改名為王諍。
抽著繳獲來的「麻雀」牌香菸,毛澤東心情無比愉悅激昂,在馬背上吟成了《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而就在這首詩詞吟成後的幾天,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米夫的操縱下,六屆四中全會召開,27歲的王明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領導層大換血導致連年不間斷的機構大破壞、人員大損失。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又謀劃對紅軍的第二次大「圍剿」,何應欽被任命為南昌行營主任,擔任「圍剿」總指揮。
這時的鄭坤被何應欽提拔為「剿匪」司令部參謀處二科科長,主管情報工作,獲取情報更為便利。
李克農來到了南京,代表「趙華光」對冷少農他們前期的工作嘉勉有加,同時要求冷少農除獲取上次一樣的軍事情報外,還要獲取國軍的無線電密碼本,因為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戰利品中,有繳獲的電臺,中央特科派出的電臺工作人員塗作潮、伍雲甫、曾三等人也已到達中央蘇區。
他交給冷少農一個微型相機,用於拍攝密碼本。
冷少農事後又將微型相機交給了鄭坤,並告知了工作要求。
在王明的主導下,中共中央派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到贛南閩西根據地,派夏曦到湘鄂西根據地,派張國燾、陳昌浩、沈澤民到鄂豫皖根據地。
護送張國燾、陳昌浩到武漢的任務交給了顧順章、董健吾,任務完成後,顧順章拖延不回上海,最終在漢口被捕後叛變(詳情可參見《漢口的蝴蝶、上海的巨浪》)。
漢口的蝴蝶 上海的巨浪
周恩來、王明、聶榮臻、陳賡、李克農、錢壯飛、胡底、洪揚生、李強、陳養山、劉鼎等人的情況,顧順章都熟悉,不得不或轉移或隱蔽。
而冷少農、鄭坤的底細,顧順章卻一概不知。
周恩來讓聶榮臻起用剛從蘇聯學習回國的黃埔四期生曾希聖到南京與冷少農接頭聯絡。
第二次「圍剿」紅軍的軍事情報和國軍的無線電密碼本膠片,由鄭坤交到了冷少農手裡,冷少農交給了曾希聖,最後輾轉到了紅四軍最高領導人朱毛手中。
有了這兩件「法寶」,國軍的20萬「圍剿」大軍又被紅軍大敗,「連勝四仗,殲敵三萬餘人,繳獲槍枝兩萬餘支,繳獲無線電臺兩部……」
欣喜異常的毛澤東率領紅軍進入建寧城後,揮筆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第二次「圍剿」失敗後不到一個月,蔣介石親任第三次「圍剿」總司令,調集兵力30萬,緊鑼密鼓開始準備。
鄭坤依舊把情報及時交給了冷少農,冷少農也依舊把情報交到了曾希聖手上,最後又順利的轉送到紅四軍手上。
及時準確的情報加上紅軍的英勇善戰,第三次反「圍剿」又取得了徹底勝利,毛澤東在雨戰黃陂後,有感於第一次反「圍剿」的霧中戰龍岡,第二次反「圍剿」的雲中戰富田,在江西君埠休整時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三次大「圍剿」》。因這首詩詞未曾公開發表,特抄錄如下:
並進長追誇偉略,
腥風久欲昏河嶽。
三十萬人齊逞虐,
情更惡,
三門主義燒殺掠!
英勇紅軍憑肉搏,
紅旗翻動白雲沒。
地動天搖風雨躍,
雷霆落,
渠魁今日應活捉!
四、英雄身後事
除獲取軍事情報外,冷少農還兼任著中共南京市委委員,參與了地方黨組織的活動,又參與了兵運兵變工作,這在今天看來簡直難以想像,但事實確是這樣,這也正是冷少農身份暴露、被捕被殺的致命原因。
中共南京市委工作人員吳恕被國民黨憲兵司令部抓捕後,交代出了他的直接領導路大奎,路大奎被捕,招供了與他有直接聯繫的冷少農。
貴州籍的憲兵司令谷正倫親自帶領憲兵到軍政部抓捕了冷少農。
一個老鄉帶冷少農進入軍政部,另一個老鄉抓他走出軍政部。
當何應欽得知冷少農是中共派到自己身邊的臥底,半天沒有說話。
無論是何應欽、谷正倫等人的利誘,還是刑訊人員的威逼,冷少農堅不招供,保全了鄭坤等人。
被捕三個多月後,冷少農被槍殺於南京雨花臺。
自此之後,情報戰線的人員被明令禁止與地方黨組織發生橫向聯繫,只能保持單線的縱向聯繫。
中央紅軍長徵到甕安猴場時,周恩來想起了甕安籍的冷少農,懷念之情油然而生,叫警衛員通知陳賡、李克農、錢壯飛到他的住處。
周恩來對三人說:「來到冷少農的家鄉,突然想起少農同志,因你三人與少農同志曾是一條戰線上的親密戰友,特找你們商量,派兩個貴州籍戰士去他家,看望看望他的家人。他的真實身份和犧牲的消息目前還不能告訴他的家人……」
三人紛紛表示同意,對周恩來的為人也更為折服。真如靖任秋在他的回憶錄中寫的那樣,「在他領導下工作,死而無怨。」
隨後周恩來取出十塊大洋和一些零錢交與三人。
經挑選後的兩位貴州籍紅軍戰士化裝成商人,買了點心、帶著十塊大洋來到了冷少農家,佯託自己的老闆是冷少農的朋友,老闆因在縣城脫不開身,特地委託他倆前來探望冷少農的老母妻兒。
臨別前再三叮囑,今天他倆來冷家之事,千萬不要對外人說。
甕安解放後,冷少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曾寫信責怪冷少農「不忠不孝、忘恩負義」的老母親方知自己的兒子是個共產黨革命者。
建黨九十周年之際,冷少農鮮為人知的事跡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播映,英名遠揚。
謹以此文再次表示敬意,同時也向他的親密戰友鄭坤致敬。
更多優質內容請關注民生文旅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