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在班瑪的故事之紅加(昂加)的故事

2020-09-10 閱史明智

紅軍離開青海班瑪的時候有個別傷病員被遺留下,受到藏族人民的積極救護。現在留居在班前鄉崗村的「昂加」,是藏語稱呼紅軍的諧音,昂是紅色,加是乏指漢人。昂加是當年被藏族同胞精心救護,倖存下來的一位紅軍小戰士。他說,他原籍四川太平村人,原名何世安,父親叫何忠元,是長徵路過四川家鄉時,跟隨老師和姐姐及其他同學一起參加紅軍的。當時因為年紀小,路上戰鬥時身負5寸長的刀傷,走到任玉時,傷口化膿掉了隊,自己走到亞爾堂阿格東哇村昏倒在地,被一位名叫唐阿覺巴的阿卡救回家裡,餵吃餵喝救了命。那時他才有十幾歲,唐阿覺巴把我交給吳扎村木匠成南木學木工,後來,又在崗村找了位藏族婦女結了婚。幾年後,救命恩人已經逝去,因為天長日久,何世安已經完全融匯到藏族人民中間,甚至講漢話也不太周全連貫,藏族人民也一直把他叫昂加或木匠紅加,並不知道他的真名實姓,那裡人氏。

相關焦點

  • 父子七人當紅軍,交賀龍,救將軍(三)
    朱海峰滿臉戚容道,「我還不是巴不得紅軍重傷員都好起來,但我是彈花匠的女兒——會彈(談)不會紡(訪),所以才讓你們趕緊去找韋廣寬啊!傷員是寄養在我家,我心裡比你們還著急呢!」「你!你……」趙先生又氣又惱,被嗆得說不出話,嘴裡結巴起來。「好了!病情耽擱不得,我們還是趕快將重傷員送到韋家院子裡去醫治吧。」趙先生想到,還有那麼多紅軍傷員得留在朱海峰家裡,此時還不宜撕破臉皮。
  • 紅色特工與九死一生的紅軍(一)
    (前言)前方的紅軍迭遭五次大「圍剿」,大小徵戰不計其數,長徵兩萬五千裡到達貧瘠寒苦的陝北高原,又陷於重重圍困之中,卻總能歷經九死一生而破繭成蝶。本系列文章主要講述的就是紅色特工與紅軍的故事。)。護送張國燾、陳昌浩到武漢的任務交給了顧順章、董健吾,任務完成後,顧順章拖延不回上海,最終在漢口被捕後叛變(詳情可參見《漢口的蝴蝶、上海的巨浪》)。
  • 金手指(民間故事)
    從中午一直打到下午,萍萍始終沒有開機,楊華也一直沒有接聽,拉加才讓的眼珠子都氣紅了。仁增見他如此氣急敗壞的樣子,也沒有問他收錢。他知道,通常情況下就算打不通,只要用了電話,都是要收錢的。他走出仁增的百貨鋪,望了下天氣,輕輕吸了一口氣,喃喃自語,要變天了!
  • {原創小說}紅軍的箱子(第1章     野菊發現了三個受傷的紅軍)
    紅軍是宣傳隊,紅軍是播種機,革命的種子灑遍各地。看到野菊進來,娘一把拉住野菊,低聲問道:&34;野菊看著娘被煙火燻紅的淚眼,搖搖頭,低下了頭。娘說:&34;野菊抬起頭,望著娘,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娘知道野菊從小就倔得很,要是不願說,打死都不會吭氣的。娘鬆開了野菊,搖著頭說:&34;野菊什麼也不說,蹲在鍋灶前燒起了火。火旺旺地燃燒起來。
  • 「原創小說」紅軍的箱子(第4章 紅軍的大洋不能拿)
    男人不說,就是紅軍姐姐的東西沒事。沒有平靜的日子。該有事就要來,誰也擋不住,就像天要陰,颳風下雨一樣。那天晚上,男人從地裡回來,說了事,野菊就坐不住了。她想到紅軍的箱子,她想了很長時間。紅軍有多少錢,她不知道。要是用那錢買地,說不定買很多的地。想著的時候,她看到黑夜裡有一雙眼睛在看著自己。她仔細看去,那是高個女紅軍的眼睛,分外明亮。她心裡一愣怔,渾身顫抖起來。她嚇得拉上被子捂住自己的頭,不敢再往下想了。第二天,野菊抱著兒子出門了。野菊心裡有事,想出門轉一轉,聽聽風聲。
  • {原創小說}紅軍的箱子(第2章 野菊心裡有男人,男人是紅軍。)
    三個女紅軍被馬匪推出了柴草房。野菊望著高個紅軍。高個紅軍滿臉是血,扭動著身體出了門。高個紅軍突然不走了,回頭看了野菊一眼。野菊看懂了她眼睛在說話。野菊點了點頭。高個紅軍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後來,聽村上的人說,縣城門口的樹幹上,掛著她們的人頭。爹走了,野菊想,爹肯定知道柴草房裡有紅軍。要不然他為啥拚著老命不讓馬匪進去。
  • 「原創小說」紅軍的箱子(最後的結局,誰也想不到。)
    一部小說,講述的是歷史故事。水磨房,一個有故事的地方。野菊抱著紅軍的小箱子,來到了父母的墳地,把箱子深埋在了墳土裡,然後拉著兒子跪在了父母的墳前,說:&34;說完,她給父母磕了頭。野菊拉著兒子離開了父母的墳地,來到了山崖上。
  • 破陶罐的感人故事
    破陶罐的感人故事  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展廳內,有一個破陶罐,旁邊放著兩枚銅板,靜靜地講述著長徵期間紅軍嚴守紀律、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  「老鄉,開開門吧,我們是紅軍,不是壞人。借你的鍋燒一下水。」  趙老漢慢慢打開門,紅軍班長對趙老漢說:「老鄉,不要怕,我們是紅軍,專為窮人打天下的。」  「借鍋燒水呀,要得咧!」趙老漢把屋裡的吊鍋拿出來,又把躲在松林中的小兒子叫了回來,幫著他們燒火。  「紅軍娃娃,到屋裡睡吧,外面冷呀。」  「謝謝老鄉,部隊有紀律,我們就在壩子裡睡。」
  • 「原創小說」紅軍的箱子(第5章,苦難,就是連天風雨)
    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全中國。看著紅五星,野菊的手停了下來,耳邊突然響起了高個女紅軍的聲音,眼前女紅軍血淋淋的頭顱在晃動。不能哇,不能哇,這是紅軍的命。野菊一下驚醒了,急忙用土埋起了木箱。看著兒子紅通的臉,野菊什麼也沒說,只是把臉緊緊地貼在兒子滾燙的小臉上。她心裡念叨著:&34;男人走了,沒有回來。
  •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將,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優秀革命歷史劇《紅色搖籃》講述的是紅軍在贛南、閩西開闢中央蘇區,歷經五次反「圍剿」,長達五年又十個月時間的這一段歷史故事比如說,紅軍著名戰將鄧萍的形象,就在該劇遭到了嚴重弱化。老覃昨天寫的《》,講了一件發生在第一次反「圍剿」前夕的小插曲:由於來敵有十萬之眾,身為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書記、總政治委員的毛主席要求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合兵一處,攥成一隻拳頭擊敵,並制定了「放開兩手,誘敵深入」的方針,把敵人引到根據地內來打。這樣,駐紮在於都的東山壩的紅三軍團就得渡過贛江,與駐紮在黃陂的紅一軍團會合。
  • 紅飄帶升起的地方——紅都瑞金
    《地球的紅飄帶》是我國第一部描寫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長篇小說。作者魏巍以詩人的激情和歷史學家的嚴肅精神,真實地、藝術地再現了長徵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使詩與史融 為一體。 作品描繪了中央紅軍長徵的完整過程。作品著重從敵我雙方的最高層活動反映其長徵壯舉。
  • 武當道長援手賀龍夜襲土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09年1期1931年初秋,賀龍率領紅三軍來到武當山下的湖北房山縣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紅軍入宮,徐道長吩咐將早已備好的飯菜和自製谷酒,端上餐桌,為賀龍接風洗塵。飯畢,徐道長請賀龍來西宮院,將床鋪。醫療設施一一指給他看。賀龍高興地說:「這簡直是一座理想的紅三軍醫院啊!」他又領賀龍來到父母殿的偏房,說:「這幾間房子就作你的臥房與辦公室行嗎?」「行行行。」賀龍頻頻點頭微笑,「您想得多周到啊!」
  • 對聯故事(十四)
    對聯故事(十四)汪精衛是人盡皆知的賣國賊。這時,有一位被稱為「靈谷老人」的老者作了一副對聯,「祝賀」汪精衛榮任主席:昔日蓋世之德;今朝罕見之材。妙諷汪精衛從字面上看,這對聯似乎在吹捧汪精衛,但依循漢語中諧音雙關的方法來解讀,「蓋世」者,「該死」也;「罕見」者,「漢奸」也!
  • 紅軍長徵時留下了的傷員,無意間路過,這不看不要緊
    紅軍長徵時留下了的傷員,無意間路過,這不看不要緊這時候奇怪的事情來啦,我看到那堵土牆有個夾層,夾層內是個很大的空間,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條很熱鬧的街,都是古時的裝扮(這是後來考證的,當是根本不知道街的概念以及穿著打扮的分類),有騎馬的,有吆喝賣大米的,有閒逛的,有討價還價的。用的稱就是現在還在用的木桿秤,我感覺很好玩,大聲叫醒我媽媽,詳細的描述給她聽,我能記得她當時嚇壞了,抱著我站在後門邊叫我奶奶,奶奶住隔壁。
  • 川東紅色記憶(二):紅軍不是吃人的,窮人翻了身!
    老三一聽肺都氣炸了,你想得倒好,上個場人家兩袋包穀種子外加一隻紅雞公才換一個豬仔,你一口袋油菜籽就想我一窩豬兒,立馬就說哪有這樣的好事情囉!轉念一想,萬一棒老二一來,說不定一分錢都弄不到。他又熱情地扯住種子口袋討價還價,最後以一口袋油菜種子外加一把葉子煙就成交了。老三也顧不了那麼多,挑起種子就往回跑。趕到一個叫土茅屎的地方,才敢停下來歇口氣。
  • 還能記起來的好玩的人(之一)紅兒班的朱氏兄弟
    在寫這個系列故事之前,首先聲明一點,我寫的這些人除了名字是我編的江南魚米之鄉的富庶是我在去甘肅建希望小學時才有體會的,因為2006年的張掖,紅四方面軍西徵的道路上,孩子們上課的教室競比不上70年代我家鄉的小學教室,更厲害的是,作為農村的無錫縣(現在已經是無錫市的幾個區了)在那時有幼兒園,但名字叫紅兒班,這是我有記憶的開始。
  • 王老師的故事(五)
    ,這些故事饒有趣味,可讀性強,尤其故事下面的後記或點評,可謂畫龍點睛,既揭示了所述故事的主題,又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 王老師的故事(五)文/王靜江編後寄語: 此故事脫胎於明朝文學家祝枝山一日聚會杭州,眾議以聯助興的風流雅事。上聯五個入聲字,下聯五個平聲字,且系五聯疊韻,用吳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別有趣味。王老師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其略加改造,誑稱江山民間故事,其教學藝術之匠心和苦心,於此可見一斑。
  • 故事:鄉村小故事5:周老四賣包子
    故事:我把鳥兒拍了拍(微故事) 故事:老三屆啊(真實故事) 故事:老虎謝恩(民間故事) 故事:兩個傻子(鄉村笑話故事1) 發生在全州天坑的這個紅軍故事有點怪,不像是騙人,你怎麼看?
  • 無名紅軍戰士
    小紅軍氣喘籲籲,舉步維艱。連續多日的長途跋涉,他早已是飢腸轆轆。他停下腳步,舉目遠望。原本無神的雙眼,突然一亮,前面不遠處,有一座孤零零的木屋。他將斜拖的槍枝挎好,整整行裝,抖起精神,警惕地朝木屋走去。門虛掩著。他輕拍門,連續叫了幾聲&34;,無人應答。遲疑後他推門而入。飯萊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強咽唾液,他發現有做好的飯萊擺在木屋中央的木桌上。
  • 系列:井岡山的鬥爭(連載)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有一個紅軍三釋敵軍俘虜兵的故事:當時有一個叫曹福海的戰士,原來是國民黨楊池生部的士兵,在永新戰鬥中被俘,當時紅二十八團一營四連連長楊至誠動員他參加紅軍,從談話中,楊至成知道曹福海也是個受剝削的農民,是被國民黨抓來當兵的。於是,楊至成把紅軍的性質和任務向他講了一番,最後問他願不願意參加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