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與老農的故事,為什麼秀才輸得一塌糊塗,縣老爺一語點破。

2020-09-05 戲說萬物由來

上一篇聊了情商與實力,今天想聊一聊智商,很久很久以前,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故事,這是一個秀才與一個農夫的故事,話說,那個秀才有一天下鄉,看到一個耕地的農民,那農民嘴裡總是念著三七二十四。

於是,秀才上前去糾正說,三七十等於二十一,但是老農聽了卻不相信,他說是三七二十四才對,然後兩人便爭論了起來,秀才說三七二十一,老農堅持三七二十四,兩人誰也不讓誰,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他們便只好請求縣老爺來判斷,並且打賭輸的一方要賠另一方十兩銀子,於是就一起上了公堂。

公堂上,縣老爺問清楚了事情來由後,立即下令老農勝訴,然後將秀才打了二十大板並賠了老農十兩銀子,老農高高興興的回去了。

這邊秀才不僅挨了打,還輸了十兩銀子,他大呼冤枉,不服氣的質問縣老爺,道:「明明三七二十一,您為何要說是三七二十四?」

縣老爺意味深長的答道:「本官也知道是三七二十一,可是你堂堂一個秀才,一個知書達理的人,能跟一個三七二十四的人爭執上一整天,爭得面紅耳赤,還鬧上了公堂,你說不打你還能打誰?」

秀才聽完之後羞愧難當,終於理解縣老爺用心良苦,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這不是那個秀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不要跟一個認知有缺陷和不講理的人較勁,因為最後受傷的肯定是自己,因為你就算有十張嘴,你也說不過一張會胡說的嘴,正所謂遇到爛人別計較,遇到破事別糾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和愚蠢的人爭執,你會分不清誰才是愚蠢的人,最後你也會變成一個愚蠢的人,你想想,跟一個傻子爭執,你若是爭不過他,那就證明你比一個傻子還不如,但若是你爭贏了傻子,那除了證明你比一個傻子更聰明一些之外並沒有其他可以顯耀的地方,所以,跟傻子爭執有意思嗎?

跟傻子爭論,你回分不清誰是傻子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才有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寧跟聰明人打一架,不跟傻子說句話。

所以,一個人若是想要活得開心,就不要與傻瓜論長短,不要跟傻子講道理,不和三觀不同的人爭論是非,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就要懂得不與人爭論,因為任何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當人和人的看法不一致的時候,就會產生爭論,甚至是衝突,這個時候,身為智者的我們就要懂得選擇不與人爭執。

因為一個人一旦陷入了爭執當中,就沒有智慧可言了,而你選擇了沉默與淡然,那麼就會讓我們內心得到平靜,也就不會被對方的執念所影響。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永遠保持快樂的秘訣,其實很簡單,當然,這是站在我的角度上有感而發的:那就是不要與愚蠢的人爭執。

不管這句話對不對,我肯定有人會站出來說我這句話說得不對,我只能說:「對的,沒錯,您說的,都對。」

就是這麼叼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秀才屢次落地不中,到陰間考試竟考中城隍廟老爺
    ,宋秀才瞧著一路都是不熟悉的景物,直到一個城郭前,小吏才讓秀才下馬,宋秀才趕緊跟著下馬入府,這才得功夫細細打量,此處建得富麗堂皇,好似宮殿一般,抬眼一看,宮殿正中竟還坐著10多個官員打扮的人,心下納悶:這些都是什麼人啊,若是朝中高官,為何一個都不曾認得。
  • 故事:秀才報案(民間故事)
    乾隆年間,山東濰縣徐劉屯出了個有名的秀才,姓徐,人稱徐秀才,這徐秀才滿腹經綸,而且有一手好書畫,按說該是個棟梁之材,可他接連兩次鄉試都名落孫山,從此心灰意冷,一個人住在一間破茅草房裡,賣畫為生,整日喝得醉醺醺的。這天是農曆五月十九,徐秀才躺在炕上,破院門被推開了,進來一老一少兩位客人。那年少的說:「俺家主人久聞先生大名,登門求購墨寶來了。」說著,掏出一兩銀子放在桌上。
  • 故事:杜騙新書之買秀才遭遇調包計
    富人錢一想給兒子買個秀才,正在到處打聽門路。幹中介的孫丙聽說了以後,就想著怎麼能從錢一身上騙點銀子花。於是孫丙找到錢一,對他說:「我認識一個李鄉官,原先和學道老爺是同事,關係賊拉好。現在去找他幫忙買個秀才應該不是啥難事兒,要不我幫你打聽打聽?」錢一覺得有棗沒棗的打兩桿子再說,於是就讓他先去問問。
  • 五毒-秀才
    張府老爺在朝中當官,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張樹八歲,小兒子張林兩歲。上個月,京城來了個算命先生,據說算得很準。因為張老爺奉命要出門辦差半年,張府太太特意把算命的請去,給老爺算出門時辰和行程。本來一切正常,給老爺算完後,太太讓算命的給大家也都算算。誰知算命的一看見張樹,就大驚失色,說這孩子雖然有封侯拜相的命,可今年卻有一場大災難逃。
  • 故事:杜騙新書之買秀才中圈套
    這裡有一處空房子,是顧秀才的,我本來是準備在他那借住,因為不太方便所以沒去。你與我的僕人在那裡交易比較穩妥。」管家還是執意要求在自己的住處交割。管家一把抓住僕人的手,說:「不必惱恨,這點銀子不算什麼,我們一起到我店裡再拿一百兩銀子給你便是。」銀子已經得手,騙子此時只想儘快脫身,哪裡肯去。
  • 故事:新聊齋:秀才斷指
    楊炎看了後直搖頭,現在這整個保寧府,也沒有一個年輕進士吧,舉人倒有幾個,但也都不年輕了,而且成了舉人,別人也是老爺,又豈願到你商人之家來入贅?估計有意的,也就是那些年輕秀才了。就在此時,有兩個進去的秀才從院中走了出來,看他們面色不好。大伙兒頓時圍上,想打探裡面到底要考什麼?可兩個秀才長袖一甩,嘴中哼一聲,就不滿的離去了。眾人心中各自猜測,對考試之事益發好奇了。
  • 故事:諸城李秀才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1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第三次科考時,李秀才又未中榜。屢屢失敗的李秀才欲要棄筆從田。一晚,李秀才坐於院中。他眼望蒼穹,連連嘆息。後拿起杯盞,一飲而下:「雖有雄心,奈何才華不如他人。考取功名,想來是天方夜譚了!」李秀才自言自語道。
  • 聊齋故事:多事的秀才
    ,於是,他就把上長衫脫下來鋪在地上,然後就光著身子躺在衣服上睡了一晚上,結果天亮回家便發起燒來。妻子勸他消消氣,既然病已經好了,為什麼還沒事找事。他呵斥妻子什麼都不懂,純屬是頭髮長見識短的小女子。然後他又寫了一訴文燒給城隍神,催促城隍嚴懲土地公公,而且在這催促文中還譴責城隍袒護放縱下屬貪贓枉法,應該趕緊把這土地公公撤職嚴辦,他已經不配再讓人們敬仰。
  • 故事:窮秀才發善心幫人沒有回報,還被人誤會,誤會他的卻幫了他
    ,妻子在家給人做點針線活,家裡窮得起灰塵。於是夫妻二人來見秀才,秀才又問原因,女的說:「我家連遭大禍,借了錢,連本帶利四十吊。無錢還債不說,丈夫又得重病,要是我一走,他就活不成了。」丈夫說:「秀才寫得來狀子,寫張狀子告我們誣良為盜,衙門頭趁火打劫,敲磕我們幾下,這米店就完了!」妻子說:「是啊,那些人在青石板上坐起,幹竹杆都要烤得你流出油來。」還是老闆娘的辦法多,惹得來禍也消得來災,她說:「秀才家裡很窮,明天年初一你就拿包冰糖去給秀才拜年,請他來我家耍十幾天。大年過後他又去教書,這件事也就了了我們的心意了。」
  • 秀才客棧借宿,深夜遇到小人抬轎,面不改色把他們嚇得落荒而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子不語》中不倒翁的故事。姜秀才去往河南時,路過鞏縣,便在那裡借宿一晚。點擊有個西邊的樓,打掃的很乾淨,姜秀才很喜歡,帶著自己的行李就要住進去。店家笑著說:「秀才你膽子大不大?提前告訴你這房子可不怎麼安寧。」姜秀才說道:「當年山椒先生膽子就很大,我的膽子可不亞於他。」隨即住進了屋子。
  • 《知否》淑蘭和離被孫秀才分去一半嫁妝,看似虧了,其實贏了
    盛家的盤算是:只要不休妻,以和離結果,損失點錢財有算什麼。再多的錢財買不到淑丫頭的名聲。這些錢財於盛家不值一提。破財免災!散財保名!和離時,盛家人恭敬去請孫家母子。孫母二人以為盛家丫頭回心轉意了,盛家請他們母子去說和賠罪呢。一進屋,滿堂盛家和孫家的族人,還有縣老爺。
  • 聊齋:品行高雅的秀才,面對金錢,迷失了自我(聊齋故事—雨錢)
    聊齋故事-雨錢窮酸秀才,窮酸秀才,一說到秀才,感覺上就是窮酸,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雖然這些美女都不是人(估計窮,沒人家願意把女兒嫁給窮酸秀才,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陳世美,能娶得上媳婦,還拋棄了,人渣啊~),但是漂亮啊,本事還大,不但「人」是秀才的,還有帶著一大份家業來的,當然故事到最後,都是秀才金榜題名,功成名就,跟狐仙(or女鬼)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簡直就是窮屌絲逆襲成高富帥的勵志故事啊,分分鐘,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 故事:趕考的秀才
    我進京趕考,步行幾天,沒有喝上一口水,非常非常渴。」秀才有氣無力地說道。有、有、有,你稍等,老婦人急忙走進了家門,秀才也跟了進去,不一會兒的功夫,只見老婦人端著滿滿的一瓢水,走了過來,奇怪的是,一瓢水的上面飄著一層草茉。「先生,不急,慢慢地喝吧。」老婦人把水遞給這個秀才,轉身去了驢棚。
  • 聊齋故事:秀才娶妻
    秀才走在後面,繼續一路跟蹤著,一會兒,他見妻子在一座新墳旁停住了,一改蓮步輕移的淑女形象,一雙縴手插入墳堆,將新埋的死人挖了出來,大口吞食起來,秀才驚得大叫一聲,暈倒在地……第二天早晨,秀才的那個鬼妻子對鄰居說,男人有事出遠門了,買條狗來看家護院。其實,鬼妻子為了不暴露自己的面目,竟殘忍把丈夫變成了一條狗。
  • 民間故事:秀才從路邊撿了一個討飯婆,3月後她一把火燒了他的屋
    張員外正在院中燒香,聽到聲音,回頭看到門口站著個髒兮兮的討飯婆,頓時大怒,向家丁呵斥道:「大年初一,你們也不看著點,這老婆子衝撞了我的財氣,快給我趕出村外。」家丁慌忙跑了過去,要趕討飯婆,誰知那討飯婆死活都不肯走,非要他們給點剩菜剩飯充飢。張員外怒了,大聲罵道:「死老太婆,還不快滾!再不走打死你!」兩個家丁連推帶搡地把討飯婆推到村頭,老太婆一頭摔在田梗上,半天都起不來,兩個家丁這滿意地才走了。
  • 淫師爺的圈套,窮秀才算命戲耍汙吏神棍
    黃先生見了尹師爺,垂手恭立,悄聲道:「老爺,剛才劉大戶來了,我接待了他,又按老規矩……」尹師爺正美滋滋地想著和秀才娘子的好事呢,漫不經心地「唔」了一聲,揮揮手打發走黃先生。回到書房,尹師爺將那個鉛胎銀往懷裡一揣,開了后角門,一溜小跑來到八孔橋,鑽進第二個橋洞,果見磚壁上有個窟窿,便手一伸將鉛胎銀放了進去。不料沒等他縮回手,手卻鑽心地疼,拔出手,竟帶出一條大蛇來!
  • 秀才與算卦先生的故事
    話說有三個秀才,有一年去參加鄉試。三個人都是滿腹的才華,中舉應該是十拿九穩,水到渠成。鄉試結束後都不想急於回家,不約而同地結伴在省城閒轉幾天,畢竟來一趟不容易,散散心,放鬆一下也好。 三個人轉到城中心繁華地帶,看到一個測字、算卦的先生。周圍有很多人圍觀,大家爭先恐後地讓其算卦。聽周圍的人說先生預測的吉兇很準,三個秀才躍躍欲試也想圖個吉利,預測各自的前途。
  • 《聊齋》開篇《考城隍》:秀才在陽間屢試不中,在陰間一舉中城隍
    《考城隍》的故事讀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人死後在陰間通過科舉考上了城隍,後因陰間的考官們感念其孝道而又準其起死回生的故事,作為《聊齋志異》的開篇之作真就這麼簡單嗎?恐怕沒真麼簡單。細說起來,《考城隍》有這麼幾點,我們來重點解讀一下,以便更好地理解《聊齋志異》的這一開篇之作。
  • 民間故事:秀才野間捉草驢,不料衙門遇貴人
    兩個人兩小無猜,相處得很好。後來王東槐因家裡交不起學費就退學了。林金彪要給王東槐交學費。老管家不同意,架不住林金彪一個勁的磨,只好同意了。王東槐十分聰明,再加上知道這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非常用功,成了當地有名的才子。後來考取了翰林到京城做官了。林金彪卻很平庸,只考了個秀才,之後履考不中。後來就棄學接管家業了。他憑著祖上留下的家業,再加上有個忠厚的老管家幫助指點。
  • 故事:新聊齋:富小姐設局招親,窮秀才自斬一指,斷指後小姐哈哈大笑
    吳生是個童生,他讀書不行,秀才也沒考上,最後跟著父親外出經商,這些年家中也還頗富裕。吳生一見楊秀才,非常高興的拉著他去喝酒,楊炎推遲不過,只好去了。二人在酒樓中吃喝一番,趁著酒興,吳生又拉著楊秀才去看戲,他說前些天,有個外地來的戲團唱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