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鎮北5公裡有條白沙河,河南岸有座村莊叫柳岸,河北邊有座村莊叫楊灣,這兩個自然村同屬一個行政村。
話說柳岸村的柳大碩是個孝子,他父親死得早,他母親熬兒守寡把他兄弟姐妹幾個拉扯大的確不易。
如今,柳大碩開磚窯廠發了大財,手裡擁有數百萬元資產,成了遠近聞名的闊老闆。
柳大碩有錢啦,想到他母親前半生吃盡苦頭沒享著福,如今苦盡甜來,就決心讓她老人家安度幸福晚年。
他給母親蓋座小樓,屋裡有冰箱、彩電、空調、實木床,床上有高檔電熱毯,柜子裡有各種高級營養品,還請來保姆專職侍候母親,並讓保姆每星期給老太太燉只甲魚。
這天,保姆來到村外的磚窯上找柳大碩說他母親病了,無論給她做什麼好吃的她都嘗也不嘗。
柳大碩急忙回到村上,見母親躺在床上直哼哼,就趕緊拉住母親的手問:「媽,你怎麼了?」
母親說:「頭疼。」
「那我送你去醫院。」
「媽這輩子害病從來沒吃過藥,從前有個頭疼腦熱,去城南十八裡廟燒燒香,磕磕頭,許個願就好了。可是,現在媽老了,走不動了。」
柳大碩聽了連忙掏出手機給司機打電話。可是母親又說:「不行,媽暈車。」
柳大碩一時沒了主張,就問:「媽,那你說怎麼辦?」
母親說:「這樣吧,你乾脆在村東的崗坡上重建原來的廟宇,以後媽求神取藥也近了。再說也方便了鄰近的鄉親們,這可是功德無量的善舉喲。」
原來,村東崗坡上以前有座天爺廟,四合院落,後邊正屋稱大殿,兩廂有東小殿和西小殿,前殿是樓,廟裡還有侍候神的道士和道姑。每年正月十五趕廟會,趕會的人山人海。可是,解放後破除迷信,把廟給扒了。
柳大碩一聽母親要他在村東的崗坡上重建天爺廟,心裡不禁「咯噔」一聲。
天爺廟規模不小,恢復原貌再塑上各方神像,怕是得一二十萬元吧?
母親固執已見,見兒子面露難色,就又加重了哼哼,說這會兒頭疼欲裂。
誰叫柳大碩是個孝子呢,於是就-拍大腿向母親鄭重表態:「媽,我聽您的,我就出資20萬元在村東的崗坡上重建天爺廟,為你老燒香方便,也為鄉親們造福。」
於是,柳岸村的磚窯廠「老闆柳大碩要出資20萬元在村東的崗坡上恢復重建天爺廟」的消息就在四鄰八鄉傳開了。
這事兒當天就傳到了白沙河北邊家在楊灣村的村長楊得青的耳朵裡了。
這天,村長楊得青帶著一位陌生人涉過白沙河來到柳岸村前的磚
窯上,在辦公室見到了柳大碩。那陌生人身材頎長,面目清癯,鼻梁上架著一副金邊眼鏡,給人一種仙風道骨來歷不凡的感覺。
楊得青指著那位陌生人向柳大碩介紹道:「這位是『中國《周易》研究會中原分會秘書長』周賓先生。是我專門為你母親請來的。」
楊得青介紹完畢,周賓先生趕緊把印著「中國《周易》研究會中原分會秘書長」的名片遞到柳大碩手裡。
接著,周賓先生向柳大碩問道:「聽說老母親病了?」
柳大碩道:「也沒什麼大病,就是頭疼。我正準備按照她老人家的心願投資建廟呢,到時候她的病就不治而愈了。」
周賓先生又接著問:「聽說你父親是在二十多年前死的?死後埋在白沙河北邊楊灣村後的山梁上了?」
「是的。」
周賓先生說:「建廟不解決問題。我是《易經》專家,對陰陽學說有研究。你父親在那邊思念你母親,但是你父親的魂夠不著你母親的魂兒,總是游離著,你母親就頭疼。」
柳大碩忙問:「那你說該怎麼辦?
周賓先生說:「陰府的人忌水,你們兩個村隔著一條白沙河,你母親在水這邊,你父親在水那邊,他老人家被水隔到楊灣村那邊了。你得修座橋,修座橋你父親的魂就能過來了。」
柳大碩聽周賓先生說的也在理兒,可他卻又為難道:「這事兒得跟我媽商量。」
柳大碩把修橋的事回去跟他媽商量,當他把周賓先生的說法告訴母親後,母親頓時恍然大悟:「怪不得這麼多年我在夜裡老是夢不見你爹,原來是河水把你爹的魂兒隔到河那邊了,那就先給你爹修座橋吧。」
於是,柳大碩就把準備投資建廟的那20萬元拿來在村北白沙河上修了一座三孔的水泥橋。歷時半年,橋終於修成了,南接柳岸村,北連楊灣村。
說來也怪,待這座橋修好後,柳大碩母親的頭疼病競然奇蹟般地好了,不疼了。柳大碩想道,莫非父親的魂兒真的不再游離了?於是就在橋南立頭立了塊水泥碑,上刻「過魂橋」。
這天,村長楊得青從河北楊灣村走過「過魂橋」來到柳岸村找柳大碩,先向他問道:「這些天你看電視、報紙沒有?」
柳大碩說:「業務上忙,沒顧上看。」
楊得青說:「近一段時間,新聞媒體不斷批評某些地方大肆傳播偽科學、封建迷信勢力抬頭。我看你在橋 頭立的水泥碑上刻『過魂橋』 有些不妥吧?」
柳大碩說:「你說怎麼辦?我就是為我父母修的過魂橋呀。」
楊得青說:「既然橋修起來了,橋名並不重要,為了不使上邊幹預,我看還是把橋名改了好。」
柳大碩說:「反正我母親的頭疼病已經好了,你就看著辦吧。」
於是,楊得青就把「過魂橋」改成了「小康橋」。
後來柳大碩才知道,他上楊得青的當了。
原來,當楊得青得知柳大碩要投資20萬元修建天爺廟的消息後,認為這是搞封建迷信,上邊追查下來他當村長的要受批評。恰在這時候,鄉政府讓各村搞富民工程,但楊得青知道,制約本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地處窮山惡水,交通閉塞,於是就設計讓柳大碩用那筆建廟的錢修了一座「小康橋』,這樣既破除了封建迷信,又造福鄉鄰,可謂一舉兩得。
作者:李立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