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親人們——爺爺

2020-08-25 風的線條

爺 爺

成都七中高三一班 彭家齊

我的爺爺是遺腹子,還未出生時,爺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因為販貨的船遇到風暴沉了,本來曾祖父的水性是很好的,但為了搶救船艙裡的鴉片,所以和船一起沉入長江底了。爺爺的母親,也就是我的曾祖母,獨自將爺爺生下來,為了保護爺爺和家產,曾祖母雖然是一個小腳女人,但養成了堅強兇猛的性格,既抽菸又喝酒。有一次,村裡大戶的小孩欺負了爺爺,曾祖母衝到那家人門前罵了一個下午,直到那家人請了保長出面,才把曾祖母勸回了家。曾祖母終生未再嫁,在1980年代的一個春節後的晚上,喝了酒吃了肉於半夜睡夢中無疾而終,享年73歲。

爺爺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也是彭家的香火傳人,所以,曾祖母對爺爺給予了厚望,一直供爺爺讀書,從民國時期的私塾,到解放後的初小、一直到縣城的初中和高中,爺爺讀書非常用功,在涪陵老家很有名氣,爺爺於1960年考入成都工學院,也就是後來的成都科技大學,後來為了支援軍工建設,爺爺這一班的學生全部轉入重慶第二高等機械專科學校,畢業後都分配到了重慶的兵工廠作技術人員,爺爺被分配到了重慶通用機器廠。

由於爺爺出來工作後,曾祖母一個人在鄉下沒有人照顧,所以,在廠裡爺爺拒絕了許多人介紹的女朋友,與老家的湯家六姑娘,也就是後來我的奶奶結了婚,奶奶年輕時很漂亮,在鄉裡的小學作鄉村教師,奶奶家是一個大家族,在當地有一些影響力。

爺爺的工廠在重慶市區,由於60年代交通很不方便,爺爺回涪陵鄉下看曾祖母和奶奶要走兩天,奶奶從鄉下到重慶看爺爺也要走兩天,既要走路、還有坐船坐車。大多數時間爺爺和奶奶只有靠寫信聯繫。70年代,毛主席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由於把大量的棉花田騰出來種糧食,我們國家出現了棉花短缺,人民的穿衣問題成了一個大問題,為了解決8億人民的穿衣問題,中央提出要在東北、華東和西南建設四個大型的現代化化纖企業,全部引進國外的成套設備,西南的項目定在四川重慶的長壽縣。項目的名字叫四川維尼綸廠,主要的化纖產品叫維尼綸,是生產的確良的原料。由於四川維尼綸廠和爺爺的廠子相比,離奶奶家近了60公裡,所以爺爺放棄了在重慶市區的工作,申請調入了四川維尼綸廠的籌建大會戰中,後來,爺爺經歷了工程的建設、投產,一直到在廠子裡退休,其中,因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奶奶也於80年代初期由涪陵鄉下轉到工廠工作,在廠職工幼兒園作保育員。

因為是學理工的原因,爺爺做事非常嚴謹細緻,也很有條理。由於小時候曾祖母管得很嚴,所以爺爺的性格比較內向,也沒有其他的愛好,就是特別喜歡養鳥,爺爺養的畫眉叫聲很好聽,但養的鸚鵡卻從來沒有學會說話,可能爺爺本來的話就不多吧。

奶奶性格外向,待人熱情,有時為一些生活上的瑣事,也要和爺爺吵架,但爺爺一般不愛搭理奶奶,有時奶奶吵得太兇了,爺爺也會回奶奶幾句,往往幾句話就把奶奶氣得直哭。

奶奶重病期間,一直是爺爺照顧,雖然也沒聽見爺爺有多少關心的話語,但看著爺爺每天在家與醫院之間不停的奔波,為奶奶做飯熬湯,端茶送水,叫醫生喊護士,一直到把奶奶送走,我知道,爺爺從心底是愛著奶奶的。

以前,每到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都是回爺爺奶奶家吃飯。奶奶去年走後,爺爺一個人住在原來的房子裡,每到星期天,爸爸都把爺爺接到我們住的地方一起吃飯。以前是爺爺在廚房裡忙著給我們做吃的,現在是爸爸忙著給爺爺做吃的。

爺爺還繼續養著它的鳥,不知道還是不是原來的那幾隻畫眉,我也好久沒回爺爺家了!

相關焦點

  • 小說:親人接連去世,爺爺越活越年輕,這天跟蹤他我發現驚人真相
    阿夏身邊的親人接連去世,但他的爺爺不但沒事,反倒越活越年輕。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他真的很難不將二者聯繫起來,以至於他越想越不對勁兒。這天他決定跟蹤他的爺爺,想看他的爺爺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結果,還真讓阿夏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真相。事情是這樣的。村裡面一直都有阿夏的爺爺是怪物的傳聞。
  • 小說:親人接連死去,爺爺越活越年輕,這天跟蹤他我發現背後真相
    阿坤身邊的親人接連死去,但他的爺爺不但沒事,反倒越活越年輕。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他真的很難不將二者聯繫起來,以至於他越想越不對勁兒。這天他決定跟蹤他的爺爺,想看他的爺爺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結果,還真讓阿坤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真相。事情是這樣的。村裡面一直都有阿坤的爺爺是怪物的傳聞。
  • 爺爺和奶奶們的風花雪月之四——我爺爺是個大右派
    我印象中的爺爺是比較慈祥,奶奶則要厲害多了。我有點記事的時候,就聽到我奶奶經常訓我爺爺,我爺爺就經常搬著小凳子坐在院裡,笑咪咪的也不回嘴,我有時問我媽,我爺爺怎麼這樣怕我奶奶啊,我媽告訴我你爺爺才不怕你奶呢,年輕時在我們這裡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呢,後來從我媽和我爸和我叔叔們的口中了解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的一些事。
  • 當伯伯和姑姑們都不理癱瘓的爺爺,農村男孩扛起了照顧爺爺的重任
    那年我剛剛上大學,我爺爺晚上起床摔了一跤,那年他84歲。本來身體就有各種小毛病,這下可好了,這一摔身體各種毛病都出來了,還癱瘓了半邊身體。這下真的是三天倆頭去醫院,縣城,市裡的醫院經常去的,一住最少也得大半個月。他血管還經常堵塞,腦細胞還死了一半以上,天天亂喊亂叫,連我們都不認識了,拉屎拉尿這種就不說了,老五和我叔整整照顧了三年多,特別是老五基本是寸不離身。
  • 爺爺們(1)
    小時候,我就是給爺爺端飯到尿盆的!爺爺八十歲時是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眼睛就不行了,夏天在大給買的躺椅下乘涼,冬天幾乎就在熱炕下,不下炕,而我就是我爺的眼睛,一聲玲兒,我總是歡快的給爺爺應著。記得那年,放學回家後,媽媽給我一毛錢,讓我去給爺爺在村上買一個雞蛋回來炒著夾饃吃,這是我最愛幹的事,因為每次媽媽把炒雞蛋給爺爺加了饃後,都會用饃搽一下鐵勺,把粘滿鐵勺上的油的饃給我吃,那個時候,這對我來說,是人間美味!
  • 小說:親人接連死去,爺爺越活越年輕,這天跟蹤他我發現驚人真相
    「阿莉的爺爺就是個怪人。」阿莉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被同村裡的孩子給扔石子,還受到了一頓罵。但是他並不想跟那些孩子們斤斤計較這些。這些年,同樣的話,他已經聽到了不止上百次。五年前,阿莉的父親因為一場車禍而離世,全家一時間就陷入無盡的悲傷之中。
  • 小說:親人接連死去,爺爺越活越年輕,這天跟蹤他我發現駭人真相
    「阿棋的爺爺就是個怪人。」阿棋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被同村裡的孩子給扔石子,還受到了一頓罵。但是他並不想跟那些孩子們斤斤計較這些。這些年,同樣的話,他已經聽到了不止上百次。五年前,阿棋的父親因為一場車禍而離世,全家一時間就陷入無盡的悲傷之中。
  • 小說:親人接連離開,爺爺越活越年輕,這天跟蹤他我發現驚人真相
    「阿戶的爺爺就是個怪人。」阿戶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被同村裡的孩子給扔石子,還受到了一頓罵。但是他並不想跟那些孩子們斤斤計較這些。這些年,同樣的話,他已經聽到了不止上百次。五年前,阿戶的父親因為一場車禍而離世,全家一時間就陷入無盡的悲傷之中。
  • 我也有一位幹爺爺
    從我懂事起,就遠離親爺爺,使得爺爺的概念在我心中非常陌生。看到周圍的小夥伴兒,平時可以纏著爺爺講故事要零食耍賴撒嬌,心裡很痒痒的。如今自己終於有了爺爺,雖然是幹的,也是太好的事兒了。  說老實話,這輩子,我跟親爺爺接觸沒有幹爺爺多,幹爺爺在我心目中留下的故事,比我親爺爺多得多。
  • 親人們十八 楊連山
    人必須學會面對這些,一般來說,人過四十,就要面對親人朋友漸漸離去的現實,必須學會承受親人離去的哀痛,面對死亡,可以使一個人對世上萬事看的更加淡然從容。我們不僅要面對幸運,還要面對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不幸。)。客人們五弟領著回去了,五哥說:「把一個柳枝扎在墓的正中間樓板縫裡,往上面蓋上些土,咱們先回去,下午在來添墳。」蓋了土,人們斜穿麥地往東北走去。
  • 回憶我爺爺
    從此,我再也不敢跟他老人家調皮了,雖然他得天天早出晚歸地在生產隊忙活,但我一見到他,必須規規矩矩的。奶奶是爺爺的續弦,他老人家的第一個媳婦沒有生育就走了。後來跟奶奶有了父親後,據說跟第一個媳婦家的親人還"走動",每次人家的人過來了,還給父親買這買那的,拿著跟"自己家的後人"一樣。這是父親親口告訴我的,只是我沒有記住,那個奶奶是哪個村子的。
  • 「憶我的爺爺和奶奶」
    今年是我爺爺去世六十周年和奶奶逝世三十四周年。爺爺是在上世紀一九六0年,三年自然災害的國家困難時期。因得浮腫病而逝世,他享年七十四歲。那時他可算得上是一位長壽老人了。在農村上七十多歲的老人少之有少。在鄉下沒有幾位可有這麼的高齡。那年我才十四歲,與我爺爺相差六十年。剛好一個甲子。爺爺是一個勤勞把節,忠厚老實,生活節儉的老農民。我三歲起就跟爺爺兩人睡。
  • 黃爺爺說,我在農村更舒服;城裡的兒女們卻問,我們的面子呢?
    黃爺爺不姓黃,他是我家族裡的一個爺爺,因為他的名字除了排行還有個黃字,我們這輩人都叫他黃爺爺。算起來,黃爺爺已經去世四五年了。老家的老人們提起黃爺爺,總是會說,那傢伙,年輕的時候可真是一表人才,一身好武藝,年輕時過得不太好,可是到老了卻是個有福氣的人。
  • 親人們3 楊連山
    小琴把皮包掛在衣架上,到廚房裡炒菜,我在客廳裡看電視。忽然聽見小琴喊:「連山。」我到了廚房站在小琴的身邊,小琴對我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我打斷小琴的話嬉戲地說:「夢見發財啦。」小琴親切地說:「你聽我說完嘛,夜裡做了夢,她奶給我說,她想我和寶寶啦,真長時間了,也不回去看她。」我一聽此言,心裡一酸,我的心猛地一沉,眼淚都想流出來了。
  • 對不起,爺爺,成為弟弟的搖錢樹,我做不到
    面對吸血的家人,面對擅長使用親情綁架的親人,女人不一樣的處理方法使她們有著不一樣的命運。比如,樊勝美選擇向親人妥協,忍受他們的壓榨,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幸福。而我的大學同學馬招娣則選擇對家人無理的要求勇敢說不,選擇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 親人們的故事:那個時候,真的有土匪啊
    1947年夏天,四外公(外公的四弟)在下寨(村名)水碾邊看田水(水碾:打米的地方),突然,從樹叢中竄出一幫人,把四外公團團圍住,為首的大聲嚷道:「彭老四,你還認得我嗎?」,四外公愕然道:「我不認識你,你是誰?」,「老子就是十年前你給我一個耳光的向華榮,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今天回來討個公道還不算晚吧?」
  • 神奇的錯覺:回去給爺爺做五七,卻似乎看到爺爺
    爺爺是1996年陰曆9月22日去世的。按照風俗習慣,親人去世後三七、五七、五十日,近親屬都要回去給做七的,我是孫女,自然不例外。錯覺發生在五七時。爺爺奶奶年老後,父親三兄弟輪流照顧,每家住一年。爺爺是88歲在二叔家去世的,葬禮也在二叔家舉行,五七我們也是去了二叔家。我進了客廳門,先跟忙著幫廚的奶奶打了招呼,就右拐進入了臥室,似乎看到精瘦的爺爺正靠著牆坐在床上,面對著我。我開口就叫:爺爺、爺爺。爺爺不答應,我邊喊爺爺,邊埋怨他不理我。然而,爺爺忽然就消失了,不見了,像遁入牆壁裡。這時,二嬸在旁邊喊著我說「紅,紅,你爺爺不在了」。
  • 童年記事,我的爺爺
    記憶中,爺爺對我可好,可疼我。他頭上裹著毛巾,腰上扎著腰帶,總是坐在炕頭上,用炕洞裡的高粱杆點火,滋滋吸著小煙。那個菸袋(其實是煙杆)是我玩耍時是撿來的,大概是誰丟失了,不長,粗粗的,竹竿做的,也不算太好吧,被他用了好長時間。爸爸一家早都獨立了出去,我還習慣去爺爺家蹭飯,他也是一見我,就親呢蛋呢招呼我在他那兒。
  • 神奇的錯覺:回去給去世的爺爺做五七,卻似乎看到爺爺
    爺爺是1996年陰曆9月22日去世的。按照風俗習慣,親人去世後三七、五七、五十日,近親屬都要回去給做七的,我是孫女,自然不例外。錯覺發生在五七時。爺爺奶奶年老後,父親三兄弟輪流照顧,每家住一年。爺爺是88歲在二叔家去世的,葬禮也在二叔家舉行,五七我們也是去了二叔家。我進了客廳門,先跟忙著幫廚的奶奶打了招呼,就右拐進入了臥室,似乎看到精瘦的爺爺正靠著牆坐在床上,面對著我。我開口就叫:爺爺、爺爺。爺爺不答應,我邊喊爺爺,邊埋怨他不理我。然而,爺爺忽然就消失了,不見了,像遁入牆壁裡。這時,二嬸在旁邊喊著我說「紅,紅,你爺爺不在了」。
  • 爺爺說有些人餓了就吃「神仙飯」吃著吃著就成「仙」了
    爺爺今年八十好幾了,具體是多少歲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至於過生日更是不記得哪一天,因為他是孤兒。所以我們每年的1月1日(元旦節)給爺爺過生日,這也是他自己的意思,翻過一年的坎就大了一歲,他說他沒幾年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