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他人即地獄——神作《地獄變》

2020-09-03 莫莫影劇社

地獄變」地獄變相圖的略稱,意為描繪死者在地獄受苦景象的圖畫。


地獄變相圖 (網絡)

前幾天發布的一篇關於大導演黑澤明創作的經典電影《羅生門》的影評,獲得了不少條友們關注。

電影《羅生門》的劇情取材於日本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有同愛芥川的條友在留言中提及他的另一短篇《地獄變》,而這一篇,恰是我心裡最偏愛的芥川作品。

小說《地獄變》封面

《地獄變》創作於1918年,那是一個十分駭人又悽美的故事——平安時代的一位畫師良秀為了追求藝術至上的理想境界、寫生真實的美,在明知封建領主堀川大公因霸佔自己女兒不成而惱羞成怒設下陷阱,還不惜殘酷地犧牲自己的愛女,完成了一幅妖血斑斑的「地獄屏風圖」而後自殺的故事。


小說《地獄變》插畫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幾乎清一色短篇,入木三分的筆力之下,故事離奇又寓意深刻。他作品中對社會矛盾和人性醜惡的揭示,讓你能從中看到不朽的東西。

而《地獄變》一篇,採用反諷的口吻,以故事裡一個不知名小人物的旁白,娓娓道來人間地獄裡的眾生相:掌權者視人命如草芥、以及與「異類」鬥爭下的行惡邏輯;而「異類」畫師良秀,不畏懼權勢的脅迫,卻在走火入魔般藝術至上信念的驅使下,犧牲了至親至愛的人。

遺憾的是,芥川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篇作品被搬上熒幕,呈現在觀影人面前。比如黑澤明1950年操刀的《羅生門》,比如豐田四郎1969年指導的《地獄變》。

電影《地獄變》海報

我個人更鍾情原著小說中通篇韻味兒十足的反諷筆風,以及文欄位落間給我以想像和回味空間的蛛絲馬跡。

但不可否認的是,豐田四郎的《地獄變》仍可稱得上是值得收藏的經典影片。它沒有改變原著的立意和故事氣氛,他基於篇幅的考慮、以及視覺化繞不過的臉譜需要,加入了豐富故事感染力的人物,並在人物的行為邏輯上把原著中「不合理」之處合理化了。

比如,畫師良秀美麗乖巧的女兒良香,電影中增加了一個與她青梅竹馬的少年,他是良秀的徒弟。他和良香的愛情註定沒有結果,固執的良秀因著少年不是朝鮮人這一可笑的原因,硬生生拆散了這對良人。少年被迫落草成為山賊,良香則落入崛川大公的魔爪。


當少年隨山賊攻打大公府而身亡,他的死進一步成就了崛川大公的大威德形象,也成了那場悽厲絕美的地獄變的殉葬品。


對於這對情侶來說,慘烈悲劇的始作俑者除了崛川大公,「一念之差」的良秀也難辭其咎。

我們知道,原著作者芥川龍之介是把自己對藝術的執著和對世事的格格不入注入畫師良秀這一角色中的,給良秀「定罪」是符合芥川心態的,這位鬼才作家,除了憎惡當時的社會和世人,同時也憎惡自己。

他在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最後一次尖銳嘲諷後,同年7月24日服安眠藥自殺,享年35歲。人間無天堂,他人即地獄,他匆匆地走了。


鍾愛中國文化的芥川曾來中國旅行,圖為他在西湖樓外樓用餐時拍攝

要說電影《地獄變》與原著小說最大一處不同,是對崛川大公的描繪。

雖然原著中是採用幽默的反諷口吻,但從崛川大公的人設上,電影與之十分吻合:

平安時代的日本,王公貴族們驕奢淫逸橫徵暴斂,治下的百姓窮困潦倒痛苦不堪,每逢天災,更是食不果腹餓殍遍野。名聲赫赫的藩主崛川大公自然是時下掌權者的代表人物。


像堀川大公那種人物,不但過去沒有,恐怕到了後世,也是獨一無二的了。據說在他誕生以前,他母親曾夢見大威德的神靈,出現在她的床頭。可見出世以後,一定不是一位常人。

有一次,大公參加了大內的梅花宴回夜,拉車的牛在路上發性子,撞翻了一位過路的老人。那老人卻雙手合十,喃喃地說,被大公的牛撞傷,真是多麼大的榮幸。

——摘自芥川龍之介《地獄變》

那麼不同之處在哪?

電影中的大公更加「人性化」了,導演豐田四郎從行為邏輯上注入內容,讓大公的惡行有了「較為合理」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大公為何不放過良秀女兒、大公為何憎惡良秀、大公為何致這對父女於死地,這些邏輯讓觀影者不必像讀小說那樣去推敲和揣摩。我個人對此是認可的,畢竟,放映中的電影是不能停下來讓人去思考的,而小說可以。

回到影片,藩主堀川大公敕命以鬼力怪才聞名的朝鮮族畫師良秀繪畫極樂圖,用以裝飾無量壽院,昭顯太平盛世如同極樂的榮景。

良秀卻獻上地獄圖,所畫正是被大公的牛車撞死的老人。


性格乖張、恃才傲物的良秀堅稱自己只會畫親眼所見的東西,而他眼前完全看不到盛世榮景,只有處處都像是地獄一般的慘象。

當崛川大公怒不可遏地舉起刀要斬殺良秀之時,良香衝出來擋在二人之間,大公收起了刀,良香為報答大公饒過父親一命,委身從了大公之意。


原著小說中的大公並沒有得逞,由此懷恨,便生出得不到即毀掉的悲劇。而電影中的良香則是無奈之下順從了權力者。可即便如此,她的順從也沒能改變悲劇的命運。

我們從劇情中能看出,虛偽又霸道的崛川大公,對良香甚是喜愛。因何他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活活燒死自己喜愛的女人呢——我們最後會從良香的口中得到答案。

當大公再一次命令良秀作畫,良秀提出以繪畫「地獄變」為條件,換得女兒回到自己身邊。同時為求畫作逼真,又暗示大公親自坐於車中,點火焚之。


大公聽罷、先是憤怒欲殺之,若有所思後應允下來。

終於來到那一晚,良秀卻發現車中之人竟是自己的女兒……

這時便有一個下人,高舉松明火炬,走到車旁,伸手撩開車簾。

爆著火星的松明,顯得更紅亮了,赫然照進車內。

在窄狹的車廂裡,用鐵索殘酷地鎖著一個女子……啊喲,誰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繡著櫻花的燦爛奪目的宮袍,垂著光澤的黑髮,斜插著黃金的簪子,發出美麗的金光。

服裝雖已改變,但那嬌小的身材,白淨的頸項,沉靜賢淑的臉容... ...

這不是良秀的閨女麼!

良秀突然跳起來,瘋了般呼喊著女兒的名字向前奔去。被侍衛攔下的他轉而面對正襟危坐的崛川大公。

「仔細看,想像那就是我」,大公喝道。

「這是很荒謬的!這是很荒謬的!」,怒目圓睜的良秀大叫。

「我們能點燃車子了嗎?你不想看看地獄之火嗎?」,大公看著發狂的良秀,得意地發出獰笑,「你要說什麼?還是向我屈服、向我道歉?道歉!道歉!」

「絕不!絕不!」,良秀怒吼,「你欺騙了我!王的本色終於原形畢露了!去地獄吧...把王打入地獄!」


良秀不顧自己愛女的安危,寧死不從並惡語咒罵,這是權傾天下的崛川大公萬萬沒有想到的。針鋒相對所致的盛怒之下,他下令點燃了車子。

火焰逐漸包圍了車篷,篷門上紫色的流蘇被風火吹起,篷下冒起在黑夜中也顯出白色的濃煙。車帘子,靠手,和頂篷上的鋼絞鏈,炸裂開來,火星像雨點似的飛騰……景象十分悽厲。

更駭人的,是沿著車子靠手,吐出萬道紅舌、烈烈升騰的火焰,像落在地上的紅太陽,像突然迸爆的天火。

良秀茫然向車子奔去,忽然望見火焰升起,馬上停下腳來,兩臂依然伸向前面,眼睛好像要把當前的景象一下子吞進去似的,緊緊注視著包卷在火煙中的車子,滿身映在紅紅的火光中,連鬍子碴也看得很清楚,睜圓的眼,嚇歪的嘴,和索索發抖的臉上的肌肉,歷歷如畫地寫出了他心頭的恐怖、悲哀、驚慌,即使在刑場上要砍頭的強盜,即使是拉上閻王殿的十惡不赦的罪魂,也不會有這樣嚇人的顏色。

烈焰之中,劇痛下絕望的良香撕心裂肺地嘶喊出她在這人間地獄裡最後的一席話:

「大公欺騙了我!

他發誓說如果你看見我在這兒,就會屈服的,

但我更清楚!

我知道這會發生的!我太了解你們了!

我太了解你們了!

你們都下地獄吧!下地獄!

你們都下地獄吧!下地獄!」


她仰起被濃煙問住的蒼白的臉,披著被火焰燃燒的長髮,一下子變成了一支火炬,美麗的繡著櫻花的宮袍——多慘厲的景象啊!

特別是夜風吹散濃煙時,只見在火花繽紛的烈焰中,現出口咬黑髮,在鐵索中使勁掙扎的身子,活活地畫出了地獄的苦難。

在火柱前木然站著的良秀,剛才還同落入地獄般在受罪的良秀,死死地盯著火焰,緩緩站起身,他原本驚恐又悲憤的眼中生出了一種不能形容的光輝,像是「法悅」的光。

他兩臂緊緊抱住胸口,昂然地站著,似乎在他眼中已不見悽烈就死的女兒,只有美麗的焰火,和火中殉難的美人... ...


「這是地獄——

最終我會贏的——毫無疑問——我不會輸的——

勝利將會是我的——毫無疑問——勝利將是我的——」

那夜之後,畫師良秀終於完成了他的畫作——地獄變屏風,他將畫作進獻給崛川大公,捧回了良香的骨灰,然後,吊死家中。

而崛川大公在欣賞那悽美絕倫的曠世畫作時,畫中的火舌逐漸活了起來,他竟看見那燃燒的車中焚燒的不是美女,而是自己,他奪門而出,叫喊著,胡亂揮舞著手中的刀,發瘋而死。


電影中,大公死了。原著小說裡,大公安然活著。

芥川龍之介說:「生活本身比地獄更像地獄」。在那樣的年代,掌權者會殺死異類、也會殺死順從者,這地獄不斷地上演著他人即地獄的慘劇。

而那些對信仰奉若神明,宗教般崇拜的人,甚至甘於犧牲親情友情和愛情去成就它,去享受美好燃為灰燼的法悅。

權力的惡和人性的惡盤根錯節扭曲在一起,就似描繪死者在地獄受苦景象的圖畫,就是畫師良秀、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導演豐田四郎展現給我們的一幅「地獄變」。


方寸間感悟生命,痴嗔裡皆是美好

更多精彩原創影評,請關注

侵權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他人即地獄
    最近看完了一部韓劇《他人即地獄》,還有《隱秘的角落》,看完隱秘也去讀了原著《壞小孩》。說實話,原著《壞小孩》寫的比較粗糙,也比較短,所以改編的電視劇也比較短。原著其實應該更黑暗,而電視劇還留給了大家童話可以想像。
  • 芥川龍之介《地獄變》:首屈一指的畫師如何畫出「地獄」?
    說到芥川龍之介,就不得不提提他的短篇小說《地獄變》,這篇由由芥川龍之介發表於1918年的小說,是我喜歡的情節最決絕,也最為壯美的短篇小說之一。《地獄變》全文大約兩萬字,通過講述一個王朝時期畫家與大公的故事,將自己的價值觀直接地展示出來。
  • 《他人即地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我最近看的一部韓國電視劇,一共十集,一集一個小時左右。該劇是根據韓國小說《驚悚考試院》改編,講述了從鄉下初到首爾工作的年輕人尹宗宇租住在考試院,意外遭遇了他人製造的地獄的驚悚故事。電視劇將「驚悚考試院」這個名字改為「他人即地獄」,真是個妙舉。「他人即地獄」原本是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在其戲劇《間隔》(又稱《禁閉》)中的一句臺詞。具體的解釋有兩種,一是指與他人關係惡化時,他人即地獄;二是指一個人的判斷太依賴別人時,他人即地獄,即一個人喪失自我主觀意識,處於被環境的支配下,這個人即淪為「他人」。
  • 如何評價《他人即地獄》?
    基本上所有人看到這個名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薩特的小說《禁閉》​,《禁閉》裡面談到了三大主觀點,第一如果你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他人便是你的地獄;其次,如果你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對你的判斷,他人便是你的地獄;第三是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自己,他人便是你的地獄。
  • 《地獄變》——堀川城中的噩夢與血淚
    她就是畫師良秀的女兒……出自於芥川龍之介著名的小說《地獄變說起《地獄變》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就算是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也多少都知曉些,關於那幅碩大的「地獄變屏風」的情況。這是畫師良秀夢見的地獄,也因此,他為了追尋更多的靈感,把靈魂獻給了地獄。但是地獄的貪婪,遠遠不止他的靈魂可以滿足的,地獄的手又伸向了良秀唯一的希望……絕望的良秀,為了畫作的最後的完美,只能無奈地眼睜睜的看著女兒走向死亡。「良秀,今天晚上照你的希望,把車子燒給你瞧吧。」
  • 《蒙面之城》:成巖告訴你什麼是「他人即地獄」
    《蒙面之城》因為成巖的性格原因和客觀條件,他的一生,就是「他人即地獄所謂「他人即地獄」,用薩特的原話來說就是:「如果與他人的關係被扭曲了,被敗壞了,那麼他人只能夠是地獄。如果他人不在,自己就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會有一個更好的角色。」 成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山區,從小生活貧困,備受生活的煎熬。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不斷跌倒爬起,跌倒再爬起,成為有名的詩人,在他看來,「人生是自救的,自尊的,抵抗的」。
  • 《靈魂擺渡》無鹽女變形記:路是自己選的,別再說什麼他人即地獄
    薩特,曾經在他的「主體我」概念中提到,人的視覺,不僅僅是看,在這一過程中,世界向我們靠攏,我們則成為世界的中心,世界即是他者而當我們成為了他人,曾經的「世界」對我們施以凝視的時候,我們成為他者。在這種他人的目光中被物化,被他人的目光所奴役。於是,我們在自己所建立起來的那個以我為主體的世界,崩塌了。
  • 《權力的遊戲》VS《三國演義》,什麼是真正的權謀?
    最近在知乎看到提問:《權力的遊戲》的權謀水平是否已經超過了《三國演義》?其實《冰與火之歌》原著中確實還是有很多精彩謀略的,但是在電視劇版權遊中,很多細節都已經被刪改了。這要是放到《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結局大概就是小喬捅死曹操,孫尚香捅死劉備,最後諸葛亮躺在四輪車上當皇帝。
  • 揭秘《權力的遊戲》原著和電視劇不相同的地方
    《權力的遊戲》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全球最火的電視劇之一,從一季到到第八季足足火了近十年的時間。雖然這部劇最後爛尾了,但是這部巨製還是給影迷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部經過改編的神作,在整體上借鑑了原著的劇情和人物,但是電視劇和原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出入,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 純愛《偏執boss全都是我男朋友》他人即地獄,你是我的人間
    他人即地獄,而你,是我的人間。蘇鏡言是個萬人迷,而他對自己的男朋友很滿意,但是奇怪的是,全世界都在跟他說:「快跑!你男朋友很危險!他是鬼!他以後會殺了你的!」蘇鏡言轉頭就看向了那個衝著自己露出沐浴春風般微笑的男人,然後淡淡的回了句,「哦。」我信你個鬼。「……」媽的,我說的是實話。下一秒,該人卒。夜深人靜。
  • 觀影《權力的遊戲》有感
    奇幻大師喬治馬丁精耕細作的文學經典《冰與火之歌》也就是電視劇版《權力的遊戲》在520終究了,這個寫作歷時所以說龍母屠城的原因特別簡單,就是她把公共的事務當成了她個人的事務,也就是所有暴君的名言——朕即天下! 討論完這兩大豬腳再來說說我的二丫吧,她真的是整部劇作裡最「出淤泥而不染」的帥氣no lady。堅韌的性格,有理想的活著,更是人鬼大戰中武力值最強的選手,並手刃異鬼的統帥「夜王」,拿下MVP。
  • 《權力的遊戲》女子圖鑑
    《權遊》主創們用最冷酷的筆調,展現了古今中外最硬核的事實:人類天生易被權力蠱惑、被權力腐化、被權力拋棄、被權力毀滅。這是從未中斷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就是權力更替的歷史,人類的命運,就是被權力戲弄的命運,凡人皆有一死,權力不斷尋找下一個贏家。
  • 《傷心咖啡館之歌》| 他人即地獄,自我是牢籠
    「他人成為我的地獄的同時,我也成為他人的地獄「。
  • Arcade新遊《權力的遊戲》驚豔:低多邊畫風,放置+SLG
    《權力的遊戲》中經典的戰役有很多,但絕境長城的戰鬥足以被視作整個系列中數一數二的戰役,無盡的冰雪,高聳的城牆,以及連眉毛鬍鬚都布滿冰霜的戰士,即使滾燙的鮮血無法融化千年的寒冰,但也足夠演繹出七國大陸最悲壯故事。
  • 看《權力的遊戲》學歐洲史(下)
    這段時間無法出門,多了很多時間在家,最近包包重新二刷了一遍《權力的遊戲》。由於是第二次看,所以我留意了很多劇中的細節,發現《權力的遊戲》借鑑了非常多的歐洲歷史,很多人物和事件都能找到歷史原型。》學歐洲史(上)】連結,點這裡查看哦~《權力的遊戲》與歐洲中世紀《權力的遊戲》講述的是在一片虛構的中世紀大陸上所發生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劇中有眾多取材於歐洲中世紀歷史的人物與事件,所以包包選取了以下幾個最經典
  • 《權力的遊戲》靈感源泉:英國玫瑰戰爭,論「神經病」當權的危害
    權力的遊戲劇照《權力的遊戲》構造了一個龐大的世界體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七大王國在君臨城為爭奪權力進行了頻繁的政治鬥爭,其中兩個主要家族蘭尼斯特家族和斯塔克家族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權力的遊戲》中的紛繁鬥爭似乎有歷史原型,原因有三:一是因為維斯特洛大陸的形狀與英國版圖極為相似,而君臨城更是基本與倫敦城重合;二是因為兩大主要家族中的蘭尼斯特家族就是以蘭開斯特家族為原型,斯塔克家族的原型就是約克家族;三是因為它的整個背景與玫瑰戰爭期間的英國歷史頗為相似,都是內戰時期,以兩大家族為代表的兩方勢力爭奪最高權力
  • 跟著我一起看《權力的遊戲》學歐洲史吧
    這段時間無法出門,多了很多時間在家,最近包包重新二刷了一遍《權力的遊戲》。由於是第二次看,所以我留意了很多劇中的細節,發現《權力的遊戲》借鑑了非常多的歐洲歷史,很多人物和事件都能找到歷史原型。今天的文章我想寫寫我從《權力的遊戲》看到的歐洲史。
  • 《權力的遊戲》梅姨一語道破來生,灰蟲子實在,龍媽需要低調
    《權力的遊戲》梅姨在騎兵陣營中穿梭的時候,意味深長地說出了「凡人皆有一死」這句話,然而面臨死亡,誰又會如此淡定呢?或許紅袍女是在暗示人們,自己不是凡人。梅麗珊卓一語道破來生,她已經是超越了命運的掌控,不老不死,也很有可能在前傳《龍之家族》中,繼續她的老本行,為他人點燃生的希望。
  • 《權力的遊戲》前傳"龍之堡"確定男主
    帕迪·康斯戴恩時光網訊正在籌備中的《權力的遊戲》前傳劇集《權力的遊戲:龍之堡》確定男主角,英國男星帕迪·康斯戴恩將扮演韋賽裡斯·塔格利安國王。劇集將根據喬治·R·R·馬丁小說《火與血》進行改編,該小說時間背景設置在《權力的遊戲》時間線前300年,聚焦坦格利安家族的故事。維斯特洛的首領們在赫倫堡的大議會上選擇韋賽裡斯接任老國王傑赫裡斯·坦格利安。韋賽裡斯是一個熱情、友善和體面的人,他只希望發揚他祖父的遺產,但好人不一定能夠成為偉大的國王。
  • 權力的遊戲:年輕人與老年人的戰爭
    《權力的遊戲》中,維斯特洛大陸物候規律與現實不同,一次盛夏持續數年,然後是同樣漫長的嚴酷寒冬,史塔克家的格言是凜冬將至,當寒冬即將來臨之時,學城的白色渡鴉,飛往個7大王國,宣布凜冬來臨。長夏之時,自然物產豐沛,同樣,人口也急劇增長,所以《權力的遊戲》一開始的君臨,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是北境的臨冬城,也是車水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