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劇照
《權力的遊戲》構造了一個龐大的世界體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七大王國在君臨城為爭奪權力進行了頻繁的政治鬥爭,其中兩個主要家族蘭尼斯特家族和斯塔克家族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部劇沒有真正的主角,真正的主角只有「權力」,因為在權力的鬥爭中,沒有任何人能夠只勝不敗。
《權力的遊戲》中的紛繁鬥爭似乎有歷史原型,原因有三:一是因為維斯特洛大陸的形狀與英國版圖極為相似,而君臨城更是基本與倫敦城重合;二是因為兩大主要家族中的蘭尼斯特家族就是以蘭開斯特家族為原型,斯塔克家族的原型就是約克家族;三是因為它的整個背景與玫瑰戰爭期間的英國歷史頗為相似,都是內戰時期,以兩大家族為代表的兩方勢力爭奪最高權力。而且最厲害的是,故事開始都是「瘋王」的鍋。所以歷史上的紅白玫瑰戰爭也可以說是現實版的權力的遊戲。
權利的遊戲劇照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是1455年-1458年間的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為代表的勢力之間進行的內戰,兩大家族都是英國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的後裔,所以雙方為了爭奪英格蘭的王位進行了這場長達30年的戰爭。
玫瑰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王位繼承權的歸屬問題,除此之外,還包括亨利六世是個「精神失常」的神經病,這些問題導致其他繼承者們的虎視眈眈,以及亨利六世統治時期損失了英格蘭在歐洲大陸上的眾多領土所導致的貴族不滿。
亨利六世
15世紀40年代,英國的國王是那個以「精神失常」而著名的亨利六世,據記載,亨利六世在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精神崩潰的現象,以致口不能言、飯不能咽,所以亨利六世的王后安茹瑪格麗特就要求攝政,結果遭到了英國貴族們的明確反對,他們拒絕由來自安茹的王后代替國王執政。
然而,攝政問題已然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於是貴族們召開議會,決定讓約克公爵理查攝政,約克公爵順利地實現了攝政。幾個月後,約克公爵的攝政時間結束。
後來,一旦英國發生緊急事態,約克公爵都會以攝政的名義予以解決,而並不關注國王的精神疾病有無發作,這實際上開啟了一種先河,即臣下公然代替行使王權。這會導致兩種後果,一是英國王權的正統性受到了挑戰;二是與約克公爵實力相當且同樣希望自己獲得攝政權的勢力之間爆發戰爭。
王后安茹瑪格麗特
約克公爵理查在多次攝政後,開始對王權有所惦念,越來越認為「精神失常」的亨利六世沒有自己更適合做英格蘭國王。結果他的野心被國王亨利六世夫婦發現,理查因此被王后瑪格麗特趕走,並且不再委以攝政的重任。瑪格麗特為了掌管好手中的權力,防止理查東山再起,於是決定秘密削弱理查的權力,但是這些行為很快就被約克公爵所發現,理查決定通過武力獲取王位。至此,玫瑰戰爭最終爆發。
除了繼承權問題以外,亨利六世的統治也是其反對者日益增多。亨利六世統治時期,正值法蘭西國王收回領土以不斷加強王權的時機,所以英國和法國之間進行了英法百年戰爭,然而戰爭過後,法國收回了被英王亨利五世奪取的領土,所以英格蘭在歐洲大陸上丟失了很多土地,這直接就引起了大部分英格蘭貴族的反對,所以亨利六世的統治更是舉步維艱。
英法百年戰爭
1、國王初勝階段(1456年-1459年)
約克公爵理查被削弱實際權力後憤懣不平,於是決定以武力奪取王權,他所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即清除國王身邊的奸佞。1455年5月,理查秘密地率領一隊人馬進入倫敦,還未到達倫敦時,就與國王亨利六世的軍隊迎頭相遇,於是雙方公開地在倫敦北部的聖艾班斯進行了第一次作戰。
由於雙方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所以理查和亨利六世為了結束這場戰役就進行了妥協性質的會談,和談的結果是國王做了讓步,理查對某些特定的大事都有發言權。
聖艾班斯
聖艾班斯會戰是玫瑰戰爭的開始之戰,也是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矛盾激化的產物,它的特殊性在於約克公爵理查作為封臣以「清君側」為名,公開地與昔日的封君作戰,這實際上已經宣告了玫瑰戰爭很難以和平的方式結束。雙方會談後的一段時間裡,英國進入了暴風雨前夜的平靜,很快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打破平靜的仍然是王位繼承問題。
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和王后瑪格麗特的兒子愛德華出生,所以按照《王位繼承法》,愛德華有權繼承父親的王位,但是約克公爵也因之前的會談而獲得了王位繼承的資格,雙方都不願意放棄王位繼承權。
玫瑰戰爭
1456年,瑪格麗特要求國王亨利六世廢棄約克公爵的攝政權力,實行徵兵制,強化國王的軍隊。亨利六世的努力在1459年的路孚德橋戰役中獲得成效,獲勝的蘭開斯特家族名聲大噪,而約克公爵大敗。
2、約克家族扭轉局勢---北安普頓戰役(1460年)
約克公爵理查在愛德華出生後就深感不妙,於是他積極地聯繫實力強大的沃裡克伯爵等地方勢力。1460年,蘭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展開了北安普頓戰役,這場戰役的結果對國王亨利六世來說是災難性的。
約克公爵被打敗後,蘭開斯特家族決定遠徵歐洲大陸上的加萊,得到消息的沃裡克公爵立即率約克軍隊襲擊蘭開斯特家族的駐軍,結果蘭開斯特家族的駐軍大敗。沃裡克的這場勝利是約克家族獲得了大批支持者,這些人群起攻擊國王亨利六世。
北安普頓戰役
1460年7月,約克軍隊在支持者們的幫助下最終不費一兵一卒就成功佔領了倫敦,進入倫敦後,約克家族倫敦基本上清除了蘭開斯特家族在倫敦的勢力和支持者,僅剩據守在倫敦塔上的斯凱爾斯。
國王亨利六世率領仍忠於蘭開斯特家族的公爵、伯爵等前往北安普頓,而王后瑪格麗特與王子愛德華避居考文垂。約克軍隊佔領倫敦後,立即追擊撤往北安普頓的國王亨利六世,雙方最終無可避免的在北安普頓郡進行戰鬥。
雙方軍隊在北安普頓布兵作戰,都配有重甲部隊、重步兵、弓箭手、騎士等,正當雙方激戰正酣時,戰局出現僵局,誰也不能徹底打敗另一方。
蘭開斯特家族
促使戰局發生巨大變化的是領主埃德蒙德的反叛,埃德蒙德在亨利六世撤退時期,一直堅定地追隨,但後來因為土地糾紛而懷恨在心。當時,埃德蒙德看到約克軍隊的強大實力後,立刻決定拆除自己一直固守的右翼防禦工事,公開地幫助約克家族,右翼的崩潰直接導致了整個軍隊的潰散,這場戰役的結果遂變化。
3、亨利·都鐸的獲勝
在北安普頓戰役中,國王亨利六世被俘虜,約克軍隊佔領了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包括首都倫敦和東南地區,蘭開斯特朝廷只能避居考文垂。約克公爵理查控制倫敦後即刻召開了議會,意圖通過議會使自己的繼承權合法化,最終議員們在不情願的態度下被迫表決通過了《調解法案》,規定約克公爵查理依然是攝政王,並廢除愛德華的繼承權。
玫瑰戰爭終結
1471年,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六世被謀殺,愛德華四世順利復位,英國暫時恢復了平靜。1483年,愛德華四世去世,年幼的愛德華五世即位,王位問題再次出現。蘭開斯特家族有實力的競爭者是亨利·都鐸,約克家族最有實力的競爭者則是理察。
亨利·都鐸與理察於1485年在博斯沃思原野爆發戰鬥,最後亨利·都鐸獲勝,即位為都鐸王朝的亨利七世。為了平息兩大家族之間的矛盾,亨利·都鐸娶了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玫瑰戰爭最終結束。
玫瑰戰爭是英國中世紀爆發的內戰,它打破了英國在漫長的中世紀歷史中所形成的「平靜」,對英國人思想的解放及同時期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影響,更對英國君主權力的加強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後來都鐸家族能夠建立君主專制的重要原因。
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在英國歷史上雖然不像英法百年戰爭所跨越的時間長度,也不像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所造成的的巨大影響,但不同家族在玫瑰戰爭期間的鬥爭卻像《權力的遊戲》一樣引人注目。
英國玫瑰戰爭的歷史夾在「卑微而黑暗」的中世紀和「恐怖而血腥」的都鐸王朝之間,這場戰爭展示了內戰期間的英國主要家族之間的聯合與對抗,謀殺和廝殺。然而到了最後,兩大家族都沒有獲得夢寐以求的權力,身處異地的亨利·都鐸卻成了勝利者,等到都鐸家族的伊莉莎白一世因為無嗣而終而被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代替後,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人就會發現,也許權力才是真正的「常勝者」。
參考文獻:
1、《玫瑰戰爭簡史》
2、《英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