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諾言》:女大19歲的婚姻,最後的結局雖敗猶榮

2020-08-25 徐逢讀書

女人誰不在乎年齡?答案當然是:不平凡的女人。

香奈兒、杜拉斯,法國女人不在乎年齡的仿佛要多些。她們不僅在工作、生活中讓人忘記她們的年齡,在愛情上更是如此。她們是名人,是傳奇,在各自的領域出類拔萃,在愛情上做出驚世駭俗的選擇,人們也能理解。


當一個女人選擇了比她年輕得多的男人

人們不大有機會結識大名人,但幾乎每個人的生活圈內都有小名人和傳奇,同樣的做法,她們受到的批評和指責會多得多。甚至可以這樣說,一旦一個女人選了個比她年輕得多的男人做伴侶,她就會因此出名,被人等著看笑話。

比如在英國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說《諾言》中,伊莉莎白出生高貴,豔名遠播,因感情生活備受非議卻有很多忠誠的好友,然而,她四十歲那年嫁給一個二十一歲的男子,仍然讓她的多年好友們都跟她斷了交情。

「因為這個男孩是個好人,而她竟然佔人家年幼無知的便宜,實在是太無恥了。越了界限是不行的。」

伊莉莎白是公爵的女兒,十八歲嫁給了一個有錢的男人,卻在外面鬧出驚天醜聞,離婚後嫁過一個又一個男人,情人多不勝數。她是賭棍、蕩婦、花錢如流水,但她又是非常有魅力的女人,坦率直爽,興致勃勃,勇氣十足,真摯誠懇,待人大方。神奇的是,嫁給彼得後,大家都等著看笑話,但她竟然變成了節儉的主婦,愛惜名節,與從前的她判若兩人。

然而十年後,這段婚姻還是發生了問題。三十一歲的彼得瘋狂地愛上了勳爵的小女兒芭芭拉。他小心地隱瞞此事,怕傷了妻子的心,但是伊莉莎白早就洞悉一切。當年彼得向她求婚時,她曾主動許諾,他想要自由,她就會放手。現在她要兌現這個彼得並沒有要求她遵守的諾言,在當初他向她求婚的飯店吃過午餐後,她就去跟彼得離婚。


有資格對年齡說不的女人

小說從「我」在那家飯店遇見伊莉莎白而展開這段講述,用一頓午餐的時間,回顧了一個女人的大半生。小說最後寫到伊莉莎白要去赴約辦離婚時,幾乎不能從餐椅上站起來,但她還是笑了笑,猛地一躍而起。這個細節令人心碎,與結尾時寫她在路上向一個脫帽致意的熟人優雅地躬身回禮的細節,形成了鮮明對比。

「空氣溫和,依然像春天似的,屋頂上空,小朵小朵的白雲悠然飄浮在藍天之上。」

美好的景物和人物的外形非常和諧,也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相吻合。那一刻,伊莉莎白的心正滴著血,但她在「我」心中,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非常誠懇的女人。


毛姆寫這篇小說時筆觸異常溫柔,單憑他對伊莉莎白這一人物的刻畫,就可打破毛姆厭女症的說法。當然,他確實在一些文章中對女性的態度不夠友善,犀利得過了頭。毛姆討厭的不是性別,而是某一類人。對於《諾言》中的伊莉莎白,他就很喜歡。

他在小說中並不否認伊莉莎白這一類人物的缺點,直言她年輕時奢侈放蕩、驕縱無度,不計後果,美貌驚人卻行為放浪。但是,她對情人不忠,對朋友卻始終如一。這是她的優點。

除了對她個性方面的欣賞,毛姆最後直接給出了一個總結:我發現她是個讓人愉快的同伴,屬於極少數上天眷顧可以無所畏懼地暴露自己想法的人(由此也節省了不少寶貴時間),言辭機敏俏皮……不管怎麼說,她是個誠懇的女人。

不管是小說的標題——諾言,還是文中一再出現的「誠懇」這個詞彙,都體現了毛姆對這位女性的品質中某一特點的激賞。


一名浪蕩半生的女人,最後愛上了一個年輕男子,並在多年後對方又愛上別的女人時仍然愛著他。這句話可以作為伊莉莎白五十年情感生活的總結。

她比對方大了十九歲,但她直到年過半百,依然美得無人能及,只靠著殘褪的美貌就足以打敗標緻的少女。她的儀態高貴,笑容動人——從毛姆的描寫中,讀者可以看到一位雖然已過

了人生的盛年,卻以其天賦美貌和豐富的閱歷、聰慧的頭腦而魅力無限、令人心折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有資格對年齡說不。


她是真正懂得生活的女人

在旁人看來,伊莉莎白大概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但她並沒有。在她嫁給年輕她十九歲的丈夫時,她就誠懇地面對了這個問題,要在未來某一天,對方想要自由時她就放手。她認為這樣才夠公平。

這樣的女人,經歷過生活的驚濤駭浪,看清了生活的本質,不盲目自信,卻足夠勇敢。這才是她最讓人欽佩之處。

這段女大十九歲的婚姻,最後卻敗給了一名「美得乾乾淨淨,腦袋空空」的年輕姑娘,表面看來還是輸給了時間,輸給了青春,輸給了年齡不相稱。但是伊莉莎白雖敗猶榮,因為她雖然仍愛著彼得,但這個男人、這段婚姻,都只是她豐富人生中的一段經歷,而不是她的全部。她不僅讓自己抓住每一個當下的愛情,也讓她深愛的人如此去做。

所以我們能理解毛姆為何一直讚賞這位女子的誠懇。她確實誠懇,絕不搞雙標,真誠率真,向來如此。她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看穿人性,卻依然從容地擁抱命運賦予她的一切。


參考書目:《諾言》(英 毛姆)

相關焦點

  • 《旋轉木馬》荒誕的愛情故事背後,是毛姆對人性的悲憫與寬容
    這本書是毛姆先生最溫情的體現,他一反常態,將往日作品裡對愛情的不看好通通拋諸腦後,用細膩辛辣的筆觸給我們講述了幾個荒誕又溫暖的愛情故事。到最後,該退出的人退出,該死的人死了,有情人終成眷屬。《旋轉木馬》講述了三段由悲劇化為喜劇的愛情故事,牧師之女與將死詩人的短暫虐戀,紈絝公子哥與伯爵夫人的歡愉偷情,年輕有為的律師與寡婦的坎坷戀愛。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淺析愛塔為什麼成為斯特裡克蘭最後的女人
    在吃盡苦頭後,他棲身於有著&34;之稱的大溪地島嶼,與一位當地土著姑娘結為夫妻,最後雖疾病纏身,但最終完成了他的繪畫夢想。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夾敘夾議,以主人公&34;的視角,將斯特裡克蘭德轉行畫畫後的坎坷生涯娓娓道來。主人公&34;作為事件的目擊者,同小說人物直接發生聯繫,推動著情節的發展。而縱觀小說,作者毛姆不僅探討了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也探索了人類的感情。
  • 毛姆《風箏》:婚姻中的傻女人才這樣做
    毛姆的小說總是關注人生的思考,對於愛情和婚姻甚少提及,但很多哲理與睿智卻隱喻其中,需要慢慢體會。在這部《風箏》中,貝蒂最後變成了一個潑婦,但其實是個受害者,同情這個傻女人,更希望對婚姻與家庭中有這樣想法的女人有一定警醒。
  • 毛姆《信》:原型人物沒有受到懲罰,毛姆在小說裡讓她付出了代價
    一個女人出於嫉妒,或者是出於遭遇背叛的憤怒,殺了她的情夫,最後卻被無罪釋放。她沒有承認自己是謀殺,但她的律師和助理,對此心知肚明。萊斯莉最後能被釋放,是她充分利用了自己素來給人的好印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條件,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用了她丈夫對她的信任和愛。而這,恰恰是最大的諷刺。我們都知道,毛姆的小說通常取材於手邊的素材。《信》是有原型人物和故事的。1911年,一個名叫埃塞爾的校長夫人槍殺了一個錫礦經理,原因與小說中寫的一樣。
  • 《月亮與六便士》: 婚姻裡,女人的格局是什麼,結局就是什麼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最會講故事的人。《月亮與六便士》完成於1919年。丈夫雖木訥寡言、不善交際,在工作上也算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育有一雙健康,漂亮的兒女還算家庭美滿。但她雖與丈夫生活多年,卻一點不了解丈夫內心的真實想法,不知道他心中有一個當畫家的夢。所以在她得知自己的丈夫無緣無故離家出走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是他一定是跟另外一個女人私奔了。
  • 毛姆《尋歡作樂》| 愛是完全接納與尊重
    文學作品中,拋夫棄子的安娜·卡列尼娜、愛慕虛榮的包法利夫人、「交際花」茶花女……這些故事為何影響深遠?顯然離不開他們的精神探索與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風貌。>毛姆享年91歲,創作生涯跨越半個多世紀,英國女王授予他「騎士」稱號。
  • 有這1人婚姻或許不難
    一生婚姻的本身就像節氣一樣要經歷春暖花開寒冬酷暑,婚姻究竟是什麼樣的感受只有當事人經歷才能感悟出來。對於一個步入婚姻的女人,擁有個好公婆婚姻或許就沒那麼難了。在舊社會的家庭納妾不是件大不了的一件事,可婆婆能懂妻子和小妾共侍一夫的痛苦。
  • 《妻妾成群》:19歲女學生自願嫁給半百老頭,失去的只有青春?
    取得了如此多成就的一部影片,其最初來源是年僅26歲的蘇童寫下的一部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南方大宅院裡,一個男人和四個女人之間的故事,明爭暗鬥,此起彼伏,故事十分精彩絕倫。2018年,《妻妾成群》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女版武松"陳傳香:年僅19歲空手打死金錢豹,如今咋樣了?
    ——金大車1975年5月份,19歲的陳傳香隨大人們下地幹活,當大家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幹農活這方面的時候,森林裡卻突然猛地竄出了一隻龐然大物,這是一隻金錢豹。而金錢豹剛好就撲了一位女子,名字叫做柯正玉。大家都被嚇到了,甚至有農民乾脆丟下了工具逃跑。
  • 《最後的抵抗》:聯蒙滅金到崖山之戰45年,宋朝為什麼大敗?
    >凜冬裡我與此書相遇,而後用將近六個小時讀完了這本書,在明明知道最後大戰結局的情況下當宋朝沉迷於一雪前恥的勝利時,它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類似的結局在多年後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金滅亡後,蒙古決意大肆侵略宋。宋對此並不是沒有預料到,甚至決定先下手為強。然而任人不當導致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失敗,軍心渙散。
  • 豆瓣9.0《面紗》:毛姆剖析人性的著作,三次被拍成電影
    多年前我認識一家人,家有一兒一女。女孩差不多有12歲,很漂亮,我曾親耳聽到媽媽對女兒說:「你長這麼好看,將來一定要傍個大款,給弟弟一個好前程」我當時聽了就很無語,這樣的薰陶,將來不知那女孩會是什麼樣。「我要培養一個女兒,給她自由,讓她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於世。我要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愛她,撫養她長大,不止是為了讓某個男人因為很想和她睡覺而供她吃住,養她一輩子。」
  • 毛姆《面紗》:出軌,絕不會是單方面的原因
    ————傳記作家特德·摩根《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面紗」二字,便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這華麗的面紗啊,人們就管這叫做生活。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都充分展現了毛姆筆觸的個人特色。他擅長書寫人性,揭露人性的弱點和拐點。
  • 《說唐》武力大排名之英才早逝裴元慶
    ……宇文化及心甚慌,忙上金頂龍舟啟奏道:&34;煬帝大驚,忙傳旨鳴金收軍。宇文成都大敗,回到龍舟。裴元慶看天色已晚,也回四明山去了。伍雲召、伍天錫三人無一庸手,個頂個兒的是響噹噹的好漢,成都雖然最後勉力(請注意「只得奮勇」幾個字)取得了勝利,但是卻極大消耗了體力;其二從上述的引文中可以注意到「成都敵三傑」這場戰鬥歷時是非常長的,是「從早晨直戰到天色已晚
  • 毛姆《人生的枷鎖》:人生是一場多重枷鎖裹挾得艱難前行
    毛姆在《人生的枷鎖》這個標題上,同樣費了一番苦心,這在它的自序中有提到。原本發現艾塞亞的一句引語——「灰燼中之美」為本書的提名頗為貼切,可惜這一標題已被人採用了,只好另闢蹊徑。最後藉由斯賓諾莎的倫理學著作中的一本書名,稱之為《人生的枷鎖》。
  • 毛姆《鐵行輪船公司》:讀懂這個短篇,需要注意一句景物描寫
    加拉格爾先生上了船後就不停打嗝,最後竟然因此送命!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一下,加拉格爾先生到底得了什麼病?《鐵行輪船公司》,這個標題莫名其妙。它當然不是一個航運公司的說明書,作為一篇小說的標題,並無吸引力。讀完小說,讀者知道毛姆寫的是在鐵行輪船公司的一艘輪船上發生的故事,但他何至於用這個標題?第二次閱讀時,我才從故事中掙脫出來,退後一步,安靜地欣賞起這篇小說。
  • 三十而已:大男子主義的陳嶼,婚姻究竟敗在哪裡
    在家擁有著高在上的話語權,做什麼事都喜歡獨斷專行,從不和鍾曉芹商量,而性格懦弱的乖乖女鍾曉芹只有服從的份。陳嶼喜歡養魚,於是在家裡弄了個大魚缸,主要精力都放在養身大業上,鍾曉芹在他眼裡連養的魚都不如。鍾曉芹喜歡養貓,結果因為貓嚇死了陳嶼的兩條魚,被打發到冷宮,讓鍾曉芹送到娘家去養。鍾曉芹每次嫌門鎖打不開讓陳嶼換了,陳嶼就是不理睬沒當回事。
  • 毛姆《螞蟻和蚱蜢》|從幸運背後窺探人性的弱點
    這是毛姆作品中的一貫做法,不論是長篇還是短篇,毛姆總喜歡把「我」放入到敘述中。這樣的故事顯得更加真實,同時也可以自然而然以觀察的手法來描述人物,還可以適時對人物進行評論,必要的時候,還可推動情節。喬治是以「我」的觀察出場的,我在飯店遇到他正在吃午飯。我看到的是一個滿目愁容的他。「他的兩隻眼睛呆滯無神,仿佛全世界的重擔都壓在他一人肩上。」
  • 豆瓣9.0分《面紗》:一生必讀的婚姻經典,讓你看到愛情的真相
    這也是毛姆的作品中,僅有的一本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除此之外,這本書是在毛姆親自遊歷中國之後寫作的,全書以中國為背景,大多能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雖然從內容上看來,這是一部關於愛情和婚姻的小說,但不同於其他愛情小說的是,這裡沒有的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沒有至死不渝的愛,連結局都跟愛情沒有關係,女主凱蒂自始至終沒有愛上男主瓦爾特,而瓦爾特到死都沒有釋懷女主的背叛,留下一句耐人尋味的「死的卻是狗」撒手人寰。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