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誰不在乎年齡?答案當然是:不平凡的女人。
香奈兒、杜拉斯,法國女人不在乎年齡的仿佛要多些。她們不僅在工作、生活中讓人忘記她們的年齡,在愛情上更是如此。她們是名人,是傳奇,在各自的領域出類拔萃,在愛情上做出驚世駭俗的選擇,人們也能理解。
人們不大有機會結識大名人,但幾乎每個人的生活圈內都有小名人和傳奇,同樣的做法,她們受到的批評和指責會多得多。甚至可以這樣說,一旦一個女人選了個比她年輕得多的男人做伴侶,她就會因此出名,被人等著看笑話。
比如在英國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說《諾言》中,伊莉莎白出生高貴,豔名遠播,因感情生活備受非議卻有很多忠誠的好友,然而,她四十歲那年嫁給一個二十一歲的男子,仍然讓她的多年好友們都跟她斷了交情。
「因為這個男孩是個好人,而她竟然佔人家年幼無知的便宜,實在是太無恥了。越了界限是不行的。」
伊莉莎白是公爵的女兒,十八歲嫁給了一個有錢的男人,卻在外面鬧出驚天醜聞,離婚後嫁過一個又一個男人,情人多不勝數。她是賭棍、蕩婦、花錢如流水,但她又是非常有魅力的女人,坦率直爽,興致勃勃,勇氣十足,真摯誠懇,待人大方。神奇的是,嫁給彼得後,大家都等著看笑話,但她竟然變成了節儉的主婦,愛惜名節,與從前的她判若兩人。
然而十年後,這段婚姻還是發生了問題。三十一歲的彼得瘋狂地愛上了勳爵的小女兒芭芭拉。他小心地隱瞞此事,怕傷了妻子的心,但是伊莉莎白早就洞悉一切。當年彼得向她求婚時,她曾主動許諾,他想要自由,她就會放手。現在她要兌現這個彼得並沒有要求她遵守的諾言,在當初他向她求婚的飯店吃過午餐後,她就去跟彼得離婚。
小說從「我」在那家飯店遇見伊莉莎白而展開這段講述,用一頓午餐的時間,回顧了一個女人的大半生。小說最後寫到伊莉莎白要去赴約辦離婚時,幾乎不能從餐椅上站起來,但她還是笑了笑,猛地一躍而起。這個細節令人心碎,與結尾時寫她在路上向一個脫帽致意的熟人優雅地躬身回禮的細節,形成了鮮明對比。
「空氣溫和,依然像春天似的,屋頂上空,小朵小朵的白雲悠然飄浮在藍天之上。」
美好的景物和人物的外形非常和諧,也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相吻合。那一刻,伊莉莎白的心正滴著血,但她在「我」心中,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非常誠懇的女人。
毛姆寫這篇小說時筆觸異常溫柔,單憑他對伊莉莎白這一人物的刻畫,就可打破毛姆厭女症的說法。當然,他確實在一些文章中對女性的態度不夠友善,犀利得過了頭。毛姆討厭的不是性別,而是某一類人。對於《諾言》中的伊莉莎白,他就很喜歡。
他在小說中並不否認伊莉莎白這一類人物的缺點,直言她年輕時奢侈放蕩、驕縱無度,不計後果,美貌驚人卻行為放浪。但是,她對情人不忠,對朋友卻始終如一。這是她的優點。
除了對她個性方面的欣賞,毛姆最後直接給出了一個總結:我發現她是個讓人愉快的同伴,屬於極少數上天眷顧可以無所畏懼地暴露自己想法的人(由此也節省了不少寶貴時間),言辭機敏俏皮……不管怎麼說,她是個誠懇的女人。
不管是小說的標題——諾言,還是文中一再出現的「誠懇」這個詞彙,都體現了毛姆對這位女性的品質中某一特點的激賞。
一名浪蕩半生的女人,最後愛上了一個年輕男子,並在多年後對方又愛上別的女人時仍然愛著他。這句話可以作為伊莉莎白五十年情感生活的總結。
她比對方大了十九歲,但她直到年過半百,依然美得無人能及,只靠著殘褪的美貌就足以打敗標緻的少女。她的儀態高貴,笑容動人——從毛姆的描寫中,讀者可以看到一位雖然已過
了人生的盛年,卻以其天賦美貌和豐富的閱歷、聰慧的頭腦而魅力無限、令人心折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有資格對年齡說不。
在旁人看來,伊莉莎白大概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但她並沒有。在她嫁給年輕她十九歲的丈夫時,她就誠懇地面對了這個問題,要在未來某一天,對方想要自由時她就放手。她認為這樣才夠公平。
這樣的女人,經歷過生活的驚濤駭浪,看清了生活的本質,不盲目自信,卻足夠勇敢。這才是她最讓人欽佩之處。
這段女大十九歲的婚姻,最後卻敗給了一名「美得乾乾淨淨,腦袋空空」的年輕姑娘,表面看來還是輸給了時間,輸給了青春,輸給了年齡不相稱。但是伊莉莎白雖敗猶榮,因為她雖然仍愛著彼得,但這個男人、這段婚姻,都只是她豐富人生中的一段經歷,而不是她的全部。她不僅讓自己抓住每一個當下的愛情,也讓她深愛的人如此去做。
所以我們能理解毛姆為何一直讚賞這位女子的誠懇。她確實誠懇,絕不搞雙標,真誠率真,向來如此。她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看穿人性,卻依然從容地擁抱命運賦予她的一切。
參考書目:《諾言》(英 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