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一場永不痊癒的霍亂

2020-08-27 熋有話要說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改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同名小說,該書也是被馬爾克斯本人稱為最好的作品。

出版於1986年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關於愛情的一次全面思考。

雖然電影只拍攝了片中幾個關鍵性的時間,但是總體而言,依然完整的還原了馬爾克斯原著當中的故事。

故事聚焦於19世紀末期的拉丁美洲,遊輪公司老闆私生子阿里薩,走私販女兒費爾明娜以及貴族之後的醫生之間的愛情故事。

這場愛情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愛情折磨半生的男人,一個將靈魂奉獻給一個女人,將身體分享給622個情人的男人——阿里薩。

阿里薩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被戰爭、孤獨與死亡等多種災難所折磨的時代。

如果說霍亂給拉丁美洲所帶來的是半個世紀的慘狀,那麼愛情給阿里薩一生所帶來的就是如同霍亂一般的症狀。

年輕的阿里薩第一次將寫滿熾熱情感的書信交給所愛之人費爾明娜之後,「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突然暈厥。這一次可把他的母親嚇壞了,因為這狀況不像是因為愛情而心神不寧,倒像是染上了霍亂。」教父替他檢查時也嚇了一跳,阿里薩脈搏微弱,呼吸沉重,像垂死之人一樣冒著虛汗。但檢查後得知,病人並沒有發燒,渾身也沒有哪一處疼痛,唯一確切的感覺就是迫切希望自己死掉。

但是,身陷愛情之中的阿里薩卻甘願享受這種有如瘟疫般的煎熬,即便愛情這種病症讓他心神不寧,頻頻出錯,甚至在郵局工作時心不在焉,引起眾人的抗議。

在愛上費爾明娜的五十二年裡,阿里薩所經歷身體上的痛苦都充分證明了愛情、相思的症狀與瘟疫、霍亂的症症那麼相近,熱烈、迫切甚至痛楚的情感都像生理疾病一樣傾瀉出來且來勢洶洶,不分時間、地點,卻讓人無法自拔,無一倖免。

愛情迸發而出的時候,還伴隨著另一種隱秘的情緒——恐懼,就像我們面對瘟疫。

阿里薩愛的炙熱愛的狂放,如病痛般排山倒海,不能自拔。

然而在他放浪形骸的背後,是他情感與欲望的割裂,是對愛情的渴望和恐懼。

而與之相反的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醫生夫婦,愛的優雅,愛的體面,滿足了世俗對於愛情的一切幻想,他們的愛情是一種隱忍的穩定。

烏爾比諾醫生治好了費爾明娜的病,也撲滅了她尚未觸及的愛情之火,兩個人婚姻的背後,藏著對於激情的恐懼。

五十二年後,熱烈的阿里薩和冷靜的費爾明娜得以重逢,並以「霍亂」之名乘船遠遊,談一場註定不能泊岸的戀愛,而這場戀愛的期限是「一生一世」。

陷入愛情的人如同感染了瘟疫,帶著某種生理的苦痛與精神的癲狂,拒絕上岸,獲得所謂的穩定。

愛情本身就是一場霍亂,它不需要救治,也無法救治。

相關焦點

  • 霍亂的愛情,愛情的霍亂:相思於悽美的純真,相守於溫暖的承諾
    文|心靈餘白《霍亂的愛情》是我看過名著中最晚的一本,源於不喜歡小說的名字中「霍亂」一詞,因為新冠病毒席捲全球,讓人們第一次有談虎色變的感覺。不過閒來無事的我還是捧了起來,這是讓我心痛的一本書,有為愛情成全的開心,也有為這份53年遲來太久的愛而遺憾。
  • 一個男人和623個女人的故事,霍亂時期的愛情
    是的,這個是偉大的愛情故事,被世間稱之為愛情故事的經典。這本書就是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也是《百年孤獨》的作者。今天胡亂言語《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的相思就像染上了霍亂費洛倫蒂諾(男主)相思費爾米娜(女主)時他是怎麼樣呢?「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突然暈厥。」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渣男的執念?還是高於現實的浪漫?
    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有人評論為愛情的百科全書,也有人評論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小說的大概內容就是男主在人群中看了女主一眼,便情定終身,一直等待女主等了50多年。沒看過小說的人,可能覺得這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如此偉大。然而,當得知男主在這50多年中有600多個情人,便認定這是三觀不正的渣男。到底是渣男的執念,還是高於現實的浪漫,以下通過創作背景和西方的愛情觀念來分析。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病
    在等待費爾明娜回覆信件的日子裡,阿里薩就像得了一場霍亂,他變得「寡言少語、茶飯不思、輾轉反側、夜夜難眠」;「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昏厥」, 為了治好這場病,阿里薩用了51年時間。就算被這相思病折磨得奄奄一息,就算時間在身邊流淌而過,阿里薩依然堅信,他和費爾米娜「遲早會相逢,那時的情景會是怎樣呢?」。
  • 《霍亂時期愛情》當愛情患上了瘟疫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它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創作。《一本好書》中王洛勇的演繹讓觀眾動情落淚,今天要帶你走進的是電影版的《霍亂時期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從小說到電影
    《霍亂時期的愛情》創作的直接起源,是馬爾克斯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一對來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溫蜜月旅行的老人,竟被載他們出遊的船夫用槳打死了,為的是搶走他們身上帶的錢。妄圖用一切他能到手的女性來代替費爾米娜·達薩的位置,真可謂用愛情的名義來褻瀆愛情。他在老態龍鍾之時依然熱烈追求費爾米娜·達薩並終於贏得她的愛情。應當說,既有出自衷心能真愛,也有出自補賞失敗的執著,只有在費爾米娜·達薩真誠待他,愛他的感召下,他的愛才日益純真起來,從而在垂暮之年品賞到了幸福愛情的甜蜜。
  • 《霍亂時期的愛情》:在生命的倒計時,愛情才得以真正綻放
    其中,《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多次提及:因為題目與「霍亂」相關,同時,它還是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而馬爾克斯,在中國一直屬於知名度較高的幾位獲得諾獎的作者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 馬爾克斯著但實際上,本書其實與霍亂關係甚微,因為霍亂只作為意象而存在著
  • 愛與永恆——讀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 》是被譽為「繼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天才們之後, 繼巴布洛·聶魯達之後最偉大的天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第一部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極為重要的作品,馬爾克斯曾在西班牙《國家報》1986年1月6日登載的訪問記中說道:「對我來說, 重要的不是這部小說本身, 而是……我每天幾小時關起門來思考有關愛情、老年與死亡的問題……其實這是互相依存、互相連結的三件事。」 該作品講述了在霍亂時期,一位男青年等待自己心愛的女子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故事,即使兩人逐漸老去,這場生命中的愛情卻是沒有極限的。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究竟是什麼?
    說到描寫愛情的小說,真的是數不勝數,幾乎所有作家都窮盡畢生精力,試圖描寫愛情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動人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文學界有一部公認的作品,它寫盡了愛情的各種模樣,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這本書就是加拿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51年談662場戀愛,原來這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你認為真的有七年之癢,時間是殺死感情的兇手嗎?你覺得愛情重要還是道德重要?在感情世界裡,總有很多說不清楚的為什麼。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有感(下)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在馬爾克斯憑藉 《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一部專門描寫愛情的小說。 這本書的基調正如著作開篇談到的:「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我們總說愛情的滋味,但不知道是何滋味!看完這本書,我想愛情的滋味大概就是苦杏仁的味道!
  • 《霍亂時期的愛情》: 人,能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
    於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構思破土而出。感人之處,恰在於,路易莎最終大膽而衝動地答應了那位小夥的求婚。而理解與信任,恰是愛情所最需要的。但馬爾克斯,恰是要藉助《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們看到愛情本質,愛情的尊嚴,理解與信任的重要。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到底是要光鮮還是要歷經千帆的初心?
    加西亞.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四年後又憑藉《霍亂時期的愛情》打破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再無作者可以寫出偉大作品」的定律,雖然《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延續上一部的魔幻主義,但是現實,依然會令人嘖舌、永遠令人津津樂道。
  • 愛情又不是路,能用長短來衡量麼?《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書評 大多數的愛情故事總不能免俗地涉及主體雙方的家世、金錢及地位的權衡。我在想,如果男主角在剛開始就擁有與他晚年時擁有的金錢與地位來為他的愛情助力,他們兩人是否就可開花結果,最讓我懷疑的是如果當初他們真的成就了婚姻,這個男人的忠誠度可以讓人信服嗎?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丨大半世紀盪氣迴腸的苦戀?其實只是各取所需
    然而這部《霍亂時期的愛情》顛覆了我的印象,絲毫找不到丁點「魔幻」色彩。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出生於哥倫比亞,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1967年《百年孤獨》問世,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85年出版《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說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紐約時報評價「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 《霍亂時期的愛情》:在氣味裡,瀰漫著不可捉摸的"愛情與死亡"
    當談到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感源自何處時,馬爾克斯說:&34;在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寫了《霍亂時期的愛情》來講述他心目中的愛情,馬爾克斯動情地將它稱之為&34;。這本書在探討人的生命中必不可缺的東西:愛情、死亡和永恆的孤獨。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成人的童話
    但霍亂時期的愛情,卻在人生盡頭之處更改了結果,讓已然不完滿的人生完滿了。男主因為一眼定情,然後用五十二年的時間執著地緊緊地追隨著自己的鮮花女神。女主和男主在情竇初開的年紀相遇,階級的差距讓兩個人連說一句話的機會都沒有,只有通過一封封情書表達愛意,文字是最容易給人幻想的東西,兩個人在長達兩年的書信來往之中,彼此在心中幻化了一個彼此,甚至私定了終身。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找了一個又一個,那人就在對面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找了一個又一個,那人就在對面 最後,當我們看完整部小說再回頭看這位好友的故事:一個亡命之徒,他秘密維繫了多年的愛情,隱瞞了四周所有的人,這一切和阿里薩是多麼地相似。這部愛情小說,終於以一種奇怪的方式,照應了開頭。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也就這樣,值得相信,也不必過分拔高
    《霍亂》寫的都是細碎的生活瑣事,娓娓道來。誠然,影視化的藝術作品終究有它的局限,文字傳達的諸多幽微細膩之處,遠遠非影視能及。因此,看了電影後,一個巨大的疑惑困擾我。主人公弗洛倫蒂諾在等候費爾明娜的半個世紀中,睡遍滿城女人,有何底氣對費爾明娜說出那句:「我為你保留了童貞。」
  • 5分鐘帶你看完《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是一場歷經半個世紀的痴戀
    身處愛情中的人越是艱難險阻,越是相愛。費爾明娜遠行後,阿里薩通過職位的便利找到她的位置,給她寫信,她給他回信。作者在前面用了50多頁的篇幅寫他們相愛的艱難,只用了一句話就讓他們分開了:「今天,見到您時,我發現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場幻覺。」老實說,我初中時讀到這一段並不理解,還以為自己錯過了什麼,直到結婚生子、年歲漸長,才慢慢的明白了。費爾明娜跟隨父親在外遊歷一年多、經歷過生死、飽經世事後回到家鄉。她早已不是從前那個懵懂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