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找了一個又一個,那人就在對面

2020-10-03 實話實說真的好難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找了一個又一個,那人就在對面


醫生烏爾比諾進入朋友的自殺現場,找到了好友的遺囑,並遵照遺囑找到了他的秘密情婦,妥善而隱秘地將好友的財產留給了她。他在做完這一切之後略有震驚,不解地想妻子傾訴他。他不明白,一個人怎麼可以隱藏他的罪行達如此之久。妻子卻不以為然。

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第一章讓這部手法傳統得一塌糊塗的小說變得有趣:讀者好像先從壺嘴進入壺身真正的故事裡。最後,當我們看完整部小說再回頭看這位好友的故事:一個亡命之徒,他秘密維繫了多年的愛情,隱瞞了四周所有的人,這一切和阿里薩是多麼地相似。這部愛情小說,終於以一種奇怪的方式,照應了開頭。


後面開始倒敘。返回到了最初的時間點。從阿里薩第一次遇見費爾納米開始,到兩人的相戀,在費爾納米父親的阻礙下用信件艱難地維繫著戀情,直到費爾米納忽然再次見到阿里薩本人,忽然如夢方醒,不理解自己為何對這個平凡而陰沉的小夥子神魂顛倒,斷然斬斷情思,拒絕了阿里薩,這一段的強度很大,你可以感受到這種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焦慮。
而後醫生烏爾比諾出現了,費爾納米嫁給了出色而無可挑剔的丈夫,兩人磕磕絆絆地婚姻生活著,中間穿插了阿里薩一面為費爾納米保留心中的愛情聖地,一面卻不斷獵豔的混亂生活,兩條平行的線,仿佛沒有交匯的一天。


費爾納米是高高在上的,嫁給了身世顯赫的丈夫,光環籠罩;阿里薩在船運公司艱難地向上爬,逐漸成功。整個中間部分隨著二人活動範圍的擴大而視角逐漸寬廣,寫得豐富而從容。隨著愛情主線逐漸展開的,還有拉美霍亂橫行、官僚當道、人民苦難的生活畫卷,以致有人認為,在那些艱難的畫卷下的細碎生活,根本沒有愛情的容身之處。

進行到烏爾比諾死亡,正敘的時間和小說開頭終於接上時,小說的節奏,一下子停滯下來。等待了五十多年的時間終於到來,阿里薩卻發現,青春已經不在了,他猶豫起來。他深愛的女人伏在丈夫的屍體上哭泣,她並不記得過去的愛情,她有的是對丈夫的無限回憶。

兩個老人遲暮的愛情,再度豐富了「愛情百科全書」的內涵,它是顧慮重重的,處心積慮的,小心而脆弱的,兩人不斷地向前又退縮,直到最後,將所有現實置之度外。諷刺的是,正是霍亂,為這份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提供了最好的避難所。

相關焦點

  • 愛與永恆——讀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 》是被譽為「繼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天才們之後, 繼巴布洛·聶魯達之後最偉大的天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第一部作品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第一部作品。美國拉蓋爾·張·羅德格斯曾讚譽馬爾克斯道:「近三十年 (1960-1990) 來拉美文學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文學在世界文壇的地位。這一光輝時期產生了具有國際水準的敘事文學, 質量極富的詩作和極高活力和社會影響的劇作。這一時期的拉美作家填補了前輩作家留下的空白, 並在當代文化舞臺上贏得了主角的地位。」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究竟是什麼?
    說到描寫愛情的小說,真的是數不勝數,幾乎所有作家都窮盡畢生精力,試圖描寫愛情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動人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文學界有一部公認的作品,它寫盡了愛情的各種模樣,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這本書就是加拿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從小說到電影
    《霍亂時期的愛情》創作的直接起源,是馬爾克斯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一對來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溫蜜月旅行的老人,竟被載他們出遊的船夫用槳打死了,為的是搶走他們身上帶的錢。馬爾克斯筆下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應當看作是情愛文學中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典型。他能在任何情況下不忘當初的戀人,又能在任何情況下勾引別的女人。他性格倔強,又放浪形骸,厚顏無恥。小說的故事發生在霍亂時期。在小說中,加西亞·馬爾克斯賦予霍亂一種象徵意味——愛情。因為霍亂能致人死命,也能讓人懂得生之珍貴,激發出更加頑強的生命力。對於阿里薩來說,霍亂與愛情的作用相近。
  • 《霍亂時期的愛情》: 人,能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
    這,是所有追求路易莎的小夥子們的夢魘,而這夢魘是來自於人的。於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構思破土而出。感人之處,恰在於,路易莎最終大膽而衝動地答應了那位小夥的求婚。當生命時刻面臨著威脅時,人會有深深的孤獨感。每個人連自己的命運都會懷疑,何況是另外一個人。理解、信任,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而理解與信任,恰是愛情所最需要的。但馬爾克斯,恰是要藉助《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們看到愛情本質,愛情的尊嚴,理解與信任的重要。
  • 《霍亂時期的愛情》:在生命的倒計時,愛情才得以真正綻放
    其中,《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多次提及:因為題目與「霍亂」相關,同時,它還是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而馬爾克斯,在中國一直屬於知名度較高的幾位獲得諾獎的作者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 馬爾克斯著但實際上,本書其實與霍亂關係甚微,因為霍亂只作為意象而存在著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有感(下)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在馬爾克斯憑藉 《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一部專門描寫愛情的小說。 這本書的基調正如著作開篇談到的:「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我們總說愛情的滋味,但不知道是何滋味!看完這本書,我想愛情的滋味大概就是苦杏仁的味道!
  • 一個男人和623個女人的故事,霍亂時期的愛情
    是的,這個是偉大的愛情故事,被世間稱之為愛情故事的經典。這本書就是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也是《百年孤獨》的作者。今天胡亂言語《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的相思就像染上了霍亂費洛倫蒂諾(男主)相思費爾米娜(女主)時他是怎麼樣呢?「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突然暈厥。」
  • 《霍亂時期的愛情》:在氣味裡,瀰漫著不可捉摸的"愛情與死亡"
    提起描繪孤獨的小說,一定少不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被馬爾克斯放置在一個名為馬孔多的小鎮上,他將現實與想像有機結合,構築了一個瑰麗的世界。當談到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感源自何處時,馬爾克斯說:&34;在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寫了《霍亂時期的愛情》來講述他心目中的愛情,馬爾克斯動情地將它稱之為&34;。這本書在探討人的生命中必不可缺的東西:愛情、死亡和永恆的孤獨。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病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這部《霍亂時期的愛情》,就像他那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一樣非同凡響陷入戀愛的人們,何嘗不是在戀愛中,把人類一切美好的情感和道德,都安放在對方身上,仿佛那個人是這人世裡最獨特的那一個完美的人,在對愛情的美好想像中,不自覺地把對方幻想成一個英雄或是遺世獨立的美人。正如《大話西遊》裡面,紫霞仙子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會在一個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雲彩來娶我。」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渣男的執念?還是高於現實的浪漫?
    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有人評論為愛情的百科全書,也有人評論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小說的大概內容就是男主在人群中看了女主一眼,便情定終身,一直等待女主等了50多年。沒看過小說的人,可能覺得這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如此偉大。然而,當得知男主在這50多年中有600多個情人,便認定這是三觀不正的渣男。到底是渣男的執念,還是高於現實的浪漫,以下通過創作背景和西方的愛情觀念來分析。
  • 愛情是一場永不痊癒的霍亂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改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同名小說,該書也是被馬爾克斯本人稱為最好的作品。出版於1986年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關於愛情的一次全面思考。故事聚焦於19世紀末期的拉丁美洲,遊輪公司老闆私生子阿里薩,走私販女兒費爾明娜以及貴族之後的醫生之間的愛情故事。這場愛情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愛情折磨半生的男人,一個將靈魂奉獻給一個女人,將身體分享給622個情人的男人——阿里薩。
  • 愛情又不是路,能用長短來衡量麼?《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書評如果這半個多世紀守候只是單純空白的數日子,那這個男人可被當之無愧地稱為痴情種,但情況不是這樣,他用濫情與風流無盡地沾惹各種花草來給他的等待添色加彩,也增加了別樣的趣味。 大多數的愛情故事總不能免俗地涉及主體雙方的家世、金錢及地位的權衡。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51年談662場戀愛,原來這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你認為真的有七年之癢,時間是殺死感情的兇手嗎?你覺得愛情重要還是道德重要?在感情世界裡,總有很多說不清楚的為什麼。
  • 霍亂時期的愛情亂了我的神經
    記得是2017還是2018年,讀了《百年孤獨》,被小說裡的人名徹底搞炸,當時還寫了一片書評吐槽說這小說光是研究人名就花費了我一半精力,沒想到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再次讓我感受到讀小說時,外國人名帶來的痛苦爆炸感。更沒想到,一看作者,竟然是一個人,加西亞.馬爾克斯,絕了!難怪!
  • 霍亂的愛情,愛情的霍亂:相思於悽美的純真,相守於溫暖的承諾
    文|心靈餘白《霍亂的愛情》是我看過名著中最晚的一本,源於不喜歡小說的名字中「霍亂」一詞,因為新冠病毒席捲全球,讓人們第一次有談虎色變的感覺。不過閒來無事的我還是捧了起來,這是讓我心痛的一本書,有為愛情成全的開心,也有為這份53年遲來太久的愛而遺憾。
  • 《霍亂時期的愛情》| 不怕時間的愛情,難得可貴
    也許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喜歡是個廉價品,可以給到很多人,今天是你,明天也許就是她。喜歡這個東西太不堅定,所以在常人眼中喜歡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而愛情也是那樣的不值一提。可有些喜歡,一直不變,無論歲月怎樣變遷,時光怎樣更替,這份喜歡一直屬於某一個人,這樣的愛情是偉大的,更是難得的。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到底是要光鮮還是要歷經千帆的初心?
    加西亞.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四年後又憑藉《霍亂時期的愛情》打破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再無作者可以寫出偉大作品」的定律,雖然《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延續上一部的魔幻主義,但是現實,依然會令人嘖舌、永遠令人津津樂道。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也就這樣,值得相信,也不必過分拔高
    因此去年冬日買下的書,才又跨了一個冬日稀稀拉拉地讀完。這本書不像老馬另一部奇書《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有著懸疑推理小說一般,處處挖坑引人入勝。《霍亂》寫的都是細碎的生活瑣事,娓娓道來。誠然,影視化的藝術作品終究有它的局限,文字傳達的諸多幽微細膩之處,遠遠非影視能及。因此,看了電影後,一個巨大的疑惑困擾我。
  • 《霍亂時期愛情》當愛情患上了瘟疫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它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創作。《一本好書》中王洛勇的演繹讓觀眾動情落淚,今天要帶你走進的是電影版的《霍亂時期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成人的童話
    愛一個人,並且決定和一個人過一生,是一個對人生很重要的決定。此時花開,豔麗清新,以為一世如此,決然走過人生。可在盡頭,有人會惶然,人生牽錯了手。也有人在最初是各種的無奈和湊合,可在終點,卻被彼此相伴的過程的溫暖感動,覺得錯變成的對。人生沒有走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是個什麼結果,只是這個結果,沒有機會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