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只想講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原生家庭的故事

2020-08-26 我是飯小盒

今天,我只做陳述,不做評論。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女孩,名叫葉子。

葉子出生在北方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父親早逝,母親一人拉扯大葉子兄妹兩人,沒有再婚。

葉子的母親,堅強,勇敢,睿智,在她那個年代,是少有的看得通透的脫離家長裡短的農村婦女。

母親的思想,對葉子的影響很大。

葉子不是特別聰明,但是學習特別努力,所以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在班上一直都是數一數二的。

初二上半學期,葉子當時還在上課,被緊急叫回了家。

父親醉酒,摔了一跤,去世了。

葉子被迫退學。

因為家裡還有個哥哥智力低下,她的母親一人無法承擔學費和家庭開銷,需要葉子的幫忙。

葉子只得在家幫母親處理農務,葉子每天手裡拿著鋤頭,眼裡看著曾經的同學背著書包上學放學。

就這樣過了一年,葉子終於忍不住對她的母親說

我想繼續上學,我保證,我一定會考個好大學的!

這是自己生養的女兒,葉子的母親當然知道女兒的心性,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輕易改變。

你去上學吧,家裡有我。

輟學一年後,葉子重新回到了學堂。曾經的學弟學妹成了同學,曾經的同學成了學姐學長。葉子顧不得這些,她只知道,要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報答母親。

她上學的那幾年,母親一人是如何受盡辛苦,她沒多說,我也不得而知。但是她說,父親去世後,母親雖然辛苦,但是精神卻反而是放鬆的。

我不解。

葉子說,因為父親對母親一直有精神控制,而且有家暴,她的哥哥,就是小時候因為一些瑣事被暴怒的父親打了一巴掌後就有點痴呆了。可能是因為那一巴掌造成了腦震蕩,而那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而這個酗酒,脾氣暴躁的父親,是葉子母親自己挑選的真命天子。

為什麼挑他?這還得往上說說葉子的姥姥。

葉子的姥姥,也是一位思想很獨立的女性,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讀書認字。因為家庭成分不好,下嫁給了葉子的姥爺。

葉子的姥爺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脾氣,做事唯唯諾諾。跟獨立自主的姥姥相比,更顯得懦弱無能,膽小怕事。

姥姥不是沒有委屈的,這種委屈,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了葉子的母親。

受姥姥的影響,葉子的母親一直瞧不起自己的父親,也就是葉子的姥爺。葉子的母親暗暗發誓,將來嫁人,絕不嫁父親這樣的人,要嫁一個做事果敢,有擔當的男子漢大丈夫。

葉子母親如願了,她遇到了葉子的父親,當時葉子的父親雖然年輕,卻因做事果斷有條理,在村裡已有所威望。

可是她忽略了葉子父親做事果斷背後的剛愎自用,以及極端的大男子主義。伴隨這些的,還有暴躁的脾氣。

葉子母親有時候會對葉子說,嫁人哪,還是得嫁一個知冷知熱脾氣好的人,這樣才能過一輩子。

後來葉子考上大學,畢業,又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緊接而來的,就是婚姻大事了。

當時,有兩個人在追求葉子。

一個是相親認識的,就叫相親男吧。

一個是葉子的同事,就叫他同事男。

相親男,家庭條件小康,很有上進心,自己在做生意,性格溫和。

同事男,家庭條件一般,工作認真,善良溫和。

最後,葉子選擇了同事男,不是因為近水樓臺先得月,而是因為身高。

相親男,身高172。同事男,身高176。

僅僅因為這4釐米,葉子選擇了在它看來其他各方麵條件都比不上相親男的同事男。

因為葉子的母親曾對葉子說過一句話:你看你比較矮(163,其實不矮,可能在北方偏矮吧,我只能這麼理解了),將來要找個個子高一點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前面我說過,葉子非常受母親的影響。

至於其他擇偶條件,就是一定要性格溫和,這是葉子自己的決定。

因為葉子的父親性格暴躁,她看到了母親的痛苦,不希望自己也重蹈覆轍。

婚後,葉子逐漸發現,丈夫性格溫和的背後是不擔事,事事都要葉子操心。但若是葉子做多了說多了,就覺得葉子不夠尊重他,不給他機會。若是讓丈夫自己去處理,他又處理不好。

本以為有了孩子後,丈夫會長大,卻事與願違。孩子出生後雞毛蒜皮的事更多了,就更顯出丈夫的短板。

磕磕絆絆的幾年,每隔一段時間,葉子就想離婚。

當然,結婚8年了,現在也沒有離,因為不想傷害孩子。

葉子的生活還在繼續,故事也是未完待續。

今日話題:你覺得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大嗎?主要是影響在哪些方面?

飯盒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房似錦又一個被原生家庭拖累的樊勝美
    在最新劇情中出現一個潘貴雨的中年女人,張嘴就要一百萬,按照房似錦的性格肯定會拒絕的。但房似錦在面對潘貴雨的電話中,明顯可以看出她的無力感。很明顯這是一個促使她必須努力賺錢,攢錢的家裡人。一個她不管怎麼努力維持自己的生活,都會隨時跳出來打斷她的一切。
  • 講一個關於鬼門十三針的故事。
    今天講講半截子蔣的故事。關於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了,針灸聖手,有一手「鬼門十三針」的本事,特別厲害。不過嚴格說,半截子蔣只能算是個半吊子醫生。好多人問我:得了癔症,能否找當地得神婆、神漢治療呢?一些很愛惜羽毛的名人會告訴你:不行,因為這些是封建迷信,是騙子,還是要去正規醫院。好多人問我,我也是這麼說的,也是實話。但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我還要多說一句,在一些比較閉塞、落後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家庭,你讓他們去大城市找名醫求醫,其實就是一句屁話。
  • 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
    今天講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張志遠。張志遠是個「知青」。知青這個名稱,當下很多人都已經陌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這場革命的核心,就是把城裡的知識青年送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於是誕生了一個特指的名稱「知青」。1954年,張志遠生在重慶。當時城市戶口非常吃香,城裡人,意味著你的人生已經贏在起跑線上。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教育缺失了什麼,會養出一個殺人犯?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最近,全網幾乎都被一部高分熱劇《隱秘的角落》(豆瓣9.5分)刷屏,手沾多條人命號稱終極大boss的男主角竟然只是一個初中生,在看似最美好的年紀卻展現出了很多黑暗角落的故事和人性,也引發了很多關於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與反思。
  • 講一個關於洞穴的故事——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問了一個問題:【 柏拉圖的理念世界,老子的道,耶穌的天國,喬達摩的禪...各個先賢們在說的,仿佛都是一回事...」】 這個問題很難直接去回答,於是就隨著一時感觸索性編了個故事回饋給朋友,索性這邊也分享出來,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不在於我胡亂編了什麼,在於每個人在故事中看到了什麼...
  • 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了,你今天所受的罪,都是你自己造的因
    讀完加拿大作家喬安娜·古德曼的小說《帶我回家》好幾天了,心裡一直很矛盾。看過很多對這本書的評論,有讀者把主人公麥琪的遭遇歸罪於「原生家庭」,還有讀者說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這些原因都有之,但16歲就敢偷食禁果的麥琪沒有錯嗎?
  • 原生家庭:我拿什麼來愛你
    電影《狗十三》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原生家庭的危害,它描寫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沉重的陣痛,而這沉重來源於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罪。《狗十三》圍繞著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中和兩隻狗的故事,表達的是一種中國式武斷專橫的家長教育,當叛逆的孩子最終被馴服成為成人眼中的「乖孩子」時,孩子的純真已經逝去,留下也只是被馴化了的世故。
  • 原生家庭走出的你《都挺好》嗎?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一場關於原生家庭的大討論在網絡上悄然升起。而&34;在百度的搜索結果高達6500萬餘次,在豆瓣、知乎等以知識內容著稱的社交平臺一直活躍著關於&34;的專題小組。要強、講面子、不甘平凡,甚至於強勢,這些無一不影響著蘇明哲的成長。蘇明成,蘇家老二,&34;、&34;、&34;、&34;、&34;,在他的身上幾乎可以用盡對一個成年人所有的批判。但,這是他想的嗎?批判到極致,明成終於爆發,他悔恨父母對他的過度溺愛,控訴蘇母對他生活的過度幹預,表達著成長的不自由。
  • 《以家人之名》: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凌霄,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陳婷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完全就是各種奇葩原生家庭的大亂燉。被拋棄的子秋,被否定的齊明月和成為父母賺錢工具的唐燦,這些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每個都能單獨拿出來寫篇文章。而最讓我心疼的就是凌霄,年幼時被媽媽狠心拋棄,長大後又被媽媽不停的索取。他那個陰陽怪氣的媽媽陳婷,憑藉陰魂不散的實力被罵上了熱搜。
  • 《寶藏獵手》書評:每個反派大BOSS,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寶藏獵手》這本書是文物專業大三學生肖然,利用暑假期間整理了爺爺口述的關於太爺爺肖乾和國寶之間的故事。這位太爺爺不簡單,生於亂世,本身是武備堂畢業的,精通日語,因其神秘失蹤的父親以及投機分子表哥牛金山之故,讓他捲入了一場追蹤國寶之旅。
  • 講一個身邊犯罪家庭的故事,可以說家破人亡
    這是我們村子裡的一個故事,估計很多村裡也有類似的故事,不過不是隨處可見。寫出來警醒那些走投無路,想去通過不法手段賺取暴利錢財的人們。法律不容挑戰,最後都將會得到該有的懲罰.2002年的時候,我還是個學生。5月份的某一天我放學回家,剛好碰到幾輛警車,兩輛小轎車停在我們村路口,車上差不多下來20來人,朝村子裡走去。有兩個人拿著攝像機,那時候還是大大的那種,吊在肩上我還沒有見過。
  • 讀懂《normal people》,讀懂原生家庭帶來的殤
    本來我是邊讀小說,邊看劇的。這樣讀起來,我更能讀懂一些情感。沒辦法,因為我讀的是原文小說。雖然英語還過得去,這本小說也是青春小說,詞彙算不上太難。但就算這樣,原文小說透露的情感,讀起來要有一個反應過程,並沒有中文小說那麼直接。相比小說而言,電視劇就直觀很多。小說裡看起來很模糊的一些情感,通過畫面,一下子呈現在面前。不得不說,光影是個好東西。
  • 震撼北美的催淚大作《帶我回家》:重新理解原生家庭的傷害與愛
    加拿大小說家喬安娜·古德曼的最新作品《帶我回家》,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加拿大的一個故事:女主麥琪非常崇拜有「種子大師」之稱的父親,她喜歡聽父親講那些關於種子的故事,從很小開始就在父親的種子店幫忙,並且希望將來的某一天能夠接管種子店。而麥琪也是父親最寵愛、最寄予厚望的孩子。
  • 我努力二十年,是為了活得不像你,人人都離不開的原生家庭
    難怪有網友評論:「全劇沒有一個廢鏡頭。」但是,紫金陳特別會講故事。即使在一開頭就知道了兇手是誰,但你還是會忍不住一口氣把小說讀完。就像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一樣。一、每一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能量和情緒「男主角朱朝陽的原型就是我自己。」原著小說《壞小孩》的作者紫金陳坦言道。
  • 《白夜行》原生家庭的痛,是孩子一生無法治癒的傷
    關於這部作品,更多的人關注著女主雪穗和男主亮司之間的關係,有人說是愛情,也有人否定。而我,卻看到了兩個不完美的家庭下,成長的兩個少年。來自原生家庭的痛,是他們一輩子無法治癒的傷。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的生活軌跡與歸宿。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原生家庭,究竟會怎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最近爆火的國產劇《以家人之名》迎來了大結局,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也就此結束。,反而是每個孩子的原生家庭讓合育君更加動容。三個各具故事的孩子,兩位性格迥異的爸爸,重組為一個治癒家庭,彌補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改寫人生劇本,從寫自己的故事開始
    這句話可能有些過於絕對,但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它塑造了我們的性格、行為習慣,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左右了我們的人生。雖然很少有人會成為十惡不赦的殺人犯,可我們在生活裡常常感到的困擾問題,容易發怒,不自信,自私、對他人極度依賴……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裡。
  • 《三十而已》:一樣的開始別樣的人生,有些鍋原生家庭不背
    環境(外部條件與資源【人、事、物】)我們所處的原生家庭屬於外部條件與資源,即外部的人事物,屬於環境層。當一個人把自己的行為歸因於環境,那麼他就永遠沒有改變的可能。比如說,遲到了,有的人說,我遲到是因為今天堵車,堵車屬於外在的人事物,屬於環境層,那麼他的歸因在環境層。如果這個人把遲到的原因歸因於我遲到是因為我今天晚出門了半小時。
  • 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巨大,4點讓你了解原生家庭影響的方方面面
    <<歡樂頌>>一度成為時下經典,裡面鮮明的人物形象也同樣深入人心,尤以樊大姐的形象讓我深有感觸,樊大姐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極其嚴重的家庭裡,這樣的家庭帶給樊大姐的永遠是解決不完的麻煩與無法擺脫的感情羈絆,樊大姐在不斷地用自己的一生在治癒這樣的家庭帶給她的影響。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的罪與罰
    因為這部劇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它反映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朱朝陽和張東升無一都是不幸的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案例。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都存在著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隱秘角落。所以,看到癥結,找到解藥,才能真正讓朝陽東升,照亮那些隱秘的角落,讓悲劇不再發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