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項鍊》:豆瓣8.4分,從幻想到清醒,錯付10年青春太值

2020-09-10 山有四夕

青春是美好的,對於女子來說她們可以畫著漂亮的妝容,帶著好看的首飾出席各種場合,享受別人的讚美。

可就有這麼一個女子,她用10年青春,為自己的錯誤受盡生活的艱難,她就是莫泊桑短篇小說《項鍊》中的女子。

莫泊桑,19世紀80年代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從小生活在諾曼第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以勞苦大眾的視角描寫人情世態,以小見大戳穿人性本質,小說《項鍊》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項鍊》講述的是一個科員的妻子,她不滿於現狀,老是幻想過上流生活。終於,妻子有了參加晚宴的機會,她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來炫耀自己的美麗。

不料,項鍊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和丈夫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打工賺錢,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鍊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鍊。

10年的青春就這樣去了,愛慕虛榮的人用青春時光來償還值得嗎?

1.

瑪蒂爾德,天生麗質,丰姿卓韻,可她偏偏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裡,沒有好的嫁妝,也不能認識有地位、有錢的男子,她將就地嫁給了一個小科員。

人生不能將就,她的婚姻讓她極度痛苦。她常常幻想自己處處受歡迎,享受著豪華生活,有美味珍饈吃,有名貴珠寶,有漂亮衣服,可現實卻打臉。

瑪蒂爾德痛苦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生活,現實中的她樸素,生活簡陋不堪。幻想和真實的矛盾,是青春年華裡不可缺少的矛盾,因為矛盾人才能找尋到自己。不甘心,不滿足像血液一樣,遍布身體的每個地方,有時和自己和平共處,有時和自己互相折磨。

有矛盾,有折磨,選擇是那明燈。瑪蒂爾德選擇了愛慕虛榮,是惡夢的開始。她不斷針扎,不斷失落,還是不肯放棄虛榮的執念,正如巴爾扎克說:「人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自己原來是一無所有,反而要處處裝出有的樣子。」

一個年輕的身體,一段本應靚麗的青春,如花似夢,她狂熱沉浸在夢裡。

2.

她日日做的夢成真了,丈夫給他了一個晚會的請帖,她高興極了,但也擔心沒有衣服和首飾。丈夫拿出私房錢給她做了衣服,她找朋友借了磚石項鍊。她靚麗地出現在舞會上,受盡人們的讚美。

人生還有什麼比夢想成真值得慶幸的呢?她夢一般享受著此刻豪華的生活,直到第二天清晨還不想回家。這樣美妙的生活很誘人,誰也不想醒來,只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她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現實。

現實跟她開了玩笑,她把項鍊弄丟了。他和丈夫找了所有地方也沒有,最後在珠寶店發現了同款,丈夫花光所有積蓄和籤下各種借條買了還給她的朋友,她也決心要償還欠下的債務。

夢醒了,什麼也沒有留下,一夜的光彩生活,讓她成為打工者,勤懇勞動十年還清債務。當她容顏老去,手指粗糙,再遇朋友才知當年所借項鍊是假的,而她給朋友還了真的鑽石項鍊。

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十年足夠改變一個人。十年青春流逝了,這真是一個巨大的笑話。她的朋友和她,在虛榮的世界裡無法自拔,誰都不肯真實面對彼此。

虛榮的生活真的能給自己帶來炫耀的資本嗎?我想不見得。虛榮是把雙刃劍啊,能給激起人的鬥志,也能讓人沉迷其中,但是青春不能成為笑話。能夠教訓人的,只有時間的代價,只有艱難生活的代價,顯然她醒悟了。

3.

不要讓虛榮心佔據心靈,妨礙幸福的腳步。

她再次見到朋友,說出了藏在心底的事,她高興地在她朋友面前顯示還清債務的快樂和自豪感,這應該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吧。

十年代價太沉重,慶幸她已走出虛榮的世界,此生也值了。她的勇氣,她的堅韌性格都是寶貴財富,不是一串項鍊能夠顯示出來的美。同時,她也擁有別人羨慕的幸福。

十年前的她被虛榮心蒙蔽了雙眼,看不到眼前的幸福。她的丈夫雖然是小科員,但是他滿足現在的生活,他給她最樸素的愛情。

他讚美她做的食物很美味;他明白她所想,把去晚會的機會給她,並拿出自己要買獵槍的錢給她做衣服;他一直等她晚會結束,他怕她出門著涼,他把帶來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他拿出父親的遺產,借下許多債務買下項鍊還給她的朋友,他毀了自己的下半輩子生活,沒有絲毫怨言。

這樣的愛情誰不羨慕呢?人吶,得到的不珍惜,抓不到的又拼命往上趕。

用十年換取人的清醒太值了,至少這十年她不再幻想的世界裡痛苦,她活的更為真實,更為充實。

珠寶很貴,人生醒悟更貴。《項鍊》用一個小小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追求虛空的東西,活在真實裡更幸福。

用青春年華換取的清醒,看似不值得,實則比一輩子都陷入幻想中痛苦,值千百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我是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莫泊桑《項鍊》:10年辛苦,一邊償還虛榮的過,一邊收穫誠信的果
    這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內心想法,也是我們生活中,某些愛慕虛榮的女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內心的希望,卻不一定會變成現實,而希望的落空,往往是由於一個人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就是說,一個人對自己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 莫泊桑《項鍊》:窮人為了「虛榮」,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為了還上這條鑽石項鍊,嚇壞了的夫妻二人拿出了全部家產,又借了許多高利貸,才買到了一條同樣的項鍊,還給朋友。他們的生活水平急轉直下,從還能僱得起傭人的小資產階級,變成了每一個銅板都要計較的貧民。這樣的生活,他們過了整整10年。瑪蒂爾德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虛榮、愛幻想的美貌女子,變成了一個高門大嗓、粗俗不堪的底層勞動婦女。故事並沒有完。
  •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項鍊》莫泊桑《項鍊》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弄丟了朋友的假項鍊,用十年時間,還清債務的故事。小時候讀《項鍊》,猶記得「這是一個諷刺女主人公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悲劇故事。
  • 莫泊桑的《項鍊》告訴人們 虛榮心有多可怕
    》,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內容講述了一個法國婦人瑪蒂爾德追求虛榮的故事,她的丈夫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科員,她們雖不算富裕,但也還過得去,可是她整天幻想著能過上那種上流社會富太太的生活。一天,他丈夫為她弄到一張大型晚會的請帖,她苦於有了裙袍沒有首飾,於是向好友借了一串項鍊,高興的參加了晚會,不料,項鍊丟了,為了這條項鍊,她用了十年時間才還清所的債務。最後她的好朋友告訴她,那是一條假項鍊,頂多值五百金法郎!
  • 美,應該保持自然,讀莫泊桑《項鍊》
    亞里斯多德說美是一種優勢,讀莫泊桑《項鍊》這本小說,是源於結婚前一次給愛人買首飾(三金),家鄉的一種慣例,在網上查價格的時候看了莫泊桑《項鍊》簡介,後來愛人沒有要項鍊,她是一個純真、簡單的姑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會完美,就像小說開頭寫的一樣。世上有這樣一些女子,面龐兒好,丰韻也好,但被造化安排錯了,生長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裡。
  • 美,應該順其自然,讀莫泊桑《項鍊》
    亞里斯多德說美是一種優勢,讀莫泊桑《項鍊》這本小說,是源於結婚前一次給愛人買首飾(三金),家鄉的一種慣例,在網上查價格的時候看了莫泊桑《項鍊》簡介,後來愛人沒有要項鍊,她是一個純真、簡單的姑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會完美,就像小說開頭寫的一樣。世上有這樣一些女子,面龐兒好,丰韻也好,但被造化安排錯了,生長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裡。
  • 《項鍊》中女人的虛榮
    《項鍊》是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經典之作,講述了美貌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被邀請參加一次晚會,因為虛榮向朋友弗雷斯傑太太借了一條鑽石項鍊。晚會結束後,卻發現項鍊弄丟了。只好四處舉債,買了條真的鑽石項鍊還給朋友。她與丈夫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把債務還清。
  • 《項鍊》|從「虛體自戀」到「實體自戀」的10年「逆變」
    要是沒有丟失那串項鍊,她的命運會是什麼樣?生活真古怪多變!只需小小一點東西,就足以使你斷送一切或者使你絕處逢生。 ——莫泊桑 小說《項鍊》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後來,她偶然得知了她丟失的那條項鍊不過是一條價格低廉的人造鑽石項鍊,而她賠償的卻是一掛真鑽石項鍊。就這樣瑪蒂爾德白白辛苦了10年。
  • 《項鍊》| 成年人讀懂了瑪蒂爾德的不幸,都遠離了它
    《項鍊》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鍊在回家途中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還債,她節衣縮食,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鍊是假鑽石項鍊。
  • 《項鍊》:多一份知足,少一分虛榮,就不會搭上一生的幸福
    這是莫泊桑《項鍊》小說中的第一句話。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感嘆。何嘗不是呢,估計有不少女子也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貌美如花的我卻沒有一個好的家境?貌美如花的我,為什麼沒有嫁給富豪,只過著平庸的生活?在回去的路上,項鍊丟失了,使她的心情一下子陷入了困苦之中,她也一下子清醒了,不再去想那虛幻的夢。她只好和老公,直面現在,趕緊借錢,甚至借高利貸花了將近4萬法郎去買一條項鍊還給朋友。瑪蒂爾德虛榮的作梗,讓她承受了沉痛的代價。
  • 莫泊桑《項鍊》:被誤解為虛榮拜金女的故事,背後還藏著這些細節
    某次,她為了能在一場高級宴會中撐場面,向朋友借了條「昂貴」的項鍊,結果不慎把項鍊弄丟,用了足足十年時間才償還清債務。讀書時學到這篇課文,只曉得瑪蒂爾德是個虛榮至極的女人,整日做白日夢,妄圖得到從天而降的尊榮,才讓她陰差陽錯地背上巨額債務。
  • 《項鍊》:如果你還在批判瑪蒂爾德愛慕虛榮,說明你還年輕!
    從此為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用十年她最在乎的青春美麗將債務還清,可最後卻得知她弄丟的那條鑽石項鍊是假的。而莫泊桑寫這篇小說並沒想著走極端,要麼將丟項鍊之前的瑪蒂爾德貶低到地下,或將之後的瑪蒂爾德捧到天上,他只是想借著項鍊這件事這個意向,去表達他內心深處的悲觀主義思想,讓人們在整件事情中去感受並認識人性的冷暖,以及發現人性之中常被忽略的美。下面我將從這些方面對小說進行分析。
  • 《項鍊》|一條項鍊毀了他們十年的青春,但沒破壞掉他們的勤懇
    《項鍊》題目中的項鍊是指一條「珍貴」的鑽石項鍊。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為了和丈夫去參加國民教育部的晚會,為了不顯得窮酸和不讓自己在眾人面前沒有面子。向福雷斯捷太太借了一條鑽石項鍊,答應她晚會完成之後會如期歸還。卻意外發現宴會結束之後,項鍊卻意外的丟失了。
  • 《項鍊》:餘生,找一個對你好的男人
    《項鍊》是「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的作品,故事中的瑪蒂爾德,為了滿足她的虛榮心,去借了項鍊。一條假項鍊,讓瑪蒂爾德幾乎葬送了整個青春。同時,也讓他看清楚了身邊的人,她明白了自己所擁有的平淡其實是最珍貴的幸福,能有一個無怨無悔陪她吃苦十年的人,是何其幸運啊。
  • 《項鍊》:一個人物的兩個自我,我們不能總盯著她的缺點不放
    1884年,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問世,這篇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貌美卻出生下層階級的女子瑪蒂爾德,為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上層社會聚會,而向朋友借了一條金剛鑽項鍊,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瑪蒂爾德夫婦為歸還項鍊變得一貧如洗
  • 從《項鍊》看馬蒂爾德的錯與罰,虛榮不是原罪,偏見才是
    文章講述了法國小資產階級,教育部小科員的妻子,馬蒂爾德太太,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向好朋友伏來士潔太太借了一條鑽石項鍊,舞會後弄丟了,然後花了十年時間去賠付,最後卻被告知之前借走的那條項鍊是假的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短小精悍,發人深省。莫泊桑到底想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向我們傳遞什麼呢?
  • 王曼妮的真實命運是《項鍊》的瑪蒂爾德:圖一時虛榮卻葬送後半生
    從此,夫婦倆度過了10年節衣縮食的生活。在這艱難的積攢過程中,瑪蒂爾德的手變得粗糙了,容顏也衰老了。後來,她偶然得知了她丟失的那條項鍊不過是一條價格低廉的人造鑽石項鍊,而她賠償的卻是一掛真鑽石項鍊。就這樣瑪蒂爾德白白辛苦了10年。
  •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解讀《項鍊》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莫泊桑可謂是高產作家,他師承福樓拜、與左拉為友,深受他們的影響,主要以冷靜克制的手法去呈現事情發生的始末,對所發生的一切不置可否,把自己的思想藏在細節之中。莫泊桑的小說大部分以描述小職員的生活為主,這主要跟他的人生經歷有關。莫泊桑曾在海軍部擔任小職員,七年之後,又轉入公共教育部,因此他對小職員的生活瞭若指掌。
  • 豆瓣8.4分《小婦人》:不歌頌奉獻,別讓孩子太懂事
    從《小婦人》最開始的2.14定檔到因為疫情而推遲到七夕,選在這個關於愛情的節日其實不為別的,只因為這本書裡有少年少女最真誠的愛與善良。電源宣傳海報上,寫著「不負愛與自由。」與其說愛,我更覺得它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 《項鍊》:總是要歷盡百轉和千回,才知情深意濃
    前言:瑪蒂爾德是莫泊桑短篇小說《項鍊》裡的主人公,她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小職員家庭,她雖然外表漂亮動人,但骨子裡卻非常愛慕虛榮。她嚮往上流社會的生活,腦子裡總是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她不能正視現實,不珍惜眼前簡單平實的幸福。她整日鬱鬱寡歡,直到在參加一次舞會時弄丟了從女伴那裡借來的珍貴項鍊,她的心思終於從雲端跌落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