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美好的,對於女子來說她們可以畫著漂亮的妝容,帶著好看的首飾出席各種場合,享受別人的讚美。
可就有這麼一個女子,她用10年青春,為自己的錯誤受盡生活的艱難,她就是莫泊桑短篇小說《項鍊》中的女子。
莫泊桑,19世紀80年代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從小生活在諾曼第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以勞苦大眾的視角描寫人情世態,以小見大戳穿人性本質,小說《項鍊》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項鍊》講述的是一個科員的妻子,她不滿於現狀,老是幻想過上流生活。終於,妻子有了參加晚宴的機會,她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來炫耀自己的美麗。
不料,項鍊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和丈夫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打工賺錢,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鍊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鍊。
10年的青春就這樣去了,愛慕虛榮的人用青春時光來償還值得嗎?
瑪蒂爾德,天生麗質,丰姿卓韻,可她偏偏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裡,沒有好的嫁妝,也不能認識有地位、有錢的男子,她將就地嫁給了一個小科員。
人生不能將就,她的婚姻讓她極度痛苦。她常常幻想自己處處受歡迎,享受著豪華生活,有美味珍饈吃,有名貴珠寶,有漂亮衣服,可現實卻打臉。
瑪蒂爾德痛苦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生活,現實中的她樸素,生活簡陋不堪。幻想和真實的矛盾,是青春年華裡不可缺少的矛盾,因為矛盾人才能找尋到自己。不甘心,不滿足像血液一樣,遍布身體的每個地方,有時和自己和平共處,有時和自己互相折磨。
有矛盾,有折磨,選擇是那明燈。瑪蒂爾德選擇了愛慕虛榮,是惡夢的開始。她不斷針扎,不斷失落,還是不肯放棄虛榮的執念,正如巴爾扎克說:「人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自己原來是一無所有,反而要處處裝出有的樣子。」
一個年輕的身體,一段本應靚麗的青春,如花似夢,她狂熱沉浸在夢裡。
她日日做的夢成真了,丈夫給他了一個晚會的請帖,她高興極了,但也擔心沒有衣服和首飾。丈夫拿出私房錢給她做了衣服,她找朋友借了磚石項鍊。她靚麗地出現在舞會上,受盡人們的讚美。
人生還有什麼比夢想成真值得慶幸的呢?她夢一般享受著此刻豪華的生活,直到第二天清晨還不想回家。這樣美妙的生活很誘人,誰也不想醒來,只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她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現實。
現實跟她開了玩笑,她把項鍊弄丟了。他和丈夫找了所有地方也沒有,最後在珠寶店發現了同款,丈夫花光所有積蓄和籤下各種借條買了還給她的朋友,她也決心要償還欠下的債務。
夢醒了,什麼也沒有留下,一夜的光彩生活,讓她成為打工者,勤懇勞動十年還清債務。當她容顏老去,手指粗糙,再遇朋友才知當年所借項鍊是假的,而她給朋友還了真的鑽石項鍊。
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十年足夠改變一個人。十年青春流逝了,這真是一個巨大的笑話。她的朋友和她,在虛榮的世界裡無法自拔,誰都不肯真實面對彼此。
虛榮的生活真的能給自己帶來炫耀的資本嗎?我想不見得。虛榮是把雙刃劍啊,能給激起人的鬥志,也能讓人沉迷其中,但是青春不能成為笑話。能夠教訓人的,只有時間的代價,只有艱難生活的代價,顯然她醒悟了。
不要讓虛榮心佔據心靈,妨礙幸福的腳步。
她再次見到朋友,說出了藏在心底的事,她高興地在她朋友面前顯示還清債務的快樂和自豪感,這應該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吧。
十年代價太沉重,慶幸她已走出虛榮的世界,此生也值了。她的勇氣,她的堅韌性格都是寶貴財富,不是一串項鍊能夠顯示出來的美。同時,她也擁有別人羨慕的幸福。
十年前的她被虛榮心蒙蔽了雙眼,看不到眼前的幸福。她的丈夫雖然是小科員,但是他滿足現在的生活,他給她最樸素的愛情。
他讚美她做的食物很美味;他明白她所想,把去晚會的機會給她,並拿出自己要買獵槍的錢給她做衣服;他一直等她晚會結束,他怕她出門著涼,他把帶來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他拿出父親的遺產,借下許多債務買下項鍊還給她的朋友,他毀了自己的下半輩子生活,沒有絲毫怨言。
這樣的愛情誰不羨慕呢?人吶,得到的不珍惜,抓不到的又拼命往上趕。
用十年換取人的清醒太值了,至少這十年她不再幻想的世界裡痛苦,她活的更為真實,更為充實。
珠寶很貴,人生醒悟更貴。《項鍊》用一個小小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追求虛空的東西,活在真實裡更幸福。
用青春年華換取的清醒,看似不值得,實則比一輩子都陷入幻想中痛苦,值千百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我是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