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27年前的今天,一條罕見的百年巨鱘,由長江葛洲壩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在長江古老背江段捕獲。此次捕獲的鱘魚為雌性,身長5.2米,胸圍2.5米,體重近500公斤。
無論是科研目的,還是僅僅為了果腹,人類的繁衍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壓縮了地球上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現如今,無論是長江還是內河,已經再難見到所謂的「大魚」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小魚時代。
每天能夠精神飽滿地起床,然後義無反顧地衝進晨曦中去感受自然,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朝陽、野果,還有這捉瞎的小狗,都是那麼的生機勃勃。
漁夫和農夫,永遠是鄉村的主角。不一定是為了換錢,興趣和習慣也許才是他們勞作的真正動機。漁夫說,從小跟著大人們學習捕魚,還練就了一身踩水的本領,網魚不過是滿足一下自己的興趣罷了。至於魚獲,自己吃得很少,大多送給了鄰居。農夫說,種地是一項「無利可圖」的營生,但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該種還得種,總不能讓地荒了啊!這些都是很樸素的道理,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只有那些電、藥、還有汙染才是真正的洪水猛獸,亟待取締。
釣魚,在村民們看來,不過是小兒科的事情,只是近幾年異軍突起。小兒科也罷,大軍也行,此刻我只需要這個角落,安放一下心情。
水廣魚稀,這個詞用以形容現在的釣魚環境很恰當。一上午不停地拋投,直到午時才抓住一個接口,釣獲鯿魚一尾。
久坐對身體不好,間或可以起身玩玩我的「滷鴨」。路亞這玩意看似很環保,也很高大上,其實可糟蹋錢了。一不小心就會損失擬餌,關鍵是只看到魚打水,不見魚吃餌。好吧好吧,我也不指望能釣獲什麼米翹、鱤魚了,可你們也別想再沒收到什麼高檔擬餌,弄個U盤讓你們嘗嘗,嘿嘿!
直至傍晚時分,才又抓住一個窗口期,釣獲鯉魚一尾。全天就兩條小魚,真不知道下一次的出釣該走向何方了?
本帖完,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