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髮小,一位城市邊緣人

2020-09-05 龍舞九天

我有一位發小,高中沒有讀完就輟學了,從此混跡社會。

四十歲出頭,早已禿頂,臉上毫無光澤。

他的父親早已退休,上面還有90歲的奶奶,父親和奶奶身體都不好,需要他的照顧。

他的母親因為忍受不了家中貧困,早些年不知所蹤。


一家三口住在兩居室的老房子裡,靠著他奶奶的一點積蓄和保險,靠著他父親微薄的退休工資,還有他的低保金過日子。

他的奶奶和父親總是擔心,如果他們走了以後,他該怎樣生活?靠什麼來生活?

讓他奶奶和父親唯一欣慰的是,他這麼多年在社會上混,好歹還算安分守己,只是被拘留過。

他一直沒有結婚,他跟我說:「哥,你看我家這個樣子,哪個女孩子願意嫁給我?即便哪個女孩子願意嫁給我,我也不會心安,讓她和我一起受苦。我還不如就這樣單著,倒也自在。」


我問他平時怎麼過的,他說他以前弄了個摩託車載客,後來管得嚴不讓弄了,現在主要是在網吧玩遊戲。

說到玩遊戲,他臉上露出了些許自豪,他說他的遊戲玩得非常好,還能掙一點。

「但是非常少,只夠幾包煙錢。」他靦腆地說。

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叫他一起吃飯喝酒,隨意聊聊。而他每次在我請他之後,為了還人情,也因為本性淳樸,非要回請,我每次都婉拒了。

我非常想幫他,可他每次都拒絕了,有時候能看見他眼中閃過的淚。我知道他是被感動了,也是在告訴我,那是他最後的尊嚴。作為一名城市中長大,一直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他的內心世界,外人最好不要去打擾。


在老家,像他這樣的人還有一些。他們不可能像農村人一樣去耕種,不可能像菜販子一樣放下所謂城裡人的身段去起早貪黑,想做點事又無一技之長,想進企業和公司又因為條件不夠,想做點生意又沒有多少本錢、門路和經驗……

每每想起這位發小,總覺得絲絲苦澀順著眼角流了下來。而他的淚,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能早就放肆地流過。

相關焦點

  • 發小結婚我包紅包,並朋友圈祝福,發小回復後,我微信將他拉黑了
    前幾天發小結婚,我因為老婆有身孕就沒有去,給他包了3666塊的紅包,並在朋友圈祝福他。可是他的評論讓我無法釋懷,直接拉黑了!我從小性格比較內向,所以一直朋友也不是很多。我有個發小,我們從穿開襠褲的時候就在一起玩,上學後也沒有分開過,小學、初中、高中,直到大學才分開,所以我也一直將他當做家人。
  • 最心疼的幾張照片,折射出常人不知的空姐發小心酸往事
    這是我那次收到我的空姐發小發給我的幾張照片,是在她下了飛機忘記了吃飯的時候,在候機大廳一個人吃飯的背影,人家都說空姐是最美的,誰知道她會那樣的狼狽。我和發小從小一起長大,形同親生姐妹。有一次,我的髮小還在航空公司的試用期,隨時待命。
  • 發小的味道
    發小的味道 周華 一路深踩著油門,我們回來了。鎖了車,我幾乎一路小跑往「爺爺家的粥鋪」走,兒子亦步亦趨,遞給我一句「爸爸,您很激動吧?」,我沒好氣地回應他「別廢話!三十年沒見不是早告訴你了嗎?」,一步便跨進了大堂,再一步便踏進了包間。包間裡,發小們早早圍坐在桌旁,桌上沒上菜,風生的談論好像透著濃濃的的菜香,彌散在整個空間裡,那是髮小的味道。
  • 故事:鄉村紀事:我的髮小——古哥
    可能是因年齡的緣故,閒暇之餘,我總愛回憶孩提時那種天真爛漫的往事。每每想起兒時的髮小們,首先在我腦際中閃現的,那就是「古哥」。但那時我不懂什麼是輩份,只覺得「古哥」說話、行事像個大人,又比我年長几歲,我總是甜甜地喊他古哥,他也津津地應著。每當這時,母親總是抿嘴一笑:「憨小子,錯了,錯了!你是他小叔,他應稱呼你才對哩……」當時,我也覺得在理,時間一長,我仍甜甜地喊他古哥;更令人奇怪的是,時間久了,母親也笑呵呵地喊著我的小名,「小震,你古哥又來找你玩哩。」
  • 我的髮小毛毛
    苦澀的回憶之七 我的髮小毛毛 河西走廊 毛毛姓姚,叫姚祖德,大不了我幾個月,我們以前既是街坊鄰居,又是穿開襠褲就玩在一起的夥伴。後來失火了,他家就搬了。後來我們一起讀的小學,一起讀的初中,初中畢業後我們兩個沒有分配讀書,也沒有分配工作,就在社會上混。
  • 發小給我介紹的相親對象,是一位阿姨,據說他兒子很有錢
    七夕我去相親,發小給我介紹的,離異帶一個孩子的女人。我這樣「三無」的單身狗,不能有太多奢望。到了相親的地方,見到一位50歲的阿姨,我熱情地問:「阿姨,我叫老九,您女兒在哪呢?」阿姨說:「我沒有女兒,只有一個兒子。」阿姨就是我的相親對象?我嚇壞了,落荒而逃。
  • 現在的孩子,還有「發小」嗎?
    回東北老家,外甥女開著車帶著孩子來機場接我。上了車,外甥女的孩子甜甜地喊著「舅老爺&34;發信息,外甥女這些話一下就觸動了我。每次回老家,都有一些人情世故的要辦,但最開心、最放鬆的,就是去見發小。我的髮小,一個叫大慶,一個叫小偉,都是我上小學時的朋友。我們那時候,家家戶戶孩子多,但玩起來,卻都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小偉是我的小學同學,大慶則是小偉隔街的鄰居。我們三個在一起,別提有多開心了。那時我和大慶都很矮,小偉高我們倆差不多有一頭,走在一起,有些像說相聲的。
  • 發小們的婚姻和人生
    友友B的身邊故事讓我感動了,暫稱為A,A在哪個年代著名985院校畢業,分到一個大型央企,地域偏僻,她心有不甘。一次小病住院,她認識了一個外地實習醫生,迅速戀愛。男友實習結束,回到地級市,相思難耐,將A調入自己的地級市一個重點中學做教師,看起來這個人生改變還不錯,男方家有個診所,經濟條件尚好。
  • 手持菜刀的髮小
    我老公的髮小戴著男人小拇指粗的項鍊和很誇張的黃金戒指。整天爆著粗口,叼著香菸,不是玩世不恭而是捨我其誰世界主宰的樣子。他百萬富翁都不是,但是活得很開心很滿足。他在老家周邊的兩個縣城承包室內裝修的工程。白天穿著別人不能靠近的衣服幹活,晚上全服武裝地收拾得像個暴發戶似的去舞廳,除了傷風頭痛每天風雨無阻的必去。「我可以什麼都不要,但是香菸、酒、跳舞不能不要」他說。
  • 小說:發小溺亡多年,忌日當天我回村祭拜,見墳頭這幕卻嚇出冷汗
    我叫李萍,一個星期前剛剛辭職回了老家。父母年邁,而且身體不好,再加上城市裡也賺不到什麼錢,我索性回來陪他們。回去的那天剛好的是我發小的忌日,我想著剛好回去祭拜一番。可是墳頭祭拜時,我碰見個小男孩,看見他的那一刻,我整個人都呆住了。這一幕讓我嚇出了冷汗。他長得跟我死去的髮小,簡直一模一樣!
  • 90後負債38萬感恩友情故事之我的兩個發小
    發小這是對於我來說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加上我一共3個人,從小一起玩到上小學上初中都是同一所學校,我的兩個發小一個比我大兩歲名字叫做崗,一個比我大一歲名字叫做理,現在的他們也已經結婚生子。獨剩我一個人未婚,在浮塵中掙扎。
  • 我同村的這位發小,是個生意經,最終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他是我兒時的同村發小,有著長於半個世紀的友情。"小鈴鐺"不小,年紀比我還長一歲。因為從鄰居社交來論,我長他一輩,彼此感情甚篤;再加上他性格脾氣歡樂,又聰明伶俐鬼點子多,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靈活響亮,就像個小鈴鐺似的,所以我經常喊其乳名。現在人老了,留不住嘴,有時不分場合,張嘴就是"小鈴鐺",人家也不生氣。
  • 老杜5個發小,三個離婚的,並不缺錢,到底是為啥呢?
    晚上和老婆閒聊,她問我:你和小明最近聯繫了沒有(化名,我的關係不錯的髮小),我說沒有啊。她說:他現在變成光杆司令了,你知道啥意思不知道。我迷瞪了一下,趕緊問到底是咋了?原來是和他媳婦離婚了!這幾年我這個發小一直在鄭州發展,她老婆和兩個孩子也都跟他在一起,每年過年回老家我們都一起喝酒;也經常見他老婆,感覺人很不錯,兩個關係也很好,還有孩子也兩個了,怎麼離婚了呢?
  • 2020.08.27我眼中發小的故事
    10年高考,哥們幾個人高中畢業了,欠錢不還的髮小就叫他小B吧,我如願的混上個本科滾去威海上的大學,大家也就分道揚鑣了,小B跑大連上的專科院校。轉眼3年過去,他畢業了,回了哈,他家境在我們小縣城屬於有點小錢,爸媽包的線,鎮往鄉裡來回的客運線,當我爸掙個34千塊錢的時候,聽他嘴裡說的他爸每年油補就5/6W。
  • 有一種情感叫做發小,看完後你會想起誰?
    發小這是對於我來說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加上我一共3個人,從小一起玩到上小學上初中都是同一所學校,我的兩個發小一個比我大兩歲名字叫做崗,一個比我大一歲名字叫做理,現在的他們也已經結婚生子。獨剩我一個人未婚,在浮塵中掙扎。
  • 發小對他有好感是人盡皆知的秘密,怎麼就他自己渾然不知?
    但是小編覺得這個詞用來形容《發小有點不對勁》中的這一對好朋友也是挺合適。 《發小有點不對勁》漫畫來源:有妖氣《發小有點不對勁
  • 發小12歲被拐,2年後哭著找回老家,我卻勸她父母趕快報警
    《發小12歲被拐,2年後哭著找回老家,我卻勸她父母趕快報警》秦妍妍永遠忘不了兩年前的七月十五。那天,她和閨蜜齊永靜一起出門購物,本是一場姐妹二人輕鬆快樂的周末時光。可沒想到,竟是悲劇發生的序幕。齊永靜說去上個廁所,秦妍妍便站在商場外面等她。可過了快半個小時,還是沒見著人出來。
  • 陌生的城市,沒有我的故事
    601是一位單身白領女孩。她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就叫外賣。他每次把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女孩手上,女孩伸手來接,兩雙手特別明顯的區別:一雙白皙細膩,一雙黑暗粗糙。女孩接過飯菜,總是會甜甜的說一聲「謝謝!」
  • 故事:做了二十年教師的髮小對我說:他很幸福
    01發小亮亮今年四十歲了,初中畢業後上的師範中專,分配到鄉村小學當教師,兢兢業業一幹二十年。他的母親也是教師,教過我四年小學,現在70歲早退休安享晚年了,身體依然硬朗,一輩子是個鄉村代課老師。只說了最後一句話:孩子幫你看,退休金我也不怎麼花,給你攢著。
  • 《雪城》| 被城市拋棄的一代
    在我看來《雪城》是這些小說當中,寫得最好的一部。曾在建設兵團呆了許多年的他,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輕車熟路,好把握,易出彩。就像陳彥寫他熟悉的舞臺藝術,所寫的《裝臺》和《主角》都相當成功一樣。《雪城》寫的是二十多萬知青返城後,人生幾乎要從零開始的年輕人。知青經歷對他們的人生影響很大,但返城後的他們不再是知青,必須面對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