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兩日整理書櫃,翻出一本張愛玲的短篇集,花了兩天的時間,重溫了一遍,沒有爽感,只有惆悵,那一個個的篇幅不長的故事,故事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一遍遍在心頭縈繞,似乎咋磨到點什麼味兒來,似乎又不太對。
朦朦矓矓的覺得觸碰到了人性中的什麼,卻有沒有辦法清清楚楚的總結出來。覺得值得細細回味,再三揣摩。
高中的時候,就看過張愛玲的文集,那時買的盜版書,一個個字密密麻麻的排列著,常常混合了很多的錯別字,紙張薄薄的,泛著黃,偶有粘水,便難分開。那時也不太明白所謂的正盜版,買了回來,只為圖處熱鬧。
記得那本文集裡有一篇寫了一個女人,等著一個男人很多年,從青絲到白髮,那個男人來找她時,老舊的木質樓梯,每上一步就吱嘎吱嘎的響著,她走在前面,有著盈盈可握的腰肢,男人一邊上樓一邊說,等我跟她離了,就搬來跟你住。
這是承諾,男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說。女人只是笑笑,並不多言。那時的我,看到這裡,總覺得心裡塞了點什麼,說不出來的味兒,伴著淡淡的憂傷。
2
高中的我,看不太懂張愛玲的故事。最大的感觸就是蒼涼,一篇篇故事看下來,心裡就生出了一個景象,如同天色暗青的下午,四周寂靜無聲,一隻烏鴉從屋頂的瓦礪上,嘎的叫一聲,撲動著翅膀飛走,空落落的什麼也沒留下。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人到中年的我,再重讀張愛玲的筆下的故事,覺得更多的是壓抑,象黑沉沉的烏雲籠罩的著天空,空氣又悶又溼熱,讓人喘不過氣來。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43年,那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伴隨著戰亂,流離失所,各種封建制度的制約,一個個平凡的小人物就在這混亂的境況中,掙扎糾結,輾轉變換著。
《第一爐香》寫了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學生薇龍,因為家道中落,無力供她在香港求學,她來尋求多年不見的姑媽的幫助。姑媽年輕時,與她父親素來不和,因為姑媽為了貪圖物質金錢的享受,做了一個富商的姨太太,富商死後,繼承了一大筆錢,日日尋歡作樂,飲酒調情,以徵服一個個男人,獲得他們的愛,來彌補年輕時愛的缺失。
薇龍進了她姑媽家後,便入了姑媽的局,姑媽把她培養她成了上流社會的交際花,她嫁了個混蕩公子。她成了姑媽手中的棋子,為姑媽撈錢,更悲傷的是,她從頭到尾的都是清醒的,也曾想過逃離,但還是沒能抵制住物慾的誘惑,自甘沉滄了下去。
在故事的最後,英國水手把薇龍當成了站街女,向她撲來的時候,她嚇得撒腿就跑,在車上,喬琪笑道:「那些醉泥鰍,把你當成了什麼人?」薇龍道:「本來嘛,我跟她們有什麼分別,她們是不得已,我是自願的。」
花炮拍啦拍啦炸裂的爆響漸漸低下去了,紅綠燈一個趕一個,汽車駛入了黑沉沉的街裡, 喬琪沒有朝她看,就看也看不見,可是他知道她一定哭了。
看著看著就覺得揪心了,她是不快樂的,但她沒有辦法拯救自已,能說什麼,這是她的選擇,悲傷也好,歡樂也了罷,她都得受著。
3
《第二爐香》 寫了一個苛守禮教的寡婦,終年穿著黑色的衣裳,獨自養著三個女兒,二女兒愫細二十一歲了,非常美麗,純潔得象張白紙一樣,天真的讓人不敢相信,一個四十來歲的大學教師羅傑瘋狂的愛上了她。
新婚的那天晚上,愫細跑出來了,躲進了大學男生宿舍,她說羅傑是個畜生,色情狂,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羅傑失去了工作,被惡毒的輿論吞噬的,走頭無路的他,開了煤氣自殺。
當中有一段文字寫道:水快沸了,他把手按在壺柄上,可以感覺到那溫熱的壺,一聳一聳的搖撼著,並且發出那嗚嗚的聲音。仿佛一個人在那裡哭。他站在壺旁邊只管發呆,一蓬熱氣直衝到他的臉上,臉上全溼了。
他一直兢兢業業的在大學過了十五年,而愫細,那個有著金黃頭的女孩子,卻不讓他過了。
看到這裡真得讓人難過不已。他錯了嗎?他只上愛上了一個美貌的年輕女子,以致於失了性命。而那個年輕的女子,愚蠢而不自知,柔柔弱弱的成了受害者。
正因為空白天真,對婚姻生活的中那事兒的無知,白白斷送了羅傑的性命。可你又能怪她嗎?她是無心的,她在那個苛嚴母親的教育下,她看的每張報紙都要經過她母親的檢查。
她壓根就沒有辦法知道那事兒。她的母親被苛嚴的舊制度綁架了,又毒壞她的女兒,再反過來害了羅傑,象多米諾骨牌一樣環環相扣。她的大女兒是悲劇,二女兒又重複了悲劇,年幼的三女兒又會怎麼樣,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可一切又結束了。
4
這場悲劇中,誰是兇手,守舊的母親,無知的女兒,惡毒的輿論,愛慕美貌的羅傑,似乎都錯了,可他們又從沒覺得自已錯了。
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發生的,韓國女星雪莉自殺事件,雪莉自出道以來,是韓國民眾看著長大的,長大後的她,有了自已的喜好,不再按觀眾喜歡的模式去走,招來的大片罵聲,以致於抑鬱自殺。
雪莉死後,一切都被原諒了,各種惋惜。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你死了,這個世界開始愛你。雪莉想要做自已,錯了嗎,好象沒錯。觀眾不喜歡她,各種輿論責怪,表達自已的喜好,也不覺得自已有錯。雪莉賺著娛樂圈觀眾的錢,難道不應該按大家喜歡的路走嗎,都覺得自已沒有錯。
歷史穿越了千年,何其相似。人性的複雜,豈是一句對錯可以概括,沒有對錯,只有因果。一切的輪迴皆於,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當個觀眾,是非對錯曲直,不做評價。每個人都在自已的人生中,經歷著自已的故事,你不是別人,無需多言。每個人都要為自已選擇承擔後果,歡喜也好,難過也罷,都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