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中上將關羽大勝無數,為何突然兵敗身死,只因一句粗鄙之言

2020-08-29 熠書史話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相信大家即使沒有看過原著,也應該都有看過電視劇吧,裡邊最為出名的就要數劉關張三兄弟了,借荊州立了一片大家業,三兄弟也都十分的有特點,劉備被很多人說是假仁義,但不管怎麼說,表面上做的還是不錯的,張飛粗獷豪放,尊上貶下,對待士大夫等讀書人十分禮遇,但是對於下人卻是十分的嚴苛,也因此死在了這上面,而關羽則與張飛剛好相反,看不起讀書人,認為其酸腐,而對於下人卻是十分的親和,最終也導致關羽命運多舛。

眾所周知,關羽武藝高超,義薄雲天,一身追隨劉備顛沛流離,卻不曾有絲毫怨言,後來與劉備失散被曹操收留,因溫酒斬華雄出名,曹操十分的想要招攬關羽,所以對其十分的禮遇,封賞也是不斷,但是關羽仍然不為所動,得知劉備消息後,毅然而往,甚至過五關斬六將,殺了曹操幾員大將,對劉備之忠心可謂之大,也因此後世被歷代皇帝冊封並逐漸神話,成為與孔子齊名的武聖人。

赤壁之戰後,關羽憑藉超凡的武藝於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後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交鋒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也因超凡武藝和用兵謀略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之鋒銳的念想。然而如此人物,一生大勝無數,在正直巔峰時刻,卻突然的急轉直下兵敗身死,是和因由?

諸葛亮為劉備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局勢,而當時曹魏勢力強大,為求生存只能聯合東吳共同抗曹,也就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然而利益聯盟也終究是利益聯盟,蜀吳也是多有摩擦,覬覦荊州之地,而關羽則是長期鎮守荊州,所以對東吳也是頗有微詞,所以諸葛亮也多次像關羽勸誡,即使東吳與曹魏聯合攻打荊州也不能放棄孫劉聯盟,必要的時候需要做出讓步,要保證東吳始終與蜀國站在統一對曹的戰線上。

而孫權也是一代雄主,也深知曹魏的威脅最大,也願意與劉備合作,於是在襄樊之戰前,面對曹魏的招攬始終搖擺不定,最終在諸葛瑾的進言下決定還是與劉備合作,而當時由於關羽威名正盛,於是孫權起了聯姻的打算,以此來鞏固孫劉聯盟的緊密性,然而面對東吳的和親,關羽作為下屬不但不領情,甚至不顧聯盟之誼,竟然還十分無理的說出了一句粗鄙之言「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聽得此言,即使是力主此事的諸葛瑾也是氣的不行,這是赤裸裸的羞辱啊,更不要說是作為一國之主的孫權了,肯定忍不了,於是大怒之下的孫權選擇了暗中與曹操合作,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呂蒙白衣渡江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最終也導致蜀國後續策略連連失誤,導致國力不斷削弱,喪失了爭霸的可能性。

說話是門藝術,說不好真的是害人害己!

趣說歷史故事,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奇葩歷史,野史傳說,別太認真,有時你認真那你就太傻了,看歷史故事,感悟生活,歡迎大家訂閱熠書史話,參與評論,和小編一起品讀真假歷史故事!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蜀漢五虎上將之黃忠
    三國演義蜀漢五虎上將之黃忠三國演義蜀漢五虎上將非常有名黃忠本為劉表手下,後歸劉備,在劉備手下立的第一功就是西川之戰勝利,在和曹操爭奪漢中之戰中,黃忠定軍山勇斬夏侯淵,為劉備進位漢中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年老了尚且如此,如果和關羽一樣年輕,那麼雲長未必是其對手,何況黃忠還有一手絕活,那就是弓箭,黃漢升的弓箭在三國當中是排名第一的,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如果不是他網開一面射關羽的頭盔紅櫻,關羽很可能會敗給他。就像黃忠說的話:「天下沒有第二個長沙,人間也沒有第二個黃忠」,可見其武藝之高強,如果年輕十幾歲,在三國中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死了,為什麼就沒人看了
    讓喜歡「劉粉」們最鼓舞的是劉曹關中之戰楊修之死的那會兒 ,劉家人馬軍容齊整,猛將如虎,在軍師諸葛亮的英明領導下,打的曹軍丟盔卸甲,潰不成軍,連門牙都丟了兩個。如果是個舞臺,估計會有無數人歡呼,鼓掌,因為喜歡曹操的人確實不多。所以,關羽死後,《三國演義》不想看很正常,首先關羽的死給讀者造成的心理衝擊還未平復,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是考驗讀者的心理承受極限。
  • 呂蒙偷襲荊州,劉備因何不增兵救援關羽?原因與《隆中對》有關
    荊州守將關羽因何突然發動荊州戰役?他是擅自行動還是得到劉備下達的進攻指令?於是諸葛亮設法令關羽主動挑起戰爭,在關羽大舉壓上、呂蒙率吳軍偷襲荊州之時又不發救兵,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指劉備)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早就規劃好,若將來形勢有利,則派一大將率軍從荊州直搗宛城、洛陽,劉備則率主力出漢中攻擊長安,兩路大軍遙相呼應,夾攻中原,問鼎天下。
  • 三國故事之關羽的民間傳說
    罵完以後,呂蒙當場七竅流血而死。第二次顯靈,關公的兒子關興有一天在山中突然遇到了殺父仇人潘璋,俗話說,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何況是殺父仇人呢?可突然之間越吉也平白無故的連人帶馬掉了下去,再看山上,卻有一位手持青龍偃月刀,身穿綠袍金甲的長髯將軍殺退了羌人士兵,關興這才得救。這些雖然只是演義杜撰出來神話關羽的,但關二爺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人格魅力即使歷經了千年,依然長盛不衰。
  • 關羽在後世被封神,黑白兩道都拜,但他為什麼活著時,人緣極差?
    許多海外華人更是對其充滿了敬意,在歐美各國的唐人街、東南亞各國都可以見到關羽的「身影」。但有意思的是,後人如此尊崇的關羽,在他生活的時代卻特別「招人恨」,可以說是人緣極差,這究竟是為何呢?傲慢的武聖在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呂布死後,關羽見誰都是匹夫。」雖然這句話有著抹黑關羽的成分,但仔細一想發現也不無道理。
  • 「八本蜀漢歷史三國小說」我有五虎上將,你有五子良將,三國紛爭
    「八本蜀漢歷史三國小說」我有五虎上將,你有五子良將,三國紛爭在三國時代,研究暗器這東西的可不多,在大家眼中這被認為是奇淫巧計,登不上大雅之堂。若是放到現在,這些人也算是科學家了。可是在這個亂世,人都吃不飽肚子,哪有功夫去搞什麼科研。2,蜀漢的復興。作者:混吃等死。
  • 央視《三國》五虎大將死亡片段,關羽看哭觀眾,趙雲讓諸葛神傷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在無數國人的心中,《三國演義》是毫無疑問的大IP,關於三國題材的影視作品更是數不勝數,而這其中最優秀的作品,當屬1994年播出的央視版《三國演義》。
  • 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三國之中,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名將眾多,為逐鹿天下,戰爭頻發。而戰爭避無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犧牲,經歷過太多的戰爭和死亡,即便是面對將才的隕落,也就不那麼悲痛了。但在三國之中,卻有一人,格外重視這一點,此人便是極其愛惜將才的諸葛亮。
  • 三國民間傳說傳,第一章:關羽得九天玄女相助,死後名列仙班
    當年,只因忍受不了當地豪強欺壓窮苦百姓,大怒之下,失手殺了人。官府四處追捕關羽,無奈之下,關羽喬裝打扮一番後,隻身外逃,遠離家鄉。逃跑的日子總是悽慘的,這一日,突然天降暴雨,一身疲憊的關羽只能在泥濘路上繼續前行,也許是老天爺的懲罰加憐愛吧,主角總是自帶光環與幸運。這不,關兄弟遠遠看見前方有一戶人家,院落修葺的極為精緻,就跑去在人家簷下避雨。這暴雨說來也怪,狂如疾風,深如晦瞑,久久不停。
  • 上將潘鳳重現《殘唐》書中,盤點一下三國與殘唐兩書的相同情節
    除卻《三國》,《水滸傳》也被認為是他的作品,或者說是作者之一。四大名著獨佔其二,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可現在流傳下來的除了這兩部,還有《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三遂平妖傳》等作品。觀看之後發現,比起《三國》來,還是有所差距的。雖然《殘唐》能稍好一些,但其中也套用了《三國演義》中六處經典情節,看看都有哪些。
  • 無雙上將潘鳳:是笑話還是神話?
    被稱為無雙上將。使百斤重大斧,甚至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就是說潘鳳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文可匹敵諸葛亮,武齊名呂布的這樣一個神將。甚至在網上還能找到像模像樣的《潘鳳傳》。印象中不記得以前看三國史裡面有過潘鳳。為了更肯定,又翻看了《三國志》、《資治通鑑》、《後漢書》等一系列史書。不見潘鳳絲毫影蹤。那說明潘鳳這個人是不存在的。
  • 關羽比劉備大一歲,為何沒能當老大?原因很簡單
    劉備搖頭嘆氣,又舉杯澆愁,轉眼幾杯下肚,劉備臉色蒼白,迷迷糊糊,顯然已有幾分醉意,便想將劉備扶到臥榻之處,二人再繼續喝,誰知走到那井邊,劉備突然一個踉蹌,向井中跌去,關張二人也不知為何卻是沒有抓住。只見劉備就要跌下去了,卻不知為何明明是大半個身子都跌下去了,卻沒有掉的下去。
  • 《三國4》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這本書是日本小說作家吉川英治的代表作,日本三國文化的奠基之作,也是這個系列的終曲。這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
  • 三國時期的關羽為什麼總是一身綠?
    三國時期,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人才輩出,湧現出了不少的英雄豪傑,關羽是蜀漢集團的頂梁柱,其不僅武藝高超,而且精通戰鬥用兵的計謀,在溫酒斬華雄之後,一戰成名,之後又斬顏良誅文丑,單刀赴會等戰役後,更使得關羽名聲大震,但在電視影視劇中,我們看到關羽這樣的名將,卻一直身穿綠色的戰袍、綠色的帽子,這裡有什麼緣由嗎?
  • 三國知名人物的真正死因
    三國,歷來被很多小說、歷史愛好者津津樂道,因三國演義的關係,很多人物演義化,小說化,那麼,這些真實的三國人物到底是怎麼去世的呢?本文去偽存真,以正史聽。:被于吉咒死(搜神記),被許貢刺客刺殺(正史),因被許貢刺客刺傷毀容而氣死(野史)關羽:被呂蒙曹仁夾擊,死於麥城(演義),兵敗後,孫權派人將其殺害,死於臨沮(正史)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另有死於郭氏塢趙云:自然死(演義,正史),因為一生沒敗仗,笑死
  • 新三國播出十年記:披著三國外衣的宮鬥劇
    ,呂蒙為了讓關羽為自己傲慢付出代價,以及為了實現周瑜的囑託,自作主張,違背孫權之命斬殺關羽,襲取荊州之後孫權將之毒死。再說說一些自作聰明的改編,比如華容道放曹操,這場戲的張力在於,曹操瞬息之間經歷生死徘徊,關羽立下軍令狀卻出於恩義放人,張遼等人還刷了波臉,兩方都是真正生與死之間遊走的較量和考衡。這段劇情,羅貫中給出的評價是「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 《被誤解的三國》:小說裡的「假三國」和其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這本書從問題入手,排列出了關於三國的歷史和文學作品中的區別,來挑戰人們對於三國的一般認知。比如,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劉備的天下真的是哭來的嗎?關公真的是「過五關斬六將」離開曹營的嗎?劉備真的分封了「五虎上將」嗎?等等問題。看到這些問題,你是不是也開始懷疑了呢?
  • 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的角色人物對比嗎?五虎篇
    接上回,繼續發表個人觀點(突然提示違規,改了好幾遍了)。三國時期,史學家們準確的定位是從曹丕稱帝開始,這就少了眾多的精彩。最起碼曹操和關羽就沒了,這群眾不答應啊。所以,通常的說起來要早幾十年,但是滿打滿算也就一百年左右的光景。
  • 《三國演義》裡那個被嚴重低估的人物,在三國殺中會大放光彩麼
    歷史上有一個人,他見證了東漢的終結,也見證了蜀漢的建立,只是可能沒有想到,熬了七八十年,最後卻活成了一個亡國之臣。他就是廖化,廖化作為一個長壽的三國人物,歷經黃巾之亂,也曾隨關羽威震華夏,更隨關羽敗亡,假死歸漢。
  • 武藝時高時低,究竟為何?三國武將排行榜最大懸案,顏良武力之謎
    」三國孔融「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陸遊有人誇上天,有人踩下地。是誰更加了解顏良文丑呢,是三國孔融,還是宋人陸遊?沒有答案,甚至直到互聯信息爆炸的今天,顏良文丑的武力水平究竟如何,都還在網友鍵盤下爭論不休,堪稱是三國演義武力表中第一樁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