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人明智。那如果你所知道的歷史僅僅只是文學作品中的虛構呢?那我們還能從中得出真正的智慧和道理嗎?
顯然,小說比真正的歷史傳播的更加廣泛,比如《三國演義》讓很多人對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歷史,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是,卻也存在很多誤解。當看到《被誤解的三國》這本書時,才知道,原來之前從電視劇或者小說裡了解到的三國人物及其事件,並不是完全跟真正的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吻合。
《被誤解的三國》封面
《被誤解的三國》正是為讀者找出小說和歷史的差異,讓讀者對原來了解的「小說三國」的一些虛構的假三國知識,做一些糾正、豐富和擴展,告訴我們背後真正的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真相。
這本書從問題入手,排列出了關於三國的歷史和文學作品中的區別,來挑戰人們對於三國的一般認知。比如,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劉備的天下真的是哭來的嗎?關公真的是「過五關斬六將」離開曹營的嗎?劉備真的分封了「五虎上將」嗎?等等問題。看到這些問題,你是不是也開始懷疑了呢?
書籍內頁之一:糗了,我之前還以為《三國演義》裡都是真的
因「小說三國」與「正史三國」存在很大差別,《被誤解的三國》借用正史與小說的對話,讓對三國有興趣的大眾讀者認識到真實的三國人物和歷史。幫助人們更好更準確地學習和應用那些三國人物的謀略智慧和以史為鑑看到人物的多面,了解一些真正的歷史規律。
說到三國必然說到曹操,最常用的俗語就是「說曹操曹操到」,但是對於這句話的由來,想必就不是那麼多人知道了。在這本書裡,作者給我們找到了兩種說法,一種就是說曹操派了特務來監視公卿大臣,一說曹操的壞話,曹操的人馬就到了。還有種說法就是曹操用兵如神,敵人還在討論戰略的時候,曹操已經殺到了。作者分析了曹操擅長用騎兵的戰術,又很會捕捉戰機,發動奇襲。用兵神速的曹操速度快如說話間,又以官渡之戰和曹操親率騎兵急行三百餘裡追上劉備軍營為佐證,所以作者認為第二種說曹操用兵快速果敢,更為準確。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判也常帶著個人的意見。就像對於曹操的爭議一直都有。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是個奸雄,並且因各種殘暴的事件,一直是反面人物的形象。
但是在《被誤解的三國》這本書裡,對比以往《三國演義》中「亂世奸雄」的形象,作者告訴我們一個完全不同形象的曹操。曹操年輕時候是個熱血官吏,因得罪宦官集團而被免官,但對於天下格局的冷靜觀察,曹操希望能幫助朝廷穩定亂局,讓亂世之中的百姓獲得安寧的生活。由此可見,曹操最初心懷仁人之心的。曹操也是個特別有才能的人,他依法行政、器重人才、有容人之心又勇於承認錯誤,所以他能聚集起眾多人才,再加上適當的策略,曹操在群雄中脫穎而出。曹操也是很傑出的軍事理論家和詩人,不管小說怎麼說曹操是個奸雄也不能否認他真的很優秀的事實。
在書中說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作者也一再強調, 如果不是曹操的恢弘氣度有意放關羽離開曹營,關羽也無法與劉備張飛相會合,至於「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更是小說家的純虛構。
類似小說與歷史真相的巨大差異點,在書中還有很多。不止曹操,其他三國有名人物如關羽、張飛、劉備、諸葛亮等等人物故事跟小說的演繹也有很多大相逕庭的地方。
書中的不那麼一樣的張飛
小心求證,也是本書的一個特點,作者廖彥博參考了《三國志》《後漢書》《世說新語》《資治通鑑》等多部正史,所以引用部分也在相應敘述後面的括號裡,方便讀者了解原著和查找。書中內容也非作者一家之言,作者也參閱和引用多部相關歷史的文獻傳記,如《國史大綱》《品三國》《三國人物論集》等,這些「引用書目」在書最後都有,對於喜歡三國歷史的讀者,也是個很好的書單。
除掉封面後的書皮有點帥啊
這本書的敘述方法也很接地氣兒,用上了很多現在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也不乏幽默之處。相比於冗長枯燥的純歷史故事,這本書的敘述也比較有趣。篇幅短小,語言簡潔,也適合學生和沒有整塊時間的讀者來閱讀了解。
全書採用四色全彩頁的印刷,插圖也清晰明快,看起來也不那麼單調。對於想了解真實三國歷史的朋友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是橘子 ,歡迎關注我呀,一起讀書一起學習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