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看似老掉牙的故事:
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一個富翁看到了,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利用你曬太陽的時間多釣些魚呢?」
漁夫反問到:「為什麼要釣魚?」
富翁說:「你只有釣到更多的魚,才能賣更多的錢,這樣才能買到更好的漁船和捕魚工具,僱傭更多的人幫你釣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漁夫又問了:」為什麼要賺更多的錢?」
富人說:「這樣你就可以什麼也不用做,可以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漁夫看了看富人,說:「我這不是正在曬太陽嗎?」
這個故事,被孫濤和閆妮搬到了2020年的春晚。
扮演洗車師傅的孫濤在開導有錢但總感覺「頭疼、胸悶、睡不著覺」的女富豪閆妮。
女富豪在一番感慨之後說,「唉,再驕傲,我也老了。」
洗車師傅:「活著不就是個心態嘛!」
女富豪開始憧憬:「其實我也有夢想。
我再好好幹幾年,我就不幹了。
我就到鄉下去,養點雞、養點鴨,吃著我親手種的農家菜,喝著甘甜的山泉水,享受著美麗的大自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臨了,還不忘拍拍洗車師傅的肩,加一句,「你也要努力呀。」
洗車師傅:「我不用(努力),你這個夢想我一出生就實現了。」
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你拼了一輩子去追求的夢想,在別人看來是一出生就實現的。
就像故事裡漁夫和洗車師傅的回答,我們挑不出什麼毛病。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從不同的起點出發,到另一個被稱作「終點」的地方。
你的起點可能正是別人要去的目標;你手裡將要被打出去不要的那張牌,說不定恰好給下家點了胡。
如果我們把故事修改一下,讓洗車師傅和女富豪做個交換,把洗車師傅一出生就擁有的自然田園生活給女富豪,把女富豪的「小生意」給洗車師傅,理論上,似乎皆大歡喜?
然而,現實卻未必那麼恰好;況且,對人性而言,沒有的總想要,得到了還會想要更多。
牌就那麼多,誰摸到就歸誰支配,這才是遊戲規則。
在2020春晚這個小品中,女富豪(閆妮扮演)委屈得快哭了:
「我買賣大,我也累啊。
我這個當老總的,得擔責任、擔風險,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這麼大公司這麼多業務,哪一項不得我過問?
成功了,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失敗了,就得我一個人扛著。
沒有人關心你付出了多少,所有人只看結果。」
這段話聽上去怎麼那麼熟悉,不僅在我們身邊常有人這麼感慨,甚至乎我們自己也曾忍不住暗自抱怨,2019,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我太難了!」
面對女富豪的抱怨,洗車師傅並沒有與她「共情」,而是問了一句特別實在的話:
「那個,我輕輕的問你個問題,掙了錢,誰分得最多?」
女富豪也愣了一下,但還是實話實說:「我...,最多。」
洗車師傅:「那你該呀!你是幹得多,你得到還多吶!」
是啊,誰讓你想要的更多,你難,你的確「該」呀!
想不通的時候,把這句話正過來、反過去說,能化解一切的心態不平衡。
想起一個笑話:有兩個人在爭論不休,他們來到一堵牆面前,一個說「都撞南牆了,該回頭了」;一個說「無論再難都要爬過去」。
一個老農路過,看他們吵來吵去勸也不聽,就挑著扁擔,從牆的側面繞過去了。
是啊,遇到真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能最聰明的辦法是,繞過去。
在一個點不能解決的問題,換另一個時間和空間或許就變得容易解決。
如果生活真的、真的讓你感覺太難了,也別急著抱怨,冷靜的想一想,你是不是想要了太多本不「該」你的東西,才被壓的不堪重負了呢?是不是來到了你早晚該面對的那堵牆面前,爬不過去可以繞過去呢?
或者,你也學學閆妮,放下那些虛頭巴腦的矯情,禿嚕一口麵條,體味一下那瞬間的滿足感,先吃飽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