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誰的夢想不是來綁架別人

2020-11-16 何老師的筆耕花園


無聊的時間,最好的消遣不過一本書。近日抽空看完,看了好久的《月亮和六便士》,感慨無限。之前和一位剛成為母親的同事說到這部作品,我說主人公放棄了家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她的母性本能說,不管孩子和家人了?她其實是聽懂的,只是想再次確定,初為人母的她知道扶養孩子的不易和艱辛。

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為了自己的理想,放棄了舒適安穩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藝術。活的再卑微,也不曾向生活妥協。讀到後面時,出現了一位醫術高明,前途無量的醫生。醫生也放棄了大城市的好生活,來到一個自己一眼鍾情的小城市過著現實安穩的靜好歲月。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位,一直不如他的人,因他的離去而所有的好機會,提升空間都被擁有,反而過來嘲弄前面那位的傻。

對於主人公來說活的真實,聽從自己內心,追求精神和肉體的自由去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這種追逐自我理想的人,對於家人是自私的,無情的。拋妻棄子是事實,只不過後來的盛名太盛,掩蓋了事實。一個年輕的婦女,帶著未成年的子女是多麼的艱辛。但是,人類的哪一件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是矛盾?我們每個人追逐夢想的過程中,父母家庭為我們付出了太多,他們也犧牲了太多,這樣的例子實在普遍。之前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寒門的「貴子」,在某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畢業之後繼續考博,朋友親人勸他邊工作邊讀博,年輕人氣盛,一心要讀,最後自己的父親因勞累過度而離世。

父母能有幾個能享子女的福,他們勞心勞力,等子女們事業有成,家庭,工作也是不易。到正真能報答父母時,不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父母多病多災,難以享受。他們陪我們成功,風雨同舟,但卻不能分享我們的成功!想來自己也甚是慚愧,大學上三本院校,父母拼命供給,現在在外工作,一年見面有限,對他們的噓寒問暖真是很少,實在慚愧。

那些藝術家,很多時侯都是「身後名」,活著時候狼狽,窮困,死了盛名天下。這是他們不知道的,中國古人說過:「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歲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他們這一類人,是世間罕見的,我們不能說不存在,用自己一生的追求,實現了「青史留名」,雖然活著時候窮困潦倒,籍籍無名。中國古代也有好多前賢如此,於我們而言,做好自己的事,一輩子做好一件事,讓自己成功。

人生是無數個選擇的結果,願你選擇無悔,勇敢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與價值。一個夢想的達成,需要多少人的付出和犧牲,好好的生活與努力,才不負那些付出。


相關焦點

  • 淺談《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作者 | 木木茶《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是法國著名後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的巔峰之作。這幅富含哲學意味的畫作,曾引發了後世無數人關於生命的思考。鮮為人知的是,這幅畫還成就了一部長盛不衰的小說,那就是《月亮與六便士》。
  • 《月亮與六便士》:在論斷與被論斷中成長,追月亮請先拾起六便士
    ,與英國作家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追求理想不一樣。斯特裡克蘭是完全把抬頭看到的月亮與低頭撿起的六便士完全割裂,不顧世俗拋妻棄子地去畫畫追求理想,生活窘迫到身無分文飢餐露宿也繼續迷醉堅持他的「我要畫畫。」這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的版本是由一位八零後的廣東人編譯的,他叫李繼宏。
  • 《月亮與六便士》:世界從來不會辜負,那些為夢想而痴狂的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個抬頭看見了月亮的人,就是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而他看見的月亮,就是他想畫畫的夢想。或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可大部分人呢,既缺少追求夢想的勇氣,又缺少為夢想而付出一切的行動動力,結果,最終與夢想擦肩而過。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他既有追求夢想的勇氣,又有敢為夢想孤擲一注的動力,為了能畫畫,他不惜背負拋妻棄子的罵名去了巴黎。不僅在那個時代,即使在時下,這種行為簡直可用離經叛道來形容。
  • 《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在豆瓣逛了一大圈,前幾個熱評都是對斯特裡克蘭追逐夢想的贊同且敬佩。夢想就好比那遠古時期傳來的絕響,把世俗約定都震的稀碎。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正如題目所象徵的一樣,月亮好比是那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六便士便是埋在泥土裡的世俗生活。小說講的正是一個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的中年人追逐夢想的故事。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發現為夢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為藍本的現實主義小說,也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成名作。此次出版的李繼宏譯《月亮和六便士》延續了「李繼宏版世界名著」的體例,依然由導讀、正文和注釋構成。
  • 合小圖薦書|月亮與六便士
    2今天想推薦給大家的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經典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4「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
  • 《月亮和六便士》與《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求得了,一個挽不回
    讀思特裡克蘭德和蓋茨比的故事,是很容易叫人感動的,因為不是誰都有重新追尋夢的勇氣,尤其是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的情況下。:放棄了六便士,求得了月亮思特裡克蘭德,一個普通的證券經紀人,庸庸碌碌四十年,是旁人眼中可以被忽視的那個人。
  • 《月亮與六便士》:不被世人理解的斯特裡克蘭德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在這部作品中,作家用犀利的語言和跌宕的情節,構造出了一個震蕩人心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是一位證券經濟人,有著體面的工作,漂亮的妻子,幸福的家庭,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卻毅然決然地拋下了這一切,決心成為一名畫家。
  • 《月亮與六便士》:「拋棄」過去的自己,作為全新的自已重生
    心裡總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讓自己沉浸在讀書寫作中,難道這就追逐內心夢想的必然狀態?我重讀作家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深入了解書中斯特裡克蘭丟下六便士去摘心中月亮的勇氣和力量。第一步:殺死過去的自己,丟下「六便士」我想他丟下一切,走向理想,並不是一時衝動,在開始前已經有過無數這樣的念頭、在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中掙扎。理想和現實是很多人都有過,可以說人人都有夢想,但為什麼卻沒有幾個能像斯特裡克蘭那樣一心一意丟下一切以後去實現?
  •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需要「誤讀」,不看到最後一頁你就虧了
    所以可能與大部分讀者閱讀本書的心態不同,我堅持認為,像《月亮與六便士》這樣的作品,用更開放的眼光來大膽「誤讀」,或許才是理解它的最佳途徑。02.月亮與六便士,不是矛盾體而是共同體毛姆用了《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來自於別人對他作品的一篇書評。
  • 《月亮和六便士》:追逐月亮的人——淺析思特裡克蘭德的複雜形象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可以算是對《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總結。《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而故事也就是從思特裡克蘭德日復一日的六便士生活開始的。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名證券經紀人,他追求和嚮往自由,為了追逐繪畫理想,掙脫世俗羈絆,實現鳳凰涅磐的過程,這具有典型的存在主義精神。
  • 《月亮與六便士》:三十而已的顧佳,開茶廠是理想還是無奈?
    三是:茶葉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質量是有保證的,對於顧佳來說無非是需要投資更多的錢來為她的錯誤買單,而且她做茶廠,是她確實想做一件事,尤其是做一件既有利益又有意義的事情時,沒有理由不做它。在100多年前,英國小說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與顧佳一樣,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偉大畫家思特裡克蘭德(著名畫家保羅.高更原型)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六便士,他抬頭看星星
    《月亮與六便士》越到後面越是引人入勝,即能看見一個個性鮮明的主人公,又能發現一個象徵主義畫家的原型,收穫是雙重的。隨著書中「我」的調查,我們對這位天才的認識和了解就多了一分。但是直到終章,我們也沒能窺見那天才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是相當遺憾的,永遠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 《月亮與六便士》——洞見價值觀導向的生涯選擇,讀懂已是中年人
    這段時間宅在家裡,正好有時間重溫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部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小說。作者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小說講述了一個原本被人認為性格無趣、毫無藝術細胞、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拋棄妻子和兒女以及優裕美滿的生活,來到法國巴黎追尋藝術,最終夢歸大溪地島,並用畫筆實現自己夢想和生命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愛上一個只顧追求夢想不負責的人,該怎麼辦?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1919年問世,書中從第三者的視角講述了一位名叫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的英國人的故事。他為了追求繪畫的理想,不惜拋棄原本安定的生活,忍受著貧窮、飢餓和病痛的折磨,在全身潰爛而死之前,畫出了令自己滿意的巨幅壁畫,衝破了孤獨,找到了靈魂的自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實,你會怎麼選?
    正如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在四十歲時拋家棄子去畫畫,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堅持要畫畫的信念,不屈從於任何世俗。本書作者毛姆是英國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
  • 《月亮與六便士》| 35+ 的人生岔路口
    最近讀完了毛姆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經典小說的價值在於書中人物的困惑和舉動放在當下社會一點也不違和,依然有很強的代入感,引人思索。小說的標題,如果按照現在自媒體標題黨的文風,應該是「35+金融精英男,拋家棄子為哪般?」或是「35+的後現代人生,中年男人的另類選擇」又或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可以嗎?」等等。
  •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 讀《月亮與六便士》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小說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有著舒適的生活,突然拋妻棄子前往巴黎學習繪畫藝術,在巴黎生活困頓、貧病交加卻始終不改「初心」。小說中,我們可以感知,月亮象徵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世界,便士代表生活當中的蠅頭小利和蠅營狗盜。理想與現實,對於世上的人是個永恆的話題。年少時的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總是幻想著成就一番事業。然而,歲月流逝,當皺紋爬上了額頭,驀然回首,人生虛擲。工作生活中帶著面具,言不由衷,向領導表現出「不懈奮鬥、砥礪前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淺析愛塔為什麼成為斯特裡克蘭最後的女人
    文|希凝&34;——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前言《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三大代表作之一。愛塔及她的背景生活可以滿足斯特裡克蘭德對藝術創作的需求&34;——毛姆《月亮與六便士》01 愛塔那坐落在叢林深處的房子讓斯特裡克蘭德心馳神往幾經周折,斯特裡克蘭德來到了位於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