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實,你會怎麼選?

2020-11-22 素年花開



如何度過一生才算是幸福的呢?也許,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有些人追求金錢和社會地位,功成名就,受人敬仰,但有些人只想在喜歡的環境裡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寧靜致遠;有些人過著世俗、瑣碎的生活,忙忙碌碌;但也有人追尋理想,為了理想不惜一切代價。

正如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在四十歲時拋家棄子去畫畫,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堅持要畫畫的信念,不屈從於任何世俗。

本書作者毛姆是英國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

這是一部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小說,也是一部關於處理理想與現實關係的書,對今天的每一個人依然具有啟發和思考的意義。

小說中的"我"是一名青年作家,因為對斯特裡克蘭德的了解比別人多,又了解他一生中最鮮為人知的悲劇部分,便以"我"的視角講述了他潦倒卻偉大的一生。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了解這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卻只看到月亮的人。



01 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

斯特裡克蘭德是英國一家證券公司的經紀人,他的太太艾米是個熱情好客的女人,經常活躍在倫敦的文人圈子;她很愛自己的丈夫,他們還有一雙可愛的兒女,這是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

在艾米的一場家宴上,"我"認識了斯特裡克蘭德,他是一個不善社交的人,看起來只是一個善良、誠實、無趣、平常的男人。

但讓人意外的是這個看起來中規中矩的男人好像和一個女人私奔了,只留下一封短暫的信,說自己不會回來了。

艾米拜託"我"極盡所能的勸說斯特裡克蘭德回來,"我"對艾米的遭遇深表同情,便去巴黎尋找斯特黎克蘭德。

在一家破舊的旅館裡,"我"見到了斯特裡克蘭德。當"我"表明來意後,他表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對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但表示會堅持畫畫。

斯特裡克蘭德只是在結婚前到處畫些小畫,絕對沒有一點兒繪畫天賦。

他覺得自己必須畫畫,他管不住自己。就像一個人掉進水裡,他以何種姿勢遊泳是無關緊要的,遊得好壞都無所謂:他不得不掙扎出來,別讓自己淹死才是大事。

"我"將斯特裡克蘭德的決定告訴艾米後,她很傷心,但隨後開始獨立生活,用她的精明能幹來闖蕩這個世界。



02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五年後,"我"決定到巴黎居住。再次見到斯特裡克蘭德時,他還穿著五年前的那件外套,又髒又破,手髒兮兮的,指甲很長,兩隻手骨頭凸顯,青筋畢露。

斯特裡克蘭德的作品總被人嘲笑,但"我"的畫家朋友德克卻認為,他會是一個偉大的天才畫家。

斯特裡克蘭德花完從倫敦帶來的錢後,便四處打零工度日。他有六七個月的時間,每天只靠一塊麵包和一瓶牛奶維持,即使再窮,也會買畫布和顏料。

他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只把他看見的畫下來。他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覺得自己很幸福。


聖誕節前夕,斯特裡克蘭德生病了,德克便把他帶回自己家照顧。經過德克和妻子布蘭奇六個星期的照顧後,他痊癒了。


布蘭奇因為愛上了斯特裡克蘭德,便和德克分開了。他們只在一起生活了三個月,斯特裡克蘭德便離開了,布蘭奇也因此自殺了。


在理想面前奄奄一息的斯特裡克蘭德,儘管沒有創造出滿意的作品,但依然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03 為了理想,我願意傾盡所有


斯特裡克蘭德從巴黎流浪到馬賽,依然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幾經周折,他來到了大溪地島。


大溪地島是個美麗的地方,他在這裡尋得靈魂的寧靜,進行著繪畫創作;也開始了結婚生子的新生活。


三年後,他得了麻風病,雖然身體經受著折磨,他依然堅持畫畫,最終在房子裡創造出一幅絕世之作。


斯特裡克蘭德從來沒有抱怨自己的命運,從來沒有失去勇氣,直到最後,他的腦子也保持冷靜,不受幹擾。



04 結語


雖然在別人眼中他是個不可理喻的瘋子、背棄家庭的負心漢,還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但他堅持追尋理想,至死不渝。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人太自私冷漠,無法理解他不可思議的行為。


但不管別人如何評頭論足,只要自己無愧於心覺得幸福就夠了。

其實人就是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間擺動的,究竟落在哪裡不知道,大部分人落在了六便士上,只有少數人奔向月亮。這一切都是性格使然,性格即命運。

無論選擇現實還是理想,人生都應該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拼盡全力,不留遺憾。

願你無悔。


相關焦點

  •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 讀《月亮與六便士》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小說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有著舒適的生活,突然拋妻棄子前往巴黎學習繪畫藝術,在巴黎生活困頓、貧病交加卻始終不改「初心」。小說中,我們可以感知,月亮象徵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世界,便士代表生活當中的蠅頭小利和蠅營狗盜。理想與現實,對於世上的人是個永恆的話題。年少時的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總是幻想著成就一番事業。然而,歲月流逝,當皺紋爬上了額頭,驀然回首,人生虛擲。工作生活中帶著面具,言不由衷,向領導表現出「不懈奮鬥、砥礪前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 《月亮與六便士》|若你只讀到了理想和現實,一定是你沒有讀懂它
    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初讀它的時候或許會有一種看不下去的狀態,而且年紀越小這種讀不下去的感覺越甚,可偏偏在你不想繼續讀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人在大力推薦它,而且它本身也總是讓你有如鯁在喉的感覺,似乎你不讀完就不舒服似的,於是你總是在讀和不讀之間拉扯。這本書有一個最被普遍接受的主題理解: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大家普遍認為書名「月亮與六便士」中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世俗的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拋開現實和理想,還應該看到一個天才
    一個評論家在評論毛姆《人性的枷鎖》的主人菲利普時說,「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喜歡這個說法,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然後一本關於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也就產生了,很多人讀到這本書的時候 ,可能都會考慮所謂的「月亮」和「六便士」之間的關係,感慨拋棄六便士可惜有之,感慨月亮耀眼也有之,但是我今天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一個人成為某一領域的頂級人才(甚至可以說成是天才)那他其他方面的缺陷是否可以被原諒?
  •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稱它為理想之書
    當一個人快要餓死的時候,六便士銀幣似乎比一個高高在上的月亮更崇高。▏月亮與六便士表面上看這本書在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選擇,更深入的看作者是在探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相處模式。也可以說這是作者與自己的深度對話。
  • 《月亮與六便士》:在論斷與被論斷中成長,追月亮請先拾起六便士
    ,與英國作家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追求理想不一樣。斯特裡克蘭是完全把抬頭看到的月亮與低頭撿起的六便士完全割裂,不顧世俗拋妻棄子地去畫畫追求理想,生活窘迫到身無分文飢餐露宿也繼續迷醉堅持他的「我要畫畫。」這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的版本是由一位八零後的廣東人編譯的,他叫李繼宏。
  • 淺談《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鮮為人知的是,這幅畫還成就了一部長盛不衰的小說,那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現實中的高更,完成這幅畫後,自認為再也無法超越,便爬上了附近的小山頭,服下大量砒霜。不料自殺未遂,大病一場。而毛姆對筆下克蘭德的塑造,則增添了強烈的文學色彩。然而,無論是現實中的高更還是虛構的克蘭德,他們敢於反抗世俗和為追求理想不惜生命的勇氣都是相通的。
  • 《月亮與六便士》:為什麼理想如此疼痛,他卻還要拼命追求
    說道《月亮與六便士》,大家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大名。今天就來聊聊《月亮與六便士》。01 提醒人生的意義先來說說故事情節,簡單概括就是:著名畫家生前潦倒又震撼的一生。而正是這偉大的理想主義,讓我們這些困於現實的凡人心馳神往。書的標題名為《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錢幣在外形上都是閃著光澤的圓形,前者代表著嚮往的理想,後者代表著苟且的現實。放棄理想,我們內心不甘;但要放棄現實,我們又沒有勇氣承受後果。於是我們通常活在金錢的束縛中,又仰慕著遙遠的月亮,這種矛盾感正是大多數痛苦的根源。如何獲得內心的寧靜呢?
  • 如果男孩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我會果斷讓女兒和他分手!
    吳王說:「你幫我除掉敵人,我怎麼能殺死你的妻兒呢?」,要離回答道:「一個戰士,怎麼可以享受家庭的溫暖呢?」要離為了自己的「使命」,是在做著偉大的事情。可你砍斷自己的胳膊可以理解,但還要拿家人的生命作為籌碼,這就不是大義凜然了,而是殘酷無情、狹隘自私!這種心思和行為,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是完全不值得效仿的。這也是他沒有被司馬遷納入《刺客列傳》的最主要原因。
  • 《月亮與六便士》:「拋棄」過去的自己,作為全新的自已重生
    我重讀作家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深入了解書中斯特裡克蘭丟下六便士去摘心中月亮的勇氣和力量。第一步:殺死過去的自己,丟下「六便士」我想他丟下一切,走向理想,並不是一時衝動,在開始前已經有過無數這樣的念頭、在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中掙扎。理想和現實是很多人都有過,可以說人人都有夢想,但為什麼卻沒有幾個能像斯特裡克蘭那樣一心一意丟下一切以後去實現?
  • 《月亮與六便士》:不被世人理解的斯特裡克蘭德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在這部作品中,作家用犀利的語言和跌宕的情節,構造出了一個震蕩人心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是一位證券經濟人,有著體面的工作,漂亮的妻子,幸福的家庭,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卻毅然決然地拋下了這一切,決心成為一名畫家。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名證券經紀人,他追求和嚮往自由,為了追逐繪畫理想,掙脫世俗羈絆,實現鳳凰涅磐的過程,這具有典型的存在主義精神。
  • 《月亮與六便士》——洞見價值觀導向的生涯選擇,讀懂已是中年人
    這段時間宅在家裡,正好有時間重溫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部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圖書封面 今天就讓我帶著你從生涯發展的角度回顧一下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一生吧! 你是否還從事著自己不喜歡、越來越沒有發展、痛苦的工作,想改變卻怎麼也下不了決心? 你是否正處在一個機遇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 《月亮與六便士》| 35+ 的人生岔路口
    最近讀完了毛姆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經典小說的價值在於書中人物的困惑和舉動放在當下社會一點也不違和,依然有很強的代入感,引人思索。小說的標題,如果按照現在自媒體標題黨的文風,應該是「35+金融精英男,拋家棄子為哪般?」或是「35+的後現代人生,中年男人的另類選擇」又或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可以嗎?」等等。
  • 《月亮與六便士》:三十而已的顧佳,開茶廠是理想還是無奈?
    在顧佳的努力下,茶廠終於獲得了投資,一切都在向好發展中,這個時候,我想不少人也會有疑問,顧佳都被坑成這樣子了,她為什麼還要選擇做下去呢?她知道自己最後會成功嗎?如果失敗了,豈不是輸的更多?二是:顧佳知道被坑後,曾經去手撕李太太,並表示退圈,表面看起來她是要強,其實,她自己內心沒有認同富太太圈,看著這些冠以夫名的太太們,每天「閒」的只知道炫富,明爭暗鬥的攀比,沒文化,沒品位,她內心是鄙視這些的,靠男人不如靠自己,所以她會繼續做茶廠。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發現為夢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為藍本的現實主義小說,也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成名作。此次出版的李繼宏譯《月亮和六便士》延續了「李繼宏版世界名著」的體例,依然由導讀、正文和注釋構成。
  • 《月亮和六便士》:追逐月亮的人——淺析思特裡克蘭德的複雜形象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可以算是對《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總結。《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而故事也就是從思特裡克蘭德日復一日的六便士生活開始的。
  • 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得到的婚姻啟示
    「他像很多年輕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講述了一位證券交易所經紀人原本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卻毅然拋妻棄子去往巴黎尋求畫畫理想,幾經波折最後在一個名叫大溪地的小島上與當地女子同居生子,並完成多幅驚人傳世畫作的故事。
  • 如果男孩喜歡看《月亮與六便士》,我會果斷讓女兒和他分手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不長,也就7萬5千字,小說的故事梗概其實很簡單: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心中的繪畫理想,突然丟掉體面的證券經紀人工作,拋棄還算闊綽的中產家庭生活,輾轉多地,最後跑到一個原始風貌的大溪地島進行深度創作,最後在窮困和惡疾中死去。
  • 你抬頭看月亮,我低頭撿六便士,有錯嗎?毛姆:人生就是自我探索
    這就是暢銷100多年,時隔今日仍舊讓人津津樂道的《月亮和六便士》。我不僅為毛姆出神入化的遣詞造句,和行雲流水的閱讀體驗拍手叫好,還發現了毛姆隱藏在小說中獨特的觀點。 毛姆太聰明,將他自己的觀點隱藏在書中,不仔細尋找,幾乎很難發現。我之前片面以為,《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歌頌為了心中理想,甘願忍受貧窮和飢餓的追夢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始終站在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上,謹小慎微,從多個角度探討生命價值所在。
  •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需要「誤讀」,不看到最後一頁你就虧了
    所以可能與大部分讀者閱讀本書的心態不同,我堅持認為,像《月亮與六便士》這樣的作品,用更開放的眼光來大膽「誤讀」,或許才是理解它的最佳途徑。02.月亮與六便士,不是矛盾體而是共同體毛姆用了《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來自於別人對他作品的一篇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