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月亮與六便士》無疑是一部舉世公認的經典名著,它並不是毛姆的第一部小說,卻是他成為暢銷小說家的逆轉之作。
此次閱讀的版本是由果麥出品,李繼宏翻譯的。不得不說翻譯者對於書的理解相當重要,如果僅僅從字面翻譯,沒有個人的領會,我想這次的中文版一定沒有如此精彩。遇到這樣的作者和翻譯者,作為讀者是非常幸運的。
在本書中,毛姆看似已經從以上的詰問中清晰地亮出了他的觀點:精神高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與其說是這個顯而易見的觀點,不如說是毛姆在提出他的反傳統立場時,所秉持的旁觀者的態度。
所以可能與大部分讀者閱讀本書的心態不同,我堅持認為,像《月亮與六便士》這樣的作品,用更開放的眼光來大膽「誤讀」,或許才是理解它的最佳途徑。
《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用一個年輕作家的角度,講述了自己所見所聞的落魄畫家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的傳奇一生。
斯特裡克蘭原本只是個普通的股票經紀,有著眾人看來幸福安穩的中產家庭。忽然有一天,已經40歲的斯特裡克蘭拋家棄子,不辭而別,離開倫敦跑去巴黎當一個無人知曉的畫家。
在巴黎,斯特裡克蘭獨自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幸而得到另一位畫家德克的欣賞,但他在接受了德克夫婦的幫助時,又跟德克的妻子搞在了一起。不久後斯特裡克蘭再次決然離開,德克的妻子布蘭琪因此自殺。
斯特裡克蘭隨後選擇在遙遠的大溪地島,與土著女子成婚,過著心無旁騖的作畫生活。幾年後他死於麻風病,他們的小屋和牆上的巨作也被付之一炬。而在他慘死後,他遺留的作品才開始被推崇為驚世之作,獲得身後無限榮光。
無疑,《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裡克蘭是個已經被公認的天才畫家。雖然他從來沒有正經學過畫,一直看似平庸,但天賦與激情已經在他體內無法被抑制。
「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裡,那麼他遊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著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在這番告白中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畫畫對斯特裡克蘭來說就像一種求生的本能。如果說以往平凡的家庭生活只代表著錢包裡的財富,那畫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天空中那輪皎潔又神聖的明月。是他最美的夢想,也成為了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並不將身無長物視為艱難困苦。他這種完全追求精神愉悅的方式真叫人難以忘懷。
如同作者一樣,我起初看到他的執著也深受感動。一個天才的畫家,願意逃離自己的舒適區,為藝術捨棄世俗的一切。他的熱情和奉獻精神非常人能及,更何況他的慘死和被載入藝術史冊的作品,愈加證實了他的勇氣和天賦同樣過人。
但我現在想說的是,即便他如此出色,但天才不代表正義,並非道德淪喪的藉口,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崇敬!
認真審視之下,象斯特裡克蘭這樣的人,不過是假著追求藝術,追求實現個人價值之名,用一輪白月光,來掩蓋他「高級人渣」的本性罷了。
(小說原型:高更)
對他的髮妻艾美,他是一個極端不負責任的丈夫。
艾美與他結婚並生活了整整17年,還生了一對兒女。她作為一個出色的家庭主婦並沒有犯什麼明顯的差錯。夫妻之間即使已經沒有愛的激情也還應該有割捨不斷的親情,家庭本就是他們理當共同承擔的責任。在家人之間,知情權是基本的。可他連想畫畫的想法都從來沒有告訴過妻子,就這麼憑空消失了。被人問及時,竟然說「讓她見鬼去吧。」妻兒的生計問題也絲毫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關心的只有自己想要的月亮。
好心的德克是斯特裡克蘭的救命恩人,在他又窮又病的危難關頭把他接到自己家來,並說服自己的妻子布蘭琪一起悉心照顧他。但這位天才畫家的回報又是什麼呢?是與朋友的妻子發生關係後又始亂終棄,直接造成布蘭琪喝草酸身亡。他給出的理由卻簡單粗暴:因為激情不再,布蘭琪妨礙了他的創作靈感,所以必須離開。
俗話說「朋友妻不可欺」,更不消說還是一個剛剛救了他命的朋友。斯特裡克蘭認為藝術高於一切,其他都是多餘的。友情和愛情,就像用過的餐巾紙一樣,一旦沒用了就可以隨手丟掉。
如果說天才們自己都是心甘情願可以為崇高藝術和事業獻身的,這可以被世人稱頌推崇為「無私」。那在另一面,如果他們對於別人的情感與命運的肆意踐踏和毀滅,把別人的善良與美意都當做理所當然的獻祭。此等天才的存在,於人類來說,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
所以在我眼中,對斯裡特克蘭的妻子艾美、對德克和布蘭琪來說,他都是一個無恥的自私鬼,只不過穿了塗滿漂亮顏料的外衣。
臭名昭著的希特勒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天才、軍事鬼才,他的演講公認極富魅力和鼓動性。但他卻把天才用於自己的瘋狂野心,去發動戰爭與屠殺,這樣的天才已經成了瘋狂與罪惡的化身,只能有被唾棄的下場!
天賦是造物者賜予我們的隱形財富,我們展示和追求它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以善良與道德來交換,那毫無疑問是在與魔鬼做交易,本末倒置,出賣了自己基本的人性。
天才不等於正義,天賦和財富一樣,都不該是放縱私慾的擋箭牌,更不該被人為刻意美化頌揚。
毛姆用了《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來自於別人對他作品的一篇書評。月亮象徵著理想和美妙的精神世界,同時也代表著伴隨而來的清貧;而六便士則是世俗與物質的代表,面值微小,似乎追隨金錢的人格局也如同它的價值。
但書中離開倫敦的斯特裡克蘭與放棄高薪美眷遠赴埃及的亞伯拉罕,相較那些懂得創造和享受自己物質生活的人,就一定更高尚更智慧嗎?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作為精神的依託,物質條件的存在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在被天賦推著浪跡天涯的斯特裡克蘭短暫而傳奇的藝術生涯中,畫家德克、鮮花酒店的老闆娘詹森太太,以及他的土著妻子愛塔等,都是他得以維持生命的物質供養者。每個人的肉體本身就是物質的存在,所有的精神創造都需要建立在這個肉體之上。離開他們,斯特裡克蘭的藝術夢也早就戛然而止了。
理想需要金錢的支持,財富也因精神追求而更有意義。它們彼此依賴,相輔相成。任何理想都需要腳踏實地地去完成,不然只能稱之為空想。
從這個層面上客觀來說,月亮與六便士,它們不是矛盾體而是共同體。現今世界的所有文明,也都是被這兩者共同推動的結果。
布魯諾船長說:他表達那種欲望的方式是繪畫,而我的則是生活。
昨天看到俞敏洪在直播中鼓勵大家多生孩子,說生孩子的成本並不高,只要東西用平民化的就可以了,立刻遭到了大家的怒懟:你俞敏洪是上世界福布斯財富榜的人,你的財力與普通家庭能相提並論嗎?你看不上眼的六便士,可能是普通家庭得以活下去的麵包錢。
就像窮人餓得不得不吃糠咽菜,你卻說為什麼不去吃鮮奶蛋糕KFC呢,真是愚昧,沒見過世面!
我想聰明的讀者都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懟俞敏洪,也知道窮人不去吃炸雞的原因。
我們再回頭看看《月亮與六便士》的作者毛姆,他在未成名之前也曾生活得很窘迫。但毛姆絕對不是一個安於清貧只崇尚精神生活的人。他其實並不反對,甚至非常講究物質享受。成為暢銷小說家後的毛姆過著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一點兒也沒有虧待自己。出行必是豪華酒店與頭等艙,僅僅購買一座豪宅就用了8000英鎊(折1千5百萬人民幣),還不算巨資修葺和使用了眾多僕人的花費。
但以前「低頭撿六便士的窮毛姆」與後來「抬頭賞月亮的富毛姆」恰是同一個人。想必毛姆自己也不會說哪一個自己更高貴,哪一個又更值得世人敬仰。就如無數次大手筆捐贈災區的中國首富馬雲,和安貧樂道的鄉村教師,他們並不矛盾。
所以月亮與六便士,我認為它們不是矛盾與對抗的,它們更應該被看作是共同體。
(毛姆)
聖經《馬太福音》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讓我明白什麼是名著與經典。它最令我拍案叫絕的地方並非故事的傳奇,人物的個性,更不是作者的光環。而是一直看到本書的最後一頁,才讓我幡然領悟它的精髓:
我的叔叔亨利做過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爾的教區牧師,要是遇到這種情況,他往往會說,魔鬼總是隨心所欲地引用經文。
所指的經文大概率就是上面那句。我們不是上帝,沒有資格憑自己看到的一些表面現象作為根據,來隨意評判和論斷別人。斷章取義地引用經典,更是褻瀆與諷刺。
不管你是一個哲學家、藝術家,還是農民、商販。我們作為凡人的相互了解往往是膚淺和片面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不但是成語更是事實。連睿智的蘇格拉底都說:「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如果說無知與蠢相連,那麼隨心所欲就會導致惡。保持謙虛謹慎是善良,也是一種智慧。
主持人何炅第一次採訪明星陳冠希的時候,陳一直莫名地在笑,最後何炅終於忍不住質問:你是明星,但憑什麼輕慢取笑我?陳說:你全程都叫錯我的名字。原來真相如此出人意料,令何炅非常窘迫,以後也常常以此來警戒自己要保持謙遜,不隨意對人對事做主觀評判。
(何炅)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機智地使用了旁觀者陳訴的方法來講斯裡特克蘭的故事。他是天才畫家,同時也性格怪異反人性;他的妻子艾美、朋友德克、以及跟他接觸過的酒店老闆、船長、收藏家們,都從各自的角度對他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有人對他恨之入骨,也有人對他讚賞崇拜,各有各的理由。作者把自己連同這些人們對斯特裡克蘭的印象結合在一起,才完成了對這個畫家的大致拼圖。
他在故事中對誰都是理解同情多於指責批判,最多也就是善意的諷刺。他的筆觸是謹慎而克制的,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節中毛姆大量運用了轉述和推測的方式。從不把值得商榷的觀點簡單粗暴地甩給讀者,綁架我們的判斷力。
回到開頭那句話,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所以選擇本身並沒有對錯,只要能在善意的前提下保持初心,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便無可指摘。
《月亮與六便士》的深刻與耐讀,在於用貌似簡單的文字蘊藏深意。這是毛姆高明的小說技藝展現,更是允許每一個讀者來自由「誤讀」它,擁有獨立思考空間的大度與寬容。
(原創作者:小小小小的火,在這個大大的世界發出我的光,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