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世界從來不會辜負,那些為夢想而痴狂的人

2020-09-04 最憶江南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個抬頭看見了月亮的人,就是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而他看見的月亮,就是他想畫畫的夢想。

俞敏洪曾經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或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可大部分人呢,既缺少追求夢想的勇氣,又缺少為夢想而付出一切的行動動力,結果,最終與夢想擦肩而過。


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他既有追求夢想的勇氣,又有敢為夢想孤擲一注的動力,為了能畫畫,他不惜背負拋妻棄子的罵名去了巴黎。不僅在那個時代,即使在時下,這種行為簡直可用離經叛道來形容。而為此他說是渣男,是一點也不冤枉他!

英國小說家毛姆為何要在小說中設計這樣一個男主呢?這與他個人經歷有關,他的人生中,就曾有棄醫從文的經歷。還有他非常喜歡旅行,一生去過很多地方,也去過太平洋的一些小島,比如,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又稱大溪地)。

正是在這裡,他看到了法國後印象派畫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的保羅·高更的作品,由此被啟發,而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月亮與六便士》。


與高更的人生經歷雷同,《月亮與六便士》男主原本是英國證券交易所的一名經紀人,工作穩定,家庭幸福,卻因一門心思地想畫畫,而鬼使神差地離家出走去了巴黎。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種拋妻棄子的行為是千夫所指,為人不齒,但如果換位思考,他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放棄舒服的生活,去努力打拼,則是非常勵志的一件事。

雖然之後,男主在巴黎受盡了貧窮和飢餓的煎熬,後來不得去了馬賽,最後去了大溪地島上,歷盡了挫折,但最終,他創作出一幅又一幅讓後世震驚的傑作,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畫家,實現了自己想畫畫當畫家的夢想。

羅曼·羅蘭認為這部作品呈現了一個充滿美好、藝術和完美的小說世界。而英國作家伍爾芙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在了高聳的冰山上,令平庸的日常生活,徹底解體。」我想,伍爾芙她之所以說讀完小說,我們平庸的日常生活徹底解體,是因為這個小說中蘊藏一種強大的力量,而那種強大的力量,其實就是夢想的力量,它總讓人它痴狂。

夢想是什麼?它是我們最美好的憧憬,是我們最大的前行動力。而《少林足球》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是的,人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就是因為有想法,有夢想。所以,人必須要有夢想。

馬雲曾經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要實現了呢?」

而從夢想的角度,我們去解析《月亮與六便士》,就可以從冷酷無情的男主身上發現,他身上其實有很多讓人熱血激蕩的元素。

01男主思特裡克蘭德為何拋妻棄子

毛姆是一名擅長人性解讀的偉大作家。他對人性的解讀非常犀利老道,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精準。但他筆下的人物,同樣很難用黑白、善惡來區分。不過,讀完小說,很多人能從中對號入座找到那個影子式的自己。

(1)男主的妻子喜歡平凡的生活

除了男主思特裡·克蘭德,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還設計了其他人物,比如,思特裡·克蘭德的妻子,在巴黎幫助過他的畫家德克·斯特洛夫 以及妻子布蘭奇· 斯特洛夫。這些人個性不同,追求也不同。

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同,是追求的不同,有的人,比如,思特裡·克蘭德,他追求心中的月亮,即夢想;有些人追求「六便士」,追求俗世的愛情與名利,享受著俗世的平凡生活。

顯然,思特裡·克蘭德夫人就是追求「六便士」的人,她一直想當作家。但丈夫離家出走後,她不得不開了一個列印社為生。丈夫死後,有了名氣之後,她藉助丈夫的名聲,順利躋身嚮往已久的文學圈,過上了嚮往的夢想中的生活。

(2)男主的妻子不理解他的夢想

思特裡·克蘭德追求歲月靜好、現實安穩的生活,她很難理解那些有夢想的人,哪怕是自己的丈夫思特裡·克蘭德的所作所為。

所以,當她的丈夫思特裡·克蘭德為追求藝術而出走,她是難以接受的。為此,她不對外稱他為了某一個女人而私奔,因為這才是她與其他平凡人能接受的理由。

如果她說自己的丈夫思特裡·克蘭德為追求藝術而出走,肯定她的朋友、鄰居都不會相信她所說的話。這也會讓她沒面子。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朋友如此,夫妻如此,一個喜歡平凡的生活,一個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樣的夫妻是難以有共同語言的,也難以溝通的,更難和睦相處。於是,當思特裡克蘭德突然留下一封信,「我不會回來了,我的決定不可改變」,就遠走他鄉,這一行為看似不正常,其實,細思之下,也在情理中。

(3)為了夢想而離家出走,是男主對舒適區的一種拋棄

無情未必真豪傑,好男兒志在四方。有夢想的人,為了追求夢想,不得不選擇舍掉一些東西。而舍掉家庭,舍掉舒適的生活,是思特裡·克蘭德義無反顧地向夢想邁進的第一步。

或許有人說,為了夢想離家出走,背上拋妻棄子的罵外,舍掉舒適的生活,不值得。


夢想無所謂值不值得,而是敢不敢為之付出。而在思特裡克蘭德看來,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舍掉再多,甚至舍掉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只有捨得原來的一切,才能輕裝上路,全力為夢想打拼。


(4)世界從來沒有辜負為夢想而痴狂的人


或許,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不同的是,紅塵陌路中,有人迷失了夢想,甚至為六便士,而拋棄了那輪夢想的月亮;有人為了夢想中的月亮,一直在俗世生活中掙扎、抗爭,甚至衝破現實生活的束縛,最終,扔掉了六便士,完全遁入夢想的國度。

在有一些人看來,這些人是瘋子或傻子。他們可以沒有家庭,沒有孩子,沒有美食,卻唯獨不能沒有夢想。他們也願為夢想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演員喬恩曾說過,「我的夢想就是演戲,我可以為了它付出一切」。

願為夢想付出一切的喬恩,最終成了職業演員,讓演戲成為了她的職業,可以用夢想的事情,來養活自己與家人了。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為夢想舍掉一切,拋棄一切,如痴如狂的人,卻不是很多,而這個世界也從來沒有辜負為夢想而痴狂的人,比如,梵谷、高更、愛迪生等。雖然他們為夢想歷盡劫難,苦不堪言,但他們最終成功地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喜歡的模樣,在人生甚至於人類歷史的舞臺上閃閃發光。

02除了夢想,其他都是浮雲


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文章中曾經寫道:「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他妻子委託去巴黎找他的人問他:「你認為一個人從你這個年紀開始學畫畫就能學好嗎?大多數人從18歲就開始學了,如果你充其量只能成為三流畫家,你還會覺得為此拋棄一切值得嗎?

男主思特裡·克蘭德說,「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遊泳遊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不讓我畫畫,我就活不了,不讓我畫畫,我就要死掉。不管怎麼說,我都要畫畫!」

不讓有一個夢想的人,去追求夢想,他真的不能活下去嗎?或許,答案是形形色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最終實現夢想的人,最初時,都曾經為夢想不管不顧地拋棄了一切,都曾經專注於夢想,視其他為浮雲。

正因為他們如此執著於自己的夢想,才能在夢想的路上越走越遠。


(1)專注於夢想的人,日子再苦他也不在意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思特裡·克蘭德無情地離拋棄妻子去了巴黎。

其實,在巴黎,他過得一點也不好,經常過著捉襟見肘的苦行僧式生活。

雖然因為生活所迫,他每天只能吃一餐麵包、一瓶牛奶,甚至還生了一場病差點死。他卻不以為苦。對於他來說,只要能畫畫,只有能追求自己的夢想,追求自己夢中的月亮,再苦的日子他也不在意,也能過下去。

當然,他也不在意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也不在意自己能否成名。他只一心想著畫畫。


(2)專注於夢想的人,不在意世俗的名與利


「他生活在幻想之中,現實對他而言毫無意義。我感覺,他是將自己強烈的個性一股腦兒傾注在畫布上,心無旁騖,只專注於心靈之眼所看到的東西,而對現實的事物渾然不覺;一旦畫完了,也許作品本身並不重要。」

他也不屑於與他人聊天,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有人與他探討繪畫的藝術,此時,他會非常真誠,讓人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動,「好像有一種猛烈的原始的力量在他體內奮力掙扎,仿佛違拗著思特裡克蘭德自己的意志」。

其實,他體內的這種所謂猛烈的原始力量,則是對於夢想的專注力。如果他被名利吸引,那是因為他在意名利,而正是對夢想專注,他心心所念的才只有畫畫這個夢想。

(3)專注夢想的人,會為了夢想不擇手段

沒有誰的夢想會輕易實現,沒有誰的夢想不千折百回,甚至頭破血流。因為通向夢想的路上,不是鮮花滿地,而是充滿荊棘、險象環生。

《香水》——電影描述一位與世隔絕、嗅覺異常靈敏的天才格雷諾耶,為了追尋世上最完美的香味而不惜殺人的旅程。格雷諾耶的理想是破譯世間萬物氣味的秘密,為此不惜瘋狂殺掉26位少女,這種行為看起來讓人費解,也非常可怕,卻也恰恰說明了男主對夢想的執著與痴狂。

執著與痴狂的執念之下,才做出了不擇手段、超越倫理與法律的事。

再說《月亮與六便士》的男主,他雖然沒有《香水》男主的瘋狂殺人之舉,可也做出有悖常理的事。

有一天,他病得非常重,他的朋友帶他回了家,並且讓自己的妻子布洛奇照顧他。可他病情好轉時,就卻霸佔了朋友的畫室,開始在朋友畫室中畫畫。最要命的是,他利用愛上了自己的朋友妻子做模特。做完模特,他就不要她了,以至朋友妻子在絕望中自殺,他也不為所動,依然畫畫。

在很多人看來,他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太冷血,或不擇手段,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又何嘗不是了為了夢想而全力以赴的表現。

03堅持夢想的人,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夢想,也有實現夢想的可能,關鍵是能否一直堅持不懈地為夢想而努力。因為夢想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隔著一個堅持的距離。

「愛好無關乎職業,不管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始終堅持我那份愛好,我願意為它付出時間和精力,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這是2018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最惹人矚目的選手雷海為回答記者的話。

雷海是一名外賣小哥,屬於一轉身,就消失於茫茫人海中的人。可幸運的是,他喜歡詩詞,他經常將詩詞書帶在身邊,只要有時間,就讀詩學習。結果呢,他厚積薄發,戰勝了身為北京大學文學碩士的對手,一舉奪得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

因為喜歡詩詞,更因為日復一日的堅持閱讀,外賣小哥創造了傳奇,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無論是誰,只要長時間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都可能創造傳奇。

但沒有誰的追夢之路會一帆風順,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如果遇到困難怎麼辦?

(1)不要在意別人說什麼,怎麼說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曾經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他說,「一開始我是個舉重運動員。我一直喜歡舉重和健美。當我第一次抓起槓鈴,穩穩握住,並高舉過頭頂,我就一直享受這份愉悅,我知道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我喜愛舉重,這將是我要做的事情。」

雖然施瓦辛格想從事舉重和健美運動。但接受了第一次訓練後,第二天早晨他我渾身酸痛,甚至沒法舉起手臂梳頭。可他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堅持了下去。在堅持了兩三年艱苦訓練之後,他的形體和力量都發生了改變。可他的父母非常不理解他的夢想,一直勸他找一份正經的工作。


可施瓦辛格一直堅持他的夢想,並且告訴年輕人,無論如何,堅持你們的夢想。

在你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人不同的看法與建議,甚至會有人批評你。而夢想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是你的夢想,它能帶著你一路遠行。所以,只要你認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要在意別人怎麼說。

(2)不在意困難多大,有多少,自然就會戰勝困難

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我只知道當我就喜歡做這件事,是多困難,我都不在乎。有心人,天不負。老天總會抽出身來幫助我實現夢想。」

只要是做喜歡的事情,不管達成目的有多困難,都不要在意。追求夢想的路上,不管有多少困難,都要堅守,都不要放棄。

辦法總比困難多,不過,只要你不在意困難,正確地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困難,那麼,所有的困難,都會被戰勝。

(3)相信所有的苦日子都會是暫時的

有人說,「焰火下的孤獨,是每一個夢想必須經過的地方,每一個人都一樣。」而有時,我們為了追求夢想,要忍受的,不僅是孤獨,還會有更多的挫折與磨難,比如,貧困。

而《月亮與六便士》的男主,到了巴黎後,他很快把從倫敦帶來的一點兒錢花光。可他沒有沮喪。他也沒賣出自己的畫。他開始打零工賺錢。他曾給一些來巴黎玩的老鄉當夜生活的嚮導。他也曾經做藥品廣告的翻譯工作。他還做過油漆工。有時,他會一文不名,連畫布和顏料都買不起,而日子再苦,從未丟下他的藝術工作。不想去畫室學畫畫,就自己摸索著畫。

還記得柴靜嗎?《看見》一書的作者,有「當代林徽因」之稱的柴靜,自打她小時候起,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名電臺的廣播主持人。後來,她如願以償地當了廣播主持人。

她之所以夢想成真,也是因為她堅持自己的夢想,在追夢的過程中,一直堅守不放棄,敢堅持的原則。

大學畢業後,家人想讓她回山西,他們為她安排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可為了追求自己少年的夢想,在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留在了湖南廣播電臺做節目。雖然一開始日子過得很孤獨與寂寞,很累很苦,可她還是堅持了下來。

為了夢想,她一直堅持。而最終,她實現了自己要當了廣播主持人的夢想。

對於任何人來說,他一生中都不缺少追求夢想的機會。是選擇六便士的生活,還是選擇去追求心中的月亮;是追求夢想,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夢想的挑戰、還是在困難面前落荒而逃;無論你選擇什麼,希望都能做出一個無悔的選擇。

也或許,沒有人逼你離開家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也沒有沒有人逼你每天要花多長時間學習。可只要你喜歡的,想做的事情,就請多花點時間去做,堅持去做!

堅持就是勝利,不管生活得如何,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義無反顧的去向前奔跑。而堅持夢想的人,恰恰如此,他們不在意所有的困難,遇山開山,遇河架橋,一路披星戴月,勇往直前,而


全世界都會為他路。

人生苦短,往後餘生,不要總是瞻前顧後,想做的事,就大膽地做。只有邁出通往夢想的第一步,且堅持下去,你的人生終會與眾不同。

這就是我看完《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後最大的體會,也是小說家毛姆最想告訴大家的。

相關焦點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發現為夢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為藍本的現實主義小說,也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成名作。此次出版的李繼宏譯《月亮和六便士》延續了「李繼宏版世界名著」的體例,依然由導讀、正文和注釋構成。
  • 《月亮與六便士》:在論斷與被論斷中成長,追月亮請先拾起六便士
    斯特裡克蘭是完全把抬頭看到的月亮與低頭撿起的六便士完全割裂,不顧世俗拋妻棄子地去畫畫追求理想,生活窘迫到身無分文飢餐露宿也繼續迷醉堅持他的「我要畫畫。」這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的版本是由一位八零後的廣東人編譯的,他叫李繼宏。
  • 淺談《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這幅富含哲學意味的畫作,曾引發了後世無數人關於生命的思考。鮮為人知的是,這幅畫還成就了一部長盛不衰的小說,那就是《月亮與六便士》。而高更以這個島為創作源泉的遺世之作,引起了毛姆的強烈共鳴。於是,他以此畫為靈感,以高更為人物原型,精心創作了一個的關於理想、關於世俗、關於人該如何活著的故事---《月亮與六便士》。三十五歲之前的高更,是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為了成就做著名畫家的夢想,他毅然拋業棄家,歷經窮困,輾轉奔赴原始島嶼。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名證券經紀人,他追求和嚮往自由,為了追逐繪畫理想,掙脫世俗羈絆,實現鳳凰涅磐的過程,這具有典型的存在主義精神。
  • 《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在豆瓣逛了一大圈,前幾個熱評都是對斯特裡克蘭追逐夢想的贊同且敬佩。夢想就好比那遠古時期傳來的絕響,把世俗約定都震的稀碎。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正如題目所象徵的一樣,月亮好比是那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六便士便是埋在泥土裡的世俗生活。小說講的正是一個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的中年人追逐夢想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拋棄」過去的自己,作為全新的自已重生
    心裡總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讓自己沉浸在讀書寫作中,難道這就追逐內心夢想的必然狀態?我重讀作家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深入了解書中斯特裡克蘭丟下六便士去摘心中月亮的勇氣和力量。期間攜手同行,遊覽了中國、印度、拉美等地,被稱為「世界旅行家」,1915年發表作長篇小說《人間的枷鎖》,1919年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他一生崇尚自由,崇尚人的自然的天性,這也許就是他寫這本書的秘密與初心。
  •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 讀《月亮與六便士》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小說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有著舒適的生活,突然拋妻棄子前往巴黎學習繪畫藝術,在巴黎生活困頓、貧病交加卻始終不改「初心」。小說中,我們可以感知,月亮象徵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世界,便士代表生活當中的蠅頭小利和蠅營狗盜。理想與現實,對於世上的人是個永恆的話題。年少時的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總是幻想著成就一番事業。然而,歲月流逝,當皺紋爬上了額頭,驀然回首,人生虛擲。工作生活中帶著面具,言不由衷,向領導表現出「不懈奮鬥、砥礪前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 《月亮與六便士》——洞見價值觀導向的生涯選擇,讀懂已是中年人
    這段時間宅在家裡,正好有時間重溫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部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小說。一本好書——《月亮與六便士》劇照 1、價值觀發展期 青少年時期(23歲以前)——思特裡克蘭德小時候的夢想是做一名畫家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六便士,他抬頭看星星
    《月亮與六便士》越到後面越是引人入勝,即能看見一個個性鮮明的主人公,又能發現一個象徵主義畫家的原型,收穫是雙重的。隨著書中「我」的調查,我們對這位天才的認識和了解就多了一分。但是直到終章,我們也沒能窺見那天才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是相當遺憾的,永遠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 《月亮和六便士》:追逐月亮的人——淺析思特裡克蘭德的複雜形象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可以算是對《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總結。《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而故事也就是從思特裡克蘭德日復一日的六便士生活開始的。
  • 《月亮與六便士》:三十而已的顧佳,開茶廠是理想還是無奈?
    ,上不了學,作為一個母親,她不忍心那些可憐的孩子受到這些遭遇。三是:茶葉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質量是有保證的,對於顧佳來說無非是需要投資更多的錢來為她的錯誤買單,而且她做茶廠,是她確實想做一件事,尤其是做一件既有利益又有意義的事情時,沒有理由不做它。在100多年前,英國小說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與顧佳一樣,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偉大畫家思特裡克蘭德(著名畫家保羅.高更原型)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愛上一個只顧追求夢想不負責的人,該怎麼辦?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1919年問世,書中從第三者的視角講述了一位名叫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的英國人的故事。他為了追求繪畫的理想,不惜拋棄原本安定的生活,忍受著貧窮、飢餓和病痛的折磨,在全身潰爛而死之前,畫出了令自己滿意的巨幅壁畫,衝破了孤獨,找到了靈魂的自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合小圖薦書|月亮與六便士
    2今天想推薦給大家的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經典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
  • 《月亮與六便士》:不被世人理解的斯特裡克蘭德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在這部作品中,作家用犀利的語言和跌宕的情節,構造出了一個震蕩人心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是一位證券經濟人,有著體面的工作,漂亮的妻子,幸福的家庭,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卻毅然決然地拋下了這一切,決心成為一名畫家。
  •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需要「誤讀」,不看到最後一頁你就虧了
    而在他慘死後,他遺留的作品才開始被推崇為驚世之作,獲得身後無限榮光。無疑,《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裡克蘭是個已經被公認的天才畫家。雖然他從來沒有正經學過畫,一直看似平庸,但天賦與激情已經在他體內無法被抑制。「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
  • 《月亮和六便士》與《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求得了,一個挽不回
    :放棄了六便士,求得了月亮思特裡克蘭德,一個普通的證券經紀人,庸庸碌碌四十年,是旁人眼中可以被忽視的那個人。所以他放下了六便士,求得了月亮。""求不得"為佛家八苦之一,誰都有求而不得的時候。多少人看到蓋茨比在夜色中遠望那盞綠光,想到自己求而不得的愛情和夢想,將自己的心與蓋茨比重合?
  • 《月亮和六便士》:誰的夢想不是來綁架別人
    近日抽空看完,看了好久的《月亮和六便士》,感慨無限。之前和一位剛成為母親的同事說到這部作品,我說主人公放棄了家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她的母性本能說,不管孩子和家人了?她其實是聽懂的,只是想再次確定,初為人母的她知道扶養孩子的不易和艱辛。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淺析愛塔為什麼成為斯特裡克蘭最後的女人
    文|希凝&34;——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前言《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了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銀行家斯特裡克蘭德,為了追尋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棄子遠走他鄉的故事。面對在異國他鄉的窮困潦倒、貧病交加,他泰然處之,只活在精神世界裡。在吃盡苦頭後,他棲身於有著&34;之稱的大溪地島嶼,與一位當地土著姑娘結為夫妻,最後雖疾病纏身,但最終完成了他的繪畫夢想。
  •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稱它為理想之書
    當一個人快要餓死的時候,六便士銀幣似乎比一個高高在上的月亮更崇高。▏逃離《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故事聖手」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著,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原型,講述了一位成功的的證券經紀人,突然對藝術著魔,拋妻棄子、當了畫家的魔幻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男人以理想碾壓3個女人愛情嚮往 結局迥然各異
    導語:《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偉大劇作家、小說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位居名著推薦榜單,高曉松、楊瀾都在不同場合對這本名著作過不一樣的解讀。「滿地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本是評論家評論毛姆另一代表作《人性的枷鎖》主人公的評語,毛姆便用《月亮與六便士》作了這本書的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