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水滴」,其實是石墨烯做的?

2020-09-17 石墨烯聯盟


如果問我最喜歡看的小說。理科生的我會毫不猶疑地拿出大劉的那一套《三體》。猶記得初次閱讀給我的那一種震撼的感覺。《三體》有很多神奇的設定,如果智子排在第一位,那麼水滴可能排在第二位。儘管後面還有高維空間碎塊,以及能將太陽系二維化的二向箔,但我還是覺得水滴是足夠神奇的,因為它的材料雖然不重,卻無堅不摧。「水滴」是三體世界的探測器,長三點五米,丁儀看到它時,產生了與其他人一樣的印象:一滴水銀。探測器呈完美的水滴形狀,頭部渾圓,尾部很尖,表面是極其光滑的全反射鏡面,銀河系在它的表面映成一片流暢的光紋,使得這滴水銀看上去純潔而靜美。它的液滴外形是那麼栩栩如生,以至於觀察者有時真以為它就是液態的,根本不可能有內部機械結構。按照劉慈欣的說法,水滴是用強相互作用力起主要作用的材料構造的,那麼,我們拋開文學。這神奇的「水滴」,是真實存在的嗎?

很多專家給出的答案是No!首先,《三體》中直接說了,水滴的質量不大,在10噸以下,劉慈欣也直接說了不是中子物質造的。其次,它的分子結構非常嚴密,應該是一種晶體,即使在放大1000萬倍後,地球人還是看不到它的不光滑之處,分子排列有序且沒有任何振動。放大1000萬倍,我們原則上可以看見一納米了,也就是說,幾乎能看見原子或分子了。

劉慈欣假設這種物質結構是由強相互作用力控制的。這個假設不可能正確。很簡單,如果物質的基本組成還是分子和原子,那麼強相互作用力是核子(即質子和中子)之間的力。這種力的力程由介子的質量決定,也就是大約10^-12釐米,這個距離比氫原子的大小還要小四個量級,所以,強相互作用力在原子構成的材料中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另一個可能是,材料不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而是由更加基本的粒子夸克和膠子構成的,但如果假設夸克是「自由粒子」(夸克之間的距離要比中子的半徑還要小),這種物質的密度就太大了,水滴的物質就像夸克星中的物質了。因此,這也不可能。結論是,水滴材料的控制力不可能是強相互作用力。

如果硬要水滴的設定成立,我們必須假設一種新型固體。這種固體也許存在,只是尚待人們去發現。我覺得,石墨烯就是類似水滴需要的材料,不過是二維的,不是三維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二維的網狀結構,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如果放大,就會發現它的基本結構是蜂巢狀的。雖然只有一個碳原子厚,但一平方米大小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可以承受一隻貓的重量,石墨烯是自然界中最薄,強度最高的材料。石墨烯的發現讓它的發現者獲得了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也許,水滴的材料是一種三維的石墨烯,但還沒有任何物理學家敢於想像構成它的是什麼原子。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而三維狀態的石墨烯。毫無疑問是最有可能的「水滴」組成物質了。

格萊菲爾科技公司一直致力於石墨烯衍生體的研究。其實驗室也是全國最先進的納米石墨烯實驗室。他們在液態石墨烯衍生體領域研究領先世界。液態石墨烯極有可能在未來實現二維納米結構石墨烯的三維化。而二維到三維的改變。意味著靠強作用力而存在的「水滴」是真的有可能實現的。

《三體》中,大劉對於維度論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捧。在「三體」中,三體人害怕地球世界的科技爆炸。用智子將地球世界向高維化的探索之路完全鎖死。在雲天明的童話故事中,四維的女巫殺死三維的國王如同捏死一隻螞蟻。在威懾紀元後期宇宙的深處。誤入四維空間的太空人們在回到三維世界之後。大量人精神崩潰。。。大劉的思想,正是對高維度基礎物理學的崇拜。如果人類世界的基礎物理學研究範疇提升一個維度,那我們的世界會變成怎樣呢?

在電影《阿凡達》中,有一種被稱為「難得的元素」的物質,原型便是石墨烯。這種神奇的物質在未來會怎樣改變世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格萊菲官方

相關焦點

  • 剛柔並濟的「水滴」到底有多厲害?《三體.黑暗森林》解讀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在《三體.黑暗森林》中出現的「水滴」。本文只涉及到《地球往事》和《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暫且不提。「水滴」是三體文明用強互作用力材料(SIM)所製成的宇宙探測器,因為其形狀與水滴相似,所以被人類稱之為水滴。
  • 從電影爛尾到奈飛投拍,遊族的《三體》IP開發能低開高走嗎?
    據nga自稱「遊族員工」的網友爆料,在短時間拍攝殺青後,該片「素材拍得爛、後期做得爛」,顯然質量離大眾預期相差甚遠。當年IP市場尚未興起,本土科幻電影更是一片空白,《三體》也不像今天這樣有名氣,電影版的爛尾其實是IP版權「白菜價」時代的後遺症。
  • 《三體2:黑暗森林》:宇宙社會學中蘊藏的「黑暗森林生存法則」
    《三體》的第一部是序幕式的開場,它主要的作用在於介紹宇宙中的兩方陣營,以及整本書的哲學思想,與其說我看到的是葉文潔苦難後叛逆的故事,不如說我讀了《三體》背景設定集更準確些。其實,這是一招置死地而後生的險棋,意思是要把三體人拉到談判桌上,你要逼我,我就毀滅自己。
  • 《三體》真要來了?期待?擔心?
    2020年9月1日深夜,一則爆炸性新聞在全球科幻迷和美劇迷中傳播。據《好萊塢報導者》和《綜藝》雜誌等多家美媒報導,網飛(Netflix)宣布將拍攝《三體》劇集。,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 誰是《三體》中最慘的那一位?
    導語:誰是《三體》中最慘的那一位?關於《三體》中的人物們,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風格,其中不乏感動我們的神級人物,也有被大家玩壞的人物。(這裡指的是梗,並不是真的玩)所以呢,我們來找找有沒有別的探討方向,比如你認為最慘的那一位。
  • 劍走偏鋒的《三體》改編之路,我們離真正的成功還有多遠?
    而這個兼具美麗與恐怖的水滴,在吸引了無數《三體》的死忠粉著迷之後,終於有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創作嘗試。當時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的一名在讀研究生的王壬,在讀完黑暗森林4年多以後,誕生了製作水滴的想法。起初王壬是想做一個大場景的視頻,包括水滴被捕獲,然後摧毀艦隊的情節。
  • 宇宙中真有「三體」星和外星人麼?
    所謂末日之戰,就是太陽系艦隊慘敗於三體探測器小水滴那場世紀浩劫,人類文明面臨毀滅,這時才太空軍的高級政工幹部章北海是一個最堅定的逃亡主義者,他所謂的「思想鋼印」,不過是失敗悲觀論者,不過章北海對以人的主觀能動性贏取未來戰爭的堅定信念背後,卻是在科學進展停滯的前提下人類與三體人正面碰撞必敗的理性判斷
  • 《三體3:死神永生》:在宇宙中,只有死亡才是通行的安全聲明
    但實際上,三體人卻在暗度陳倉,他們在等待一個翻盤的時機,那暗藏在小行星帶裡六個「水滴」也正蠢蠢欲動,隨時可以釋放它們嗜血的殘忍,去創造地球人的人間地獄。在程心接過黑暗威懾控制權杖的同時,六個「水滴」同時向人類發動攻擊,警報驟響,程心在一片警戒紅中陷入了混亂。該怎麼辦?一旦發動黑暗打擊,三體人和地球人這兩個文明就同時被宇宙中的獵人毀滅,這違反了她心中「愛」的信念。纖纖玉手中的權杖慌張地落了地,人類進入到了至暗時刻。三體人控制了地球,所有地球人命在旦夕。
  • 從文化入侵到圍剿中國科技公司,美國人的套路,《三體》中都寫了
    導語:「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一、互相敵對,但又不得不共存,是《三體》中外星文明之所以要入侵地球,而不是毀滅地球的前提,這與中美之間的關係,極為相似正如開頭引用的那段話一樣,《三體》之中所描繪的「黑暗叢林法則」,其實與美國政客們現在奉行的「零和博弈」是一個道理,簡單來說就一句話:有你沒我,有我沒你。
  • 《三體》裡最牛的一個科幻設定,你肯定想不到
    三體文學性《三體》其實文學性很強,很多人都讀不下第一部,認為第一部文學性太差,其實整體來說,《三體》的文學性還是很強的,之所以很多人不喜歡第一部,是被傳統小說束縛了思維。從智子(量子糾纏),智子的維度展開的描述,太陽作為放大鏡(即能量鏡面增益反射效應),曲率驅動,二向箔,水滴,三體人思維透明,到最終的降維武器,思維的描述等,都腦洞大開,開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這些硬科幻的設定,除了黑洞和時空的探討少一點之外,可以說都是人類的熱點科幻。
  • 《三體·時空沉浸展》亮相重慶禮嘉智慧公園
    今(18)日,「三體·時空沉浸展」在「三體·時空沉浸展」以《三體》系列科幻IP為核心內容,用超大開放空間,融合科技美學與內容創新,為觀眾呈現一場線下沉浸式體驗盛宴。「三體·時空沉浸展」首次以獨立館的形象面世。
  • 書薦|《三體Ⅱ:黑暗森林》:嚴酷的法則,生存的希望
    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 「小說閒談」《三體》經典詞句賞析1
    《三體》這本書已經被人點評過千百次了,但我現在開始在頭條發文,想做個小說系列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沒辦法,我是真喜歡這本書。本文摘自未在網上平臺發布過的舊作,我當時寫了有兩萬字,分別有人物和經典詞句的賞析、點評,我會重新整理,分篇在這裡發布。
  • 通過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我們該學到什麼?
    、《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羅輯決定做個試驗驗證自己的設想,他向宇宙中發射了某個恆星系的坐標,並預測100年以後這顆恆星系會發生變化,人們將信將疑,之後羅輯就請求進入冬眠,說等那個恆星發生變化的時候再喚醒他,180年後,三體艦隊派的先頭部隊,一顆水滴狀的小型探測器到達太陽系,此時地球上雖然基礎物理學仍然毫無進展,但是應用技術發展神速,人類建造了大量戰艦,用來抵禦三體文明的入侵。
  • 六千字長文為你梳理《三體》三部曲的主要故事線
    因為在三體星系中,也就是半人馬三星系中,由於有三顆恆星做無規則的運動,三體人無法觀測到三顆恆星的運動規律,所以也無法掌握「亂紀元」和「恆紀元」的交替方式。所謂亂紀元,指的就是沒有陽光,或者陽光、引力太強,通俗講就是但凡遇到沒有恆星照耀,或者超過兩顆恆星照耀,甚至是三顆恆星同步照耀,都將帶來熱能或者引力的失衡,這個時候定義為「亂紀元」,三體星上無法生存,三體人只能「脫水」化為二維的皮狀。
  • 只有「三體迷」才懂得TA們在說什麼
    它就是——《三體》! 2號資深書迷:「從想像力或科學的角度來講,《三體》絕對是一部腦洞大開的作品。通常一部科幻小說,幾個「腦洞」就可以撐起全文,而在《三體》中,「腦洞」的數量絕對令你嘆為觀止。三體世界、三體遊戲、智子、水滴、思想鋼印、太空電梯、四維碎片、太空城、古箏計劃、歌者文明、歸零者、降維打擊,幾根細細的飛刃可以切割一艘巨輪
  • 淺讀《三體》的一點思考
    作者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他也是世界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人。這部作品以宏大的敘事,絢麗的想像徵服了眾多的科幻迷,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為了讀到尚未出版的《三體》,動用外交手段,希望中國外交部聯繫劉慈欣,以此也能看出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 科幻神作《三體》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而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不變。葉文潔回復了三體世界,暴露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標,就像一個小孩在黑暗的森林裡燃起了篝火,而周圍隱藏的都是帶槍的獵人。三體世界派出艦隊,將於400年後到達地球。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
  • 7年拍不出的三體世界,被96位藝術家畫出來了,劉慈欣都推薦
    ——《三體》中某一場戰爭,就是用了這種戰略,直接把整個太陽系夷為平地,壓縮成了二維平面。——畢竟,如果沒有視覺作品做承載,我們很難憑書中文字腦補出:《三體》中的末日之戰是什麼樣子,攻無不破的水滴是什麼樣子,
  • 「古箏行動」在《三體-地球往事》小說中有什麼意義?
    今天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三體.地球往事》中的「古箏行動」。只不過,發動機被切割後發生了爆破,隨後整個船身分成超過四十片薄片,說它薄是因為整個船身的巨大,其實每片薄片足足有半米厚度。也就說,「第二紅岸基地」被徹底搗毀。之後科學家通過電子信息復原技術,將船上絕大多數電子信息進行了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