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故事(六)

2020-08-28 黃泥坡山中人

對聯故事(六)

第二天,王文才與小燕如約來到了老大爺指定的地點,老大爺也如約給王文才帶來了文房四寶,王文才喜歡地愛不釋手。

王文才的父親賣豆腐回家,看到桌上的文房四寶,以為王文才去哪裡偷回來的,就用筆寫上:「不義之財不可取。」王文才看到了,答曰:「有信為贈有心收。」

父親很高興,說:「明天再給你買些紙回來。」

一天,私塾裡來了一位「奪館先生」,原來這是秀才營的一個習俗,所謂的「奪館先生」就是說,如果他的才學超過了先生,先生就要讓位給他。如果奪館先生比輸了,就要一手遮臉離開。

兩個人比起了對聯,奪館先生先說:「麥黍稷,稻糧菽,這些雜種,哪個先生?」先生道:「詩書易,禮春秋,許多正經,何問老子?」奪館先生連說:「好聯好聯」,自愧不如,悻悻地離開了。

王文才因為家裡窮,交不起學費,而沒有辦法到學堂裡念書。

一天,他一個人偷偷躲在學堂的窗外,好羨慕裡面傳出的朗朗的讀書聲。忽然聽得先生叫學生們對對聯,老師出了一個上聯:「獨角獸」,一個學生說「九頭鳥」,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道:「三腳蟾」,先生覺得不妥。又一個學生說道:「百足蟹」,老師還是不滿意,說蜈蚣都沒有百足,何況是橫行之物蟹,哪有那麼多足呢。

看看沒有其他學生能夠對的上來,不禁嘆氣。沒成想從窗外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來對,比目魚」。先生一聽,連連稱妙,「比」在這裡不是數字,卻含有「雙」的意思,「目」字是雙卻含有「單」的內涵,此對聯對得天衣無縫。先生順著聲音往窗外望去,看見一個小孩兒,急忙招他進來,想問問他的情況。然而王文才卻走開了。

學生都認得王文才,告訴先生他就是秀才營村的王文才,就是豆腐坊家的。

相關焦點

  • 對聯故事(十六)
    對聯故事(十六) 從前,有個秀才善知詩書,能出口成章,為人剛正,平生喜交結勞苦貧民。一般百姓請他寫文辦事,都有求必應,對達官貴人則拒之千裡,很有幾分傲骨。這上聯不僅道出了「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位,而且暗示了他跟傲秀才的身份、文才有上下之分,何以對答?不料傲秀才略一沉吟,便響亮地吟出下聯:前車後轍,左右對輪無高低。聯語一出,大家齊聲叫絕。這下聯不僅同樣對出了「前、後、左、右、高、低」六個方位,而且蘊含了傲秀才不甘服弱的倔勁。
  • 對聯故事(八)
    對聯故事(八) 十歲的王育才,家裡雖然窮,但特別喜歡讀書,於是,父母節衣縮食給他買了不少書。王育才尤其喜歡對對子,有一天,他在自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可是,門前的竹子都是村子裡財主家的,那財主認為這副對聯利用了他家的竹子,就命令家奴把所有的竹子全部砍斷了,誰知王育才不慌不忙又各寫了個字貼在對聯的下面
  • 對聯故事(十四)
    對聯故事(十四)汪精衛是人盡皆知的賣國賊。這時,有一位被稱為「靈谷老人」的老者作了一副對聯,「祝賀」汪精衛榮任主席:昔日蓋世之德;今朝罕見之材。妙諷汪精衛從字面上看,這對聯似乎在吹捧汪精衛,但依循漢語中諧音雙關的方法來解讀,「蓋世」者,「該死」也;「罕見」者,「漢奸」也!
  • 對聯故事(二十)——理髮店對聯賞析
    對聯故事(二十) 興隆場有一家理髮店,就一個理髮師,洗頭理髮全包。師傅姓王,曾經可是大人物,據說幹過副縣長。後來被一擼到底,在自家門前開了一家理髮店。這家小理髮店給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這些,而是理髮店門上經常更換的對聯,我至今都還記得那些春聯,讀來很有意思。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
  • 對聯故事(三)
    對聯故事(三) 財主家請了一位教書先生,專門教授家裡的小少爺。一日,財主說喝了點小酒,興致很高,就準備考考兒子的功課。財主出一上聯:核桃。小少爺愚笨,不知如何作答。原來太太覺得有錢能使鬼推磨,等孩子長大,花些錢買個官當就行了,何必學那勞什子對聯呢。
  • 對聯故事(五)
    對聯故事(五) 一天,天真爛漫的兄妹倆在山裡玩耍,哥哥叫王文才,妹妹叫王小燕。他們遇到了一位放羊的老大爺,老大爺告訴王文才說:「你的高祖、曾祖都是當大官的。」王文才睜著一雙大眼睛望著老大爺,說:「真的嗎?」老大爺點點頭。
  • 對聯故事(七)
    對聯故事(七) 一天,李潤澤和小玩伴一起上街去玩耍,遇到了在民間巡視的李太師。李太師是當今太子的老師,才學極為淵博。
  • 《乾隆皇帝送禮》等民間對聯故事
    民間對聯故事(一)《乾隆皇帝送禮》一次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訪,看到一戶農家在操辦喜事。他便差人去送一份賀禮。民間對聯故事(二)有關文章被選編於《黃梅新聞彙編》一、二集(只編兩集)。八十年代進城開辦鄂東首家信息公司——黃梅縣經濟信息服務公司。其時曾主辦信息類內刊《致富與社交》、《城友致富之友》等紙質期刊內部發行全國。曾被入編《中國信息界名人錄》。
  • 我乃探花郎,對聯故事(六)
    《聊齋志異》中有這麼一個故事:金府貼榜,對聯招親,小姐出聯,文人擬對,能全對者,即招為婿。榜文出示,來者盛眾。高臺之上,鑼鼓喧天,小姐上臺,萬眾驚異,"如此美媚,天仙可比,誰能得到,死也樂意"。文人爭臺,躍躍欲試。
  • 紀曉嵐給尼姑寫對聯,引得尼姑大怒,乾隆窩火,他卻又加了六個字
    比如這個民間故事。話說一位財大氣粗的財主,在村內打了一口井,然後順手把這裡劃歸成了自己地盤。別人若想吃水,就須在井邊的一個瓦罐裡,投入一文錢——公開幹起了賣水生意。這下村裡人都不幹了,可財主卻說:「好歹我是聖人門徒,讀過幾年書。為了激勵大家都讀書,才出此下策!
  • 十根竹子一片葉,(對聯的故事)
    有一天,他到花園去玩,看見一片竹林,王琪看了,馬上想了個對聯。馬上寫了出來: 葉垂千口劍; 幹聳萬條槍。他把耷拉下來的竹葉比作寶劍,直直的竹竿比作長槍,他拿這幅聯句讓朋友們看,都誇他寫得好。他美滋滋的把對聯貼在屋裡牆上。還吹出大話:「誰要能改一個字,送十兩黃金。」
  • 朱哥說故事第三期:清朝歷史的大才子,紀曉嵐對對聯
    大家好,聽故事,漲知識,這裡是老朱講故事,這是我們第三期節目。我們今天講的是紀曉嵐對對子的故事。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相傳五代時期後蜀國國君孟昶是最先寫對聯的人,春節到了,寫個對聯叫春聯。有人去世了,寫個對聯叫輓聯,誰家有喜事了,寫個對聯叫慶聯。
  • 故事:乾隆微服私訪,在農村遇到蹊蹺對聯寫,弄明白後哈哈大笑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乾隆一看,這兩幅對聯不知裡頭有什麼道道,就一心想弄個明白。他就找了個店住下,派人去把那兩家子當家的找來,問道:「那『家有萬金不是富』是誰寫的?」其中一個老漢說:「是我寫的。」乾隆問:「你為什麼這樣寫呢?家裡有萬金你還嫌不富,眼前有五子你還嫌孤,這是何道理?」
  • 巴蜀之地 | 甘元俊:聰明的三女婿(故事)
    難得三個愛婿前來祝壽,我要請他們各作一副賀壽對聯,按『步步高』辦法,大女婿作四字對聯,二女婿作五字對聯,三女婿作六字對聯,誰作好誰上席,為老夫的五十大壽添上幾分喜氣。就請大家一齊監考,如何?」 財主話剛完畢,大女婿、二女婿馬上呼應:「好好,我們贊成,我們贊成!」 滿堂賓客一齊怔住。這不明明是「將」三女婿的「軍」嗎?莫說一個莊稼人,就是文人墨客,六字對聯也不那麼好作呀!
  • 熱的故事(六)
    熱的故事(六) 上文咱們說到,我們用手摸鐵感覺到涼,摸木頭會感覺到熱,其原因是因為鐵是熱的良導體,導熱能力優良,當我們摸鐵塊時,熱量會快速的傳導出去,手將失去大量的熱量,體溫會快速降低,所以我們感覺到鐵塊很涼。而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很難傳導熱量,當我們用手摸木頭時,木頭不能把熱量傳導出去,而使得我們的體溫不會降低,我們就會感覺溫暖很多,這樣的解釋你能理解嗎?
  • 故事:為一副對聯賠上性命,這哥們兒也是太拼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個關於對聯的故事。一古時有兩個書生,關係好,經常一起出來玩。兩人都喜歡對對聯,每次出來,少不了吟詩作對。二第二個故事的主角仍然是書生農夫們不高興了,就說,既然你是書生,讀的書一定不少,但不知能不能對上我們的對聯?對上了,我們就讓,對不上,你就在後面等著吧。書生一聽微微冷笑,心說一幫泥腿子,能出得來多難的對聯,出吧。
  • 對聯趣聞之九:偏旁對部首
    前面幾期對聯趣聞,講了各種趣聯,有上下聯字數不等的對聯,有懸賞14萬現大洋也無人對出的對聯,有關鍵時刻能保命的對聯。今天給大家講一幅,偏旁對部首的對聯。有兩個故事說這幅對聯,一個有名,一個無名。先講無名的吧,說古時有個書生,喜好賣弄才華,一日進京趕考,住在一家客店。店小二看他不慣,上酒菜時隨口說道:「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對出不收錢」。
  • 一副對聯〝進士草驢〞
    於是他便處處設法子刁難人家老趙,這年,快到春節啦,人們都預備著過年的東西:請門神、糊燈籠、貼對聯什麼的。往年進士家門口貼對聯貼得最早,可是,今年到臘月二十九啦,門框上還空空的哩!這天夜裡,老少進士爺兒倆正商量著寫對聯哩。
  • 原創小說《華山演義》連載之六:萬古真源高白帝(2)
    (接上之五)作者: 寧文英 李啟明其實,人們對華山的崇拜應首先明白華山的真正主神是誰。過去,這副對聯懸在金天官大殿正門的。白帝就是少昊,他是管理西方的最高神靈。他所管理的半壁河山,在西嶽廟天威咫尺牌坊上寫得清楚,&34;,這是對華山神所管轄的範圍和職能職責的界定。豫指河南省周圍,楚指今湖南湖北,秦指陝、甘,冀指河北,華山神主管這些地方的土地和人民。其職責是主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十二個月的農事,讓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各自有序,百姓安居樂業。
  • 半副轎聯娶媳婦#對聯故事八
    想傳江南有些地方,在娶親的花轎上貼上對聯,以張顯家族的文化背景。這不,今年湖南茶陵有一小夥娶親,遍請當地文人墨客,擺灑設宴,並以重金作獎勵要寫上一幅上佳轎聯。文客一聚,交頭結耳,引經據典,咬文嚼字。終於花了半天工夫撰成一聯:鳳崗馳小車,春風南岸過雲嶺;上聯擬就,下聯怎對?文客個個抓耳撓腮,搖頭晃腦。就是沒了下文。這時侯,天色以晚,賓主崔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