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聽故事,漲知識,這裡是老朱講故事,這是我們第三期節目。
我們今天講的是紀曉嵐對對子的故事。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相傳五代時期後蜀國國君孟昶是最先寫對聯的人,春節到了,寫個對聯叫春聯。有人去世了,寫個對聯叫輓聯,誰家有喜事了,寫個對聯叫慶聯。
紀曉嵐我們都不陌生,鐵齒銅牙紀曉嵐我們都看過,這天下就沒有紀曉嵐對不出的對子。
話說紀曉嵐一次奉旨巡查,乘船過一個河道。走到一處很窄的地方,正好與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讓。紀曉嵐就呵斥對方讓路。沒想到對方是當朝的一員戰功赫赫的老武將。對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著。那個老武將聽說是紀曉嵐大學士,就提出了對對聯的要求,
。武將出上聯,紀曉嵐對下聯,如果對上了,老武將自己讓路,對不上,他紀曉嵐讓路。紀曉嵐一聽連說行,沒問題。
武將的上聯是: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這個怎麼解呢,(櫓速,暗含三國的文臣魯肅。帆快,暗指劉邦手下的武將樊噲。整句話是說」文臣不如武將。
紀曉嵐也看出來了這副對聯的巧妙,就是一時對不上。急得一頭汗也沒對上,只好認輸,給武將讓路。
紀曉嵐悶悶不樂乘船到達了目的地。剛一下船,歡迎他的場面特別熱鬧。有鑼鼓,有
嗩吶,有吹笛的,有吹簫的。他突然來了靈感,想到了下聯:八音齊鳴,笛清哪如簫和。
(笛清,暗指,北宋武將狄青,這是一個戰功赫赫的人。簫和,暗指劉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蕭何。整句話說武將不如文臣。
正好對上句,可惜紀大學士當時沒對上,輸了一回,總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
天了。
我出一個上聯,你來對下聯,說好了,不準翻課本,上聯是,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
知道答案的同學在下面留言。
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喜歡的同學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