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1)莫魚
我知道已被忘卻
流浪的航程太長太長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東方再次出現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卻
啟航的時代太遠太遠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人類又看到了藍天
我知道已被忘卻
太陽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鮮花重新掛上枝頭
……
這是摘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結尾的一首歌,看過科幻巨製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會對電影中炫酷的科幻場景深深震撼。電影中那一萬多臺推力發動機讓我拍手叫絕,同時也為吳京扮演的航天員為了人類的希望,引燃木星而心生敬意。
我找到了劉慈欣的這篇成名作品—流浪地球,這是一篇短篇小說,但就是這麼短一篇小說,卻講述了一個太陽即將熄滅,人類踏上尋找新家園的悲壯歷程。
沒有看這篇小說之前,我以為這是一篇讚頌英雄的科幻作品。可細細讀完,我才發現,這裡面沒有英雄,也可以說沒有渲染英雄,而是講了一個關於人性的故事。
太陽即將熄滅,人類賴以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為了生存,聯合政府安裝了一萬多臺地球發動機,把地球推送到半人馬座的比鄰星,讓那裡成為人類的新家園。
給了人類生的希望,可我卻看到人類在希望的背後確實無盡的絕望。
每一次地球到達近日點,都要經歷一次人生絕望,幾十萬人在擁擠的地下城面臨生死考驗。上到地面,看看太陽竟然成了一種美好的事情。
地下城被毀,人類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下一代,按年齡順序進入閘門,那些被擋在閘門外面,等待巖漿的吞噬,又該是何等的絕望。
到比鄰星需要100代的時間,這期間,人們從對聯合政府的完全信任到最後地球派叛軍攻陷聯合政府,十幾萬人加入叛軍,而聯合政府只剩下了區區五千人。人們對於尋找新家園,從一部分人的懷疑到質疑到最後完全相信這是一個騙局,這都是從希望到絕望的發展過程。漫長的時間已經消磨掉了那點希望。
一個小女孩竟然用石頭砸死了一位聯合政府的白髮老者。這裡讓我們見識到絕望面前,人性變得是多麼的邪惡。
五千人被用最野蠻的方式進行了處決,就在他們死了,「氦閃」發生,太陽熄滅了。
這無疑是具有諷刺意味的,人類處決了把他們帶往新家園的英雄們,我看到這裡,在想知道問題,原來英雄是被定義的。他們的犧牲的時候可能處於大多數人的不理解的環境裡。但他們為什麼,仍然要去做這件事情。也許他們並沒有認為自己在從事多麼偉大的事情,只是心中存在著對希望的憧憬,對信仰的堅守。
分享人(2)神經小迷妹
附加茅盾作品目錄:
【文集】:
《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茅盾詩詞》
【長篇小說】:
《蝕》《虹》《子夜》 《第一階段的故事》 《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
【中篇小說】:
《路》《三人行》
【短篇小說】: 《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
【解放後出版著作】:
《茅盾文集》10卷集 《脫險雜記》 《茅盾論創作》 《茅盾文藝雜論集》
《茅盾文藝評論集》 《茅盾譯文選集》 《世界文學名著雜談》《神話研究》《鍛鍊》《我走過的道路》
分享人(3)青春竹青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而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的。社會上,家庭裡,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總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 [較少不完美之處]!
好像世界上公認有個現象:一個音樂家(指演奏家)大多只能限於演奏某幾個作曲家的作品。其實這種人只能稱為演奏家而不是藝術家。因為他們的胸襟不夠寬廣,容受不了廣大的藝術天地,接受不了變化無窮的形與色。假如一個人永遠能開墾自己心中的園地,了解任何藝術品都不應該有問題的。
—節選 自《傅雷家書》1956年2月29日夜,傅雷寫給兒子關於「真誠」的概括。
附加以下網絡上的介紹:
傅雷的兩個兒子分別是傅聰和傅敏。
1、傅聰:
1934年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2、傅敏:
1937年出生於太行山區紅旗渠的故鄉——河南林州 。許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譯家傅雷和他的長子、著名鋼琴家傅聰,對這個家族的另一個成員傅敏卻知之甚少。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難中始終沒有泯滅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傅雷:
字怒安,號怒庵,漢族,上海市南匯縣(現南匯區)人,翻譯家,文藝評論家。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
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家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從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現已出齊。「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受政治迫害,夫婦二人於1966年9月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