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酒到底起源於何時?背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帶著種種疑惑,茫茫又來到塗舍酒館請教範掌柜:「掌柜的,據說汾酒是萬酒之源,其歷史能追溯到仰韶文化,那這醬酒到底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
「醬酒的來由也有一番故事,大致可以概括為『始於秦漢、熟於宋元、精於明清、盛於近代。』至於由來嘛,也有一段故事。」
最早在司馬遷的《史記》裡,講述了一個關於「夜郎和蒟醬」的故事。
據說大約在公元前135年左右,漢武帝在位時期,當時閩越國進攻南越國,就是現在的廣東和福建聯合起來「欺負」廣西和貴州,南越國國力較弱,便向漢朝求救。
漢武帝就派了當時兩個大將王恢和唐蒙去支援南越,這大部隊還沒到呢,順豐快遞先到了。
打開包裝一看,一份投降書還有一顆閩越王的人頭。
王恢照了照鏡子,一臉疑惑:「啊唐,你說哥雖然長得帥,但也不至于帥到這個地步,直接給閩越人都帥傻了,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帥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原來是閩越國內發生了政變,閩越王被殺,腦袋被當做降禮,只求大漢退兵。
「那既然閩越都投降了,咱兩帶著這好幾萬兄弟出來公費旅遊,不得四處轉轉?要不阿唐,你帶著人去南越旅遊旅遊,傳達一下咱中央作戰精神和主要領導人的最高指示,順便看看風景拍個朋友圈啥的!」
唐蒙一聽,還有這等好事?肯定是又想支開我獨樂樂!
要說這唐蒙也是心大,出門打仗帶著老婆苟貞英,怪不得王恢要支開他。
於是唐蒙和啊英就朝南越旅遊去了。
到了南越,那可是好生款待,美人使不得,那美酒必須管夠!
酒宴上,唐蒙被酒給迷住了:「南越王,這啥酒啊!這麼好喝!」
南越王:「這並不是我們本地的酒,是來自夜郎國(今貴州西部),牂牁江(今珠江)中上遊叫有個地方叫牂牁(今貴州省黃平縣),這個地方的人喜歡水路經商,把一種叫『蒟醬酒』的美酒帶到我們南越國來的」。
「這還不是土特產?」唐蒙問。
「並不是呀,這是鰼國(今仁懷)出產的蒟醬酒,不過酒管夠,放開了喝。」
唐蒙喝了之後,覺得實在是好喝,便說:「這酒這麼好,我想帶點回去送給我們漢帝,你看?」
南越王馬上懂了,正愁沒東西送:「多大點事,安排!」
酒也喝了,玩也玩開心了,唐蒙就帶著幾十壇美酒回朝了,摳摳搜搜的拿出一壇來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喝了也直說好,稱之為:「甘美之」。
眼看這一年快過去了,酒也喝完了,饞的慌,再加上天氣又熱,唐蒙不得找個地方帶老婆再旅遊避暑一下子?
唐蒙又找上了漢武帝:「老大,你看這南邊小國一大堆,咱得想辦法給他一鍋端了,要不我帶點人帶點東西過去,探探口風,看看發展的咋樣?」
漢武帝自然應允了。
唐蒙帶著一大堆好吃好喝的出發了,生怕路上媳婦餓著,哪還去什麼南越國,直奔夜郎避暑去了。
好不容易到了夜郎國,才想起來沒加南越王微信,這酒是哪裡產的也不知道,要不然發個定位多方便!那就隨便四處旅遊吧,碰碰運氣。
無意間走到一個地方,老遠就聞到了酒香,這下唐蒙眼睛都冒綠光了:「將士們,走,去那個地方體察一下民情」。
隨便逮著一個村民問了一下,說這裡叫茅草臺(今茅臺鎮),而這個名字的由來,緣起於河岸上一座古時候留下來的,濮人祭祀祖先的高臺。這座後來被廢棄的高臺,在漫長的歲月中被年復一年萋萋生長的茅草湮沒。
這都來了蒟醬酒的原產地了,這不得敞開喝?
唐蒙和老婆啊英那可是喝了個痛快,你說喝多就喝多吧,非要兩個人出去吹吹冷風,感受一下子夜郎氣息,這下好了,再加上水土不服,把阿英給整風寒了。
當時醫術又不發達,一個小風寒竟然給阿英整香消玉殞了!
這可把唐蒙給氣壞了,含淚葬在了茅草臺(今茅臺鎮)一個高山坡上,想讓她能在這裡眺望長安。後來這個地方被當地人稱之為寒婆嶺(今茅臺鎮寒婆嶺)。
短短待了幾天,就收到了夜郎王的邀請,說要洽談國家大事。
這唐蒙剛痛失愛妻,但還是忍著悲痛前去赴約。
好在唐蒙嘴上功夫了得,竟然三下五除二,靠一張嘴皮子說服了夜郎王歸順了漢朝!
也正是這個原因,後來也周邊一些小國家陸陸續續都歸順了漢朝,蒟醬酒也正式傳入了中原地區,慢慢演變成了今天的醬香酒!
而當初那個茅草臺,也成了今天的醬酒之都——茅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