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老姐姐

2020-09-23 張繼霞

晚飯後出門散步的時候,看見鄰居大爺手裡提著兩個大袋子正往家走,微笑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的神色。我走上前要幫他提回家,他連聲道謝,邊走邊告訴我,自己這是從老家剛回來,邊說臉上的笑意加深了,聲音裡是掩飾不住的喜悅,說自己老家裡還有一個老姐姐,快八十歲了,自己回去看她,非得給帶這麼多好吃的來,少帶哪一樣也不願意。我被老人的喜悅所感染,默默地跟在他身後,聽他滿懷喜悅地說起他老家的老姐姐。

看得出老人和自己的老姐姐感情很深,七十歲的老人了,一說起老姐姐來滿臉喜悅和自豪。雖然老姐姐只比自己大幾歲,可是從小就非常懂事能幹,不識字的老姐姐,有著所有勞動人民最樸實最善良的心地,自己省吃儉用,有點稀罕的好吃的,都是先想著老人和孩子,尤其是自己的母親去世的早,老姐姐對自己,雖然是個姐姐,卻像個當娘的一樣關心自己。說著說著,老人眼睛溼潤了。

那一年的秋天,自己所在的工廠效益不好,好幾個月沒發出工資來,當時孩子們還小,自己幹發愁也只是無計可施,找不到別的出路又不敢辭職,只能在下班後去找點零工做,盼望著效益快點好起來。老姐姐在老家不知道怎麼知道了這邊的情況,正忙著秋收的她風塵僕僕地趕來了。

多少年後的今天,老人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老姐姐背著一個很大的編織袋,手裡還提著一個袋子,滿身滿臉的塵土,站在自家家屬院的那個小院門口時,如釋重負地長舒一口氣,放下袋子,累得一下子坐在凳子上,她臉上帶著笑,眼裡卻含著淚。她顧不上休息,匆匆地把袋子裡的地瓜,花生,南瓜,玉米面,扁米豆,山豆角,幾乎老家裡能搜羅到的當季的好吃的,老姐姐都給帶來了。

他看著那兩個重重的袋子,忍不住責怪老姐姐,這麼重的袋子,這麼遠的路,坐車又不方便,你為什麼還帶這麼多東西來?!老姐姐接過他遞過來的水,邊喝邊笑起來,這都是我自己種的,實在也沒有什麼稀罕物,我知道你愛吃這些。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從老家到鎮上才有班車,老姐姐連自行車都不會騎,從鎮上到自己所在的這個城市,中間還需要倒一次車,而且自己居住的這個地方,離車站還有好幾裡路,目不識丁的瘦弱的老姐姐,是如何帶著兩個沉重的大袋子,輾轉到達自己的家的。雖然她一句安慰的話也沒有說,她知道自己所處的困境,她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著對親人的最樸素的關愛。

因為牽掛著家裡的農忙,老姐姐不顧一家人的挽留,就匆匆地返程。他騎著自行車把老姐姐送到車站,直到客車啟動的那一瞬間,老姐姐才語速極快地低聲說,回家就把玉米面快點拿出來哈。看他點頭,才放心地向他揮揮手,快回去吧,沒有過不去的坎!

回到家裡,他打開老姐姐帶來的玉米面,這才驚訝地發現,裝著玉米面的塑膠袋底下,有一個小小的布包,布包裡是一大把十塊的五塊的還有兩塊的一塊的錢,不用說,那是老姐姐不知道攢了多長時間的錢,他想起老姐姐那樸素的衣著,那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簡樸的生活,那個小山村裡幾乎赤貧的家,這個在生活的重擔前毫不皺眉的漢子,忍不住淚流滿面......

多少年後,他依然記得老姐姐的話,沒有過不去的坎!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孩子們學業有成並相繼成家立業,自己也和老伴衣食無憂,一切都如老姐姐所期盼的那樣美好!年近八十歲的老姐姐,身體硬朗晚年幸福,只是還是閒不住,在院子裡種了各種蔬菜,每當回老家看望她或者是老家裡有親戚來,老姐姐總不會忘記給帶來各種蔬菜和玉米面,並且不忘囑咐「俺兄弟喜歡喝老家的玉米面。」「你說,我都七十歲了,在老姐姐眼裡,還像小孩一樣呢。」

我默默地聽著老人的講述,分享著他被老姐姐關愛的喜悅,感受著這濃濃的親情,在這個美麗的秋天的傍晚,感覺這人間,有那麼多值得!

相關焦點

  • 父親帶姐姐上街,從此姐姐再也沒回家,20年後老光棍揭開她失蹤秘密
    父親口中的秀秀是阿珍的姐姐,比她大6歲,姐姐20年前與父親上街趕集時失蹤了這是父親20年來心裡無法訴說的故事,直到他去世前也沒能原諒自己把女兒弄丟了……阿珍回憶,她與姐姐的關係十分要好,姐姐失蹤的那一年自己8歲,姐姐16歲。20年前的那個夏天,家裡十分忙碌,父親把自己送去了外婆家,16歲的姐姐留在家裡幹活。阿珍喜歡姐姐,在外婆家的那幾天攢了不少好吃的東西,打算回來帶給姐姐,可等她回家後父親卻說姐姐跟他在街上趕集時走失了。
  • 故事:姐姐把十五歲小妹當賭注輸給了老光棍
    因為,我老家是山村,很偏僻。路,還是泥土路。路上因雪化了的關係,路面有些泥濘。我走在泥路上,為了躲避泥水坑子,加細地瞅著路,一跳一跳的尋著乾燥的地方下著腳步。「賣豆腐了,賣豆腐了!」我剛走出村子西頭,就聽到前面有個女人,喊著好聽的賣豆腐的聲音傳到耳邊。我抬頭望著向我走近的女人。她四十多歲,著一身黑衣服,胸前圍著白色圍裙,頭髮有些散亂。
  • 姐姐住院姐夫全程陪護,俺來探望,護士說一句話,俺催姐姐離婚
    我老家是農村的,今年剛大學畢業,因為姐姐嫁到城裡了,所以爸媽也希望我去城裡工作,姐妹倆好做伴。,家裡有錢,姐姐出嫁的時候村裡人都羨慕她找了個好人家。這天在老家的媽媽來電話說姐姐生病住院了,姐夫全程陪護了好幾天,看我有沒有空去替下。我一聽這急忙跟領導請了假去醫院探望。
  • 《甄嬛傳》大結局:甄嬛老了,聽到一聲姐姐,為什麼哭了?
    甄嬛老了,在小允子的攙扶下在御花園遛彎,景色依舊,人卻不同。甄嬛走在御花園,看著不遠處兩位弘曆的嬪妃嬉笑玩鬧,手中的風箏在風中搖曳,而一聲「姐姐」,瞬間刺痛了甄嬛:「姐姐?」《甄嬛傳》大結局:甄嬛老了,聽到一聲姐姐,為什麼哭了?
  • 故事:兒子兒媳把老牯接到城裡享福,他卻只呆了半天就回了老家
    老牯體諒兒子的經濟困難,總也沒有進城,就連孩子結婚都是老太婆去參加的,再後來孫子出世,老牯說大男人幫不上啥子忙,還是讓老太婆去伺候兒媳婦坐月子。老牯正宗的家鄉寶一個。說來老牯兒子也爭氣,最近老牯兒子工作調動到本縣當了個副局長。工作安排交接好的第二個周末,副局長的兒子開著小車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說要把老牯接到城裡去享享福,報答養育之恩。老牯自然高興,還跟四鄰顯擺了一番也就隨小車進了城。
  • 故事:老姐姐,你有福啊(小小說)
    鄧老太望眼欲穿、唉聲嘆息時,鄰居王老太出來曬被子,她看到鄧老太焦躁的表情,便湊過來道:"老姐姐,等兒子啊?何必呢,他們又不是不認路,你老這麼站著,不嫌累得慌?""嗯,反正閒著,屋裡悶,我就出來看看。""你最有福啊,咱村上年歲的,哪個日子有你滋潤啊?"王老太不無羨慕道。
  • 姐姐祝我生日快樂
    我們早早的就知道「老嫂比母」的故事是講黑臉包公滴,我們也懂得「長兄如父」是哪些個失去父親的孩童們的不幸遭遇。當時,直至今日之前嘛,我其實並不知道孟子的《跬道》——「理亦無所問,知己者闋礱。良駒識主,長兄若父。」以至於後來又聽說過的諸如「長姐如母」嘛,我想也沒有什麼典故的啦!
  • 老家的木屋
    老母親這句話不知在電話上嘮叨了多少遍。恰逢前天有空,便邀小弟一道同回了一次老家其實老家離我蝸居的這小城倒不遠,也就是五十幾裡的路程,一條廈榕高速路,一條320國道並排著沿村而過。交通可以說是相當便利。從城裡到我們村裡也就半個小時的車程,但我很少回去。
  • 姐姐:願你餘生幸福
    姐姐出生在六一年。雖說解放已十多年了,貧窮閉塞的故鄉依舊沒有多大改變,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父母帶著一群孩子,艱難度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姐姐也是如此。姐姐八歲時,經常一邊去村學讀書,一邊還要照看下面的幾個弟弟。
  • 《知否》長柏大婚,老太太卻帶著明蘭回老家!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盛老太太只是借著長柏婚事的名義帶著明蘭回到了宥陽老家,這也正是她睿智的體現。所以,盛老太太帶明蘭回宥陽老家實屬明智之舉。所以盛老太太決定借著帶明蘭回宥陽老家的機會,順理成章地將管家權交還給王大娘子。此次帶明蘭回宥陽老家可謂是一舉三得,既能讓明蘭出去散散心,又能讓她與賀弘文接觸接觸,還能順理成章地將管家權歸還給王大娘子。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 沒用的老物件(原創)
    大哥家有個紡車,姐姐對我這樣說。 我知道,哥哥是想收藏一些老物件,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給自己帶來不菲的財富。那個紡車是母親早些年紡麻線用的那一種。 我小的時候,村裡人都穿自家做的千層底布鞋。母親衲鞋底用的麻線需要先用紡車紡成線再搓成麻繩,才能用。
  • 幫舅子還是姐姐,老丈人丈母娘大舅子和親媽親姐妹一碗水難端平
    建哥有個姐姐,家裡經濟不太好,姐夫生意沒做成,也沒活做,姐姐在別家打工,問她為什麼不去建哥那裡,她說在他那不好做事,都是那家的人。去年沒個正形的舅子在店裡混著,談了個貴州妹子,生了娃,一胎剛下地,二胎又有了。這一大家子是隊伍越來對大,舅子還辭職借了錢買了車去開黑車,沒開兩月,就洩了氣,據說沒生意。
  • 我山西太谷老家的巧娃姐
    我有個姐姐大名叫武炳玉,小名稱呼為巧娃。 巧娃姐不是我父母親生的。父親曾經在西安民國政府下面的一個水利部門聘任工作,一九三七年戰爭爆發這一年回太谷老家準備過年。當時陝西、隴西、河南這些地方不僅兵荒馬亂,又逢大旱,對於百姓而言真是禍不單行,災難深重。
  • 祭奠老家二爺
    今天早上正睡覺被電話吵醒,是母親來的電話,怪我昨天晚上不看微信,老家二爺昨天晚上九點多去世了,你回不去也沒給小叔打個電話說說!我心裡有所準備但還是感覺突然!前天母親微信說二爺還能吃點飯,沒想走的這麼快。這邊疫情期間不讓出城,這麼大的事回不去!非常遺憾!我是我們這輩的老大,最應該回去的,非常慚愧,沒做出表率!沒個大哥樣子!
  • 姐姐給了父母二十萬後就斷絕了關係,在醫院碰到姐姐,我抿嘴哭了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從小我就跟姐姐的關係比較,她比我大三歲,姐姐長得非常的好看,從小就被誇成是美人胚子,而且讀書的成績也非常的優秀,但姐姐最疼愛的人還是我,不管是什麼好的東西,姐姐都會主動讓給我,相比起姐姐來,我的性格外向活潑,而且一點也不斯文,長得也沒有姐姐那麼好看,所以爸媽都說我估計就是一個假女孩。
  • 姐姐遠嫁,姐夫只給100元彩禮,多年後母親患癌症,才知道姐姐並非親生
    母親臨走之前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對不住姐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讓她內心無比掛念的人,在臨終前卻沒能見上一面。說「入土為安」是騙人的,直到母親走後幾天,姐姐一個人才帶著三個孩子從外地回來,那撕心裂肺的哭聲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算是父親老來得子,母親42歲時才生下我,那個時候父親已經45歲了。
  • 姨父:房貸他自己還,要樂意老了就一塊住,不樂意我們就回老家
    表弟說這不一樣,你是女兒,我是兒子,後面我不是還要養他們老嗎?表弟是98年的,說這話的時候大概是20歲年紀的時候,我倒不覺得詫異,因為表弟從小就挺喜歡打聽那些家長裡短的,所以很多時候看起來,他會比我們懂得更多。
  • 碎碎叨一連串•老了,老來夥伴
    一年前,我們一家從老家搬到了惠州定居,人逢喜事精神爽,連下去逛街的味道都是甜甜的。我太老了,我留在老家就行了;然後跟她的玩伴說:「聽說惠州也挺好的,挺想去的」。在老家一個人也沒有,不放心她在家,儘管下來住時百般不滿,但還是接她下來住。有一天,奶奶跟我說:「彥彥,我的頭髮長了,你帶我下去找找理髮店剪一下頭髮。」剛好,正有此意,我也想帶奶奶下去認識一下新的鄰居,跟人聊聊天不會這麼無聊。
  • 親情蒙塵:為家打拼半生的姐姐要爭房
    於是,父母將這棟老宅承諾送給辛苦的姐姐。然而,十多年後,隨著經濟迅速發展,這棟老宅也進入規劃範圍,轉眼之間身價暴漲。生活困頓一直無房的姐姐,想起當年的約定,想賣了老房買房子。父母這才覺得當年的草率決定不妥,想重新分割。於是,矛盾出現了……本文系採訪而成,為敘述方便,特採用第一人稱。一我叫李亞玲,今年33歲,出生在青島西海岸開發區一個山村。
  • 故事:老家的兩盤石磨
    按照母親的安排,小磨一般用來磨豆沫糊子,做小豆腐(老家叫做豆沫子,就是將黃豆用水泡透磨製出未分離豆渣豆漿的糊子煮熟,加上蘿蔔絲或者白菜絲等其它菜類再煮熟,放上鹽,當做一種熟菜。);磨麥子糊糊用來熬麥子粥,也可以磨玉米糝,用較細的籮篩出來,就是玉米面。還有將大顆粒的海鹽用小磨磨成細鹽粒,以便食用方便好掌握炒菜做飯的用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