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鎖》:我只是不想凡事都堅持到底

2020-08-29 七月言

很難得能遇到這樣一本書,看著書裡主人公——菲利普對於人生的迷茫和選擇,仿佛是在看自己。


菲利普很小便失去雙親,被伯父伯母收養。

他是一個不幸的人,因為有一隻天生的跛腳。

伯父的冷漠自私,同學的欺侮和嘲笑,從小便形成了菲利普內向敏感的性格。

他對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表示抗拒:被安排的人生,和所謂的宗教信仰。

他不想和伯父一樣,按部就班成為一名牧師,所以不想去牛津大學,而是一門心思想走出去看看。

於是自己跑去了德國。

從德國回來,不知道要將來要做什麼,於是聽從了伯父的建議去學會計,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實在厭煩,毅然離開。

又發現自己喜歡上了藝術,在畫畫方面也有一些天賦,於是滿心熱忱地去巴黎學繪畫,想成為一流的畫家。

本以為,終於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他接下來一定是刻苦勤奮,堅持到底,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但現實並不是這樣。

一方面迫於生活的壓力,一方面菲利普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成為不了一流的畫家。

於是,他又準備另謀出路。


這一次,他選擇了父親曾經的職業——醫生。

一開始他對這份職業並不感興趣,但隨著在醫學院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也逐漸喜歡上了醫生的工作。

曾經每一次新的選擇,菲利普都是滿懷憧憬和期望,但每一次都是以失望和放棄告終。

不過這一次終於沒有懸念了,最後,菲利普成為了一名醫生。

菲利普一路走來,嘗試過很多事情,去德國,學會計,學畫畫,都沒有結果。

你是不是也覺得,他是一個不堅定,做事情沒有長性的善變的人?

其實,我也是這樣。

報考大學的時候,我並沒有什麼目標,只是一門心思想出去看看,於是從南方跑去了北方的學校。

那個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就像菲利普當初跑去德國,以及在倫敦嘗試學會計的時候一樣,是迷茫的。

後來,我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藝術設計。本以為這會是我終生的事業,誰知幾年以後我還是選擇了放棄。

就像菲利普放棄他的畫家之路一樣。

最後菲利普選擇了從醫,並且順利就業。而我不知道的是,我新的選擇會是怎樣的結果。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很確定: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

對於菲利普不斷改變自己的人生規劃,伯父曾經責怪他是個沒有毅力的人。

在他決定學醫的時候,伯父挖苦他,在巴黎學畫待的那兩年純粹就是浪費時間。

但是伯父不知道的是,每一次經歷,對於菲利普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過的開心,認識了很多人,走過很多地方,以及,精神上的豐富和自由。

正是他的經歷,讓他成為了他自己。

的確,他嘗試過很多事情,都沒有結果。

但是,就連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旅程,又何必事事追尋一個結果呢?

所謂堅持到底,有始有終,有時候也是一個困住自己的枷鎖。

這使得有時候,放棄比堅持更難。

曾經我信誓旦旦地堅持過一件事情,後來我放棄了。

這不是懦弱,也不是沒有毅力。

這都是我該走的路。是我人生中的必然。

這本書中精彩的部分,還有關於「人生的意義"的探尋。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是金錢、地位、名聲,還是家庭和事業的「成功」?

還是肆無忌憚的揮霍和享受?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其實沒有意義。

正因為沒有意義,所以你可以自由地描繪你想要的人生的樣子。

它可以無關金錢名利和所謂的浩浩蕩蕩的「成功」,而是聽從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接近幸福和開心的想法——即便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

正如書中所說:

他曾經想看透這生活的複雜與無為,勾勒一幅精密絕倫、美不勝收的人生圖案。

可他從沒發現也許由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編織出的最簡單的形狀才是最完美的模樣。

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認了生命的失敗,可這樣的失敗卻比任何勳章都更加閃亮。

感興趣的朋友們,記得去看看這本書哦,無論是關於工作,生活,還是愛情,我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相關焦點

  • 毛姆《人生的枷鎖》:人生是一場多重枷鎖裹挾得艱難前行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人生的枷鎖》雖然是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但主旨的表達卻像是在看一場日出:彤雲隨時間的推移逐漸散去,日光一點點兒顯現,而當太陽噴薄欲出的那一刻,我們的眼睛卻無法適應這個期待已久的光芒。《人生的枷鎖》將主人公所經歷得各種各樣艱辛娓娓道來,揭露了人生不得不面臨各種各樣地人生枷鎖:諸如家庭、宗教,學校,杜會、情慾,金錢等的束縛。
  • 《人生的枷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把心鎖
    《人生的枷鎖》是英國作家毛姆被公認的傑作,也是一部帶有自傳體色彩的小說。在備受煎熬的人生路上,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在更加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堅決前行。在歷經各種磨難之後,菲利普終於擺脫了之前禁錮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的種種枷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1.主人公菲利普是作家毛姆的化身,毛姆本人也有口吃的先天疾病。
  • 《人生的枷鎖》:富二代浪蕩半生,曾餓到頭昏,卻悟出個人生哲理
    他讓我想到小說《人生的枷鎖》,最近重看了一遍,感觸頗多。小說主人公菲利普的人生經歷,印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影子,真是處處真實。「我覺得自己能畫畫,我有天賦。」菲利普堅持了兩年,最後實在是快沒錢了,也沒人買他的畫,而身邊的朋友,因為畫畫,有鬱郁不得志自殺的,有分文不剩潦倒街頭的,為了那個藝術家的夢想,大家在現實中過得很慘。
  • 凡事,都是在自己
    從父子倆騎毛驢的這則故事中,足以看出,人生在世,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凡事都過於顧及別人怎樣看,不僅會迷失自己,還會失去自己。如今的年代,不是都在追求做自己嗎?那對他人呢?不論是對人還是對事,我們不去忌昧著良心,不去坑蒙拐騙,不去傷害他人,不做傷天害理之事。自己做人做事無愧於心,無愧於他人,就能心安。
  • 阿來《塵埃落定》:以歷史講人性,不想凡事都贏的人才是聰明人
    她看不起原生家庭,期望攀上二少爺,實現人生的華麗逆轉,當二少爺娶了美麗的妻子後,她的願望落了空,最後只能抱著裝有珠寶的首飾盒至死不離。愛情已不存在,地位也改變不了,那麼,有些錢和寶石首飾也是好的,這就是她的初衷。
  • 《人性的枷鎖》:人生需要情感的洗禮,才能覺知生命的意義
    這個想法,讓凱利夫婦大吃一驚,他的父母都是有頭有臉的上流人物,畫畫算個什麼職業,於是堅決制止,並且牧師伯伯生氣的說,不會給他一分錢。可能我畫得沒有多好,但至少要讓我試一次,再怎麼失敗也不會比待在那間破辦公室更慘了。最終,菲利普帶來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一些珠寶,伯母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差不多100鎊貼補給他,讓他去做新的嘗試。
  • 張愛玲《金鎖記》| 為什麼七巧自己帶上金枷鎖,並鎖住子女的人生
    ,同時也把這幅枷鎖套在了女兒長安和兒子長白身上,圈出一個她自己一輩子也走不出的怪圈。哥哥曹大年沒問過姜家二少爺是什麼樣的人,妹子七巧到底願不願意嫁到姜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大筆錢。她睜著眼直勾勾朝前望著,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隻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裡蝴蝶的標本,鮮豔而悽愴。
  • 小說《人生》高加林——我要打破命運的枷鎖,將所有悲傷隱藏
    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的黃土高原,高加林起起落落的人生經歷,給了我們現代人無限的思索和啟迪。可是他依舊稱得上是個英雄,因為他是個不甘命運擺布,勇敢衝破命運枷鎖的人,他只是想掌控自己的人生而已。1,時代造就了高加林的人生悲劇而高加林的悲劇,很大一部分是由當時的客觀環境造成的。我們先來看看讀書時代的高加林,雖然作者在小說裡沒有正面描寫他的這段人生經歷,可是我們通過他的老同學黃亞萍的心理描寫,就可以看出高加林在學校的時候很優秀。
  • 《人生的枷鎖》人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人性的枷鎖》這部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從小關於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生活經歷。它反映了主人公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挫折,痛苦,失望和探索,以及身體上的缺陷,宗教信仰和欲望的束縛,以及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最終慢慢擺脫了這些束縛。文字通俗簡潔,意義深遠,可以說是一部徹底解放人性的宣言。
  • 《人性的枷鎖》:失去理智的感情,如同給自己上了一道枷鎖
    不少男女都抱怨對方的各種缺點,明知道在一起很痛苦卻偏偏還要繼續糾纏,只是為了不甘心,只是為了習慣,這不也和光顧那家爬滿蟑螂的餐廳一樣。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毛姆筆下有那麼一位主人公,在愛情裡,屢次的受到同一個人的傷害卻依舊對她充滿了期待,從而一次次的陷入愛情的悲痛中無法自拔。
  • 凡事需盡力,你盡力了嗎?
    在金庸的眾多小說中,我最喜歡的男主角不是張無忌,但我最喜歡的女主角是趙敏。我喜歡她,不僅因為她聰明,還因為她努力,凡事必全力以赴。我想周芷若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在她的心目中,自己才是第一位的,而心愛的無忌哥哥只能排到第二或第三位,趙敏卻不是這樣子。在趙敏心中,她的家與國,甚至她自己的性命,都遠遠比不上無忌哥哥,所以她永遠做不到像周芷若一樣,傷害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於是只能處於劣勢。
  • 《人性的枷鎖》:4段既真實又殘酷的愛情,揭示4種不同的感情模式
    作者:大黎《人性的枷鎖》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從小痛失雙親,在伯伯家寄人籬下地長大,求學期間經歷了親情、愛情、友情、宗教信仰、理想追求的枷鎖,迎來嶄新人生的過程。在我看來,她不在原地等待,繼續自己的生,這就是對菲利普背叛的最好的態度。04薩利和菲利普薩利是這四個女人中最懂菲利普的人。她是菲利普朋友阿西爾尼的大女兒。她愛菲利普,愛到除了他誰都不想嫁。
  • 凡事貴在堅持,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成果也一定會出在哪裡
    這時那位老者從口袋裡拿出一個小錘對大家說:我要用這個小錘敲動這個大鐵球!這讓大家更不可信了。圖片來自網絡那老者一言不發地坐在那裡拿著小錘敲起來了,他每敲一次都稍作停頓一下,再敲下一次那位老者還是繼續敲打著那個大鐵球,鐵球也慢慢的擺動越來越明顯了,到後來擺動越來越大,拉著吊著它的鐵架「哐,哐」作響了,後面的觀眾也都看得到那個鐵球明顯的擺動起來了。臺下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世間海大,但都在老天爺眼裡,如來佛手裡,凡人凡事都逃不出報應的鎖鏈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小瞎子的人生軌跡一、可憐:原生家庭的影響,小瞎子成了有人生沒人養的野孩子人們常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小瞎子就生在一個不幸家庭裡。小瞎子本不瞎,只是他的父親是個瞎子,外號瞎佬,所以人們稱兒了為小瞎子。
  • 《重啟之極海聽雷》:「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寫道:「故事藝術已經成為人類靈感的首要來源,因為它不斷尋求整治人生混亂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諦。」起初我並不贊同這個說法,因為故事往往並不是那麼嚴謹和客觀。明知自己已經得了絕症,但並沒有因此想著餘下的時間怎麼「快活」,而是依然堅持去尋找三叔。
  • 故事:我是一個腦癱女孩,可我不想放棄我的人生
    但我說話不清楚,媽媽聽成了「不想」,問「為什麼不想媽媽?」我哭了,一遍遍說著「我想你,我想你……」但是媽媽聽不懂,就把電話掛了。810歲時,外婆家要修房子,只好把我送到爸爸身邊。爸爸會給我做飯,只是不會陪我。不過我也不生氣,我只是把爸爸當作朋友。
  • 3個小故事告訴你,堅持何必到底(深刻)
    但小夥子堅持下去了,不過他沒有堅持到底。是他選擇放棄了嗎?不是,是突然峰迴路轉,中途出現了新的機遇。有一個老者叫住他,讓他幫助送一封急信到另一個地方。因為這件事,小夥子看到了商機,有了他中途拐彎的職業,他開了速遞公司,後來他在美國開了138家分公司,他就是美國的速遞大王——喬治·肯鮑尼。
  • 《82年生的金智英》:願每個女孩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影片本身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出生於1982年的普通女性,沿著最普通的人生軌跡讀書、工作、結婚生子,然後為了家庭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太太。這本是個平淡無奇的故事,是隨處可見的人生模板。電影能引發那麼熱烈的爭議,主要是涉及到了女性的平等權利,揭露了許多人一直以來視為理所當然、不願意去觸碰的觀念。
  • 人性的枷鎖:被命運拋棄的孩子如何改命,跨越荊棘,成為強者?
    文|喵大小姐我喜歡看小說,喜歡看一個人是如何慢慢成長起來的故事,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它吸引我的本質在於情感的共鳴。》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之一,因為它太過於真實,真實到就是發生在我們人群之間的故事。回到家中,菲利普聽從了伯父的建議,去學醫,然而,命運卻再次給她送來了波瀾,愛情的不期而遇帶來的不只是心癢難耐,更多的是痛苦,對米爾的一見鍾情將他徹底帶入了深淵,他淪為身無分文的窮小子,不得不中斷學業,去找工作也沒有人要。
  • 她們終於願意,掙脫枷鎖了
    貞潔,一直以來,都是古代女子們看得比命還珍貴的東西。在我看來,這不過就是一層束縛女子的「枷鎖」。因為,貞潔這道枷鎖鎖住的不只有他們的女兒 ,還有整個封建社會中的女子。如果女兒失貞,是奇恥大辱,全家都抬不起頭來。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認為,「枷鎖」指的就是貞潔?很遺憾,並不全是,因為牌坊的故事還沒有結束。02轉折出現在那座廢棄的尼姑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