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得能遇到這樣一本書,看著書裡主人公——菲利普對於人生的迷茫和選擇,仿佛是在看自己。
菲利普很小便失去雙親,被伯父伯母收養。
他是一個不幸的人,因為有一隻天生的跛腳。
伯父的冷漠自私,同學的欺侮和嘲笑,從小便形成了菲利普內向敏感的性格。
他對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表示抗拒:被安排的人生,和所謂的宗教信仰。
他不想和伯父一樣,按部就班成為一名牧師,所以不想去牛津大學,而是一門心思想走出去看看。
於是自己跑去了德國。
從德國回來,不知道要將來要做什麼,於是聽從了伯父的建議去學會計,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實在厭煩,毅然離開。
又發現自己喜歡上了藝術,在畫畫方面也有一些天賦,於是滿心熱忱地去巴黎學繪畫,想成為一流的畫家。
本以為,終於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他接下來一定是刻苦勤奮,堅持到底,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但現實並不是這樣。
一方面迫於生活的壓力,一方面菲利普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成為不了一流的畫家。
於是,他又準備另謀出路。
這一次,他選擇了父親曾經的職業——醫生。
一開始他對這份職業並不感興趣,但隨著在醫學院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也逐漸喜歡上了醫生的工作。
曾經每一次新的選擇,菲利普都是滿懷憧憬和期望,但每一次都是以失望和放棄告終。
不過這一次終於沒有懸念了,最後,菲利普成為了一名醫生。
菲利普一路走來,嘗試過很多事情,去德國,學會計,學畫畫,都沒有結果。
你是不是也覺得,他是一個不堅定,做事情沒有長性的善變的人?
其實,我也是這樣。
報考大學的時候,我並沒有什麼目標,只是一門心思想出去看看,於是從南方跑去了北方的學校。
那個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就像菲利普當初跑去德國,以及在倫敦嘗試學會計的時候一樣,是迷茫的。
後來,我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藝術設計。本以為這會是我終生的事業,誰知幾年以後我還是選擇了放棄。
就像菲利普放棄他的畫家之路一樣。
最後菲利普選擇了從醫,並且順利就業。而我不知道的是,我新的選擇會是怎樣的結果。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很確定: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
對於菲利普不斷改變自己的人生規劃,伯父曾經責怪他是個沒有毅力的人。
在他決定學醫的時候,伯父挖苦他,在巴黎學畫待的那兩年純粹就是浪費時間。
但是伯父不知道的是,每一次經歷,對於菲利普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過的開心,認識了很多人,走過很多地方,以及,精神上的豐富和自由。
正是他的經歷,讓他成為了他自己。
的確,他嘗試過很多事情,都沒有結果。
但是,就連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旅程,又何必事事追尋一個結果呢?
所謂堅持到底,有始有終,有時候也是一個困住自己的枷鎖。
這使得有時候,放棄比堅持更難。
曾經我信誓旦旦地堅持過一件事情,後來我放棄了。
這不是懦弱,也不是沒有毅力。
這都是我該走的路。是我人生中的必然。
這本書中精彩的部分,還有關於「人生的意義"的探尋。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是金錢、地位、名聲,還是家庭和事業的「成功」?
還是肆無忌憚的揮霍和享受?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其實沒有意義。
正因為沒有意義,所以你可以自由地描繪你想要的人生的樣子。
它可以無關金錢名利和所謂的浩浩蕩蕩的「成功」,而是聽從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接近幸福和開心的想法——即便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
正如書中所說:
他曾經想看透這生活的複雜與無為,勾勒一幅精密絕倫、美不勝收的人生圖案。
可他從沒發現也許由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編織出的最簡單的形狀才是最完美的模樣。
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認了生命的失敗,可這樣的失敗卻比任何勳章都更加閃亮。
感興趣的朋友們,記得去看看這本書哦,無論是關於工作,生活,還是愛情,我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