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開學季。老師,你有遠方的詩嗎,還是跋涉於當下的苟且?

2020-09-10 冬日木棉

遠方的詩和當下的苟且(小說)

又是一年的開學季!

8月25日早8點,小城江州南門的實驗初中。陽光給這個佔地203畝的學校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西邊是南北並排佇立著的是5棟四層樓高的教學樓,同時容納著近100個班級。江州三分之一的初中生在這裡就讀。東邊是行政樓,也是四層的高樓。後邊就是標準化的操場,操場旁邊是一座的小土丘,植上了花草樹木,蓋上了小亭子,放置了玲瓏有致的5塊假山石,上面分別刻著"勤學"、"篤志"、"退思"、"精進"、"致遠"這些大字,使得這座臨時加蓋起來的小山坡登時有了文化的加持,文明的依託。

又到了新學年的開學季。行政樓前都是去參加會議的教師們,經過近兩個月的休養生息,一個個都臉色紅潤光潔,帶著一個暑期未見的新鮮與久別重逢的欣喜,都如小土丘上傳來的雖已過秋,仍然宣誓主權、不肯退位的鳴蟬一般,嘰嘰喳喳,喋喋不休。可是,只要,只要那麼一兩個星期,他們的紅潤就會悄然退去,他們步伐既疲憊又不敢放慢,他們的嗓子既低啞又混雜,他們輕快的步履,挺直的脊背,仿佛背負了沉重的包裹,將統統不見。

會議室的主席臺上,滿滿地坐了7個校長,正中間的是學校的老大。他身形高大挺拔,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眼睛小而有神,神態自信而從容。

緊挨著的是管教學的老二,所有的副校長中,約定俗成,教學為上,大權在握。他身材瘦削,皮膚白皙,為人低調。他堅持奮戰在一線,大量的行政工作擠壓的是批改作業的時間。他每天用有限的時間去備課,極少的時間選擇性地批幾本作業來了解學情。他常說上好課是教好書的第一要義。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只有教師能有源頭活水,教給學生的才能是滿滿的一杯又一杯的水。

在教師們的心中,這兩位校長的組合,真可謂是相得益彰、珠聯璧合。老大定基調,老二擬策略。老大大刀闊斧,力排眾議,推行教學改革,老二小心翼翼,穿針引線,竭力彌補改革過程中因脫離地氣而造成的隱患。如果說老大是將軍,老二就是大內總管。

會議的開始,照例是老大充滿激情的開場白:新的一學期開始了,同志們,教師在新時代是一個怎樣的職業呢?是一個越發受到重視和受到尊敬的職業,新的學期,我們的口號是"工作著、快樂著",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創新,改變理念,勇往直前,一切的固步自封,憑經驗填鴨式的教學,都有違創新的理念,都將遠遠落後於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而在這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將褪去職業的倦怠,實現自身價值,實現職業的快樂和幸福感。

老大這樣說著的時候,臺下教師們的議論聲如同大海的漲潮,由遠及近,由微小而漲大,有性格外向開朗的老師聲音嘹亮不加掩飾地笑出聲來:"太理想化了吧,可能嗎?還工作著、快樂著,現在教師還能是個讓人快樂幸福的職業嗎?"

遠遠地老大的目光便聚焦過來,他笑眯眯地說:"同志,我們要心懷遠方,這也就是我們大力推行教學改革的原因,科學的教學方式才能讓我們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脫離苦幹,實現巧幹。我們要依靠教學改革,把我校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學校,把我們的老師培養為教學的專家,老師們便開心地未置可否地笑了起來。這笑聲裡有期待,有無奈,有笑老大的天真,也有對現行教育的失望。

從心底出發,老師們尊敬老大,他總是這樣躊躇滿志,總是洋溢著正能量,在他身旁工作,不由自主會受到感染,會充滿了激情和力量,那些在心頭盤旋的負能量,就會悄然而逝。

老二移過了話筒,輕輕咳了一聲,示意自己要發言:"各位同志,校長呢談了美好的願望,只是在仰望星空的同時,更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奮鬥。希望我們熱愛自己的事業,只要有愛的付出,就一定會有好的收穫。話又要說回來,怎麼評價一所學校的優劣呢?還得靠成績,還得靠全體教職員工努力拼搏,你們的全心付出就是我們江州實驗最大的財富。教育的改革不會平白無故成功,改革初期更需努力。"

偌大的會議室陷入了沉寂,每每總是這樣,老大激情澎湃描繪著詩和遠方,老二趕緊殷殷叮嚀拋出眼前的苟且,是啊,誰又能切割了這個時代呢?你不得還在這個社會裡混嗎?不得計算著小數點之後的數據,錙銖必較地說著誰高誰低嗎?很多教師在這個問題上的小肚雞腸連自己都看不起。

其餘的校長逐一發言,對各條線工作總結了上學期的不足,談了新學期的構想,會議的第一個議程結束了。但中心詞無疑分別是老大和老二的"改革創新"和"努力奮鬥"。

第二個議程是從別省請來的一個心理學專家。主要談的就是"新形勢下教師如何規避風險,保護權益"。先列舉了近年來高頻發作的師生矛盾,並引發了觸目驚心的悲劇。再分析了產生悲劇的原因以及規避風險的舉措。但本質的原因又有誰願意正視呢?誰不願意和諧?誰不願意其樂融融,當下的選拔人才的機制就是這樣的殘酷啊。高速運轉著的教學催生著教師群體的悲劇。放手不能也不甘,不放總有些事故在腦中警鐘長鳴。恐怕這也是當下佛系教師越來越多的原因。而教育的問題顯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今夏熱播劇《小歡喜》、《少年派》,正是一群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對教育問題的深沉思索。

散會的時候,與來時的嘰嘰喳喳不同,氣氛顯得有些沉悶。展望詩和遠方,卻只能在現實的泥沼中苟且,怎麼辦?答案只能期待未來。

哎!又到了一年的開學季。

相關焦點

  • 《立春》:你選擇「詩與遠方」還是回歸生活的苟且?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河南某座小城內,有個叫王彩玲的人熱愛歌劇想唱到巴黎歌劇院去。黃四寶痴迷於油畫想成為下一個梵谷。但他們顯得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處處碰壁,別人都覺得他們不務正業。一天,一直有個歌唱夢想的長髮大叔周瑜騎自行車去工廠的路上,被廣播裡王彩玲優美的歌聲所吸引。於是他來到自己的好兄弟黃四寶的家,一起去找王彩玲拜師學唱歌。
  •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當你感覺很迷茫,對生活提不起興趣的時候,去看書吧,看書會讓你內心平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所以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的笑了,因為我似乎看見了有慶的希望。 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著去獻血,他竟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
  • 又是一年開學季,農村70歲的表叔,一個人守著一個家
    吃過早飯,我到家門前的馬路上走一走,這是我每天早上養成的習慣。「滴滴滴」,突然後面傳來一聲喇叭聲,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表叔騎著摩託車跟我打招呼,摩託車的後座上載著表嬸,我問他們去哪?表叔說,孫女要開學了,送表嬸去鎮裡帶小孩子讀書。
  • 《小婦人》:既要詩與遠方,也要結婚生子
    將來有一天,愛情會使你表露心跡,那時你的殼便脫落了。也許有人會感嘆,喬所選擇的教授,並沒有比勞裡好;也有人會感動,即使教授一無所有,喬還是接受了教授,接受她所認定的愛情。愛情裡終究是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成長,而不是像勞裡所承諾的:「我會成為一個完美的聖人,因為你想把我變成啥樣都行。」教授給了喬自己想要的模樣。
  • 一次詩與遠方的旅行
    今姐姐和弟弟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都有了各自的小幸福。姐弟三人,剩我在飄零,沒了著落。正當我茫然無措之際,2016年9月28日隨發小來到了他在莞城開設的工廠拓展視野,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接受多種思潮的洗滌。這是一次詩與遠方的旅行,對我個人衝擊很大,有益的獲取遠遠超過了負面的失去。
  • 開學想到這些
    五十八年前,我還是個七周歲的孩子。「我要上學」,媽媽在我一再要求下,決定找學校的老師說情,同意讓我去上學。事情是這樣的,雖然說那時候的我已滿七周歲,符合農村小孩入學的年齡要求,但是那時候的我,實在是太矮小,老師擔心我坐不上凳子,總不能一直站立上課。這僅僅是不願收我的原因之一。更糟糕的是,我的父母親是表姐弟結婚,近親結婚的後遺症偏偏落在我身上。生下來不久,父母就發現我的皮膚特殊,不結實。
  • 「父母愛情」:詩與遠方的愜意 遠不如老子愛你來得霸氣
    在安傑看來,歐陽和安欣詩情畫意的愛情才是自己追求的,可轉過頭來看到刀叉不會用,吃飯吧唧嘴的老江,仿佛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當然一切都是在變化的。歐陽懿因胡亂說話被打成右派,發配到小黑山島改造。安欣害怕歐陽懿無法獨自承受,毅然辭去了工作,帶著女兒一同前去了。
  • 《我在未來等你》:未來與當下
    《我才不要跟你做朋友》偏重的是女兒到母親生活的時代,經歷母親所經歷,體會母親所體會,達成和解,而《我在未來等你》則是三十七歲的「我」到二十年前遇到十七歲的「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去修正人生軌跡,杜絕那些錯誤的決定發生的可能。兩者相同的是都很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參與到事件之中,但是在有意無意之間又按照過去的順序重現了當年的所有事情。
  • 原創文學故事《夏風》:願你依然嚮往詩與遠方
    每天的黃昏,他喜歡拿很多曬乾的花生到樓頂一個人吃,奶奶寵他,也由他吃。。小喬今年高中畢業了,分數比平常的模擬考高了三四十分,出人意料地進了名牌大學。可是這卻讓他高興不起來,他還沒出過遠門,也不想出遠門,他的朋友基本都留在省內,而他對名牌大學也不感興趣。朋友基本都去打工旅遊了,他的心空落落的,事實上最關鍵的卻是一年戀情的結束。。
  • 開學季,扛著行李箱「上大學」的老人
    又是一個開學季,看著大包小包送孩子開學的家長們,我不禁想起了十多年前父親扛著行李箱送我上大學的場景......我來自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親都是農民,一家老小的生活費用及各項支出就靠著父親在工地上賺的那點錢來維持,我是老大,家裡還有個弟弟,每到開學季父母就為我們的學費發愁,可卻從來不在我們面前說什麼。
  • 焦頭爛額的開學季3
    終於到了星期五,但是也是我工作最忙的一天。老大昨天強烈要求,今天她要自己走回家,便答應了,但是還是不放心,於是爸爸悄悄尾隨,一路跟著回了家,表現還可以,沒有跑,也能走路邊,11點半放學,到家11點45,一般放學了還要排隊到出校門,也得幾分鐘,也就是孩子用了10分鐘走回來,非常不錯。
  • 第11篇:詩和遠方的夢想,坎坷不堪的人生
    於是秦盛陪她在校內吃了晚飯,然後一起去到南寧火車站(她有個親戚在南寧火車站工作,能安排她免火車票去到大理),在親戚幫助下、兩人進到了火車的月臺上候車。許多年以後,每當秦盛想起小宋,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模糊的身影,獨自背著旅行包、踏上火車向著「詩和遠方」,徐徐的離他而去。送走小宋後,秦盛一直沒和她聯繫,也沒過問她的消息。眨眼一年後、小秋大專畢業了,回到景城的旅遊局工作。當小秋領了人生的第一次薪水,立馬邀請秦盛去吃西餐。就餐閒聊間,秦盛忍不住問起小宋的消息,結果大出意外。
  • 《三十而已》王漫妮和《項鍊》瑪蒂爾德,追求詩和遠方的女子
    ——比如,跟了梁先生,可以有奢華的生活;但是,梁先生只想讓她做花瓶,那樣,她的奢華生活的掌控權就不在自己手中,所以,她決然地放棄了。 這目標,聽起來不夠高尚,很容易遭人詬病。可是,一個女子,喜歡過優雅精緻的生活,有錯嗎?那些奢侈品,的確很漂亮不是嗎?漫妮喜歡這些漂亮的東西。
  • ​《黑氏》:欲望膨脹不止,面對現實的苟且,終究選擇了詩與遠方
    小說的名字就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她是一個醜陋的農村女人,嫁給了一個比她小好幾歲的男人,雖然過了幾年還算可以的日子的,但是當他的公公事業有成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她成為了家裡人最看不慣的存在,要做髒活累活,還要忍受拳打腳踢,她的丈夫亦心有別的女人。
  • 我們的生活還有詩和遠方嗎?
    從29歲跨越到30歲,真的令人生畏嗎?這是為什麼?意味著責任?成長?家庭?又或是什麼?我始終不太明白。也許是因為我還沒有走到三十的年齡,還沒能夠真正感受到殘酷現實社會帶來的種種壓力,所以無法感同身受吧。就像王源當年唱崩潰的那首歌一般,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我們面對的其實只有一個人。
  • 珠子的詩和遠方,就是放棄眼前的苟且,開始新的生活。
    珠子長到十八歲,已經出落成一個水靈秀氣的大姑娘,說不上漂亮,倒也俊俏。不斷地有媒人上門提親,父母均以年齡小而婉拒。小夥子上過技校,一直在廣州打工,他的姐姐年輕時被拐賣到離珠子家不遠的地方,好在男人一家對他姐姐很好,於是他姐姐斷了當初逃跑的念頭,一心過起了日子。打工的錢不好掙,小夥子此次投奔姐姐不想走了。訂婚之前珠子對小夥子的了解只有這些。後來也許是良心發現,也許是感動於珠子的善良和真誠,小夥子說了實話,在廣州打工時誤傷了人,現在還不知死活,他是到姐姐這裡來避難的。
  • 如果不努力「活在當下」,何談「我命由我不由天」
    從辛格的自傳中,我們看到了,不抱怨命運,而是接納現實、活在當下;不對抗命運,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苟且屈服,而是積極努力。唯有先積極努力地活在當下,你才能「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實接受命運的安排,表現最出色的,當屬電影《阿甘正傳》的阿甘了。無論命運給了他哪塊巧克力,他都能始終甘之如飴。
  • 故事:龍族:卡塞爾學院開學季,楚子航與凱撒的初次激情碰撞
    個人原創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歡迎吐槽,請勿上綱上線。對於大學來說,9月的開學季又是一大批新鮮血液的到來。校長說完這句話,回頭和副校長猛地一對視,兩人的目光中有碰撞出好像不一樣的東西。「活得這麼久了的老怪物,我不相信你會這麼容易死。」一切盡在不言之中,兩人站在學校圖書館的2層樓上看著底下進入學校的未來的人類英雄們。
  • 遠方的老師
    給陳老師讓座倒水之後,正準備問起陳老師近來身體各方面怎麼樣的時候,陳老師一下子問起我們班十幾個同學的名字,問起他們的情況,我都一一作了回答,陳老師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說道:「我就知道你們這一幫子同學都會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