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既要詩與遠方,也要結婚生子

2020-09-05 風幸子

《小婦人》作為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半自傳體小說,是一本小說化的家庭日記,卻成了打動無數女性的成長經典。


這部小說創作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講述了馬奇家的四姐妹——梅格、喬、貝斯和艾美,性格迥異,各懷才藝。梅格端莊美麗、喜歡安穩;喬獨立自由、熱愛寫作;貝斯嫻靜乖巧、喜愛彈琴;艾美甜美開朗,渴望進入上流社會。


從左往右:梅格、喬、艾美、貝斯


她們家生活艱苦,父親從軍,但在母親的教育下,她們友善樂觀,堅忍向上,勇敢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書中處處顯現活潑,少年人的天真、純潔、勇敢和對未來的遐想,時時令人感動。



喬很獨立,她想通過自己的奮鬥,撐起自己的家庭。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那樣做的。細讀她,你便明白,她的放蕩不羈愛自由,是她想要用自己的才華,去為家人拼出一片天。


如蠟燭一般燃燒自己


我要以自己的頭腦作武器,在這艱難的塵世中闖出一條路來。



作為家裡的二女兒,她有著男孩一樣的心思,她希望自己是個男孩,可以和父親一樣去從軍。她離開家去紐約闖蕩,希望能靠自己的小說改善家人的生活。在得知父親生病,母親需要前去照顧後,她二話不說就把自己的長髮賣了給母親當盤纏,在送別母親時,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卻又在無人時,默默為不再的長髮哭泣。她像一根蠟燭,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照亮自己的家人。


不是不愛,只是不敢先愛



小說裡最令人唏噓的大概就是她和勞裡的愛情。看到她和勞裡的相處,愉快又輕鬆,眼裡都是真摯純潔的感情,幾乎很少會有人否定他們在一起,怎麼看都覺得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對,但不管勞裡怎麼請求,喬都不能接受勞裡的求婚。她無法想像自己捨棄自由,去成為一個每天面對柴米油鹽的家庭主婦生活。她還做不到,至少她認為自己無法勝任。她也不是不愛,而是她對家庭自有的責任感,讓她不敢在姐妹沒有著落前,先被生活束縛了。只有自己的家人先過好了,她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不得不說,在生活方面,喬需要長大,但勞裡沒有等到那時候。


慄子的殼脫落了


喬,你就像一個帶殼的慄子,外面多刺,內裡卻光滑柔軟。要是有人能接近,還有個甜果仁。將來有一天,愛情會使你表露心跡,那時你的殼便脫落了。



人們常說,對的人要在對的時間才會遇到。也許就是因為時間對了,教授才成了喬的那個對的人。正是因為錯失了勞裡的愛情,才讓喬學會去珍惜愛的人。也許有人會感嘆,喬所選擇的教授,並沒有比勞裡好;也有人會感動,即使教授一無所有,喬還是接受了教授,接受她所認定的愛情。

愛情裡終究是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成長,而不是像勞裡所承諾的:「我會成為一個完美的聖人,因為你想把我變成啥樣都行。」教授給了喬自己想要的模樣。

這才是喬呀,那個認定了一件事,就會義無反顧的倔強女孩。



也許你會感嘆她與勞裡的愛情,沒有善終;也許你會對她的任性嗤之以鼻,也許你還會說,不是挺堅持自由的嗎,最後還不是一樣要結婚生子,感慨家庭的美好。不可否認的是,她作為一個平凡女孩對生活的抗爭,她最後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小婦人》,同時也擁有了自己的美滿家庭。


《小婦人》用樸實無華的寫實手法,將四姐妹的命運展現在我們面前,也是在向女孩們傳遞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就像書裡說的:「女性有自己的思想、靈魂和心靈,她們不止美麗,也有雄心和才華。」



每一個活出自我的女人,才是不負愛與自由。也許會有折騰、也許會很煎熬,但那是每一個當下,聽從心的選擇,愛與自由都想要,在愛中活得自由,在自由中享受愛。

你看懂了喬心中的詩與遠方了嗎?那是一份捨棄自己的安全感,努力為家人尋找庇護的倔強。你是否也懷揣著詩與遠方,卻困頓於結婚生子?做好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就行。


「我是頭條品書官風幸子,打開今日頭條,搜索「免費書單」,和我一起讀書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
    Jo如此看重家人的存在,卻壓根不願走入成婚生子的框架,認為與姊妹互助共生就是最佳典型因為它最大膽之處也不過是給女主角留下了一條「我可能沒有結婚」的伏線而已。《小婦人》沒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紐約客》雜誌影評人Richard Brody為她抱屈,說入圍的五位導演不見得表現都比她好。我完全同意他的這一看法。相對於一開始入圍最佳導演的五部影片,格蕾塔·葛韋格的導演技巧奧斯卡評委並非完全不如。
  • 一次詩與遠方的旅行
    這是一次詩與遠方的旅行,對我個人衝擊很大,有益的獲取遠遠超過了負面的失去。2018年4月3號因當時認為是某些無法調和與個人難以駕馭的緣故,現在看來僅僅是工廠閱歷太淺而已,不得不暫時又回到了平靜的小村落。期間取得了駕照,投了多份簡歷,做了許多更新的人生體驗,直到邂逅《今日頭條》。與《今日頭條》相遇,看似一次偶然,實則卻是必然。
  • 從《小婦人》看經典名著改編之路
    這兩個改變,既迎合了現代人的口味,也豐滿了人物的形象。愛情的戲劇性原著中的愛情寫得「簡單粗暴」,其中最大的看點來自「喬-勞裡-艾米」三個人的關係。原本勞裡和喬分別是對方最好的朋友,勞裡一直傾心於喬,但喬卻拒絕了勞裡,原因是她「更愛自由」。
  • 萬眾矚目《小婦人》——七夕終定檔
    看似反叛卻很有主見的二女兒喬,立志要成為作家的獨立女性。版、1949版、1994版電影中都為二女兒喬,安排了結婚生子的大家期待的結局。路易莎曾經寫到:人們總是問我喬跟誰結婚了,仿佛那是女人一生唯一的目標與終點。而直到2019版的《小婦人》問世,喬終於彌補了路易莎的遺憾——喬作為一名獨身主義女性,憑藉自己的力量走向了真正想要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個個小小的改動,過了150年才得以實現。
  • 《小婦人》:女孩子一生的困惑和恐懼,都能在這裡得到解答與安撫
    大姐梅格和二姐喬是兩種對立的人格,大姐她對事業沒有很大的興趣,就想結婚生子。結婚生子也是人生的一種理想,也是一種「事業」,作者尊重了每個女孩的天性,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女性之書。三姐她性格就是賢惠溫柔,就是喜歡照顧家人,四妹對藝術痴迷,遇到喜歡的男性就變得柔軟。只要這樣的自己是理想中的自己,那生命就是幸福的。
  •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著的呼喚。所以我們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努力提高幸福感,不負此生。即使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與君共勉。
  • 第11篇:詩和遠方的夢想,坎坷不堪的人生
    許多年以後,每當秦盛想起小宋,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模糊的身影,獨自背著旅行包、踏上火車向著「詩和遠方」,徐徐的離他而去。送走小宋後,秦盛一直沒和她聯繫,也沒過問她的消息。眨眼一年後、小秋大專畢業了,回到景城的旅遊局工作。當小秋領了人生的第一次薪水,立馬邀請秦盛去吃西餐。就餐閒聊間,秦盛忍不住問起小宋的消息,結果大出意外。
  • 老師,你有遠方的詩嗎,還是跋涉於當下的苟且?
    遠方的詩和當下的苟且(小說) 又是一年的開學季! 8月25日早8點,小城江州南門的實驗初中。陽光給這個佔地203畝的學校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西邊是南北並排佇立著的是5棟四層樓高的教學樓,同時容納著近100個班級。江州三分之一的初中生在這裡就讀。東邊是行政樓,也是四層的高樓。
  • 《小婦人》結局令人深思,四姐妹的歸宿終究違背了初衷
    《小婦人》是根據長篇小說改編而成的,本來要在國內上映的,卻因為疫情的影響處於待定狀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四位女孩在戰亂時期,艱難活出自我的故事。同時也是許多女性認定自我的一本教科書。 電影名字雖說叫做《小婦人
  • 每個女性生命中都應有本《小婦人》
    (我覺得我根本不會結婚,我一個人很開心,我太喜歡我的自由,不想著急放棄它)她渴望自由而獨立,因為太渴望自由的靈魂,以至於拒絕了青梅竹馬的Laurie。她有孤單的時候嗎?2019》劇照 但是,女性要彰顯自己的價值只有Jo的這一條路嗎?
  • 在手機上看《小婦人》是什麼感覺?
    《小婦人》圖書出版的過程,也是喬的愛情塵埃落定之時。喬最後和教授在一起,《小婦人》安排了這樣的結局,是為了給女人一個美好的答案,女性主義並不是女人不需要家庭,而是:對於女人來說,有事業又有美好的愛情,才是圓滿。最後,單身的馬奇姨媽去世後,把豪宅留給喬辦了教育學校。
  • 不只結婚或死亡,新版《小婦人》的真正結局,藏在她的現實經歷裡
    這段情節是2019年新版《小婦人》電影的開場。喬獨立要強,嚮往自由,熱愛寫作,立志要成為作家。貝思乖巧內斂,溫柔嫻靜,喜歡彈鋼琴。艾米活潑俏皮,極具繪畫天賦。在這些女孩身上閃現出無數美好的品質。馬奇家並不富裕,但她們善良富有同情心,主動把食物和日常用品分給另一戶貧苦人家。生活波瀾不驚,她們就自娛自樂。
  • 《三十而已》王漫妮和《項鍊》瑪蒂爾德,追求詩和遠方的女子
    三個女人中,只有漫妮一早就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很堅定地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她的目標,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低俗,只能暗搓搓心裡想一想,不能拿出來光明正大地說。但是,不可否認,那的確是個很明確的目標,和「今年要讀10本好書」一樣,是一個個人追求的目標。漫妮,不僅僅有目標,還非常努力地去實現目標。
  • 豆瓣8.1《小婦人》:為什麼我勸你,嫁有錢男人要謹慎
    這是新版電影《小婦人》中,女主角喬的內心表白。作為女性,她有獨立的思想和正義的靈魂,認為自己註定不會結婚,在拒絕了仰慕者蘿拉的求愛後,時過境遷,卻發現自己心意已變。原本以為可以脫離愛情的枷鎖,追逐屬於自己的自由人生,最後卻發現,自己弄丟了一份值得珍視的感情。
  • 提名奧斯卡的《小婦人》:願你溫暖坦蕩,不負愛與自由
    生活如此廣闊,為什麼要沉湎於灰姑娘式的幻想之中,把等待王子的出現作為唯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小婦人》受到美國女性讀者歡迎的原因。同為女性視角的影視作品,與《甄嬛傳》等宮鬥劇不同,東方女人的玩弄權術和工於心計是為了爭奪男性掌權者的寵愛;《小婦人》中女性角色們理性追求的不再是凌駕於男人或者社會之上,做皇后、做寵妃,或者做大宅門裡的少奶奶。她要的只是做自己。
  • 結婚,或者死?電影《小婦人》想告訴我們的不只這些
    剛看完電影《小婦人》,話題由此蕩漾開。一致不贊同電影改編的結尾,尤其是我。三十出頭,我愈加奉行獨身主義。我生活精緻,獨自過得很好。我心中的喬獨立倔強有夢想,不該屈從現實,改寫小說結局,委曲求全找個男士共同生活。「女人要高傲地單身,不要委屈地將就!」——我在朋友圈發了獨身宣言,配圖是閨蜜下午茶及道具小說《小婦人》。
  • 第五十八章,詩和遠方
    坐在車上,我靜靜的思考著人生,想起書中的一段話:「人都會死,就像蠟燭一樣,早晚會被燒光,那麼一定在活著的時候要足夠綻放自己,時刻綻放心情。如果你是一個有活力,懂得綻放自我的人,那麼一定會給別人帶來正的能量,你的運氣也就一定會是好的;可是如果你一個消極,充滿負能量的人,那麼周圍的人,看著你時,就像得了瘟疫,一定會離你遠遠的,恨不得把你埋葬才好。
  • 豆瓣8.1《小婦人》國內首映:為什麼我勸你,嫁有錢男人要謹慎
    陸陸續續可以出門看電影,我也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婦人》。 總有人覺得名著很老氣或者很高級,真不是。 《小婦人》裡面有四姐妹,她們是半個成年人。自己想要什麼,能過什麼樣的生活,都是未知數,只能在生活當中找答案。
  • 《小婦人》:嫁給金錢還是嫁給愛情?
    ​「我不明白的是,她為什麼沒和她的鄰居結婚?」「因為這位鄰居娶了她的妹妹。」「她嫁給誰了?」「她誰也沒嫁。」「這說不通啊!」「整本書都在說她不想結婚。」「相信我,如果你想你的女主角變成單身剩女,沒人會買。」剛剛過去的七夕,電影《小婦人》上映,片中出版商與喬的這番「討價還價」格外引人注目。
  • 《立春》:你選擇「詩與遠方」還是回歸生活的苟且?
    言外之意:自己是個要住在首都的人。接下來鏡頭轉到了北京,王彩玲攢了好幾年的錢想託人買北京戶口,這一次她又是為了這事而來。辦完事她一個人來到了天安門,在華燈初上的天安門,她顯得格外渺小。但她卻看上了這個痴迷於藝術的黃四寶,去工廠找他給了一本梵谷傳並欣然答應黃四寶要她做人體模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