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照寺前無日光(民間故事)

2020-11-02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7期

■範大宇



杭州蕭山的湘湖邊上,有座石巖山,是當地海拔最高的山。南宋紹興年間,有人在石巖山頂建了一座宏大的寺廟,取名「先照寺」。原來,每天這個寺廟是享受第一縷陽光的地方,是最先承受天地剛陽之氣甘露滋潤的所在。人們如果選擇在這裡修身養性,念經奉佛,無疑會功力大增,事半功倍。

先照寺氣勢恢弘,大殿裡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整個寺院金碧輝煌,給人肅穆之感。它一建成,就引來了周圍方圓百十裡的信眾紛紛上山進寺,燒香、許願,整日裡香菸嫋嫋,寺裡的僧人多達近百人。

但是,自打這先照寺建成之後,怪事來了。自先照寺開光後,這石巖山頂就從來沒有一天見到過太陽公公的笑臉。見的或是鉛色的白雲,或是翻滾的烏雲,它們就像一道道鐵幕,將陽光擋在了九重天之外。

有人說,可能是江南黃梅天,綿綿雨水把太陽遮住了吧。但不是,因為只要離開先照寺,哪怕就是剛剛下山,就能見到燦爛的陽光。時間長了,人們就犯了嘀咕:莫非這先照寺風水不好?

而且,這先照寺每逢望、朔日的子夜時分,寺外就會響起驚天動地的響聲。什麼響聲?是那種千軍萬馬廝殺的聲音。這聲音仿佛就在寺外,不僅一般的小和尚能聽到,就是先照寺的方丈一了大師也能聽到。有時,先照寺的山門還會被擂得震天響,但是誰也不敢去開門。

一了大師心中明白,這寺建的地方可能是古戰場,這裡有多少戰死沙場的孤魂野鬼,他們超脫不了,只能在這裡發洩。於是,一了就組織和尚們為這些孤魂野鬼念經超度。可是沒用,這聲音就像定時鬧鐘,每到望、朔日的子夜時分,定然會準時響起。一時謠言四起,說這先照寺不僅不能給人們帶來福音,而且會招惹是非,於是,漸漸地,僧人走的走了,上香的信眾也越來越少了。

一了大師每每閉目打坐時,就苦苦思索:這先照寺究竟是哪裡出了毛病呀?他就留心觀察,看是不是有的和尚是混進來的世上無賴,會偷著違背戒條,觸犯了神威;或者有的人不檢點,說話行事時衝撞了神靈或者亡靈;或者是有的和尚念經時心不誠,經意達不到上蒼。但是,經過多少天的觀察,一了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那是怎麼回事?

這一天子夜時分,一了大師坐禪後,沒有一絲絲困意,於是信步走出寺門,拾階而上。此時,月光透出雲層,將一抹淡淡的光亮灑到先照寺。一了不由感嘆:我佛慈悲!為何不施捨陽光於本寺呀?一了一步步走到了寺外的山頂上,有些許累了,歇下來,無意地回頭望了望先照寺。這一望不要緊,一了愣了。怎麼呢,因為朗朗月光下,他依稀看到大殿前的香爐前,竟有個紅衣女子在燒香禱告。一了大駭。這深更半夜,何以有女子進山進寺燒香拜佛?他以為是自己眼花了,揉揉眼睛,但仍然看到是這番景象。一了哪裡還有心賞月,他三步並作兩步,一路小跑回到了先照寺。可待他進到院內,來到大殿前,哪裡有半個人影?

一了就前後左右到處轉悠,想找到那個紅衣女子,但是苦無半點蹤影。一了拍拍腦袋:阿彌陀佛,莫非是我眼花了?突然,他發現腳下有一小堆香灰。他捻起一看,心中立時明白,這肯定是剛剛燒過的!因為每天暮鼓響過後,小和尚是要將禪院裡裡外外打掃乾淨的,決不會留下地上這香灰。一了感到悵然,看來,這先照寺果真是衝撞了某位神靈,不然不會長期見不到陽光的,現在又出現怪異景象。但是,怎麼破解呢?

一了進到大殿,面對佛祖釋迦牟尼許願:望佛祖給以指點迷津,弟子一了願意為此禁食七七四十九天。

從次日起,一了除了喝點兒水以外,再沒有進任何食物。弟子們知道了大師的心願後,紛紛勸他,但一了心意已決。

一天過去了,一旬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一了大師骨瘦如柴,搖搖欲倒,簡直就沒有人樣了,可是他仍然堅持,坐在禪房裡,閉目念經。

一轉眼,四十九天到了,一了大師已經脫了形,似乎微風一吹,就能飄上天去。這一夜三更時分,一了正昏昏欲睡之際,突然看到有個六十開外的男人進到禪房,對一了微微一笑,說:明日子時,你一人到湘湖,喝下四十九瓢湘湖水,自會有福音。

一了猛然驚醒,再看,哪有半個人影?

一了將信將疑,但他還是按照那個男人指點的,在第二天的子時,獨自一人搖搖晃晃地去了湘湖。當他取水時,甚至自嘲:天,我有多大肚子呀,能喝下四十九瓢湘湖水?但是,他真的不費吹灰之力地喝下去了。喝下後,他就在湘湖邊恍恍惚惚地睡著了。這時,一了矇矓地看到面前站著一個紅衣女子,就如同那晚在山頂看到的那位一樣,只是看不清她的臉部。那紅衣女子款款說道:「先照寺之所以見不到陽光,只因它建的地方壓住了當年秦始皇的湘妃的魂魄。湘妃投湖後,她的魂魄天天要向著秦始皇尋她的地方觀望的,可先照寺建成後擋住了她眺望的目光。而在先照寺的周圍,還有古越國三千多軍士的靈魂,他們都是戰死在那兒的。他們本可以超度的,可是因湘妃對你們有怨,所以他們就一致上告玉皇大帝,不讓陽光照到先照寺。」

一了說:「我天天為他們念經超度呀。」

「但是,你們念經時用的曲調都是陳舊的,是這些越國軍士們生前就聽過多少遍的,這些經文並沒有能保護住他們,所以,他們從心裡就厭煩,又如何能超度他們?」

一了問:「那,如何破解?」

「也罷,索性告訴你吧。你們再念經時,用一些現代的曲調,吸引這些可憐的越國亡靈能聽入耳,他們或許就不再與你們為難了。」

「那湘妃呢?」

「你回去後,在寺的後面挖掘一個坑,將你口中剛剛喝下的湘湖水吐出來,就能將先照寺與湘湖連通,湘妃則能順著這湘湖之水登上山頂,能眺望遠方,她也就沒有怨言了。」

「就這樣簡單?」一了大師還想再問問,可一陣風吹過,他驚醒了。是夢是真?一了大師搖搖頭又點點頭。但是他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即小跑著回到先照寺,組織小和尚們在寺的後面,挖掘了一口水井。小和尚們個個感到莫名其妙,這高山之頂,何來水源呀?水井挖好後,一了對著幹涸的水井張開嘴,豈料,他剛剛張嘴,就有一股水「呼」地湧出,注入水井。

自此,這口水井就成了先照寺的一景,一了為之取名「湘泉」。這湘泉無論何時,哪怕天下大旱,它也是流水淙淙。而且,這泉水還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兒,久而久之,人們就稱它為「香泉」了。

一了大師還遵照那紅衣女子的囑託,在第二天念經時,特意用了當時最負盛名的楊萬裡的《竹枝詞》曲牌調:「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

小和尚們個個不解,說師父,你是怎麼了,自古念經都是我們先人傳下來的調調,怎麼能按楊萬裡的《竹枝詞》念呀?一了笑笑,說:「天機不可洩露!但照本師說的念就是了。」

得,小和尚們沒轍,就只好照本宣科地按《竹枝詞》的曲調念經。

說來也怪,就在先照寺的「香泉」出水,和尚們按南宋最新的曲牌調念經後的第二天清晨,當值班的小和尚還沒有把晨鐘敲響,就感到眼前一亮,刺得他睜不開眼睛,他眯眼抬頭一看,天,只見陽光穿透雲層,直直地照射下來。

「師父!師父!太陽!太陽!」

一了大師喜極而泣,默默禱告:「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從此,先照寺成了名副其實的先照寺。它是整個湘湖地區最先承接陽光的地方。

一了大師又在山頂上建了一座「一覽亭」,以便於來進香的施主們能站在這遮風避雨的亭子裡瀏覽先照寺周圍美麗的景色。

選自《上海故事》



相關焦點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一天晚上,兩個地保看見樵夫朱磊神色慌張地從寺院後門跑出,便將朱磊叫住,用燈籠一照,發現朱磊的衣服和手上都有血跡,遂帶朱磊進入寺中察看。地保發現寺中僕役汪山死在地上,且汪山的床上被翻得亂七八糟,便認定朱磊圖財害命,立即將朱磊捆綁起來送到縣衙報官。
  • 石鏡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燕壘生杭州北面的黃湖鎮,下轄一個青山村。在青山村的荷葉嶺上,有座古剎叫石泉寺,唐代始建,一直延續至今,正對山門的是一條石徑,盡用鵝卵石鋪成。因為黃巢起兵時是憑法術讓人在井中照影,說照到什麼就會是什麼,結果手下徒眾照出或將或相,黃巢自己照出的則是帝王,因此起事才如此容易。等到兵敗逃到此地後,他想穿過石泉寺逃往德清,結果被僧眾阻擋。黃巢就在石泉寺外削石為鏡,說如能東山再起,就再映出帝王之相,他也將盡屠石泉寺僧眾。
  • 聊城民間歷史文化故事(9)
    停了一會兒,老紳士慨嘆道:「真是有心栽花(指華貴)花不開,無心插柳(指柳媛)柳成蔭。從今後,咱這個後花園就叫柳園吧!」魯仲連射書戰國時代,群雄相爭,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周赧(nǎn)王元年(前314年),力圖向外擴張的齊國,乘燕國內亂,出兵佔領燕都。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廣招賢才,勵精圖治,欲報破國之恨。但燕為遼東偏僻之國,無力單獨向強齊進攻。
  • 蝸牛講民間故事:大漢到少林寺比試武功 沒想到被小和尚給K.O.
    蝸牛講民間故事: 大漢到少林寺比試武功 沒想到被小和尚給K.O.人家都說少林拳功夫硬,武藝高超。可是,有一個會一手好拳術的山東大漢,偏偏不服氣。有一天,他從幾百裡以外來到少林寺,想和少林和尚比試比試。然後,他落下身體,走到山東大漢跟前說:「走,來的都是客,請進寺裡去坐吧!」山東大漢想了一下說:「你師傅不在家,我在這歇一會兒,你回去找個火,我吸袋煙等你師傅。」
  • 行走唐山玉田,聽一個故事,去「京東第一寺」淨覺寺,看三大奇觀
    那天,從怪樓出來,離開北戴河,返程途中又繞道去了唐山玉田,緣於一個故事,還想去看一座古寺。玉田,顧名思義,「種玉的田地」,其名源於「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故事出自東晉志怪小說《搜神記》中的一個民間傳說——楊公伯雍,洛陽縣人也。
  • 懸空寺(民間傳說)
    陝州有座寺,寺裡小和尚娃每天去擔水紅兜肚小娃前頭跑,老和尚後頭攆。紅兜肚小娃鑽進土裡頭了,脖子上的紅繩還露在地面上。老和尚照著紅繩刨下去,刨出了人參娃。拿回寺裡,淘淘洗洗,丟進鍋裡煮。別處寺裡老和尚來跟老和尚說話,走哩,老和尚出去送客。小和尚娃聞著鍋裡頭著實香,揭起鍋蓋,掐一點嘗嘗,真香。不由 再掐一點嘗嘗,嘗著嘗著,嘗完了。小和尚娃看見老和尚回來了,反正吃完了,掂起鍋乃水也倒了。
  • 故事:民間故事:佛堂蛇衛
    寺建立初期,寺僧鳴鐘唱經時,有一黑蛇,長三尺許,自寺門而入,漸至佛堂,磕於座下,寺僧見蛇,初有懼意,想趕走它,了問禪師就阻止說,雖是異類,然它有向法之心,可以接納它!自那以後,黑蛇每日都來,與僧眾相處和諧,但有香客入寺,蛇自避之,外人暫且不知道這些事情。
  • 人在臨死前,真的有預感嗎?(16)
    一道日光反射的光暈躍入眼帘,一座規模不大,但氣勢不凡的廟宇,高高地佇立於巨石上。石頭砌成的牆,灰色的瓦片,門前兩顆紅柱,格外顯眼,剛才那耀眼的光,就是從紅柱反射而來。門頭懸掛一塊匾,「仙人桌寺廟」五個大字,字字珠璣,剛勁有力,行草如飛。寺前幾棵巨大的古樹,少說已有幾百年,卻依舊枝繁葉茂,將寺院隱入葉下。
  • 先有蛋(民間傳說)
    到底是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有人說先有蛋。刻薄老太婆,一個兒媳婦,一個女兒。兒媳婦老實厚誠,女兒嘴饞好吃。老太婆走親戚,全部家務交給兒媳婦。女兒好吃嘴,平時老太婆家教嚴,不敢說。老太婆一走,纏住嫂嫂做好吃的。嫂嫂做了,老太婆回來,女兒說了,嫂嫂受了一頓窩囊氣。老太婆又走親戚,全部家務又交給了兒媳婦。
  • 佛皮(民間故事)
    住持喜笑顏開:「想不到大師在我區區清霖寺竟然悟得了道,敝寺當然要把這具佛法誕化的佛皮供奉起來啊,往後的修行還指望大師為清霖寺的僧侶居士多多指點。」歧路見禪聞言說:「佛友,貴寺參禪只需禮佛即可,這張皮非是佛,只需拋了便可。」
  • 河曲民間故事(8) 聰明的長工笨拙的地主
    河曲民間故事(8)聰明的長工笨拙的地主從前河保營有個地主叫張紅前,因他兄弟排二,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二黃連。這二黃連心性毒辣,對人吝嗇刻薄,誰要和他共事像黃連一樣苦,因此沒人願意給他家做長工。用手裡的棍子推進雞窩裡圪佬,日子長了三福摸著他的鬼計,聽見他擾動雞窩,悄悄起來照準二黃連的屁股上打了兩棒。二黃連疼的直叫喊:「三福,三福,是我不要打。」三福說:「原來是掌柜的?我道是偷雞賊。」半夜捉蝨二黃連學雞叫挨了打,一計不成,再來一計。
  • 秦瓊戰關公(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河西走狼戲裡有戲民國那會兒,有個姓張的督軍,貪財又好色。他上臺雙手一拱,說起了單口相聲:有個戲班子,老闆是個摳門兒精,請一個姓張的先生寫了部新戲,先讓戲班子裡的人排練,看行不行。戲裡講的是嘛呢?有倆人,分別叫張三和李四,在關爺像前拜過把子。一年,哥倆合夥到外地做買賣,賺了不少錢,年前高高興興往家趕。船過黃河時,誰料這張三卻起了壞心眼兒,為嘛,原來李四的媳婦長得特別俊,張三一直在打她的主意。
  • 民間故事:三生石前等著你
    但他心裡明白,不能在朝前走了,再朝前走就要喝孟婆湯了,這樣他就前功盡棄了。他伸手察了一下眼睛,看到了峭拔玲瓏的三生石上刻著的三個鍋蓋大的字,心稍微平靜了一下,不能越雷池一步。李慶元父親李浩曾經在朝為官,五十五歲了,娶了三房妻子也沒有生的一男半女,兩鬢斑白的李浩很是傷腦筋。
  • 廣東著名民間歷史故事
    雲浮市境內,一片靈山鬱水,孕育了本土古老而燦爛的文化,而就在雲浮的山山水水之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濃縮了一方文化的精華。那麼,雲浮民間都流傳著哪些奇妙的故事呢?這些故事中有多少個是我們聽過的呢?
  • 醫道(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丁新生清朝光緒丙申年間,新鄭縣民國十一年八月,醫院裡來了一位病號,中等身材,穿著一身西裝,黑領帶,白襯衣,腳上的黑皮鞋擦得照人影,白淨臉,高鼻梁,闊嘴巴,說話慢聲細語,像個娘兒們。陪同他的是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女的說,他們是長葛縣和尚橋鎮人,主人姓蕭,名萬卿,這是二少爺,剛從上海做生意回來,就碰上陘山的土匪來搶劫,還把他打傷了。
  • 「渭源故事」秦王寺的傳說
    秦王寺的傳說在渭源縣城西北的鳥鼠山下,有一處古老的寺院,名叫秦王寺。秦始皇登上山頂,被這雄威壯觀的山形地貌所吸引,他無興入林圍獵,卻催馬察看長城,醞釀著如何加強設防,北逐匈奴,鞏固政權的雄策韜略。他對緊隨身後的謀臣李斯和大將軍蒙恬說:「鳥鼠關山,氣勢不凡,東屏秦隴,西控河道,真乃咽喉要衝。這裡為長城西端,一定要加強防禦,加固長城」。
  • 鐵腿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1期■馮慶茹達姆速王爺依然騎在高頭大馬上,當他認出眼前這個小子,就是前些日被他踢倒的那個,越發來氣,連聲喝道:「好小子,你真大膽!怎敢又來賣藝,不如上次一腳踢死你算了!」張母趕忙上前施禮:「請王爺恕罪,上次小子不知深淺,得罪了王爺,老婆子特意前來給王爺賠罪來了!老婆子久聞王爺武藝高強,願在王爺面前領教兩招。」王爺看著站在他馬前的矮小女人要和他比武,不禁哈哈一陣狂笑。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主審官紀容舒依然不敢相信,想了一想厲聲問道:「你先不要哭泣,倘若所言不虛,本官自然為你做主,既然是去年的案子,那麼你為什麼這麼久才來告狀呢?」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月光女(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王東生清朝年間,陵璞城來了一對門姓父女。那門父親是個郎中,行醫不久便聲名遠揚。再仔細看向姑娘,雖說十七十八無醜女,可與他的六個姨太太比起來,當真姿色平凡。敗興回來的路上,王縣令又頓生懷疑:他從沒見過門芳,那沒有香氣的姑娘,不會是老東西設的障眼替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