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志向塾——在日本學中國語文學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09-19 雲端2020

我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三體》日文版登陸東京,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華文小說」浪潮。甚至有日本評論家預測,下一步SF小說的重心將會轉移到中國。

*與芥川賞作品並列擺放的華文小說區

而今年6月,《三體》日文版第二部也在萬眾矚目下出版,再次收割了一大票人氣。第三部也將在不久的將來面世。

*日文版《三體:黑暗森林》

此外,就在本月,全球大手影視機構Netflix(網飛)宣布買下《三體》版權,並決定製作長篇劇集。當然了,由於這幾日《花木蘭》剛剛在中國大眾對劇情和文化的雷點上反覆橫跳了一番,以至於連劉亦菲小姐姐都沒能拯救大家對於「歐美製作」的pstd。因此,Netflix《三體》劇集的未來走向可謂撲朔迷離。

*網飛官宣

即便如此,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中國文學在日本乃至世界各國的影響力都在不斷增強,研究中國敘事與中國文化也成了國際文化交流領域一大新的趨勢。

其實,不僅日方友人對中國文學有著濃厚興趣,每年遠赴日本學習中國文學的中國同學也不在少數。

也許很多人會對此事產生誤解,或認為他們遊手好閒混文憑,或認為他們家財萬貫就喜歡做些吃飽了撐的事。實則不然。

走到外國的立場上,回頭望一望我們司空見慣的文學見解,它們就完全變了模樣,變得陌生起來,與此同時也仿佛一座未開墾的寶藏一般,處處是又新鮮又誘人的機遇。


01

  • 跳脫主觀臆想與輿論導向

正如上文所述,來到異國他鄉,在不同於本國的思想環境裡耳濡目染,再回看國內的文學作品,就很容易產生新的看法。無他,不過是因為你站到了「局外人」的立場上,必然會經過這麼一種思想變化。

很多作品在國內的輿論導向下,遺憾的是很多人只能看到它的片面。

這裡筆者尤其要列舉的是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等80後青春文學作家。

*最近顧裡生日宴段子又火了一把,就怕明明是搞學術的,一說起郭敬明就想到紅酒澆頭

在國內,以學術眼光去審視這一群體,永遠擺脫不了一種隱形的stereotype。或許韓寒比郭敬明多一層年代濾鏡,論起來尚且還能心態平和,然而一談及郭敬明,價值觀取向一定隱隱約約往壞的方面偏。即使試圖肯定他,大抵也跳不出「商業成功」的圈子。據筆者所查中國知網的論文案例,從最早04年的論文至今,從商業以外的角度肯定郭的論文數量,不超過一隻手。

而在日本,在完全沒有這方面價值導向的日本教授麾下,似乎就能跳出這個怪圈。

以下是東京大學論文庫中的一段分析:

*圖片來自東大官網

山口大學論文庫中也存在相似的論調:

*圖片來自山口大學官網

在日本研究中國文學,仿佛便能「剔除雜質」,單純為談文學而談文學。

  • 選題更加自由

談及選題,在國內無論如何都存在一面隱形的障壁。根據各大學學風不同,所能包容的範圍也不盡相同。

「傷痕文學」就屬於比較典型的例子。談論到特殊時期,教授的神經不得不緊張起來,做研究難免愈發地畏手畏腳。這是大環境所迫,很難去埋怨個人。

例如筆者高中時代班裡風靡一時的小說《軟埋》,涉及土地改革時代。作為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紅大紫的作品,毫無疑問會引起學術界注目。然而,幾乎所有論文都心照不宣地往生存哲學與敘事策略上靠,少數涉及內容的論文也蜻蜓點水,遲遲不能觸及根本。尤其在疫情過後,由於原作者方方在輿論上觸及眾怒,如今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就更帶了些偏頗的意味。

*《軟埋》封面

另一方面,表面上毫無隱患的近年大眾文學作品也存在這種問題。

打個比方,分析脆皮鴨文學。脆皮鴨文學的大熱必定存在其值得肯定的內核,最顯而易見就是對於兩性關係的見解。可惜,當今敢於發論文支持這種現象的學者寥寥無幾。李銀河之所以能成為家喻戶曉的「李銀河」,細細想來,只能感到一陣「物以稀為貴」的悲涼。當我們對這類研究習以為常,何須在「李銀河」的大纛下躲躲藏藏?

  • 對比較文學的見解更深刻

若說前往日本學習中國文學是為了進行比較文學的研究,聽起來仿佛是一眾理由裡最正當的一種。

筆者認為,這實則仍是一個立場與輿論大環境的問題。在國內進行比較文學的研究,我們很難跳脫「漢語主體」與輿論導向的思維定勢。而選擇在日本進行這一類研究,當我們作為一個漢語母語者,與非母語研究者(或導師或同學)進行思想交鋒時,我們會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此外,身在異國他鄉,時時暴露在異種語言文化環境中,我們能夠做出更真實,更透徹的比較文化的研究。比起在國內卯足了勁「意淫」,甚至比起那些短暫交換留學只能「蜻蜓點水」的同齡研究者而言,在日本進行比較文學的研究顯然更有優勢。

*和漢比較文學學術期刊最新號

02

那麼,哪些大學能夠學習中國文學呢?

按照我們一貫的分類方式,筆者整理了一份學部匯總表。

*以上僅顯示部分留學生可報考的學校/專業

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學校的文學部都涉及到中國文學相關領域,因此同學們可以選擇的領域是相當廣泛的。

在選擇中國文學專業時,大家可以將關注點放在教授的研究內容上,儘可能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願意深造的內容,這對大家今後的研究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03

筆者曾在日本文學相關推送中提及,語言文化類專業幾乎都隸屬於文學部,同時大學一般以學部為單位進行書類選考與校內考,因此,關於中國文學的考學問題,我們也不妨轉為「如何報考文學部」。

關於這一問題,我們曾寫過一篇關於文學部考學的具體指南,詳細情形請同學們移步下方圖片連結。

總體而言,在開設中國文學專業的大學中,國立佔比較多,私立較少。

從這個角度說,積極備戰國公立大學,或許是志向中國文學專業同學的好選擇。

而國公立大學的報考是出了名的事無巨細,書類(EJU+英語),志望理由書,小論文,面試無一不缺。在前期準備時,必須要同學們花一番功夫。

筆者要提醒的仍是老生常談的幾點:

第一,對所報考學校課程安排有一定了解。各大學的中國文學課程設置大有不同,這一點我們要求同學在擇校之初就應該瞭然於胸。

以北海道大學為例,中國文學專業下屬於言語文學課程,除了中國文化論研究室外,還有日本古典研究室,歐米文學研究室等分支。其課程特色就在於自由度高,既可以中國文學始一而終,也能夠任意組合其它研究室的課程。如果能在志望理由書上體現出這一點,無疑會為你錦上添花。

第二,事先在官網找到與自身研究內容相近的教授。

打個比方,如果你喜歡魯迅,最好能找到該學校研究魯迅的教授,若是沒有,便退而求其次,找到研究近現代中國文學的教授。若還是沒有,那麼保守建議同學們放棄該學校。

尤其在面試環節,研究內容這一類核心問題屬於必考題,一定要保證事先有充分練習,最好結合相關教授的研究課題進行回答。

此外,由於我們是漢語母語者,很容易產生一種「問到中文我不可能比日本人差「的蜜汁自信,實際上這恰恰最容易慘遭打臉。也許教授對中國一些新興事物不太了解,但以其深厚功力,足以從你的回答中以小見大,判斷你對中國文學的學術熱情以及基本研究素養。因此,同學們務必要謙虛謹慎,務實作答。

第三,小論文則需要事先大量練筆,力求對對方出題思路有一定把握。文學部的小論文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結合自身經歷撰寫小作文(例:慶應義塾大學小作文),這一類好比國內記述類寫作,要求真情實感更兼生活感悟;還有一類是正規議論文,給一個議題讓你論述其好壞,更像是留考小論文的升級版。

第四,中國文學誌望者特別注意:

國文學雖然在留學生群體中較為冷門,但決不「水」。如果在考學準備上草草了事,初審就不通過的機率極大。身為一個漢語母語者來日本學習中國文學,本就容易引起對方學校的矚目。因此,同學們應當好好琢磨志望理由,最起碼要能自圓其說,並細緻計劃好在他國學習中國文學的學習計劃,爭取在面試官的好奇與疑問中對答如流。唯有這樣,才能免去「混日子」之嫌,進入理想的學府。

中文博大精深,無怪乎鄰國友人熱愛追捧。

除了開頭所說《三體》的大火,在兩國動漫宅之間,中文也維繫起了某種特殊的橋梁。

*圖片源於網絡

此書包羅萬象,從「上車」,「大佬」等新生網絡語到「平成廢物」等反輸入的詞彙無所不包,翻譯更是一陣見血,從詞彙的誕生開始娓娓道來,在兩國文字交流上貢獻卓越。

*圖片源於網絡

*圖片源於網絡

可見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上至高等學府,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外國文字顯示出濃厚的學習意欲。而遠渡重洋學習中國文學,依筆者拙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仿佛也應當成為一件理所應當、不足為奇的事。

相關焦點

  • 枕上書番外-東鳳故事-半心戀-80文昌要三名神君離開青丘學塾
    看著三名神君,文昌問:"比試什麼?"三名神君聽到文昌的問話,爭先恐後地回答:"今日的文藝比試"今晚,夏至之夜的文藝比試?這三名神君,竟然在最後一刻才說要同自己比試!難怪自從夫子公布了夏至之夜的文藝比試的消息後,這三名神君一直都沒怎麼出現在文昌和鳳九跟前。
  • 枕上書番外-東鳳故事-半心戀-1學塾"同窗"替白鳳九抄經文
    正當女子在思索著什麼的時候,身後不知何時已經站了一身穿藍衣銀髮的少年。藍衣少年似乎並未長開,卻已經給人英姿颯爽的感覺,那雙清澈的眸子同坐在湖澤旁的女子倒是十分相像。少年在女子身後站了一會,又側頭看了女子片刻,但女子卻一直都沒有發現少年。
  • 從《知否》中看日本人從中國學走了什麼,點茶插花只是基礎而已
    文|少年常樂遊眾所周知,日本從前是中國的附屬國,經常漂洋過海派使者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在《知否》這部電視劇中,有很多文化大家常常是在日本聽說,卻忘記了它曾是中國的產物。那麼日本人都學走了什麼呢?插花在《知否》中,孔嬤嬤教盛家女兒學習插花,許多人只知道日本的花道非常知名,卻不曉得插花這件事在中國唐朝就已經挺流行的了,當時是有一些貴族在一些比較典雅莊重的場合用鮮切花卉來進行裝飾,後來到隋唐時期就流傳到日本去了,等中國發展到宋朝,就更加物阜民豐了。
  • 《西遊記》:如何實現志向和理想?跟唐僧學「志向管理三步曲」
    而整部《西遊記》的歷程,也正是是唐僧向我們展示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的過程,如何實現理想和志向?唐僧的經歷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總的來講主要可以分為三步,我把它稱之為志向管理&34;。如同我們寫文章首先要選題一樣,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首先得樹立一個志向和理想,確定自己的方向,因為人無志不立。明代大儒王陽明《傳習錄》雲:&34;由此可知,立志是成事之根本,而立志如何立? 唐僧告訴我們要樹立具有團隊凝聚力的志向或者選擇具有凝聚力志向的團隊。
  • 娶個上海姑娘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是一個鄉巴佬撞大運揀了繡球,因此做夢中娶了個上海老婆的體驗。(笑)巧了,本人還真就是一個山東棗莊老嶧縣的窮小子娶了個上海老婆。娶了上海老婆是一種什麼體驗?首先是被「岐視」,她們家人和我說普通話,一轉臉她們講吳儂語,一句聽不懂。後來我要求:只要我在場,你只能講普通話,否則我立馬走人。
  • 從小鎮做題家身上讀懂中國
    某種程度來說,這個愛好非常日本。日本人喜歡養魚的很多,喜歡釣魚的更多。因為很安靜,很沉寂。這是一種避世的手段。現在的年輕人都想去battmd。1980/1990年代,其實是中國大學生歷史最黃金的年代。學外語、學化工、學歷史……在90年代的就業市場都不是很差的選擇。一方面,計劃經濟的的影子猶在。意味著人的身份可以被規劃的。
  • 日本女鬼與中國小學生
    慘白的路燈下,小女孩驚訝的發現,眼前的女人穿著全套的日本和服,低垂著頭,看不清面目。小女孩想起聽人說過,附近的博物館正在進行日本歷史文物展。  這個是日本來的工作人員嗎?小女孩一邊想,一邊已經走近和服女人。  當兩個人之間只有不到5步遠的距離時,和服女人緩緩抬起頭……  小女孩的腳步停下,瞪大的眼睛裡映照出一個沒有五官的和服女人的形象。
  • 日本惡搞《三國演義》,中國翻拍《源氏物語》,互相傷害扯平了
    絕世舞姬變成了這般模樣,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幽默細胞。看到日本人惡搞中國傳統文化,有網友發問:有中國導演翻拍日本名著嗎?答案是,有的。它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紅樓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如斯評價:《源氏物語》是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該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描寫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和上層貴族的淫亂。通過源氏的愛情婚姻,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
  • 若全島沉沒,日本人認為中國會接受日本難民,原因有兩點
    地殼的運動導致日本國土面積不斷縮小,為了保證本國的持續發展,日本人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容納一億多日本人的地點。由於近年來全球變暖問題嚴重,日本人心中的憂慮也日漸增加。就在今年,日本影視圈上映一部由小松左京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日本沉沒》。影片中顯示,最終接納日本難民的只有中國。都知道電影映射現實,為何日本人會認為中國會接收日本難民呢?主要原因有兩點。
  • 推薦 |《他鄉的童年:英國篇》體驗貴族紳士養成之路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這是目前中國各個階層共同焦慮的話題。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因為教育不應只有一種方式。在多元化的時代,孩子們的未來和選擇有著更多的可能性。這部豆瓣持續保持9.0+高分的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就曾刷爆朋友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各界對教育的探討,值得每一位教育者,父母觀看。
  • 中國科幻小說啟蒙史  開始於光緒帝終停滯於抗日戰爭
    1904年,中國第一本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發表,諷刺的是同年英軍侵佔西藏,日本佔領大連,中國卻慢慢淪為半殖民地。中國最早科幻小說起蒙於《點石齋畫報》,1884年《點石齋畫報》創刊,畫報展示的奇幻世界成為中國人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 陪自己最好的朋友去捉姦是一種什麼體驗?
    陪自己最好的朋友去捉姦是一種什麼體驗?是渴望儘快發現什麼還是希望最終什麼都沒有發現?莊嚴來不及也顧不上體驗。吳鉤神情凝重的看著莊嚴,舉手做了一個是否進入的手勢。莊嚴也連忙從窗戶鑽了了出去,他擔心吳鉤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什麼傻事。這樣的女人就算名字再甜也真的不值得。吳鉤一個人站在屋後的小河邊抽菸。莊嚴沒有多問他是否找到了王甜,一個十五年的偵察老兵找不到一個剛剛跑出去沒穿衣服的女人才是天大的笑話。問題是找到又能怎麼樣呢?勸她回頭還是逼她跳河?
  • 是日本人將西遊記推向了全世界?
    其實日本的78版西遊記也在中國上映過,但是剛播出三集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然後匆匆下架。借用六小齡童的話「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日版西遊記與吳承恩的原著相差太遠,也是以此為契機,楊潔導演開始著手拍攝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86版西遊記。
  • 日本人翻拍《三國演義》:周瑜、小喬及格,貂蟬是什麼玩意?
    影視劇《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這部劇是根據我國四大名著改編而成,是我們的精神財富,而最近傳出日本要翻拍這部劇,當看到劇照的時候,瞬間被雷的一塌糊塗!小喬這一角色還算可以,劇中的這位日本女演員看起來很有中國女子的特點,穿古裝也有一種中國女人的味道
  • 在日本的生活故事2
    她讓我自我介紹,因為我幾乎一句不會說,也聽不懂.所以也說不了.好在有很多中國同學幫我翻譯了下,避免了尷尬.其實大家在初級班,日語都不好,都磕磕絆絆會那麼一點而已.可能在國內大家認為我們中國話才是最難的,那是被自己誤騙了.我後來讀的專門學校,很多外國人一致認為中文最好學,除了漢子很難寫,說話很好學.打個比方吧,大部分越南人,在中國學個一年,幾乎中國話都會說了.但是我在日本見過那麼多越南人,來多少年都有的,當然肯定也會有日語超好的,但是我幾乎沒見過日語能說很順的.對了,除了我讀那個語言學校裡那幾個越南老師.
  • 《三體》日本大火,中國科幻逐步走向世界
    2019年7月4日,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成名作品《三體》日文版正式在日本公開發售。據相關消息,這部由光吉櫻、灣仔以及大森望所翻譯,日本最大出版社早川書房出版售價高達2052日元的科幻巨著,並沒有因為其較高的定價而使日本科幻迷們望而卻步,在發行當天《三體》便登上了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第一。到7月8日,早川書房相關負責人透露該書將進行第6—8次印刷。
  • 《西遊記》被日本惡搞,中國女導演楊潔執導,讓日本人豎起大拇指
    這時中國電視劇事業也開始起步了,在之前是聞所未聞的。中央電視臺最先決定拍攝四大古典名著,由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王扶林執導拍攝《紅樓夢》,女導演楊潔則執導拍攝《西遊記》。原來,在70年代日本就已經拍出了《西遊記》,將我們的古典名著改編的面目全非,惡意解讀,讓國人憤恨。
  • 嚴歌苓《小姨多鶴》‖從傳宗接代工具到融為一體,日本遺孤在中國
    代浪村的另一半在日本。幾十年前,一個由三千多個女人孩子組成的逃難隊伍,一個由日本墾荒者組成的婦幼群體,在中國東北,在日本人所謂的中國荒地,開始了逃亡;他們一路血,一路倒斃,一路自相殘殺……最後,只剩下一個竹內多鶴,成為唯一的倖存者。
  • 成語故事 | 一個日本學生:我愛中國文化,卻僅了解「九牛一毛」
    家裡小朋友要學著用「九牛一毛」造句。句子好造,意思犯迷糊,問我:「這也算是個成語嗎?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特別典型的那種日本人,面子上謙卑、有禮,骨子裡帶著些矜傲。他來中國學古典文化,比我們這些科班中文的人認真得多,有時候,一起聊中國歷史和文學,他明顯比我們更虔敬。
  • 一年前上映的日本電影直到今天才露面中國院線,可謂「恰逢其時」
    日本家庭觀念如何在大洋彼岸生長,如何像底鱂一樣變化自己適應新的環境。離婚可以解決問題嗎?回娘家可以解決問題嗎?或者說,逃避,可以解決問題嗎?二女兒,三十三歲,不斷創業,不斷失戀。當自己活得很勉強,如何照顧一個生病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