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車輪歲月 歲月如歌

2020-10-30 質猶文也

關於輪子,最早的記憶是一種木質玩具推車,形狀像梯子,輪子是木頭的,也有軸承的,小孩子推著玩,現在早已不見了。


後來又學會了滾鐵環。大家的鐵環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粗細各異,推鐵環的手柄多數是粗鐵絲,好點的是用鋼筋折成。小夥伴們推著鐵環去上學,課間用鐵環比賽轉圈,比賽加速跑。各種鐵環發出的聲音,好像一曲交響樂。


小時候,生產隊有種獨輪車,兩側放長方形柳條編的糞簍,中間高出的木架子罩住車輪,輪子是橡膠材質,輻條很粗,後部的兩個把手呈八字形,把手上加【盤】,用大麻做成扁狀,搭在雙肩上負載。車子前部還可系上拉繩,後人推,掌握平衡,前人拉,兩人合力前行。獨輪車後部有兩個木腿,木腿因為經常受力太重,容易損壞。車子可裝糞土、農作物等。


推獨輪車需要力氣大的勞力,尤其是向地裡運農家肥,身子必須扭來扭去,一般人是推不了的。當年我個子小,也曾試著推獨輪車,空車還行,載物就推不動了。農忙時節,大路上、田野裡各生產隊獨輪車來來回回,頗為熱鬧。我們隊裡推獨輪車最厲害的是老楊五叔,個頭不高,力氣蠻大,從不服輸。前些年他得了股骨頭壞死病,可能與那時候推車過度有關。


正月農閒時候,有人從生產隊借了獨輪車,推著自己的母親去走親戚。那時候,小腳的婦女還不在少數,坐在小推車上,兩隻小腳盤在一起,後面推車的兒子須讓獨輪車重心傾斜一些。年關以後,這種推小車子走親戚的比比皆是,令人動容,成為那個年代一大風景。


八十年代早期,為了推土造農家肥混公分,我家找人做了一個獨輪小土車,基本用圓木做成,表面有縫隙,推土時必須加個墊子,後來這輛車子送給了舅家。小土車小巧玲瓏,大人小孩都能推,雖然載物不多,但出入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包田到戶後,我家又做了一個小推車,車面用了木板,兩邊的車廂能拆能卸,運糧食、運柴草、運糞,一人可推,很是便捷。後來我家不種地了,這輛車子連同鋤鐮撅鍁都送給了姐姐家。



生產隊時期還有一種地老虎大車,軲輪挺粗,比較笨重,老牛可拉車。後來有了大馬車,需要三匹大牲口才拉得動。趕車人也是精挑細選的車把式,懂得牲口習性,知道如何裝車,熟練趕車技術,就像電影《青松嶺》演得一樣。冬天大白菜豐收了,用馬車運到公社駐地的火車站附近,再發往全國各地。我曾經做過那種大馬車,木質和鐵釘結構,輪子又高又粗,車身比較寬大,車廂厚重,走起來非常老穩。車把式坐在前面,揮舞著鞭子趕車。






生產隊時期有一種地排車,兩個膠皮輪子,中間有個鐵杵的那種。一人駕轅,掌握前後平衡,前面一人或多人拉車,合力前行。地排車運用了拉力而非推力,因此節省了體力。有時候,只需一人駕轅,前面可用毛驢拉車。拉輕物也可用毛驢駕轅,人可坐在車上。地排車比獨輪車載重量大,拉的東西多,可裝糧食、糞土、柴草等。地排車各方面性能優於獨輪車,獨輪車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七八十年代,農村送親基本上用地排車,外扎一領蓆子,新娘坐在其中,代替花轎。那時候能用馬車送親的都是大小隊幹部,一般老百姓是用不上的。


實行土地承包後的一年秋天,我們兄妹三人用地排車拉玉米棒子。我負責駕轅,姐妹在前面拉車,拉了滿滿一車玉米。從地裡上大路時有個小坡,我們需要加速用力,突然我的【盤】斷了,地排車一下子撲了杆,我的雙手受傷,鮮血直流,疼痛難忍,幸虧沒傷著骨頭。


秋天掰完棒子,大家都用地排車往家運玉米秸稈。這種活需要一定的裝車技巧,否則,半路上滿車玉米秸傾斜,要麼難以駕轅,要麼得重新裝車。

八十年代末,我家在新批的宅基地上蓋新房,房子蓋完後,需要拉土墊院子。我從親戚家借來一頭毛驢,一人駕轅,一驢拉車,運了兩三天的土。早晨騎車去親戚家牽驢,晚上還得騎車把毛驢送到親戚家的驢棚。我騎車多快,毛驢就跑多快。轉眼三十多年了,噠噠噠噠的驢蹄聲至今響在耳畔。院子墊好以後,打了壓水機井,種了滿園的黃瓜、茄子、豆角、西紅柿,新鮮可口無公害,真是幸福無比。


再說說代步車輪吧。

七十年代中期,父親在外村任教,買了一輛舊自行車,車把都長了鏽,車梁上有個搭拉,兩側各有一個布袋,放些小東西。


父親下班回來,我就推出這輛車子,把一支腿伸進大梁底下,在胡同裡左右搖擺,不知不覺學會了騎車。

那時候很多人老大不小了還不會騎自行車。有一次我舅舅偷偷推著這輛車子去公社買東西。當時他不會騎車,就邊溜邊學,不想半路上把腳蹬子摔壞了,找人修了修,他身無分文,後來人家說不要錢,我舅感動不已,連連致謝。回家路上,舅舅興致勃勃,一下子騎上車子就蹬了起來,從此便學會了騎自行車。後來那輛舊車子給了二堂哥,父親又託他的一個學生從內蒙古買了一輛白山牌車子。


我小學畢業後考取公社駐地尖子班,離家25華裡,姐姐就用父親的車子來回接送我,有時姐送到半路我得再走一段。舅後來也買了一輛牡丹牌車子,結束了無自行車的歷史。


1990年妻剛參加工作,花240元買了一輛女式二六永久牌自行車,花了一個半月的工資,騎了二十多年,重量質量真是沒說的。前些年,當廢品買了40元。後來妹妹給我從城裡買過一輛二手三槍牌自行車,重量太輕了,像紙板做的,質量就別提了,只騎了兩三年。


1992年外甥出生,93年我花120元給他買了一輛童車,能推也能騎的那種童車,質量不錯,後來女兒再用,完好如故。


1994年買了一輛建設60摩託車,價格2600元,前後兩檔,算是較早的摩託車騎主。冬天不好發動,就掛上檔推起來。那時候加油站少且遠,一般是用塑料桶買了汽油放在家裡備用,現在想想挺後怕的。


有一年冬天,從妻子家出來,戴上厚厚的頭盔,發動起摩託車,一溜煙跑出兩三裡地,回首發現妻子沒在摩託車上,嚇個半死,原路返回去找,到了家門口,發現她沒上車我就走了,虛驚一場,落下笑柄。後來摩託車舊了,送給了舅舅,他最後不騎了,買了200多元。

大概是1998年,我們給母親買了一輛人力三輪車。老人家給我們看孩子,老家離單位十多華裡,自己來回方便多了。記得價格是三百元。質量不錯。有一次,因為急轉彎,老人家還摔倒過一次。數年以後,我們再也不敢讓母親自己騎車了,三輪車送給了大姨子。


2003年從同學店裡買了一輛宗申廣大摩託車,花費1980元,價格非常便宜,非常省油,騎了十餘年。


2006年,我們花300元給姑娘買了一輛小型自行車,車子結構設計不合理,騎起來挺費勁,後來送給了妹妹。


2008年,我們家花1600元買了第一輛電動車,中間換了好幾次電瓶,非常耐用,也騎了十多年。


2009年,父親患腦血管病,後又摔倒,我們花700多元給他買了一輛輪椅,大家輪流推他出門散心。


說出來不怕笑話,2008年左右我還騎過父親的一輛78年產的老牌「大金鹿」自行車,舊車子很給力,有人出價一百元我沒捨得賣。


後來大金鹿部件老化,八十八不太管用了。有一次我上車時摔了一跤,只好忍痛割愛廉價處理了。


有個舅舅和我講過當年騎大金鹿自行車去販蒜的故事。他說交了錢賣主說隨意裝車不用過稱,那位舅拼上老命裝了380斤大蒜,大金鹿載重量真的不同一般。


2010年,我花380元買了一輛邦德自行車,非常好騎,至今不壞,還給好幾個人推薦過這種品牌。一年後,妻子也買了一輛,只是價格漲到了400元。


2012年3月,我和幾位同事一起去城裡買了一批山地車,價格2600,質量上乘。後來腿腳不好就不騎了,去年想處理掉,車行裡說給個三百四百,糾結了一晚上,終於又推回來,敝帚自珍,留作紀念吧。想當年,我們車友隊馳騁東西,縱橫南北,跋山涉水,風光一時,回憶一世。


2018年春天,我私自做主,以舊換新,從同學車行裡另加960元買了一輛電動車,質量不錯,去年掛了臨牌,上下班代步,趕集買菜購物,方便快捷。


去年宗申摩託車折價350元,又加1400給姑娘買了一輛新國標飛鴿電動車,掛了綠牌,只是車速太慢,騎起來不太過癮。


前些年,我一直不想買汽車,所以直到2015年暑假才學駕照,並於當年年底花11.8萬從華君汽車城買了一輛江淮SUV汽車,從此成了有車一族,出遠門進城快捷多了,親戚裡道都坐過我的車,至今跑了三萬公裡。


車輪滾滾,歲月悠悠,人生苦短。一個人一生從坐在童車上到躺在火化車上,其間只有幾十年的功夫。作為六零後,生來趕上社會巨變的時代,彈指一揮間,一輩子三萬天已經過了兩萬天,見過、推過、坐過、騎過的車子難以計數,生活幾乎天天離不開車子,日子處處依靠輪子。


說不完車來車去,道不盡升級換代,記不清價格幾何。

車輪歲月,歲月如歌。

相關焦點

  • 小小說:古鎮如歌的歲月(原創)
    街兩側,歷經百年歲月滄桑的民居商鋪,林林總總、千姿百態,從鎮首一字兒延至鎮尾。古鎮依山臨水。水陸通衢:上溯兩江,下通三省。客商販夫,匯聚於此;舟車騾馬,絡繹不絕。鑑此,古街便成了古鎮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成了古鎮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古鎮最獨特的風景是古街的茶館。品茗聊天,奕棋推牌,算命卜卦,吹拉彈唱……把個古街鬧騰得活色生香,鬧騰得市井氣兒煙火味兒十足。
  • 故事:老屋裡的歲月如歌
    經過歲月的侵襲,那黃花松已經在看不出原本的模樣,像是風燭殘年的老叟佝僂著脊背。我對老屋的記憶已經模糊了,想來的的都是些碎片。我記得老屋的外牆正門面抹著水泥,油氈紙的房頂幾年就得補一次。我記得老屋是土坯蓋的三間房,兩道土牆將屋子裡分成三等份,推門進來的就是廚房,東西兩側是臥室。
  • 歲月不饒人,所以你才要努力,別繞過歲月!
    承認我們會變老,沒有什麼可怕的,所謂的歲月不饒人,才要更加努力,才能驕傲地說,我亦未曾饒過歲月。一個人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是財富,是作品,是事業,是孩子,是功成名就,還是傳奇故事?在追問生死的意義時,生命多麼微不足道,要努力證明自己時,個人力量又是多麼渺小。在糾結生死的意義時,才能看見時間的變化,在不斷追求中成長,蛻變。
  • 艱難歲月
    是啊,如果算上一家人連續三周頓頓都吃白菜,媽媽為了省錢買藥用洗潔精洗頭的這些記憶,我早年還真的如這位前輩說的,過得挺順的。人們在回顧自己的艱難歲月的時候, 往往有一種自我美化和苦盡甘來的傾向。我不感謝艱難,很多人被苦難摧毀了,也有很多人咬緊牙關挺了過來。
  • 《歲月如歌》連載(五)
    在這非常時期,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父親用大愛義無反顧地將這四姊妹接到家裡供養起來,大一點的兩個姨孃送到內江的女子中學念書,小一點的六姨孃和最小的舅舅就在母親身邊照看。到了該讀書的年紀,父親專門請來私塾到家裡上課。那時私塾裡除了舅舅和小姨外,還有我的兩個哥哥及伯伯家的孩子,一共六七個來讀書學習。要是他們不好好念書,貪玩逃學,父親知道後就叫他們自己抬長板凳來,趴在上面用板子打屁股,或用戒尺打手心。
  • 校園純愛題材廣播劇《歲月間》分享,請查收~
    那是我愛的少年,陪我走過青蔥歲月與風華流年。季欽揚 、 謝孟雙男主設定改編自靜水邊同名小說《歲月間》,廣播劇裡多首原創音樂作品神還原。靜水邊的作品像潺潺地溪水,歲月靜好,平淡溫情。《歲月間》有種江南水鄉獨有的歲月靜好溫柔繾綣的感覺,小說寫了友情,愛情,親情,雖不濃烈,但卻恆久。
  • 那些年我們沒聽懂的歌
    不是在此時 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輕輕的我將離開你 請將眼角的淚拭去漫漫長夜裡 未來日子裡 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前方的路雖然太悽迷 請在笑容裡為我祝福雖然迎著風 雖然下著雨 我在風雨之中念著你沒有你的日子裡 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裡 你要保重你自己你問我何時歸故裡
  • 《歲月如歌》連載(七)
  • 《歲月如歌》連載(九)
  • 《歲月如歌》連載(六)
  • 《歲月如歌》連載(三)
  • 《歲月如歌》連載八
  • 我在傳說中尋覓 你在歲月裡芬芳(原創)
    是歷史的演變還是歲月的滄桑。那一年的個夜晚我失眠了,雜七雜八想了很多很多。但有一點最刻骨銘心,米蘭花對我的啟蒙很大,是它讓我分清了內心與現實,也是它讓我懂得了故事與人生。是歷史的演變還是歲月的滄桑。那一年的個夜晚我失眠了,雜七雜八想了很多很多。但有一點最刻骨銘心,米蘭花對我的啟蒙很大,是它讓我分清了內心與現實,也是它讓我懂得了故事與人生。
  • 《滄浪之水》與《歲月》
    後來,在論壇中得知已被拍成電視劇《歲月》,看了之後,對小說更有了深刻體會。然而,道理都懂,卻不願去做,也許做了就不是自己了,真實的現實與呆板的書生氣一直矛盾著,彆扭著,此消彼長。就像《歲月》中,許曉曼當初希望梁致遠成為她所期望的人,而當梁致遠真的成為她所期望的人時,她卻倍感陌生了。
  • 《如懿傳》原著:皇帝自詡的情意,洗白了記憶,天真了歲月
    富察皇后人生的最後幾年並不好過,接連斷送了兩個兒子,衰敗的身子再無孕育的可能,曾經被踩到塵埃裡的如懿再度崛起,高晞月離世後皇帝對她的疏離和猜疑《如懿傳》原著中提到,晚年的老皇帝常常長時間枯坐於長春宮,由妻弟傅恆和女兒璟瑟陪著,一同追憶富察皇后在世時的點點滴滴。
  • 春春的歲月,你留了多少遺憾?
    在漫長的青春歲月裡,我一直夢想著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夏藍藍。第一次期末考試,她的成績排在了班裡的第三名。那時候的我黑且瘦,齊耳的短髮,穿姐姐的洗得發白的校服,搖擺不定的學習成績……我時常想,哪怕我能成為夏藍藍毛衣上的那一顆紅紐扣也是好的。每次見到我,夏藍藍總是熱情地打招呼,「嗨,高閃閃!」
  • 塔讀文學人氣作家姚瓔作品《歲月靜好,我不惹你》紙質出版書發售
    塔讀文學人氣作家姚瓔溫馨力作小說《歲月靜好,我不惹你》正式出版紙質書,當狼系寵物醫生遇上佛系臨終關懷師——愛情裡沒有誰能攔得住誰,但我希望你赴湯蹈火之後,記得早點回頭。這部甜度爆棚的治癒類都市愛情爽文,講述了臨終關懷師張小滿為滿足患者願望與寵物醫生叢博相識。起初,叢博並不喜歡張小滿,但逐漸被她的真誠善良打動而愛上了她,張小滿也慢慢明白自己對叢博的心意,二人正式成為戀人。
  • 資源‖《歲月知長夏》傲嬌學霸×超模狼狗
    >歲月知長夏這次關鍵詞是「歲月」小天使私信我輸入「歲月」,即可秒獲資源哦(。>∀<。)①不要在評論裡扣「歲月」②今日頭條極速版沒有私信功能哈
  • 靜水邊耽美文《歲月間》《青山看我應如是》《鍾情》《經久》
    《歲月間》~~~~~~~~~~字裡行間全是溫柔,看了靜水邊的文感覺人都變溫柔了呢!《青山看我應如是》~~~~~~無量佛尊因為受,也就是清柏上神生了妄念下凡歷劫,而受決定下凡幫他。「我見過一座青山千萬年,覺得甚是嫵媚,不知那青山見我,應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啦啦啦啦啦,以上就是今天的推文拉,喜歡的小可愛們記得關注~點讚~轉發~收藏哦|。・㉨・)っ♡ 喜歡你♪
  • 《三體》:歲月成碑葉文潔
    導語:《三體》:歲月成碑葉文潔《三體》第一部的主人公是誰?汪淼還是史強?都不是,而是出現場順序在中間的葉文潔。細算起來,這個故事都算是由她引起,是一個開頭。告別土壤白樺再難生長植根星海又能否重獲青蒼熟悉的人知道上面這兩句話是不才《歲月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