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之《嶗山道士》

2020-09-05 我是藏漂

城裡有一個姓王的後生,排行老七,是財主家的兒子,年輕時就羨慕道人。他聽說嶗山仙人很多,就背著書籍等去週遊。

這天,登上一座山頂,看見有座廟宇,十分幽靜。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白髮漂拂在脖子上,神氣爽朗豪邁。便上前叩拜,與道士交談。聽道士講的道理十分玄妙,他就要拜道士做師傅。道士說:「恐怕你嬌弱懶惰,不能受苦。」王生回答:「沒問題,能吃苦!」於是就收了他做徒弟。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時都聚集來了,王生與他們都施禮相見,於是就留在廟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招呼他去,把一把斧子授給他,叫他隨眾人上山砍柴。王生謹慎的接受訓育。

過了一月有餘,手和腳上都起了厚厚的老繭,有點忍受不了了,私下裡有想回家的意思。

一天晚上回來,見有兩個人和師傅在喝酒。天已經黑了,還沒有燈燭。就見師傅用紙剪了個鏡子的形狀,粘在牆壁上。一會兒,月光明亮的照在屋子裡,光下能分辨毫芒,各位徒弟圍著他聽後使喚。聽有一個客人說:「美好的夜晚,應盡情歡樂,不可不一同享受。」於是師傅從案上取了一壺酒,分賞給眾人,並囑咐都要一醉方休。王生私下想,七八個人一壺酒,怎能盡興?眾徒弟都各自找盆和缽盂,來到酒。王生怕酒沒有了,就先幹了一杯。可連續到了數杯,壺內的酒竟一點也不見少。心下奇怪。一會兒,一客人說:「承蒙賞賜月光照明,可這樣飲酒太寂寞,何不把嫦娥呼來?」於是又見師傅把一根筷子擲到月亮上,旋見一個美人,從光中出來,開始還不到一尺高,等到了地下,竟與人的身材相同。纖細的腰肢,秀麗的脖頸,風流飄麗,竟跳起霓裳羽衣舞來。跳了一會兒,又唱道:「做神仙啊,不情願啊,想回來呀,為什麼把我囚困在啊,這廣寒宮啊!」聲音清脆悅耳,響亮如簫管。喝完,盤旋升起,躍到桌上。眾人正驚顧間,已經又變為筷子了。三人大笑起來。有一客人說:「今晚最歡樂,然而不勝酒力了,你們把我送到月宮中去怎麼樣?」三人移了蓆子,漸漸進入月中,眾人看到三人在月中飲酒,鬍鬚眉毛都看得見,好像人的影子照在鏡子中。又過了一陣,月光漸漸黯淡了,侍從的人點起燈來,卻見道人一人坐著,客人都沒有了。桌上吃剩的東西都在,粘在壁上的月亮,只是圓圓的象鏡子一樣罷了。

道士問眾徒弟:「喝足了嗎?」眾人回答:「足了。」道士說:「喝足了,應早睡,不要耽誤了砍柴割草。」眾人應聲退走了。王生私下羨慕,回去的念頭打消了。又過了一個月,是在不堪忍受其苦,可道士又不傳一術,心裡實在不能等待,便向道士辭行說:「弟子數百裡來向仙師學習,即使不能得長生術,有小小的教給弟子,也可以安慰弟子求教之心;心在已經過去了三個月,不過是早晨出去砍柴,晚上回來。弟子在家時,沒受過這樣的苦。」道士笑著說:「我原說你不能受苦,現在果然如此,明早一定送你回去。」王生又說:「弟子勞動了這麼多天,師傅略微教給點小技法,這次來也算不白袍。」道士問:「你求什麼法術呢?」王生說:「每次見師傅行走,牆壁都不能阻擋,只學會了這法術就滿足了。」道士笑著答應了他。於是傳給他一個口訣,令他自己念咒,念完招呼道:「入之!」王生面對著牆數步,不敢進入,道士說:「你試著入一下。」王生果然從從容容的走,可到了牆跟前,卻被阻住了。道士又說:「你低著頭猛然跑入,不要猶豫。」他果然離開牆數步,猛然跑著進入,到了牆根,像沒有牆一樣,回頭一看,果然到牆外邊了。他大為高興,進去感謝師傅。道士說:「回去應該用恭敬的態度來對待,否則不靈驗。」於是給他路費,叫他回去了。

到了家,自誇自己遇到了仙人,堅硬的牆壁也不能阻擋他。他妻子不信,他便模仿著原來的動作,離開牆數尺,跑著向牆而去,可頭撞在了硬壁上,砰然有響聲。他妻子上前一看,見額頭上腫起來像雞蛋那麼大一塊。妻子做手勢嘲笑他,他慚愧、氣憤,罵老道士無良心。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嶗山道士
    自古以來仙法眾多,「穿牆之術」就是其中的一種,今天我們來欣賞一個關於仙法的小故事,《聊齋志異》——嶗山道士。他聽說嶗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尋仙訪道。他登上山頂,見一道觀,清雅幽靜。一道士端坐在蒲團,白髮垂肩,仙風道骨。王生忙上前施禮請教,一番交談下來覺得道士所講甚是玄妙,於是懇求收他為徒。道士搖搖頭說:「你素來嬌生慣養,恐怕吃不了苦。」王生忙拍著胸脯一通發誓,道士見他態度誠懇,便答應下來,傍晚的時候,道士的徒弟都過來了。
  • 故事:白話翻譯——聊齋志異·嶗山道士
    從小就仰慕仙風道骨的修道之士。聽人說嶗山有很多道士和神仙,就帶上行李出發了。在當地人的指引下,他翻山越嶺,來到一處古樹參天、歷史悠久的道觀。看到一個白頭髮、白眉毛、白鬍鬚的老道士在蒲團上打坐。打眼一看,老道的歲數就不小,但精神狀態非常好,雙目炯炯有神、紅光滿面。
  • 聊齋志異精彩故事之嶗山道士
    縣裡有個姓王的書生,排行第七,是官宦之家的子弟,從小就羨慕道術。他聽說嶗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尋仙訪道。他登上一座山頂,看見一所道觀,環境非常幽靜。有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白頭髮垂到衣領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超。王生上前見過禮並與他交談起來,覺得道士講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請求道士收他為徒,道士說:「恐怕你嬌氣懶惰慣了,不能吃苦。」王生回答說:「我能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時候都集攏來了。王生一一向他們行過見面禮,就留在道觀中。
  • 聊齋《嶗山道士》:仗妙術,邀來嫦娥伴舞;仰穿窬,撞得頭破血流
    《聊齋志異圖詠》之嶗山道士山東淄川縣城有個王好逸,排行第七後來,不知他從哪裡聽說,海邊的嶗山中多有神仙人物。於是打點行裝,東行數百裡,前去尋仙訪道。一路跋山涉水,王老七終於來到嶗山,他徑直往山中最高峰爬去,艱難登上山巔,頂上有座道觀,建在松柏叢林之中,十分清幽。他逕入觀中,來到大殿,只見一個仙風道骨的老道士正坐在蒲團上閉目打坐。這道長鶴髮童顏,銀髮垂肩,神情恬然飄逸,超凡脫俗。王老七心道:「好一個老神仙!」
  • 聊齋志異——單道士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香玉的悽美愛情故事
    魑魅魍魎、狐鬼妖邪,在蒲松齡的手中細細寫就,栩栩如生,今天跟大家聊聊《聊齋》中的香玉的悽美愛情故事。嶗山下清宮裡,有一株兩丈高的耐冬樹,樹幹粗壯得幾個人合抱才能圍過來;還有一株牡丹,也有一丈多高,花開時節,絢麗奪目,宛如一團錦繡。膠州黃生愛上這個道觀的清幽雅靜,便借住一個房間作了書齋。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是什麼樣的人呢
    (一)早年經歷蒲松齡是清朝非常出名的小說家,他寫了很多的文言文的小說,還有很多文言文的小說集,比如《聊齋志異》。但是,蒲松齡,就是這麼神奇的一個人,去了一趟濟南,寫下了一篇《黃英》,去了一趟嶗山,寫下了一篇《嶗山道士》,就這樣,一篇一篇的積累下來,成就了這位世界短篇小說的王。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蒲松齡,年輕的時候,成功的當了一名官員的話,那可能就沒有我們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的《聊齋志異》的存在了。
  • 講講嶗山道士的故事,老道士講述真正的修行高人故事
    乾脆去青島吧,大海,啤酒,還有嶗山道士。結果在青島呆了一周,青島連下了一周的雨,雨天也懶得出門,乾脆窩在酒店裡看《嶗山道士》。《嶗山道士》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的木偶動畫片,很老的動畫片,1981年的,比我還大三歲,不過現在看看,還頗有趣味。
  • 聊齋志異——賭符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嶗山被稱為「海上仙山」,名不虛傳;太清宮、華嚴寺…古建築多
    《聊齋》裡有一篇「嶗山道士」的小說。他心裡埋怨道:老道士的法術咋不靈了?自從看了這個故事後,我對這座「海上仙山」就有了莫名的期待。終於有一天,我坐上了拜訪嶗山的火車。宇宙之謎、地球之謎、所有的物質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迷!也許這就是佛學和神學的魅力所在。去嶗山時,天陰,有小霧,海邊城市霧多是自然現象。公交車沿著海岸線彎彎曲曲地向嶗山駛去。
  • 《聊齋志異》中的濟南故事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
  • 《聊齋志異》:少年深山迷路,夜宿佛寺,入蛇窩,得道士救命
    《聊齋志異》——豢蛇,就是一篇關於養蛇的小故事,不過不是一條,而是成百上千條。曾經有個道士住在此處,傳言寺院裡有很多大蛇,偶爾遊客想來,一聽都躲的遠遠地。一天,有一位少年跑到山裡用網捕捉老鷹,一時興起越走越遠,直到進入山的深處。天色已晚,附近沒有農莊,遠遠地看到有座寺廟,只好硬著頭皮前往投宿。道士見到他吃驚地問:「你從哪裡來的?幸好沒被孩子們看到,否則麻煩大了!」
  • 聊齋志異——畫皮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道士》
    我竟然一點都不知道,實在是有失地主之禮!」道士回答說:「貧道山野之人,剛來此地不久,也沒結交什麼朋友。聽聞先生向來慷慨大方,所以來討杯酒吃。」韓生聽後,便命人斟酒,請道士開懷暢飲。道士也不客氣,舉杯就喝,酒量極大。徐某見道士穿得又髒又破,窘迫潦倒,因此對他頗為傲慢無禮。韓生也把他當作一般的雲遊道士對待。道士一連喝了二十多杯,起身告辭離去。
  • 聊齋志異——產龍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道士
    韓生說道:「道長您什麼時候來到東觀中,我竟然不知道,未能盡到地主之宜,慚愧慚愧!」道士答道:「我剛來到這裡,還未與人交往,聽聞你慷慨好客,所以我來討一杯酒喝。」韓生就命人給道士斟酒,一起舉杯暢飲。徐某看見這道士衣服又髒又破,很是瞧不起他,便也不搭理他。韓生也只是將道士當做一位普通酒友相待。不一會,道士已經喝了二十多杯,於是就告辭離去了。
  • 聊齋志異——黑獸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蒲松齡最愛的女兒
    今天的文化小知識去哪學呢,就是我們的《聊齋志異》 了, 說起 《聊齋志異》大家是不是覺著很熟悉呢,尤其是我們的山東的朋友們還會帶有滿滿的親切感呢,因為由《聊齋志異》改編同名系列電視劇可是陪不少人度過了很長一段美好的時光呢,對於我來說就是童年的時光了(新版的聊齋),好,小小的玩笑,因為這劇不止我們山東人看嘛
  • 聊齋志異——楊千總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清朝一果農街頭賣梨,遭無良道士坑害,咎由自取還是活該?
    聊齋:道士種梨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也是教導人們,做人要有度量,其實人們的本性還是比較自私的,很多時候肯定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在《聊齋志異》中,就曾講過一個道士去捉弄一位鐵公雞的故事,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那個道士用法術坑害了他,把他的梨都給大家吃了。他氣得趕緊就去追道士,可也沒有看到道士的蹤跡,倒是找到了道士丟棄的車把,就這樣賣梨的人血本無歸,道士也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