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之前在找與《殭屍新娘》《聖誕夜驚魂》類似的動畫,正好看到了《鬼媽媽》,感覺片名很恐怖,但是看過之後,與片名相差還是比較大的,本身就對這類懷舊木偶定格動畫素有好感和崇敬之情,所以就去了解了一下。
《鬼媽媽》是根據尼爾·蓋曼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曾獲得雨果獎、星雲獎,電影由美國著名導演亨利·塞力克指導,曾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提名等多項榮譽,哥德式的美學風格貫穿於《鬼媽媽》的始終,從頭到尾女主角卡蘿琳都生活在一個霧氣氤氳、終日不見陽光、處處神秘詭異的小鎮裡,連她家的房子都有著一個多世紀的古老歷史——而老宅幾乎是全世界鬼片的一個基本元素(不過這部影片算不上鬼片)。
哥特藝術在十二世紀初產生於法國北部的聖德尼教堂,之後很快地成為中世紀歐洲黑暗時期的主要藝術風格。它主要服務於宗教,基督教是當時社會的精神支柱,是以上帝為中心的神權高於一切的時代。
當你進入哥特教堂抬頭觀賞時,會從建築中體會到中世紀的人們那種不顧現實限制,義無反顧地追求教堂高度和宗教精神的浪漫主義情懷。教堂高度的悲劇性隱含死亡和生命的歸宿和選擇,正如哥特小說那樣在探索人性和社會的黑暗、罪惡和迷失以及掙扎和死亡。
首先電影裡的建築就蘊含著濃厚的哥特風格,一座荒涼的山頭上,一幢灰粉色的老舊別墅,整個建築都籠罩在陰暗蒼涼的氣氛中,房子前面是寬敞的院子,後面是稀稀拉拉的小樹林,這樣的場景一上來就給人視覺上的震撼,進入別墅之後,屋內的裝修也非常符合電影的風格。
各種設備都透著一種年久失修的狀態,尤其是浴室的環境和牆壁上的汙漬…
相反的,整個故事有一個平行世界,在另一個世界中,整個家庭環境和真實的家截然不同。高檔的裝修風格,屋子裡面也是簡潔明亮的,從這一點上也反映出,電影想要通過兩個空間的不同來區分真實和虛幻。
故事開始於一個黑暗的世界裡一隻看起來像11歲卡羅琳複製的娃娃,整部影片圍繞著主人公卡羅琳矛盾交織的內心展開。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搬到一個有著150年的老宅,父母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對她的關心。其實影片中反映的家庭生活就相當於現實世界的一些家庭,父母由於忙碌的工作,缺少對孩子的關愛,疏忽對孩子的教育。
小女孩卡羅琳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到了新的環境,自然會到處探索,爸爸在被她打擾之後,就叫她去數一數老宅裡有多少門窗,於是無聊的卡羅琳開始拿著本子紀錄,等數到了第十四道門的時候,她發現了一個被牆紙封閉的小門,故事也就此展開了詭異、神秘的氣氛。
一天晚上,卡羅琳順著小門爬進另一個世界,那裡是一個平行空間,一些都和自己的世界一模一樣,只是這個空間裡的父母不同,卡羅琳發現父母的眼睛是一雙黑色的紐扣,在現實裡缺乏的所有愛,在這個空間都可以體會到,但是這個虛假的媽媽卻要求卡羅琳也封住自己的眼睛,才能留在這裡。
卡羅琳並沒有答應,於是鬼媽媽就變成了蜘蛛巫婆,把她抓到了鏡子後面,她也看到了三個迷失的靈魂,當她逃回自己的世界後,發現自己真正的父母都不見了,於是她勇敢的回去和蜘蛛巫婆談判,最後戰勝了巫婆將爸媽和迷失的靈魂救了出來。
在影片中,被引領到平行世界的孩子都會被鬼媽媽在眼睛上縫上紐扣,他們的靈魂都會被囚禁在鏡像世界中,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夠讓人類看清世界,看到不同的色彩。而父母的關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在影片一開始,卡羅琳被鬼媽媽迷惑,直到她看到紐扣和針線,才反應過來異世界裡一切的奇幻和開心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卡羅琳在看到其他三個孩子的靈魂後,並了解了真相,那三個孩子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但始終沒有忘記母親的愛,《鬼媽媽》靠一個童話故事,討論每個家庭中最迫切的現實。
這部電影很適合一家人一起觀看,在電影的敘事上是小孩拯救大人,現實中家長忙碌,無暇照看孩子,麻木的生活著,相反,在孩子的世界卻充滿了好奇,在故事高潮部分,面對鬼媽媽的攻擊和威脅,卡羅琳鼓足勇氣歷經艱險也要拯救父母和自己,對於孩子來說,可以培養他們的勇氣和挑戰精神,不過大人看起來則具有諷刺意味,能夠引導家長們的反思。
之前看到一個評論:有人告訴我,看這部片子,如果你覺得是個噩夢,那麼你已經老了;如果覺得是場華麗的冒險,那麼你還有顆童心…
「童話其實最真實不過:不是因為它告訴我們惡魔是存在的,而是因為它告訴我們惡魔是可以戰勝的。」——G·K·切斯特頓
童話從來都不是講給成年人聽的,它就是讓人體驗童年的,在童話世界中,沒有偏見和規則,一切事物都是它自身,當孩子還是孩子,手中的糖果就是糖果,就像是愛麗絲掉進了兔子洞一樣,卡羅琳跟著一隻老鼠到了「另一個世界」。如果覺得恐怖,說明你老了。
其實電影原著《卡羅琳》就是一部典型的童話故事,與迪斯尼溫和無害的童話不同,《卡羅琳》是一部充斥了倒錯、混亂和非理性的暗黑童話。很不錯的一場美夢,小女孩成長過程中渴望受到關注和理解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哥德式獨有的視覺效果成為烘託這一精神的強大背景,以強化角色醜陋的一面喚醒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覺得父母不好,就像是故事講的一樣,我們可能會因為路邊好心人的一碗麵而感動,卻不會因為每天都為我們做晚飯的媽媽而感動。小女孩也一樣,一個跟媽媽一樣的鬼媽媽對她很好,讓她產生錯覺,但最終她意識到父母才是最重要的,最後重新回到鬼媽媽的世界去救自己的父母,直到與他們再相逢…
《鬼媽媽》故事通過現實與想像之間的對比,反襯出最後卡羅琳和家人在一起溫馨而感人的結尾。說起來,父母可能不是最全能的人,但他們是最愛我們的人。
另一方面,孩子也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人呢。
文原創,圖網絡